关锡友:中国的工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

2013年11月02日 15:30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2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关锡友表示,中国的工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就技术本身的挑战,我们能做最大量的全球的机床,最大量的全球的汽车,最大量的全球的钢铁,可是我们却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罗振宇:今天下午我们进入相对微观,但是对各家企业会更加实用的问题,主办方也给我们准备了一道道大菜。首先带来主题演讲的是上午在现场留下著名的金句,就是不搞记者搞自己的那位,下面我们就有请出来自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先生,主题演讲是实现中国创造的非典型路径,有请。

  关锡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我们微观的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生物一样,离不开宏观的经济环境,特别是机床产业,可能离各位生活比较远,但事实上机床产业离大家的生活非常近,小到我们手里拿的手机,戴的眼镜,包括穿的鞋都与机床工业有关系。其实世界工业有三类基础性的技术,一个是原材料,再一个就是要把原材料加工成需要的形状,第三是整机的控制技术。因此,我们这个行业比较小,但是我们很小的行业,影射了世界工业的变革。大家也会知道转型升级这四个词,在2012年变得特别火热,特别对企业而言这四个字分量非常重,无论转型还是升级对任何一个企业都相当艰难。我记得2012年人类有一个玛雅预言,2012年是世界毁灭,如果各位看过电影的话,结尾的时候诺亚方舟的出现,中国在拯救全国。201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我们从行业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变化会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玛雅预言自然并没有出现,但是整个全球经济出现了,中间蓝色这条线是中国机床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从事机床工业已经有25年时间,我们一直在痛苦的环境当中挣扎,我们也万万没有想到从02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国,连续11年。11年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当年的产量达到了十万五千台,这在世界机床上史上没有过,当时我又欣喜又恐惧,欣喜的是我们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恐惧的是11年十万五千台,13年十万万台,到13亿太的时候谁做卖给谁呢。所以到12年的时候,机床工业在中国十年高速发展,首次下滑。12年中国工业无论是钢铁、工程机械、机床乃至于汽车,各个行业都成为环球第一大生产国。机床工业行业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世界机床史二十年是一个大的周期,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到2020年中国俨然是机床生产大国,但是2020年以后呢?从英国到欧洲、美国、日本、亚洲然后中国,还向哪儿转移呢?所以我们行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分析,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世界工业重新轮回,另一种情况是中国的工业发展到今天,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各位看到,中国机床工业比较早,在去年全球营业额是770亿美元,中国接近占了一半,未来十年大概也是这个比例。在宏观经济形势下,今天上午两位重量级的嘉宾讲世界经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用时髦的话讲就是复杂不确定,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复杂不确定,其实是不好的,难道全人类的人,全球的人,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集中全球的智慧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而且我们四大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制造业角度看,全球制造业的薄利普遍到来,可能出现一种新方式,是什么方式呢?无论是行业、政府、企业,其实很难预料到底是哪种方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当代产业的特征,基于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产业特征至少有以下五个特征:全球产业链协同,特别是行业协同,可能传统结构条件下是竞争对手,但是从此可能再不是竞争对手;第二是跨界的集成,跨界集成已经成了当下时髦的词,手机和汽车的集成,过去残酷的价格同行业竞争,可能会变成企业生态环境的竞争,过去和竞争对手比,对手死掉你才高兴,现在可能他死了,你更糟。基于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对每个人都有深刻影响。第四是创新驱动,其实中国企业和工业的发展,过去十年更多是要素驱动,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过剩这个词,我们贫困惯了,一直在加大生产规模,可是我们压根也没有想到,突然一夜之间,作为我而言一直有一个疑问,怎么突然一年的时候,所有行业全都过剩呢?难道我们事先谁都不知道吗?包括我们企业在内。

  创新发展实际上就转向了以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有几个重要的要素,用我的话讲客户需求是创新的源泉,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他的本质是创造新的需求。我自己认为我们没学过,也没人教过,如果还按照要素驱动的话,我们可能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更多的过剩。

