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加快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促进转型升级

2013年10月16日 17:31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宋海: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经成思危委员长和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组委会的邀请,我今天很荣幸的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刚才成老在讲话中指出要以跨界融合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更好的支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全面的服务于我国经济和金融崛起的战略需要,并且对大金融提出了一些设想,这四点讲的非常好,也非常深刻,我也深有同感。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成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十八大精神高瞻远瞩,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国际经验来看,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表明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业是失去方向的金融业,是没有希望的进也,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就必然会导致危机。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现代金融业一定要和产业相互融合,互相发展,共同创造价值。刚才我在听大家的精彩发言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产融结合在今天和今后都非常的具有重要意义。我在2011年接受中央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紧密融合,将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合动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从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来谈三点意见,来跟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教训。刚才思危主席讲到脱离实体经济的问题非常严重,从1990年到2009年,美国的制造业在总产业中的比重下降是很严重的。我们发现在这一轮的经济周期中,美国有非常明显的去制造业,去实体经济的趋势,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所有的技术领域,包括网络跟电信技术、纳米技术,污染与废物的管理技术,应对气候变迁的技术等等,发明专利申请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这说明美国在过去这么多年,不但出现了去制造业和去实体经济,而且也还出现了去创新的趋势。今天,美国和欧洲出现了经济和产业的空心化,正是过去十多年过度的追求虚拟化和高杠杆所导致的结果。

  在2009年我随着中组部组织的一个省部级的负责金融工作的领导同志到美国去考察,实际上就看一看他们的金融危机到什么程度,当时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措施,我们遇到的情况是到了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地方的政府,特别是州政府都像我们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在吸引外资,特别是直接投资,希望中国的企业到美国去发展。我当时想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经历的情况,大家都意识到脱离实体经济,去制造业,去创新,从这个恶梦中清醒过来的情况。

  正是过去这十多年过度的追求虚拟化和高杠杆率才导致的结果。刚才思危主席讲到如果杠杆率太高,如果虚拟化太厉害,这个结果一定是不好的。

  2003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的飙升,跟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带动是直接相关的,美国金融的泡沫跟房地产的泡沫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与1990年以来,美国的房地产持续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目前的困境,特别是空心化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以它过去这么多年,可以轻易的动用全球的金融奶酪有关。因为美国有着全球金融和货币的特权,在金融全面化的背景下,它完全可以成为全球化红利巨大的受益者,但是这场泡沫和危机也使它自己深受其害。

  对中国来说,应该认真的思考如何从美国过去十多年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美国泡沫兴起的阶段,也就是从2003年以来,我国的实体经济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当时实体经济发展最好的温州,2008年到2010年,民间的借贷的大约六成进入到了股市,我们的调研发现那段时期的实体企业如果少几个资本项目,也许泡沫经济就不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其实在当时许多专家,我记得有一部分专家都鼓励温州那些比较好的和最好的民营企业来成立财团,让这些民营企业搞资本经营,最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实际上身受其害。刚才在产融结合的讨论中有几位专家的意见非常好,就是说你没这方面的才干,或者你不熟悉这方面的业务,如果去搞这个,那么风险极大。

  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2003年以来,我们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光伏企业的产能都出现了井喷式的上升,今天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的经济减速的这个时候,这些行业大多数都陷入了困境,而且今后也将面临着长期产能过剩的压力。

  今年的年初,国家发改委的一个领导同志跟我在一起聊天说到这个事情,他说感觉最忧虑的问题就是钢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了百分之百,水泥超过了百分之百分之,电解铝达到96%。怎么办?他说如果在当时下决心调整就会出现一大批的下马项目,如果不调整就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的产量从当时的两千亿吨一直增加到现在的七八亿吨,现在回头来看其实这就是泡沫的开始。

  第二个问题想跟大家交流的就是介绍一下我国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全面融合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应该是与科技产业紧密融合。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出许多的金融科技和产业有效融合的成功模式。我仅举两例,一个是广东积极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搭建融合发展的协作平台,创立了广东金融高新区,推动产融对接,安排了70多亿的资金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与五大银行开展了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合作,重点支持高端新兴电子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的汽车、半导体照明、新材料等等这些新型产业的发展。天津的滨海新区以科技、金融产业有机结合的机制助推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出台了相关的政策,率先在全国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引导基金,并且发起成立了物联网、生物医药等等这些产业基金,对优秀的科技企业直接投资,搭建科技企业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全区成为全国领先的高端产业高地和研发的转化基地。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大力的推进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我国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的途径。产业升级要求技术换代,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因此科技资源是产业升级最重要的势能,有关资料表明我们国家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已经跃居了世界首位,研发人员的素质也大幅提高。比如目前我国包括钢铁、水泥、家电、通用设备、纺织、医药、机械装备、化工等十多个行业220多个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仍有接近1/5的产能落后,在国际制造业的分工当中大部分中国制造处于没有知识产权,国际产业链中利润最薄弱的环节。如此低层次的产业状态,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

