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未来资金紧张局面可能会延续

2013年11月02日 13:21  新浪财经 微博
 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2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新浪财经 骆霄 摄)    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2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新浪财经 骆霄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22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演讲。李稻葵表示,金融领域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判断,是基于目前的研究,从今年开始资金紧张的局面可能会延续下去。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稻葵:来自于政府的各位决策者们,非常高兴今天早上有机会参加官产学恳谈会,我想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恳谈会了,我一直在琢磨什么叫恳谈会,关键词恐怕是恳,恳字应该体现的是坦率,体现亲切,刚才李子彬会长给我们带来了恳谈会的发言,中间对企业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于中国经济形势各种分析,我想是非常恳切的。

  主持,还有主办者给我起的题目是“汇率波动国际化选择”。

  第一个,我觉得值得我们期待的是什么呢?这一轮改革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这轮改革总的大的标题,大的课题,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既然是全面就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为什么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呢?很好理解,因为中国经济经过了多轮改革,经济运行自身很多矛盾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解决,恐怕已经超越了经济利益,比如说司法体系,民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很多经济纠纷,需要司法体系来解决,不能全靠政府搞监管,也不能全靠私了,即便是私了,也需要一个司法体系作为参照,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司法体系过多依赖于地方行政,前些日子刚出了一个案子,湖南的法院关了一个广东媒体新闻记者,马上大家第一个猜疑是,这个是地方是保护主义,后来发现不是这个情况,确实是报道的事实,为什么大家怀疑?湖南长沙法院没有客观审判,包括检察院,还有包括公安系统,大家怀疑。所以经济中很多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体制本身了,再比如说医疗体系问题,这个很明显,医疗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百分之百,必须要有公益性,要有普世性,不是说所有医疗要免费,不是这个观点,但是基础的医疗是需要有普世性的,既然说到普世性,国家必须拿出相当的财政力量补贴,去保证这些提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的机构,不要图利,不要以盈利为目标。这是另一个例子,这种例子很多,这些改革将是全面改革,从法制、司法体系到医疗、文化、教育,甚至于到互联网,各种领域的改革会全面铺开。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轮改革的力度值得我们期待,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聚集了十年的改革力量,一直都没有迸发出来,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好,至少我们应该横向比较,跟其他国家比较,即便是纵向比较,跟历史上比较,过去十年的增长是非常的辉煌,一点不为过。那么在辉煌增长业绩的背后,事实上我们看到是政府花了很多心血,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包括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也包括特大型的各种自然灾害,也包括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世界盛世,所以自然全社会的焦点非常客观地讲,过去十年并没有放在改革这个上面,尽管我知道在座学者、很多企业家反复呼吁改革,过去十年整个改革的步伐是有所放缓的,非常客观地讲。改革的共识终于形成了,形成一个共识到下决心非常不容易,现在有改革各种能量的聚集,共识已经形成,党的决策机构要把整个三中全会全部用来讨论改革这个议题,花了很多时间,花了大半年时间来形成报告,决心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坚信未来两到三年,2014、2015、2016年整个工作重点,包括经济领域改变改革,这句话下面我要反过来讲,因为与增长的年景密切相关。

  第三个特点,这轮改革我是高度期待,改革的方式本身在改革,过去十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话,叫顶层设计,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我专门写过文章,并不是事后诸葛亮。从实践上讲,咱们看结果,顶层设计往往变成了顶层争论,变成了在北京,甚至于在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内部争论,顶层设计变成了顶层争论,顶层争论变成了顶层搁置,议而不决,议而不决就丧失了改革的机遇,所以这是从实践上看,争论是非常多的,都想搞好顶层设计,但是从理论上讲有什么改革能从顶层设计出来呢,原则上讲改革这个东西是实践,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不可能想的很清楚,只能是因地制宜,只能是发挥基层的创造性,一点点去做。讲的更理论化一点,顶层设计这个词根据我的了解,是在全国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这么一个场合,在讨论信息化的进程中,由信息化方面专家提出来的,如果搞信息的话,不可能搞三个平台,苹果的操作系统和W操作系统不能并行,中国不能搞两套行驶法则。改革的问题是高度复杂的,谁也讲不清楚,不要说改革,经常于是举例子,就连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相对而言比整个系统性改革小得多的东西,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利弊到现在都还没有论证清楚,我就不好点名是什么水利工程,现在是众说纷纭。

  设计的时候有争论,执行的时候有争论,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工程上的说法,更不用说涉及到上亿人大型的,大规模的、超大型规模的社会变迁,怎么能设计出来呢?设计不出来。所以我想新一轮改革新特点,据我的观察,至少我们共同期待,将会是重新找到改革的基本思路,发挥基层的创造力,让基层去探索,让企业去探索,这里的问题,包括户籍问题,包括土地问题。这些问题有极大的地区性,因为不同地区的户籍情况完全不一样,北京、上海是个籍贯,比如山东的一些三四线城市是另一个籍贯,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一刀切呢。土地问题更是如此,沿海一带、江浙一带,农民早就实现了商业化,农民市场经济的理性是高度发达的。可要是去了湖南、江西,我是农村长大的,我经常回去,农村市场经济的理性完全和江浙一带不可同日而语,不同地区要同时搞土地流转、土地改革,最后结果是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

