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称金融业过度垄断 批监管者总拿风险说事儿

2013年10月16日 10:33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中国大金融高峰论坛”于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演讲时表示,金融业存在过度垄断问题,需要改革形成多样化的,可覆盖所有社会需求的金融体系。

  在谈到存款保险制度时,贾康批评反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人为“没有看到全局”,“光是一些大的银行还不够,还要发展千百家千万家中小银行,而且这些银行一定要各具特色,一直发展到社区银行,乡镇银行,存款保险制一定要配上”。

  同时,他批评监管部门总拿“风险”当理由拒绝改革,认为监管部门在“规范中发展”和“发展中规范”的选择中,天然偏向前者,而后者才是改革发展的正解。

  以下为演讲实录:

  贾康:按照吴晓求[微博]要求的主题,我5分钟勾画一下,金融改革现在最难的地方在哪儿?首先要看看对这个问题做判断的主体,比如我作为一个研究者,我心中的金融改革是怎么样一个大的思路,比如我始终认为中国现在金融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跟市场经济和我们现在所寻求的以实体经济升级换代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相匹配,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可以覆盖所有社会需求的,主要是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体系,这个多样化金融体系现在碰到什么问题?多样化,把窗户纸捅破直截了当的说我们金融领域存在过度垄断的问题,而垄断这个概念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概念,金融系统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实话实说十八大报告有意回避了“垄断”这个字眼,我们做内部讨论是不是可以放开一下考虑。

  建立这样一个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如果要破除过度垄断因素,这个垄断因素已经形成了,我不认为可以完全无垄断,但是过度垄断是要消除的,过度垄断所关联着既得利益的阻碍是不是最难加以化解和克服的,我觉得这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中国现在全面改革碰到的问题无非就是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既得利益的阻碍,其实就是咱们现在看起来最活跃的网上的这些说法,对这个不满,对那个不满,实际上一般的社会公众在这里面有没有考虑到一个悖论的问题,这是跳开金融来说。我们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明显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首先是资源环境的制约,北京首善之区现在交通动不动就是半瘫痪状态,我早上十点要来到这个会场是千难万难的。我们的空气质量大家都不满意,雾霾动不动袭击大半个中国。如果说到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所有的市场主体和所有的消费主体大家一起走向低碳化、节能降耗是不是要考虑资源税切入的系统化的改革。

  从逻辑上讲别无选择,但是你一说到资源税,企业不干,居民也不干,要增加税负大家都不高兴,这是不是一个悖论?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既得利益的制约中,如果捅破窗户纸,把话说直白一点,中国现在的改革,包括金融改革最难的就是化解既得利益的制约和阻碍的配套改革的攻坚克难的问题,这是我一个基本的思路。

  再往下简单说一下金融的多样化改革要怎么样多样化?我认为从比较纯粹的按照完全竞争经济学框架理解的商业性金融,这种商业性的金融要让它多样化,要把直接金融、间接金融、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种种金融工具充分的多样化起来,适应各种期限,各种类型的融资需要,同时还要发展实际上带有各种特定要求的,开始有政策性色彩的,比如支持三农,支持小微,支持创新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这种政策因素的叠加是不可避免的,又一直推到更加带有政府积极介入,但是是可持续合理介入的政策性金融体系构建的问题,一直连接到财政直接介入,财政为后盾的,财政的有偿融资,以国债和其他种种手段来配合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发展问题,这样一个对所有的经济社会里融资需要全覆盖的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必须解决三个我认为势在必行的改革任务。

  第一,金融要能够真正实质性的支持中国的实体经济升级换代,这些年蓬蓬勃勃的发展之后,现在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中国的实体经济升级换代走到天花板不能突破,那我们以后的可持续,我们以后的升级版都是空话。

  第二,金融如果要能这样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它本身我前面提到的配套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要动真格的,要破除过度垄断因素。现在我们不说其他边边角角的各种复杂情况,就是在北京大家观察一下,一般老百姓的融资需要,我到银行柜台办事儿是一个明显的短缺经济状态。我们阜成路上的银行进去排号都是二十几号,三十几号,在我们基本告别短缺经济后,金融服务没有适应这种仍然不断井喷式出现的市场需求,而以多样化的供给来对应的,这是一个必需解决的问题。金融的改革势在必行,随便的现实生活里,哪怕中心区营业的柜台情况都可以得到印证。

  第三,我始终认为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是主流,但是从战略角度考虑,和商业性金融配套的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打造是无可回避的,同样是战略性的任务,这个问题更大,我们可以在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冲击后的种种现实生活的表现回过来再次反思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怎么和整个现代化战略相配套,怎么让它在支持以中国梦为代表的,实际上是小平“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的整个历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按照刚才已经展开的观点,晓求教授一开始说的要有点儿碰撞,可以有些争论,我也是想谈改革提建设性意见,结合前面展开的观点再勾画一下我的看法。

  我首先要强调我完全同意徐司长所说的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些进展、成绩,而且我特别有一个感受,这一段时间咱们金融方面的领导,央行的领导对于改革的一些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前所未有的明朗,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发展一大批中小银行,实际上就是民营资本可以进入的,产权上可以突破性的一个发展的银行,以及存款保险制等等,都已经在央行领导层面他们公开披露的讲话里明确的表达了态度,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信号。

  再往下讲要澄清一个概念,我说的叫“过度垄断”,绝对不是“极度垄断”,过度垄断就是经济学里讲的完全竞争是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竞争,回到现实我们要消除的是过度的垄断,追求充分的竞争。中国银行业的垄断是不是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从另外一些东西反推的,赚钱特别容易,高额利润是不是有寡头垄断的特征,这个寡头垄断的程度是不是可以降低?这是我所指的所谓过度垄断因素和它对应的值得充分改革解决的问题。