  最后是终端的影响,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现在比较流行的B2B,其实现在可以C2B,企业进入互联网条件下,新的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到来。我们的企业处于什么状况呢?我一直把我们的企业当成工厂来看,所谓的工厂就是以生产为核心,就是传统制造商,大概中国的企业无论是钢铁、汽车等等,所有这些行业从资源配置角度讲,配置在制造环节的占了90%以上,如果说从2012年以后,成为市场需求拉动和创新驱动的话,企业必须面临着痛苦的转型,这种转型就是过去以产品为核心的资源配置转向成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话说起来非常简单,各位一定知道,我们开始步入市场经济的时候就熟知一句话,用户是上帝,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上帝真的需要什么,我们也从来没有听过上帝的召唤,当然可能上帝真的召唤我们也不愿意去,召唤大家去,谁都不愿意去。企业面临着从制造商转型供应服务商,非常艰难,在我们的管理实践当中,最难的问题是改变人的观念。

  大家知道,其实传统企业特别在中国,中国的企业从苏联援建1957年一直到现在,企业内部组织体系的建设实际上可以归根到底讲是个权利运行价格,比如我是集团董事长,好像大家都听我的,现在又变成营销服务人员要真的听客户的,要把权权利交给他们,这非常艰难。我们的管理实践是,真把权利交给前线的时候,这些年轻人不敢做决定。我也分析过目前国外很多企业,其实内部运行很多都是基于权利架构,互联网的存在正在颠覆这种模式,所以转型之难,甚至于很多员工、管理层在转型的时候都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跟父母一起长大的时候,父母不告诉你怎么做,自己就不会做,我们可以改变一个组织,可以重新设计机制,但是改变人的思维,人的理念是非常艰难的。全球制造企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觉得在中国企业当中创新可能就是唯一的发展的重点。

  说起升级就更艰难,中国的工业体系从苏联援建的现在,我查过我们公司的历史,沈阳第一机床厂就是51()年苏联援建的,苏联二战期间从德国拿过来,苏联再给我们。市场环技术,我们敞开了过门。作为工业企业而言,工业就是工业技术发展史,中国的企业也从来没有在世界工业史上有过自己的作为。工业发展我们也是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机床发展到今天,由于数控机床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世界工业。比如最简单的汽车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机床作为传统机床和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成。我们一直跟随国外,甚至于自己的企业不拥有核心技术,所谓的核心技术是可以学习,但是不可以模仿。拿机场角度而言,我们叫运动控制技术,就是计算机的运动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紧密集成。过去我们的发展,这种核心机制一直依赖于国外,比如德国的西门子,问题是这项技术诞生的时候,法律已经界定,那些高新的技术是不卖给中国的企业,对中国企业不开放。可是我用了这个东西,拿着不开放的东西,拿着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这本身是一种不公平。所以我跟很多国外朋友讲,我说不是我自己想去开发,而是你逼着我非做不可,因为我们同在世界舞台,同样去面对客户的竞争,我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所以五年前,我带着一支年轻的团队开始攻克,开始向核心技术去研发,到去年终于研发成功了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智能技术控制系统,从智能的角度使机床直接和互联网进行连接,它的操作就不再需要进行编程,机床的目标就是让各位用20分钟就可以操作机床,不需要懂得工程语言就可以搞定。

  第二个,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是围绕着效果,我们同样加工一个零件,我们提高了很多效率。机床工业行业,客户最关心的是精度,我们挑战了世界最高的精度,基本达到了控制理论的极限。作为机床行业,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研发,给我们拥有自己独到的核心技术,有了一个基础性的条件()。所以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才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方案。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工业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就技术本身的挑战,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能做最大量的全球的机床,最大量的全球的汽车,最大量的全球的钢铁,可是我们却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大家也都知道,它的背后就是品牌,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品牌自己不拥有独到的核心技术,所谓的核心技术一定是基于用户认可的,你给客户带来方便的,如果是基于你自己的,实际这项技术可能还会放在实验室。所以我们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正在驱动,到底怎么实现转型呢?我们实际在转型升级道路过程当中,从五年前开始做一直到现在,说心里话非常艰难,我们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叫尤尼斯,这家公司注册在上海,我们构建一个新生的能力,我们过去更多做存量,今年造十台,明年二十台,卖谁呢?我们开始关注质量。比如拿我们企业而言,非常惭愧,沈阳机床在国内有十万家用户,我们一直在卖新的,但是一直没有关注我们用户用的怎么样,对我而言,我们还很纳闷,我做这么多机床都卖给谁了,我们非常惭愧不知道用户真正的需求。