  新改革三大特点,具体值得我们期待的是哪些改革的方面呢?我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值得期待,国有企业改革,我预期会有一些重要改革的原则、一些大的方针推出来。金融企业领域改革,朱部长已经谈到了,金融领域的改革讨论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利率市场化,现在各个银行已经搞了,理财产品的利率这几天涨到5%以上,各个银行对利率做了先导性研究,都有工作小组。汇率的市场化也逐步形成,现在贸易顺差完全下降,贸易顺差从过去占GDP8.8%降到2%多一点,所以升值压力已经相对下降很多。

  再值得期待的,还有财政上的改革,如何能够给地方政府形成一系列,可以长期维系的,可持续的财源,而不是靠土地出让,不是靠临时性的收入,这也值得期待。所以新改革非常值得我们企业家朋友们,要不断关注,尤其是要关注各个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如何落实改革的原则。

  第二个,未来两到三年,那将是落实新一轮改革的最繁忙、任务最重的两三年,这两到三年,经济形势、宏观形势将如何走呢?这个值得我们期待。首先讲三个观点,第一,我的初步判断,未来两到三年增长速度,比今年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放缓,未来粮道三年可能是比较综合的快速增长,7%多一点,7%是底线,而不是像以往的改革那样,一说改革马上经济就过热,这轮改革和历史上的几轮改革不一样,以往的改革一般来讲都是扩张型的,从78年开始,78年农村改革,经济上升,84年、05年经济上升,93、94年搞改革经济过热,01年进入WTO,这个格局恐怕在下一轮的改革过程中会打破,所以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一系列问题,都是表现在历史上增长超高速增长,所形成的一些淤积问题,这些淤积的问题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是跟这个调整过程完全同步的,完全是同向的,讲的更具体一点,对银行而言,过去几年形成了快速信用扩张,其中带来一系列的呆帐,会进一步下一轮改革逐步化解,也有可能一部分呆帐要拿出来,再搞资产重组公司。这种改革对短期而言,银行进一步扩张贷款是负的影响。比如说地方政府形成的一部分呆帐,在下一轮改革中一定会调整,一定会和地方政府财源调整结合在一起,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再比如说刚才谈到,这轮改革是超越经济的,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要有很多约束,对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对地方的决策机制、土地的拍卖,土地的征地拍卖机制都会有牵动,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会使得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对增长而言是搜索性的效果。

  我的基本判断,未来两三年恐怕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会低于未来十年的宏观经济的自然增长规律,如果来未来十年是自然规律是7.7或者7.6的水平的话,未来三年会低于这个水平,这是这轮改革的客观要求。当然我这个判断是不成熟的,需要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再过一两个月能大概知道明年总体经济工作安排,这是第一条,改革在未来两三年引起的第一个影响。

  第二个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变迁已经形成,在未来两三年将会加快,具体一点,不讲虚的,讲实在的。经济结构已经调整,怎么调整?现在蓝领工人的工资已经比整个GDP增长速度要快,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成本压力已经提高,这个趋势还会发展,原因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基本上转移殆尽。所以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会比GDP增长速度快,可支配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工资,占GDP的比重会提高,这个提高了以后,下一个结论已经形成了,从07年开始整个社会消费的比重会上升,同时出口企业运营会越来越困难,跟汇率有关,下面还会讲。做进口的企业相对而言日子好过,所以表现为贸易顺差,还会下降,现在是2%多一点,中国经济现在贸易顺差已经少于德国,德国占GDP7%,总数超过我们,我们大概在两千亿美元左右,德国现在是第一大美国汇率的施压对象,中国已经不是他第一大施压对象了,德国是,欧洲是。所以结构转型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再有,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有一部分放缓,有一部分的产业或者相当一部分产业将会有重组的压力,汽车行业,我对汽车行业非常关注,我是经济学界最大的汽车迷,汽车行业到目前为止利润还是比较高的,这个局面恐怕未来还不会改变,利润还会下降,利润率还会进一步的下降,未来的格局,汽车行业是买车便宜用车贵,买不起牌子的车,越来越多的城市会搞拍卖,使用环节会有各种各样的费用上来,所以大家会发现买汽车的价格会往下降,汽车产业利润率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买汽车越来越困难。所以这也是结构转型的一个变化。

  再有一个事跟各位交流,金融领域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判断,是基于目前的研究,从今年开始资金紧张的局面可能会延续下去,今年上半年开始一直到6月份,银行之间的资金正常流转拆借已经是主线了困难,6月底出现一家银行技术性违约,但是银行现在没搞好,老百姓是有担保的,都是跟存款一样的,不管怎么讲,利率在上涨,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金融体制出现变化,从前是以银行为中心,我们有了钱存银行,我们外部融资找银行,因此银行自然变成了货币的创造者,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道理,存款产生贷款,贷款又产生存款,这个游戏链条是不断延伸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在银行自己不搞贷款了,搞理财了,理财是银行体系外的存款,我们每次收到短信,你把前一部分从存款中转成理财产品的话,马上银行存款少一截。

