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林新奇:应抓紧研究和落实异地高考政策

2013年02月06日 14:14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3年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林新奇。

  以下为演讲实录:

  林新奇:又是岁末年初,又是高朋满座。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今年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的主题是“关爱与幸福”,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幸福应该是一个绩效概念。大家知道绩效包括了结果,也包括了过程,而且过程越来越重要。所以在这里“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一天探讨了很多。前面几位专家教授对幸福,特别是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关员工幸福,有关公平等等方面的问题,从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做了探讨。我下面要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或者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机会公平问题”做一个探讨。

  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今年我们大家都听了很多有关“幸福”的提问,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幸福,如果一点幸福都没有,我想你今天可能不会到这里,甚至在这个地球上都不可能存在。在这里只有幸福的大和小,多和少之分,所以最重要的问题,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想大家从绩效的结果,绩效过程的角度做思考,也可以从公平,无论是目标结果的公平,还是从内容的公平,还是从程序的公平等等,都可以做很多方面的探讨。我自己也一直在问自己,辛辛苦苦到现在将近一辈子了,我干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到现在幸福究竟有多少?如果能占到60%以上,那人生就是合格和比较满意的。如果不够50%,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了。究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其实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思考。

  从传统的角度,从一般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我们有这样两个选择:(屏幕PPT打出:A。不患寡而患不均?B。患寡,更患不均?)中国人一贯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一定富裕程度有多少,不一定我们大家都是大款,或者都是各方面非常的圆满,非常的美好,但是不均就是不均等,不公平,这是最不能忍受的。大家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不对?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思考,这个观念现在基本上已经被否定掉了。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走,闯出一条血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中国不患寡的观念已经彻底的打破了,最大的标志就是市场化,市场化竞争带给我们的是相对来说充满小康的比较富裕一点的社会。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从整个国家来看,无论是各个区域还是各个阶层,差距越来越大,大到现在不得不面对解决的时候了。我们从今年提出“关爱与幸福”这个主题,可以说开创或进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时代。我们对“不均”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重视。我们现在提出的观念是“患寡,更患不均”。我们既担心我们的温饱问题,我们的就业问题,我们的教育问题,我们各个方面的发展问题;但同时我们更担心,或者更反对在这个过程中种种不公平的情况,不公平的现象。

  微观的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这些年都在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制度、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建设。现在到任何一个单位去,如果他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几乎是没有的,不可能的。但是现在可以说都在微观层面上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也就是说从程序上、内容上,怎么样能够执行的更到位、更科学或更合理、更有效。这些方面的问题,现在在企业里,微观人力资源职能层面都在做,这里面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微观层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问题,也就是要贯彻在管理上公平,除了科学,除了效率,还要关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公平,这是微观层面的。

  大家可以看到,当你一旦进入到企业工作以后,微观层面的公平问题,或者寡的问题,不寡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决定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出生开始,从你进入幼儿园开始,或者从你出生的地点、户籍开始,一直到后面你所接受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再到后面你进入的是什么企业,是垄断企业、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一直到后面你进入企业以后,能不能继续往前走,往哪儿走,可以说在宏观层面上,实际上事先都基本上已经决定了。这就是宏观层面的公平、机会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人一方面讲究自我的、或者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强调各种各样的公平,特别是程序上的机会公平。但是这两者之间往往是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当你一旦进入到某一个层面、某一个圈子的时候,你的立场、观点是会改变的。在这里我为什么专门提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的机会公平,而且是从宏观角度,从国家战略层面提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更好的关注这个问题,能够开创中国管理新的时代,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时代。

