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于1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
以下为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升级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李雨霏,欢迎各位的到来,也欢迎您关注我们的节目。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升级”,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几十个县市负责人,以及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让我们齐聚一堂,在这个论坛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一条中国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当然,在这里首先要特别感谢华夏幸福基业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首先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台上就座的几位嘉宾:让我们欢迎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先生,欢迎您。接下来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先生,欢迎您。接下来让我们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台下特别设立了一支观察团,是由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权威资深财经媒体人组成的,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几位观察团的成员们。首先让我们欢迎社科院工经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接下来欢迎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欢迎您。接下来欢迎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欢迎您。接下来让我们欢迎北京三安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令玉,欢迎您。
与此同时,在台下就坐的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群体,就是来自全国几十个县市的县长、县委书记们,我们也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欢迎大家。
这些县长、县委书记们不仅是今天论坛的真正的主角,同时,也是我们这个论坛的老朋友,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很多县长、县委书记年年都来,每一年来都有不同的收获,当然每年来都是带着不同的心情来的。心情的好坏,和各位在过去一年你们所在的县市日子过得怎么样有直接的关系。今天论坛的开始,我想先像老朋友一样问候大家,想问问各位2012年,你们所在的县市日子过得怎么样呢,过得好吗?怎么一片静寂?问题一出,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在座的各位表情各异,有的是频频点头,喜上眉梢,日子应该是过得不错。有的一直在回避我的眼神,我想日子过得比较紧。还有一些人的表情,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因为面无表情。因为县长、县委书记很多,不能一一分享你们过去一年的感受和故事。我来点名请两位书记、县长给我们讲讲过去一年的故事,好吗?首先请出第一位,浙江省海盐县县长章剑,章县长在哪里?掌声欢迎章县长。第一个发言的是勇士,所以我们应该用掌声给他鼓励。
我刚才看了一下章县长,我的问题一出,您是第一个露出笑脸的,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章剑:坦率地说,过去一年,以海盐来说,应该是县市日子过得有点紧,有点累,也有点悬。最后的结局比较好,所以我今天还有得笑。我说有点累,有点紧,因为过去一年,经济形势波动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不太好,外向度比较高,国际市场压力很大,外贸大幅下滑,民生的改善又有很多困难需要政府帮助,钱从哪里来?我们的建设,民众有很多要求,建设从哪里来?也是从税收,还有一块是土地市场出让。过去一年,土地市场也是趋冷的态势。所以,过去的一年,企业运行比较困难,所以我这个县长当起来比较累,日子过得比较紧。但是最后结局来说,我还是比较开心的,今天还是有笑容的,因为通过我们的努力,最后交的答卷还是可以的,我们去年GDP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8%,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了12%,整个答卷交的还可以。所以我们通过企业转型升级,政府搞好服务,特别是为企业减负,让他们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政府的帮助。所以总体运行还可以,所以我最后能够笑着走进这里。谢谢。
主持人:谢谢,我相信在这番笑容背后付出的非常多。还有哪位书记愿意分享2012年的经历,黑龙江省桦川县县委书记付慧华,您好付书记。刚才我没有看到您的表情,如果您用一个表情做答案,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表情?
付慧华:没当过演员,只能用一句形象的话说,有喜有忧。
主持人:您喜在哪儿,忧在哪儿?