  在国内人均收入接近中等收入水平的背景下,这个产业升级是势在必行。产业升级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比如说从人力资源来看,2001年的2600万人迅速提升到2011年的62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已经达到92000人,硕士学位达到235000人,分别是2000年的2.8倍和3.7倍。这十年当中,我们国家的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和研发数量已经双双的跃升至世界第一位,我国科技经费的投入也持续增长。2001年,我们国家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是703亿,到去年年底已经增加到5600亿,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活动给予了强大的支持,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支出额从2001年1042亿元提高到去年底的10298亿元,世界排名从第七位变成了第三位,科技进步的贡献从2001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51.7%。

  金融资源是产业升级的另一个势能,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这个基本条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拥有实力雄厚的金融资源截至去年末我们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3.31万亿美元,银行业的金融机构的总资产突破了13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7%,本外币的贷款余额67.29亿元,同比增长15.6。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4.1%。2002年到2012年,社会融资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从两万亿增长到16万亿,雄厚的金融资源为产融结合、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是具备条件的,科研人员的人数和素质的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大幅增加的,并且有一定的基础,金融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具备一定实力。我们国家金融科技产业全面融合发展的条件我想已经成熟,只不过就像刚才大家讲的,好多东西没有理顺而已。

  第三个想跟大家交流的,我想讲一下如何加快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为动力,切实提高金融的效率。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变革,比如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成果,就极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使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提示。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生产和提供方式,促进了金融业运行模式的创新,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服务技术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竞争模式的创新等等。我国金融业应该充分的利用科技创新,加速现代化进程,不断的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的提高金融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租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像阿里巴巴[微博]、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的抢滩金融市场,动作频频,以平台规则主导的互联网金融等等这些新的业态正在形成,而新的业态也正倒逼传统金融的变革,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应该调整战略,吸收互联网等这些新的技术,以适应全新的金融业态。金融监管部门则应该认真的研究互联网金融这些新业态的跨界的经营模式,创新对金融业态的监管,通过完善资质管理,控制系统风险,加强行为监管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等等措施来保持互联网金融目前方兴未艾的势头,确保科技创新的金融新业态的健康、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

  第二,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为推手,大力的助推科技型的企业成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以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为杠杆,来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端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的产业和技术。

  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因此以大视野来看待金融改革才是睿智的,大金融高峰论坛提出以大跨界,大融合,大讨论为着力点,为全国广大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和专家学者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全国性的交流平台的努力与尝试,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本届论坛吸引了各大金融机构及重量级实体企业大家来共同参与,同台讨论,这些来自实践一线的声音与监管层学者的思维同台碰撞,共同就大金融监管,金融机构跨界融合与产能结合三大内容激烈交锋,其中闪现的灵感、经验与智慧将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这次讨论和这样的平台也将为我们中国金融改革实践贡献巨大的力量。

  当前,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复杂的局面,中国金融业如何实现跨业态的发展,金融联席会议如何实现大金融的监管,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地方金融平台如何建设,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眼下金融改革必须回答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我国已经采取部级联席会议的形式设立了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尝试解决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监管缺位与监管重叠并存的等等问题,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将在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之间协调,促进金融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强化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加强金融信息共享对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等这五个方面来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的提高综合监管能力,有利于把未来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更好的来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来给予结论。当然,我们的讨论应该促进这种监管工作的进步。

  今天,我就讲到这儿,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社科院教授: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
  • 体育世预赛-英格兰西班牙出线 法葡附加赛
  • 娱乐张国立称有纪律不能谈春晚 自认好主持
  • 财经社科院专家: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
  • 科技苹果宣布23日开发布会 预计推新款iPad
  • 博客清华教授称“落户北京应考试”犯三宗罪
  • 读书溥仪自曝家丑:婉容出轨私生子被烧死
  • 教育16岁大学新生没半月就退学 国考报名
  • 谢作诗:土地流转是经济转型首要问题
  • 张明:世界经济开始重振信心了吗
  • 周彦武:银行业明年将暴发危机
  • 齐格:诺贝尔奖也爱傍大款
  • 叶檀:希勒与任志强谁懂中国房价
  • 陈季冰:面对美债违约 中国无可奈何
  • 徐斌:新科诺奖得主是穿上马甲的散户
  • 孙立坚:今年经济学诺奖金融独占鳌头
  • 姜国华:新科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差异
  • 友文:“我们都是罪犯”道出多少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