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利克:中美双方应寻求双赢局面

2013年05月27日 11:48  新浪财经 微博
“上海论坛2013”于2013年5月25日-27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第十一任世界银行集团总裁Robert Zoellick。(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上海论坛2013”于2013年5月25日-27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第十一任世界银行集团总裁Robert Zoellick。(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上海论坛2013”于2013年5月25日-27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第十一任世界银行[微博]集团总裁Robert Zoellick。

  以下为演讲实录:

  Robert  Zoellick:非常感谢,非常感谢主席刚才所作的介绍,也非常感谢主办方能够热情地邀请我。对我来说,也是非常荣幸,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也是和吴心伯教授进行过交流,也非常高兴在当年也和中国的很多高层官员进行了交流,同吴教授一直做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很荣幸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也能够成为参与上海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也非常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

  还有和美国相关的一些学者我们在最近也是探讨了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罗德教授也是相信对于中美之间,他们也是规划了一个新的战略路线图。相信双方应该是不断地加强战略合作以及对话,我也希望能够再补充一点,相信对于中美之间的新型关系我们还有一些新的作用,从我的角度来说,应该可以在经济的层面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我们想要有一个全新的体系,但如果要有一个新的体系的话,我会是怎么样?有些人认为中国是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意识方面的转变。在全新的发展过程当中,但现在也认识到中国的一个重要性,毫无疑问其实大家很多的想法并不完全,应该是深入地来探讨。

  对于美国来说,整个GDP也是达到了全球的22%,我们也可以看到,也是属于前沿的地位。在业务领域方面还有在能源以及科技发展过程当中,是世界的前沿。我们也可以看到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全球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现在的经济又开始不断地进行复苏了,所以两国之间有很多的互补关系。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整个世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恢复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曲折之处,但我们两国之间还是有很多学习之处。

  去年我们看到在美国的相关部门,包括中国的很多政府机构,我也记得去年是中国的国务院和世界银行共同推出了中国的一份报告,其实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包括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样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非常明智地提出了,我们应该是要更多地拥抱世界,应该更多地和世界来进行交流。对于世界银行来说,我们也对全球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定期研究,自六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做全球性的研究。五十年后到2008年的时候,只有30个国家才真正地能够根据这些世界银行的建议来进行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已经有这样的一个决心,中国希望进行经济的转型,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很多经济的发展其实有三分之二都是和中国相关的。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要和发达国家来进行贸易,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也要更多的靠内需来进行发展。

  并且要大力开发私有部门,另外对于外国投资也是变得非常重要。还有我们要不断地去创新中国的企业和人才的创新精神,另外我们也希望中国更多的去享受这方面的福利。我相信中国如果内需可以不断地增加,社会的压力也可以减少。刚才我讲的2030的报告,告诉我们必须要遵守一个新的增长的模型,比如说要更多的转型,包括市场、土地、劳工以及金融等等。并且我们必须要更加开放的金融系统,这样中国才能更上自己的价值链上一层。另外我们必须要得到更多的机会,包括对更多的中国人民的保护,还有我们有非常强劲的财务政策,可以使政府在各个层级能够运用自己的预算。我们也要利用资源,能够有更好的利用。也必须要去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改革,当然我相信我们的一些省政府也会做这方面的工作。李克强总理其实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觉得中国可以不断地去进行更多的变革,其中包括土地、劳工、企业创新、教育、服务还有消费,还有生活的一些标准,住房,可持续性、金融管理方面都应该做很多的举措。另外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有需要去做变革。二十年前我们也看到了日本政治的抵抗,不愿意去做一些新的改革。当时他们的总理也愿意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而进行新一任的改革。对中国来说我们也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新一届的政府他们也必须要不断地去做一些改革。一方面是跟进过去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在经济的建构上去做改革,我相信我们必须做更好的关系方面的建立,这样一来才能够做好未来的更多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另外我们必须要去支持这样的结构改革,并且更强化经济。