付慧华:能够再次来到央视财经频道,参加全国县域经济高层论坛,非常高兴,刚才主持人问到过去的一年日子过得怎么样,我刚才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有喜有忧。先说喜,喜的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我用一组数据来反映我们今年的,一个是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实现了20%,甚至30%的增长,居民收入,农民纯收入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农业粮食生产连续九连增,我们县的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20亿,是国家级的粮食生产大县。民生事业投入加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提升,可以这样讲,这两年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这是喜。
忧的,在实践工作当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比如说从我们这个县讲,在国家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幅放缓,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宽。再一个,我们县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一产占了50%,二产小,三产弱,客观上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制衡作用比较大。
再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城镇化率今年达到了42.7%,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公共服务能力比较弱,客观反映了我们是一个欠发达地区。
今天上午参加了高层论坛,听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关于新的增长极,按照十八大精神,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将成为县域经济又一个支撑和引擎,它同城镇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因为我们是全国的现代化农业示范核心区,都为我们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面对面和几位专家交流,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也请几位嘉宾和专家来给我们做进一步的指导,给我们支支招儿。谢谢。
主持人:好,谢谢付书记的发言,有喜有忧。喜的是取得的数字,硕果累累。而忧的是您带来的问题,希望在今天的论坛上找到答案。章县长讲到自己笑的很开心,我觉得您可能是非常乐观的人,您没有更多的展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付出的辛苦,其实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就像刚才章县长说的,日子过得紧,所以自己更加累,这可能是很多县委书记对过去一年当中工作的状态。他们所反映的这些问题,是不是我们现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共同的现象,共同面临的问题呢?我们听听台上几位嘉宾,你们对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另外,对于付书记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有没有招儿可以教给他们。先有请金所长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金碚:刚才两位县领导反映的问题很有普遍性,有两个关健词,一个是转型,一个是压力。中国现在正在处于经济转型期,正在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间。这个转型有多重含义,十八大文件里,把城镇化放在经济结构调整的章节里讨论,城镇化是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间的一个方面。两位县长都讲到了转型中间的问题,第一是国际经济结构转型,十年以前,世界经济大体上是两大板块,一块是发达国家,一块是像中国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差距很大。那个时候工业化可以快速推进,形成了很多城市,增长很快,很快做大规模,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是发达国家经济乏力,第二,中国经济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国际的空间和压力在增加。另外,中国在这三个板块,比中国还要落后一点的发展中国家也在赶上。所以,中国现在面临国际竞争格局增加。
第二个结构性变化,中国工业化过程正在发生变化,正在转型,我们要从传统的工业化路径走向新型工业化路径。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大量的投入资源,低价格资源,去获得更大的市场,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从而做大产业。现在要进入一个新型工业化阶段,整个中国传统工业和十年以前相比,它的市场压力要非常大,很多产业已经表现出产能过剩,而在一些中高端的产业领域中间,中国的产业又缺乏国际竞争力,大多数产业制造点都不在中国,但是中高端、中端已经相当饱和,所以必须要走向世界。
第三个结构性变化,我们的经济正在从沿海地区原来一些增长极,主要是中心城市,正在向经济腹地扩散,其中有一个是县域经济,我把经济扩散的腹地大概分成三类,一个是沿海地区,比如浙江,沿海地区的腹地。第二,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第三,城市向县发展,所以县域经济遇到转型,一个巨大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县域经济在过去主要是农业,所谓县的含义就是农业。但是现在处于工业化过程中,要发展农业地区,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必须要通过农业的方式增长,黑龙江省桦川县是农业地区,这是结构性的转换,现在第二产业,中低端,比较纠结,既要发展工业,不发展工业,在这个历史阶段,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税收问题解决不了,产业的升级解决不了,就业解决不了,城镇化也解决不了,但是要从农业结构转向工业化的结构,而且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县域经济有很大的压力。
最后一个,中国城镇化过程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城镇化是传统的工业化,只要把产业做起来,然后用低价格的土地招商引资,生成产业链。现在不行了,因为产业升级,要吸引要素的时候,原来吸引要素的办法比较简单,减税,土地价格便宜、便宜再便宜,把经济招上来了,现在不行了,现在需要高端的产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人为什么愿意到这儿来,必须要有城市建设比较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来吸引现代产业,这和十年前又不一样了。怎么才能吸引呢?改善环境,改善环境要有什么呢?要有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条件,问题是怎么才能够有呢?刚刚那位县长讲要有税收,要有钱,没有钱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怎么吸收高端的产业呢?转型期过程是所有的县域经济目前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间,机会很多,压力很大。
