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成: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思维

2013年04月10日 15:37  新浪财经 微博

  文章来源:财经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应该把视线从本土市场转移到全球市场,更快更成功地屹立于全球商界

  商学院中很多中国学生都热切地希望成为世界经理人。他们头脑开阔,对全球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要达成这个目标并非难事。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更快更成功地屹立于全球商界。

  中国大致有三类企业,即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国企和私营企业。

  跨国公司通常会依仗自己原有的优势,追求全球区域化,使利润最大化。国企在中国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它们大部分是本土公司,为本土市场服务。私营企业则不同,它们更加积极地面向全球市场,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走出了一条区域全球化的道路。

  “区域全球化(Loc-balization)”特指将本地企业的成功策略扩展并传播至全球市场的概念,这一概念着眼于全球市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凸显了在新时代的全球商务中,企业本地化或区域性策略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及推动作用。

  区域全球化的道路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道路完全相反,它是一条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走的道路,它们把国内的优秀经验带到海外,探索和开发海外市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能走第一条道路,因为它们不参与制定全球化标准。

  欧美等国的跨国公司在可进入的海外市场进行扩张,那是全球区域化。区域全球化则鼓励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开拓新的领域。当然,采用区域全球化战略,公司可以开拓的潜在市场要远远大于采用全球区域化战略可以控制的市场。

  全球区域化更依靠的是公司的内部资源,区域全球化则要靠公司领导者的视野和强有力的领导力。全球区域化的公司被资源等客观因素决定,区域全球化公司则由企业领导人的个人价值和管理哲学带领。前者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但是后者很难。

  依仗内在的优势,跨国公司可以跨越国界操控全球市场。

  例如宝马公司, 在发动机技术上很强,这是它的内部优势,不管到什么市场,都可以发挥这个优势。有些公司则通过对当地政府政策的了解、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市场上的有利条件等,例如,韩国消费者很挑剔,柳韩-金佰利(Yuhan-Kimberly)公司在韩国就利用了这点。它的成功在于利用了当地环境和优势。这个取决于企业的偏好,是偏向于利用企业的优势,还是发挥当地市场的优势。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安于现状的可能性不大,企业家富有创业精神和开拓意识。

  成功的区域全球化战略可以带领公司走到全球化阶段。一些本土化企业,在经过一二十年后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

  这也是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过去的发展途径。一百年前,它们也是从本土化公司起家的。因此,这两种模式不是一个停滞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区域全球化的模型建立在我对韩国公司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比如三星[微博]、现代等。

  这些公司一开始都是韩国本土化公司,它们在向海外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有利条件,立足当地市场,并把它们在本国的成功经验带到了全球。

  在韩国,公司愿意花钱帮助员工自我提升。很多韩国公司花钱让员工去学习,带薪学习,没有多少美国公司做到这点。

  在美国,公司会选择教育程度高的员工,并且认为受教育是员工私人的事情。

  柳韩-金佰利在韩国每年为员工提供360个小时的培训,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公司也获利,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金佰利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带入了它在韩国的一些成功操作模式,比如,在中国建立学校,在中国推广植树活动等。

  在研究欧美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跨国公司在进入海外市场的时候,设计的产品跟为本国市场设计的并不一样,它们会降低设计成本,比如去除一些产品特征,以达到降低价格的目标。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和认识不比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低。

  韩国人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这意味着韩国的消费者特别挑剔,对产品的要求特别高。中国未来受教育水平也会很高,当中国消费者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者权利,变得更加挑剔,他们对产品的要求就会更高。

  企业想在海外市场有很好的表现,第一需要有优秀的领导人,第二需要有利的环境,第三是丰富的资源。

  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学者没法看到那个中间地带,即每日的流程,也即机制。中间的机制是黑箱,他们只能看到前三项,但是中间的流程不知,只能通过收集数据,然后输入电脑进行分析。

  很多经理告诉我,机制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机制,其他三项都是没有用的。每个因素都必不可少,但是需要机制把它们结合起来。一个公司的基因决定了公司的机制,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

  对于三星的成功,有人说是因为有优秀的首席执行官,有人说是它抓住了机遇。

  当时正值美日贸易战,美国大幅削减从日本进口芯片,个人电脑开始发展,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谁能生产出新一代产品,谁就掌握了先机。一般公司有一个生产线,但是三星设有两个团队,它们各自独立研发,互相竞争,获胜一方可以赢得一切,失败的一方则丢掉一切。正是凭借这种高效的内部机制,三星打败了竞争对手。

  以前,世界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例如三星和中国的一些公司,它们走出国门,在海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中国的国企,尽管有一些走出去了,大部分还是本土公司。在全球化的今天,它们应该把视线从本土市场转移到全球市场。

  私营企业在中国的比例很大,其中一些已经走出国门,在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经济。

  总之,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还需加强全球化战略思维,打造优质的全球化企业基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被诉受贿、滥用职权
  • 体育亚冠-恒大4-1逼近出线 欧冠-皇马2-3晋级
  • 娱乐女演员曝海天活动遇疑似老鸨拉客
  • 财经新机制后成品油首次调价搁浅
  • 科技史玉柱辞去巨人网络CEO
  • 博客公款吃喝是哪门子内需 悼念撒切尔
  • 读书机警多谋:抗大校长林彪对内斗超然漠视
  • 教育萌妹拒绝求爱体走红:考上清华再追我
  • 育儿半夜醒来找不到爸妈 4岁女娃从17楼坠亡
  • 丁志杰:人民币汇率升值暂不具备趋势性
  • 宋文洲:中国和历史有个约会
  • 姚树洁:撒切尔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借鉴作用
  • 叶檀:中国经济的板蓝根现象
  • 雷思海:惠誉出击中国折射美国货币战布局
  • 张明:城镇化不是神话
  • 金岩石:驱动房价上涨的力量是什么
  • 罗天昊:中国首先应造福谁
  • 姚树洁:撒切尔铁在何处
  • 徐斌:农业效率提升是城镇化第一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