  我们还要去考虑更多的经济方面的合作,比如说去增加生产率,创建更多的就业机会,给更多的企业家创新的机会,并且不断扩大内需,中国必须在自己的服务行业里去给到更多的支持,除此以外美国和其他的一些外国人士可以把更多的技术和资金带到中国来,帮助中国拓宽自己的服务行业。这样一种合作可以使中国的贸易不断地再扩大,并且把合作做得更好。中国也必须把教育、技术、风投、网络以及知识产权都放到议事日程上去进行发展。而美国在这个方面的参与也可以更好地去帮助美国本身的发展。另外我们必须要有更强劲的、更灵活的安全保护系统确保中国的服务行业能够发展得更好。在美国也能够更好地去解决金融方面的内容,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网络。另外中国的食品和水资源的需求也是可以在这样和美国的合作框架下变得更加强劲的,可以使中国提供更安全的水和食物的资源,另外我们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我们还有在能源和环保方面有很多的双边合作机会,其中包括一些资源分配,还有对水的净化以及空气质量的改进,土地使用的改善等等。所有的这些工作也必须让我们用更好、更灵活的市场机制进行支持。同时我们还要确保价格的管理。当然中国过去也是一个集聚了很多资源的国家,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更创新的国家。而在未来中国也需要更多的框架吸引更多的资金,并且在其他的一些领域里有所突破,包括国家安全。在中国21世纪的领先者可以更进一步地提升邓小平和朱镕基建立起来的框架,并且在可以建立更多的法制,抓住更多的机会,未来不断地开创中国的改革开放。美国其实也需要这样的一种机构的改革,特别是在养老方面,还有在公共卫生方面以及在公司合作方面和基础设施方面、教育以及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等等。在美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让美国的每一个成年人、妇女、儿童每年都获得很多的支持。

  中国和美国我们彼此双方都有非常好的一些理由和原因来推进我们这样的组织改革、变革,当然在未来通过我们的携手,也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中国的这样一些改革取得的成就也会帮助全球的这样一个经济状况去进行提升。

  我感觉中美的经济方面的对话,不管是通过战略上的还有商业上的,还有通过20国峰会的,WTO、APEC这样的组织方式,总是能够带来很大的成效的。另外中国的不断增长以及美国的经济不断恢复,都会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机会,双边都必须要去探索这样的双赢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点子都可以成为事实,这样一种新型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很开放的创新和解决方案。另外这两大全球的强国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美国和中国必须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合作方法和可能性。这样一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造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系统。比如说中国的很多服务系统开发可以帮助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且中国和WTO之间的关系,WTO的信息技术也已经在1999年签订了。这也对全球的外包和物流供应链系统创新以及消费者都带来了很多好处,现在WTO也在考虑自己的ITAO的工具,使它能够更好地去促进服务业。中国和美国也在这个方面必须要做更多的努力,另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机会,比如说安全、食品、贸易、政府的采购等等。另外我们有更多的压力,必须要去对一些国有企业进行管调,在过去我们也做了这方面的一些归条的签订,鼓励国有企业的操作更加规范化和合规性。在美国和中国双边我们也必须要考虑未来的财政货币系统,这个系统也必须调整,随着整个世界的发展来做进一步调整,这样一来可以促成更有效的全球的财务货币系统。另外货币的重新调整也要考虑,中国对于人民币是不是要去升值,另外我们也需要大型国家更多的去调整、适应改革带来的变化。

  当然中国和美国也在过去的发展中都有所体验,不管是原材料、农业、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发展、投资行业的发展,中美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能够不断地去增加、增长,有很好的管理,而且有着非常透明的管理,法制、贸易,并且去防止一些循环上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双边或者多边的机构来强劲双边的关系。另外还要考虑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包括野生动物的保护以及低碳社会的建立等等。如果说中美双方出现了一些争议,我们双边一定要去做很多的讨论,而且国际的系统,一旦双边沟通不好就很难运行,如果说中美之间不能合作,那么其他的国家都会参与进来,并且有更好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很好地去做好这样的一些工作。

  当然双边确实有很多的不同点要进行处理,但是我们在私有部门和政府之间都能够建立很好的关系,包括跨国的关系和多边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另外可以帮助我们双边达成一个协议和对一些不同进行处理。所以说我相信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双边的结构差异。