  大家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现在有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有关公平的问题需要我们探讨。中国从宏观层面,我们现在关注什么?这一年来,大家一定很关注各种各样的舆情事件,网络上的一些关注点。这几年,特别是最近一年我们关注这样几个大的事情,今天上午我们两位领导都做了总结,非常吸引眼球的有这样几个事情:第一个,就业公平。大家可以看到我们都非常关注能不能进入国有垄断企业,再一个很关注能不能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还有能不能进入事业单位,这里出现了所谓“萝卜招聘”现象,所谓各种各样的“二代”现象。大家对这个可以说是非常的义愤填膺,但是又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这样一个梦想,所以非常的纠结。第二个,教育方面。我们现在的教育,这一年讨论非常重要的是招生的问题,无论小学、中学、大学还是硕士、博士,招生里的公平大家非常的关注。大家看教育现在非常关注“异地高考”,能不能实现“异地高考”现在也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此外关于教育跟后面一系列配套的就业措施的关系问题,比如说你的生源从哪里来,又该到哪里去?为什么大家选择北上广,又逃离了北上广,现在又回来了?为什么总是说北京生源的男生不管学习多差,在就业上总是排在第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第三,你的升迁、调动、奖金、薪酬、福利这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年有很多非常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问题,很多人学历造假问题、履历造假问题,还有各种不同单位之间的奖金落差那么大、薪酬福利差距那么大,等等,都非常吸引我们的眼球。这几大问题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平的问题,机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机会公平问题。

  所以在这里面我们非常关注这么几个层面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提出几个观点,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的观点,我们一直在做,但是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一,国家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要重视从机制上保障机会公平,创造整体上平等均衡的升学机会,为国家民族可持续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所以我们认为教育尤其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不单单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一个人才战略问题,是我们国家能不能可持续和谐科学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

  第二,要重视各类各区域各层次人才就业、公务员招录与提拔晋升中的机会公平,从制度与法律层面保障公平公正。应该说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制度仍然落后于实践,尤其是法律法规,甚至比起以前传统的一些时代可能都不一定能够超过。

  第三,应该重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机会公平。特别是关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本土或内部人才之间的机会公平、人才高地或人才特区建设中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上以及时序上的机会公平、各项人才工程建设与实施上的机会公平等等,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为此人才强国战略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而实施过程也同样非常重要。我们中国从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群、一部分产业首先开始,所以才有特区,也就是优惠政策这么一个概念。说实在从根本上来说,从长远上来说它并不是公平的,为什么呢?因为你优先进入那就意味着你有特权,你有优先权,后面再进入他的门槛就会非常的高。比如说你这个特区在沿海地区,沿海有些先发展起来,当然有天然优势在里面。内地再实施这个政策,说实在的这个政策已经没有多大的效果了。所以时间序列不是很公平。现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候,我们再进行政策设计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摒弃以前这些做法,我想可能从机会公平的层面做一个新的思考。

  我认为讲到机会公平我们要澄清这么一个观点,在一个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社会里面,如果说选人的标准很重要,成才的标准很重要,那么程序同样非常的重要,在一定的条件下程序公平可能比实体公平更重要。所以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时代进程里面,人民群众更关注不一定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机会的公平和程序的严格。时值现在十八大刚刚胜利召开,新年马上要开始一个新的进程,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机会公平”,我想应该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特别的关注或者在目前迫切需要关注哪一些机会公平问题呢?这个问题很多、很复杂,根据我粗浅的研究和思考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思考:

  第一,今年网络上提的比较多的观点,大家很关注,就是男生跟女生之间是不是应该有错龄入学的制度规定,或者政策安排。曾经在网络上引起很大的议论,有一个其他专业的教授,别的学校的,他说了那么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可以说反响非常的大。我看了以后,一下子就想要找合适的时机要讲一讲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观点是我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来,但是我没有把它放到网络上面,也没有公开论文发表。这十年来我在各种场合,包括大学课堂和相关的培训班、学生研讨课,以及学者聚会,还有其他的公开场合,我都做过论述,一直在提倡,甚至说过要把它作为议案提交人大政协两会讨论。现在我想应该把它推到全社会的面前。我认为女生应该比男生早两年上学,而且这应该从国家战略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政策法规上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表面上看可能大家会提出反对,觉得这跟“机会公平”有矛盾、有冲突。但是进一步的研究,我认为只有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入学,那才是真正的“机会公平”!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据相关的各方面的统计,大家知道男生大概在初中升高中阶段,以及高中升大学阶段,基本上就被女生淘汰掉;到了大学考研究生阶段,男生的考试成绩也不比女生好,文科方面甚至少得更多,但是男生后劲大,越到后边的阶段优势越大。从就业的角度来讲,很多单位并没有明文规定,都是一般都愿意优先招收男生,为什么?因为在这里面它有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一个国家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有一个“机会公平”的问题。“机会公平”绝不是一时一地的表面公平问题,而是一个深刻的、深层次的问题,一个动态的、战略性的、宏观层面的、整体的公平问题。详细展开的话就太多了,我们可以从个体层面,也可以从战略层面;可以从政治、社会层面,也可以从经济、产业层面;可以从人力资源开发层面,也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以及从人口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进行探讨。大家看看,我们同班同学男生女生之间谈恋爱成功的有多少呢?比例很少。为什么?就是因为年龄一样。如果女生比男生早两年入学,那成功率就高多了,这个绝对会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科学发展、和谐稳定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大家知道相对来说女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比男生要早熟,男生到20岁甚至20多岁了可能还懵懵懂懂的,可是女生到18岁的时候一般就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从发展的角度,从战略的角度讲,如果说在20岁或25岁之前女生就把男生都淘汰掉,那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也是非常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当然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改革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变以死记硬背、以考分选人才的制度设计。这个课题我们还一直在研究,我曾经布置我的研究生在做定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到现在还没有完成,过若干时间应该会有更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出来吧。

  第二,要进一步抓紧落实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工作与措施,大家可以看到教育资源均等化这实际上是人力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机会公平问题,怎么样做呢?里面有很多,包括示范校或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城市与乡村或发达地区与偏僻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对乡村或偏僻地区教育投入的倾斜,以及所谓示范校或重点校招生中的公开公平公正问题。

  第三,应该抓紧研究和落实异地高考的政策,并做出全局性的制度安排。这个大家也是非常关注的,特别是对农民工子弟、非本地户籍人员及其子弟的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落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高考入学标准,应该与东部发达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或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某些政策一样,有一个相应的系数调整,以避免出现农村孩子整体上与名牌高校无缘的局面愈演愈烈。有好多地方提出来,在我们的某些重点名牌高校,完全农村农户出来的孩子基本没有或者微乎其微,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关注和呼吁。这里面原因很多,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具体的细节,比如说现在所有的考试都非常强调英语考试,英语分数所占的比重非常高,那么这个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应该在这方面有一个相应公平的制度的安排。

  第五,要重视公务员招录与提拔晋升中的机会公平问题,重视各类各区域各层次人才就业、收入分配和薪酬福利中的机会公平问题,从制度与法律层面保障公平公正。这方面应该做的工作很多,我们不仅需要做到机会公平,同时要做到程序严格,做到民主、科学、公正、完整与透明。为此,也许我们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人力资源机会公平法案》。

  总之,除了在微观层面外,我们更需要从宏观战略层面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机会公平问题。今天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方称我军导弹雷达瞄准日本护卫舰
  • 体育NBA书豪28+9火箭31分大胜 姚明书豪谈笑
  • 娱乐童星宫傲漂亮女友曝光 微博甜蜜互动(图)
  • 财经国务院批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 科技神州数码被罚3年不得参与政府采购
  • 博客人物:袁厉害有20套房 女婿:岳母被诬陷
  • 读书揭秘:周恩来是否策划离间毛泽东和江青
  • 教育女儿未过保送生考试 母亲自责自己失败
  • 育儿17个月大男孩超萌击球引围观(图)
  • 金岩石:城市欲望空间是房价涨跌幕后推手
  • 陶冬:美国债市离拐点不远了
  • 姚树洁:赵本山退出春晚的反思
  • 倪金节:地方投资狂潮再起
  • 章玉贵:中国30年内难以超越美国
  • 黄鸣:太阳热产业路在何方
  • 熊鹭:人民币走出去正当时
  • 秦红:15岁的基金业走向何方
  • 钮文新:别了 周小川
  • 连清川:赵红霞照片与媒体的伦理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