  但这种形势的出现,改变了产品开发初期的定位,产品定义之日起,你就要考虑到如何回收,如何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如何用你的解决方案把客户的存量提的更高。所以大家也都知道,整个中国工业正面临着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我们国家也在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十八大当中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原话是这样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是一个总体的战略,作为企业而言,必须找到实现的途径。如果企业要构建出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能力,仅有技术和机床是不够的,必须拥有金融能力。因此,我们实现了新业务的拓展,我们传统产业加上金融能力、信息技术和再制造,这可能是我们要走的中国特色新型道路。工业发展到今天,全球工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以产品生命周期不断作用为标准,比如我们拿的手机日新月异在变化,比如汽车以宝马为代表的,原来奥迪一款车八年换型,五年、两年,奔驰现在提出了以后车不需要再卖,作北京的朋友知道,在北京买辆车和买个车位哪一个更贵呢?作为生产厂商也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的交通问题,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其实世界产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企业要面向客户的需求,构建整体的服务能力。

  环球现在已在热议的像美国以3D打印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欧洲正在热议的进入工业4.0时代,中国工业,新中国成立64年,我们的工业过程一直在模仿、学习,250年来人类工业经历了四大阶段,第一代是机械时代,第二代是电气时代出现,第三代是数字时代,第四代是智能时代,唯一的共同点都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远程人机对话。人类经过了250多年以来跨越了整个工业的四个时代,都发生在哪里呢?第一个时代在英国的漫记斯顿,以仿佛斯基(音)为代表,他的发明者就是纺织女工,第二个时代是美国的底特律,以福特为代表,二十年工业革命。第三个时代以日本名古屋为核心,欧洲和日本让制造业崛起,现在轮到了中国,要么就是从完结斯特做重新崛起,要么这个工业发展到今天,发展到中国,世界工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可能是在世界工业面前,我们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种方式是什么呢?以我们的角度看,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是未来的主要生产方式,因为当代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提供了这种可能。

  各位知道,过去二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大城市病,包括北京的交通,以及受天气的困扰,实际上都是二次工业所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其实这种大城市的存在,是由于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包括我们企业建了庞大工厂,为什么员工要在一起工作呢?每天要上班呢?就是因为工序和工序之间信息传递,必须在一起工作,当代的通讯技术,以及智能装备,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工业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由于这项技术的出现,城市和工业可能会出现分布式和分级式,所以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网络智能制造,我们认为这是世界工业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敌我之间的同行竞争,可能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生态更加重要,相互依存,互联互通的方式会出现。这种方式对世界产业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因此,中国的产业,中国的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这样的时代到来之前,可能我们会有更大的作为,无论从过去看未来的经济如何,我对整个制造业的未来还是充满着信心,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线的光明。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住建部拟取消经济适用房
  • 体育NBA-热火负篮网遭连败 火箭2连胜 视频
  • 娱乐昔日暮光情侣疑成炮友 出租屋密会4小时
  • 财经投资客买小产权房像买菜:半年挣三五万
  • 科技去哪儿上市首日暴涨89% 百度投资赚两倍
  • 博客如果日本敢击落解放军无人机等于宣战?
  • 读书叶群跪求林彪跟江青斗没好果子吃
  • 教育十岁小学生跳楼自杀谁之过 新浪教育盛典
  • 苏鑫:房价泡沫的情绪诱因
  • 谢百三:医患矛盾透露几大不合理现象
  • 孙大午:土地金融是农村经济死水祸根
  • 太友:中铁建8亿招待费被查为何喊冤
  • 聂庆平: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是伪命题
  • 董少鹏:住宅养老金收益权不能归银行
  • 叶檀:经改路线图
  • 微笑前行:亲 双十一你会参与吗
  • 板桥老黑:谁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元凶
  • 齐格:房事或将触发一场新家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