  我们也参与过这样的一些对话,而且参与了很多的对话来考虑全球的观点和利益,目前的概念、框架。我们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一些对话,其中包括军事方面的对话,并且是从一个历史的角度,从地理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战略的角度,技术的角度,以及政治限制的角度,还有国家的利益角度以及寻找双边利益的角度来进行,并且它也会帮助中国和美国更好地去处理彼此的不同点。在这样的对话当中,美国也应该提供非常明确的解释。美国的政治并不是像中国想的那样在一个限制的基础上去进行的,另外美国的一些政策也可以解释中国的一些行为。更重要的是中美双边是有非常强劲的共同利益,而这一点就是双方必须要深入共同发展的。包括海事方面的安全,这对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自己周边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中国的亚太区域能够起到安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要更好处理交通、物流、信息流、人员流,另外也要调整能源的价格,其中开发更好地节省使用新资源。我们也在海外地区要更好地运用资源,包括油的资源,并且进行技术的更好开发。其他资源的开发要联合我们的社会,包括环境的措施,综合地来管理不同的区域,它的资源所属权的争端。包括要为其他的合作伙伴也能够带来安全感,这样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化,而避免潜在的军事化的冲突和争执。当然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特别如此,包括一些区域性和全球的恐怖主义进行打击,来维护我们全球的和平。

  我们这边也需要能够去分析一下,对以上的这些共同的利益有哪些潜在的威胁因素,采取对应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因素。所以一方面经济的互相依赖度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无法很好地在亚太地区把这些争议解决还是有很大的窗口,所以对于中美以及领导层的挑战,就是如何以全球化的合作来降低区域的摩擦、冲突,而不是让这个区域性的冲突伤害到全球的合作,中国当然在我们的沿海岸也是有一些安全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有必要进一步展开对话。除此之外在联合国[微博]的大框架下我们一直在讲到相关经济的安全和其他联盟等等。美国一直在强调这些联盟的重要性,通过大的框架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安全,中国和其邻国包括和日本的关系,不能够被孤立于中美关系或者美国和其盟友关系之外来独立考量。包括其他的一些国家确实也非常珍视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如今中国在亚洲也有非常可靠的伙伴,但数量有限,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数量与日俱增,如果中国的影响力被错误的解读成被其他国家有一些相关的威胁的话,中国自己也会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所以我认为中国确实有必要和美国的盟国来建设一个纽带和关系,而不是说让他们的盟国感到更加威胁。所以中美能够联手更好地在全球化的体系下培育一个区域化的很好的合作体系。除此以外我们也关注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他们也意识到在我们的安全框架之内进行经济的发展和合作。当然如何去进行更好的资源分配,包括海事安全的保障等等,所以你看东南亚国家也意识到一体化的重要性。所以任何的国家不应该卷入冲突,我们应该通过合作式的方式,更好地分享彼此的利益。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当然传统的角度我们认为朝鲜是一个安全的缓冲区,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朝鲜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中国这边可能也是感到了一定的风险窗口,所以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之前戴秉国先生和我在2005、2006年展开一些安全的对话,当时我提议如果朝鲜能够像中国一样发展,那美国会感到非常满意。所以你看中国也看到了美国和中国展开一些沟通的诚意。另外如果日本和韩国也是有一些既得利益值得考量,当然中国从这边的角度来说,也能够大力地去推动这样一个安全和平的对话。所以我们通过中国的推动,相信朝鲜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这样一个区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美国和韩国的合作和联盟也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要避免朝鲜的无核化,如果这样朝鲜有核化的话,后果就是日本有可能会朝着有核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我跟戴秉国先生沟通的过程中也说了,确实我们有必要去不断地关注中国发挥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关注到东南亚国家的考量,包括军队的实力进行综合的分析,如果美国和韩国的盟国关系要进一步深化,这样一个盟友关系结束,日本可能就是在这个区域唯一的美国的盟国了。那是多年前的讨论,所以我们和中国就东北亚的安全形势确实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如今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当然在中国可能敦促朝鲜去结束其敌意的一些行动,包括开始改革也是有一定的犹豫。我也担心一旦朝鲜启动这样的变革,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阵痛。包括美国以及其在这个区域的一些盟友,可能也对它潜在的影响非常关注。所以中国这边确实有一些压力,现实就是如果威胁这样的一个朝鲜,敦促朝鲜来采取相关的变革措施,可能会对中国对于地区的安全地位有所调整,或者说影响。所以这些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但我认为中国和美国必须要能够进一步地采取措施,避免双方的信任缺失。