  所以银行产生货币的机制在放缓,整个社会货币存量增长速度,今年出现了一定下滑,明年还会下滑,这不是坏事,我们呼吁多年中国经济大的金融结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我们说银行太多了,但是股市还有非银行机构要起来,但是金融体系结构调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资金从超级宽松变成一定紧张的过程,所以请大家做好准备,有存款的老百姓很幸福,终于迎来了一个实际利率,对企业而言,对银行而言将会面临挑战。

  最后一部分讲讲通货膨胀,未来几年通货膨胀可能会比较高,主要是结构,企业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也提高了,所以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这一系列都是结构调整,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国际形势将会比较复杂,发达国家确实有一定的恢复,正在调整,欧洲正在搞改革,欧洲现在已经是贸易逆差了,欧元区拢在一块,经常帐户是正的,包括德国,德国是它主要的贸易逆差的主要国家,全拢在一块,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都是正的,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所以欧洲区整体经济在逐步逐步恢复,这个恢复的过程中也会带来欧元升值的压力,美国昨天凌晨发布的财政部报告,里面讲到了关于汇率报告,讲到德国要升值,欧洲经济在恢复,美国要求它升值,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还会抬头,中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第二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国际上的特点,是新兴市场国家碰到困难,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这些国家,经济将会出现一个比较痛苦的,比较长的调整期,这些经济体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两个东西,一是靠大宗产品价格上涨,感谢中国,巴西出口量很大,拉动经济增长,但是现在不一样,大宗物资价格不可能恢复到过去的情况。还一个机制,新兴市场国家不行了,过去超级宽松的美元,导致大量的资金从美国欧洲涌向新兴市场国家,这个趋势不可延续,这个对中国有影响,因为有一定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再有,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会下降,所以要高度关注来自于国际的挑战,一个是发达国家恢复比较慢,贸易摩擦,再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波动。

  另外一个因素来自于国际,跟货币直接相关,美国经济情况,美国经济情况是私人企业非常好,实体经济非常棒,有能源的革命,有生物医疗产品的创新,有电脑,甚至汽车行业的创新,新型企业生产汽车开始像生产电脑一样生产了,很厉害。但是美国的问题是,至少未来两三年的问题是,他的政治上已然是高度分化,白宫奥巴马坐镇,很多美国地方选民包括中部选民对这个不太认同,所以政治上是分裂的,政治上的争斗会带来正常的宏观经济运作的冲击,包括美国债券上限问题,明年2月份又要搞一轮,一轮轮冲击,势必影响美国金融市场,势必为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对汇率也有影响。中国人民币汇率,从本质上讲,我们已经基本调整到位,不能说完全调整到位,因为贸易顺差已经大幅度下降,从过去看GDP8.8%降到2%多一点,从过去四千亿美元贸易顺差降到两万亿美元,但是国际形势已然复杂,美元和美国的债券在波动,使得人民币总体汇率,还会升值,不是我们的问题,是对方的问题。国际形势上有没有机遇可谈?有,并不是一片漆黑,

  所以下面我想讲企业运作,我谈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建议,第一个建议,一定要关注中国经济自身的区域性,城镇化、城市化,不管怎么提,最终一条是中国经济在不同区域的相对比重正在变迁,中国的人口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布局正在变迁,而这种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驱动的,是老百姓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政府规划选出来的,所以企业家朋友们请你们关注,请你们高度关注,去研究哪些地方经济还会涨得比较快,哪些地方经济会相对萎缩,按比重算,你们的企业一定要按这个趋势走,才能够获得未来的商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住建部拟取消经济适用房
  • 体育NBA-热火负篮网遭连败 火箭2连胜 视频
  • 娱乐昔日暮光情侣疑成炮友 出租屋密会4小时
  • 财经投资客买小产权房像买菜:半年挣三五万
  • 科技去哪儿上市首日暴涨89% 百度投资赚两倍
  • 博客如果日本敢击落解放军无人机等于宣战?
  • 读书叶群跪求林彪跟江青斗没好果子吃
  • 教育十岁小学生跳楼自杀谁之过 新浪教育盛典
  • 苏鑫:房价泡沫的情绪诱因
  • 谢百三:医患矛盾透露几大不合理现象
  • 孙大午:土地金融是农村经济死水祸根
  • 太友:中铁建8亿招待费被查为何喊冤
  • 聂庆平: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是伪命题
  • 董少鹏:住宅养老金收益权不能归银行
  • 叶檀:经改路线图
  • 微笑前行:亲 双十一你会参与吗
  • 板桥老黑:谁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元凶
  • 齐格:房事或将触发一场新家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