  晓求教授讲的可以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我认为现在要抓住已经给出的强烈信号,促进金融改革里存款保险制打开一个新局面。有这么多的金融机构发展之后,仍然感觉中小型银行的发展滞后,民营资本在银行业的准入方面遇到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始终不能感觉把民营资本这种已经几十年壮大起来的力量更好的通过释放潜力进入金融系统来加入竞争,释放活力。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千百家金融机构以后,至少再要发展千家,万家,甚至以后几十万家的中小银行。我们现在就中国自己来说,这种千万家的金融机构跟中国的实际潜力和发展机构仍然是为数不足的,虽然比过去而言基数很低的情况下我们成长了多少倍,但是前面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一句话,为什么不能充分的使这些中小银行发展起来?我理解其中一个很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怎么规避风险,这也是刚才徐司长非常强调的,在竞争中必然有一部分优胜劣汰要出局的,那时候老百姓的存款怎么处理,一个非常关键的配套就是要通过存款保险制度使老百姓可以跟风险基本隔离,这样一来局面就打开了。前面我们几家大的银行说存款保险制毫无意义,没有必要考虑,我们现在国家实际上形成一种潜在的支持就是一种隐性担保,老百姓都愿意在我们这儿存款,你还搞个存款保险制,干嘛提高这样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但是不客气的讲这是在他们的眼界里他们没有看到全局,看到全局就是光是一些大的银行有了他们这样的作用还不够,还要发展千百家千万家中小银行,而且这些银行一定要各具特色,一直发展到社区银行,乡镇银行,存款保险制一定要配上,这就是我理解的一个带有突破意义的事情。这样一种情况可以从温州得到印证,温州这么好的发展突然出现危机,震动全局,它的民间资本可以炒房、炒蒜、炒绿豆,但是就不能有效的进入金融领域,不能像样的发展本地的中小金融机构,哪怕给了它金融综合改革这样一个授权仍然在这不能突破,这个局面怎么打破,我认为现在要正面讨论怎么通过存款保险制把整个局面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的时候了。

  后面的风险问题我也认同徐司长的说法,但是我的考虑还是角度有所不同,风险问题的管理肯定是央行的管理机构时时盯着的事情,这是他们政绩最基本的体现,出了问题你守土有责没有守好一切免谈,但是金融服务于全局首先有一个大的道理就是邓小平考虑“三步走”的时候实际上处理的一个关系就是在规范中发展还是在发展中规范,这个平衡点在管理部门那儿天然的倾向于在规范中发展,而在决策者,在全局改革设计配套的层面上必需同时考虑发展中规范。

  我提一个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没有人出来辟谣的说法,自贸区概念成立以后,所有的综合部门都反对,为什么?我们是法制国家,自贸区概念和我们现行一系列的法规形成冲突和矛盾,不解决这个问题怎么依法行政,怎么往前运行?但是我们的国务院领导同志网上的说法,力排众议,而且拍桌子,这个概念必须向外宣布,必须确立。所有和自贸区概念矛盾的现行的法规要做作废处理。这就是像我们当年入世一样清理文件,所有和WTO冲突的就必须在清理文件的过程中出局。这就是在发展中规范,必须在权衡风险的控制之后所做出的现实推动改革的一种判断,在这个方面我认为现在显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掌握风险、格局风险的问题,但是制度建设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地方融资平台它再融资体系里的作用大家现在无论怎么讨论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但是大家都重视到它的风险,怎么真正把它的风险控制下来,我认为在整个体制还要突破,就是所谓发展地方阳光融资的制度,这不是简单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技术问题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一定要把整个财税体制重新考虑,在分税制实质性贯彻的过程中地方阳光融资怎么发展起来,怎么通过阳光融资置换替代隐性负债的地方融资等等,并不是让地方融资平台简单的消失,而是要把风险控制问题打通以后,在阳光融资发展中把它可以承担的融资风险控制,这些是我所要说到的一些基本观点,但是回到一句话,晓求教授强调的建设性的东西,我觉得至少我们应该利用央行领导和其他决策层的强力信号,抓住向存款保险制度这种实质性问题,结合三中全会以后展开的全面改革,争取出现一种新的境界,这种境界出现后会在前面几十年金融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中再给我们一个令人振奋和鼓舞的更好的发展。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首都机场爆炸案案犯冀中星一审获刑6年
  • 体育亚预赛-吴曦破僵局 国足1-1客平印尼
  • 娱乐张国立称有纪律不能谈春晚 自认好主持
  • 财经社科院专家: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
  • 科技苹果宣布23日开发布会 预计推新款iPad
  • 博客习仲勋九死一生经历 世界上最强的少年
  • 读书溥仪自曝家丑:婉容出轨私生子被烧死
  • 教育大学生进京户口难成倒卖产业链 国考报名
  • 周彦武:银行业明年将暴发危机
  • 齐格:诺贝尔奖也爱傍大款
  • 叶檀:希勒与任志强谁懂中国房价
  • 陈季冰:面对美债违约 中国无可奈何
  • 徐斌:新科诺奖得主是穿上马甲的散户
  • 孙立坚:今年经济学诺奖金融独占鳌头
  • 姜国华:新科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差异
  • 友文:“我们都是罪犯”道出多少心酸
  • 新育: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科研
  • 水皮:国际板为何成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