  我们另外看到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它可能是一种不同形式的安全形态,有时候可能在网络空间也会有一些冲突,包括间谍以及商业间谍的活动。美国,包括其他的一些国家也相信,这种商业间谍的活动是无处不在,比较泛滥的。包括蓄意破坏,以及网络的一些战争。你可以看到有一些基于虚拟的空间,发起的一些战争,有时候它可能会有附属的伤害,包括大面积的损伤。随着核武器的到来,人们也非常关注一些安全策略的制定,更好地来管理这些大规模的杀伤性的武器。那对于网络的安全,目前它和传统形态的安全是有所不同,所以现在在21世纪我们必须要能够关注到这种新型的安全威胁,我们必须要能够去关注到网络安全。确实我们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就是要建立一个很好的基于原则和规则的体系,更好地推动整合。包括基辛格也认为,中国更多的采取的是中庸之道,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有主人翁权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安全的角度都有不同的策略。邓小平可能关注到全球的改革开放的角度,之后朱镕基总理进一步去推动中国加入WTO,更好地融入国际的关系包括规则。中国在最近五年对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反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的态度,我自己在世界银行工作的时候,也确实目睹了中国的一个积极的态度,也非常支持多边的合作机制的打造,所以中国在应对全球危机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安全威胁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主题,所以中国在21世纪对于国际关系它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进。

  当然对于大国的一些纽带,包括一些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帮助我们去应对一些挑战,但是至少我们有一些机会去做一些探讨,中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一直都是探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国,很多国际观察家,对于美国的政治角色也是有所混淆,有些评论家会问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为什么似乎不愿意去维持现有的秩序呢,这个问题确实很多人开始讨论。其实美国这样一个相关的历史,关于它的相关新政,包括新的秩序的打造,确实在美国之后崛起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包括促进了这样一个自由贸易,包括推动美元成为国际的贸易硬通货,在18世纪的一些启蒙运动过程中,美国也有相关的重要的原则被提出,基于过去的原则,也比较关注自己的自由贸易和人权等等。我们确实有必要去关注新的大国关系的交互,其中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是权力的平衡,中国确实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但是从传统的角度来说,美国可能之前已经崛起,美国已经成熟了,现在中国在崛起而美国在寻求转型和变革,但目前这两个国家都是非常成功的经济体,和他们各自的区域其他的国家也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他们相关的关系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态势。所以我希望今天我们在上海论坛的一些话题,包括讨论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推动这样一个关系的交互,朝着积极的方向来发展。特别是大国的一些关系,在6月份我们两国的元首将会展开对话,所以我对大家的关注翘首以待,非常感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全纪录
  • 体育NBA-热火胜步行者2-1夺回主场优势 视频
  • 娱乐张艺谋侧面回应超生:这7个娃咋来的?
  • 财经房产税试点年内将扩容:由地方加密上报
  • 科技上海出租车禁用打车软件加价:查实严处
  • 博客爆料人:埃及神庙涂鸦事件说明(图)
  • 读书解密:宋美龄与蒋介石政治联姻再定义
  • 教育大学生赴美带薪实习陷阱:花高价干苦力
  • 育儿河南56岁教师多年性侵10余名小学女生
  • 刘步尘:联想正在变成一个可笑的公司
  • 张茉楠:安倍经济学本质是泡沫经济学
  • 西向东:中国社保收入应该一刀切封顶
  • 陈虎:该不该庆幸中国经济低增长
  • 叶檀:中概股有希望了
  • 朱大鸣:房地产暴利还是胸罩暴利
  • 宋文洲:朱新礼可以和马云不同
  • 管清友:关于中国改革的另类观察
  • 王东京:治接待费需釜底抽薪
  • 陶冬:日债动荡 美联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