主持人:谢谢金所长。确实在2012年,我们看到不光是县域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全世界的经济都在面临这样一种动荡的、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大家都感到日子过得很紧,都觉得工作干起来比平常更累,所以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也都迫切地切身感受到了转型和升级所带来的压力。我们也想问一下肖所长,您觉得转型和升级,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它的意义和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
肖金成:三大影响,第一个影响是国际因素,第二个是结构问题,县的产业结构问题,像金所长提到的挑战,第三是体制影响,县领导都谈到了财政紧张,一方面我们有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县一级,以农业为主的县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发展农业,没有税收。而工业的比重又很低,有的县的工业几乎空白,这就遇到了问题,财政收入从哪里来?这是一个体制问题。我觉得有些县以农业为主体,并不是不对,并不是说产业结构不合理,我们要在体制上做文章。还有就是内需,国内需求。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大量的人口在农村,比较效益低,收入低,服务业很难发展,因为我们的服务业都在大中城市,在县一级,在县城,城镇,服务业比重比较低,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和对策。升级,我感觉到比如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比重要不断下降,二次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要提高,甚至这就是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个升级实际上讲的是工业结,由过去的低小散,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产业链的末端,向附加值高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链长的或者在上游的转化。第三个升级,农业也有升级,“四化”,把农业现代化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过去的传统农业,一家一户规模非常小,也很难做出品牌来。未来的方向,需要我们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比如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我认为这个升级不完全是三次产业,不完全是工业内的。我觉得产业升级,县这一级也应该基于产业转移。我研究产业转移很长时间,我认为产业转移不仅是东部向中部、向西部转移,也不仅仅是南方向北方转移。为了转移,还有从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转移。在国内来讲,不谈国际转移,在国内也有大城市向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的转移,大城市、中等城市的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有些产业很难在大城市生存下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土地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消费成本高,各种成本高,很多产业在大城市生存不了,就向外转移,县城和小城镇就有了机遇,可以承接这方面的转移。转移当然还有很多环境问题,体制问题和服务问题。我就不多谈了。
主持人:对,我们也留点机会给别人。请郑院长讲讲您有什么建议给大家。
郑风田:不光去年,最近十年来,县域经济遇到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国家整个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取消各种农业税费,通过大量的财政向农村的投入,所以我们整个国家的县域经济,和过去相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粮食实现了九连增,农业收入九连快。但是确实因为我们国家县域和大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那么多优惠政策,现在工农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还是没有质的缩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往什么地方走?过去通过新农村建设,未来通过城镇化,双轮驱动,这样才能够让县域经济有一个质的发展。县域经济过去都是出自传统的农业,尤其是连续十年的一号文件,尤其今年提出新的农业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未来的农业不只是第一产业,实际上未来的农业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供品牌,某种程度上也是升级换代。我们一方面满足最低的需求,实际上像东北的大米特别好,价格可能比一般的大米要贵,搞一些绿色、优质的,这些是未来县域经济很好的发展方面。我们国家有农业大县,工业大县,至少从农业来看,未来的发展,我们国家要有更多的惠农政策,农业未来怎么升级换代,各个地方差别很大,在新的发展机遇中能够壮大自己,各个县都有很好的招儿。
主持人:谢谢郑院长。刚才主席台上几位嘉宾给在座的各位县域地方官出了不少主意,其实我们对于转型和升级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的非常充分,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比如说肖所长所讲到的缺钱或者体制上的问题等等,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去解决,怎么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各自地方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呢?观察团的成员们,也长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有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在这儿也想分享一下观察团成员的真知灼见。
首先有请社科院工经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先生。
陈耀: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知道县域经济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最基层的单位,经济单位,在整体经济中间是比较弱的。我们最近做的一个统计,目前的县域经济不包括市辖区的那一部分,整体上县域经济的面积,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0%多一点,人口占到68%,接近70%,但是经济总量还不到一半,40%多,接近一半。所以我们说,县域经济,刚才两位书记讲的情况很有典型性,一种是代表外向型经济的,沿海的经济结构类型,受到外需影响,它的经济吃紧,但是最后年终感觉略微好一点。黑龙江这位是典型的中部经济,内陆中西部经济,经济增长虽然比过去显得慢了一点,但是整体上在全国增速比较快,我们说的这几年,从2007年以来经济增速,东慢西快的格局,在县域经济中体现的比较充分。总体上来看,我们的县域经济还是比较弱的,从十六大中央就提出来要壮大县域经济,为什么说县域经济壮大非常之难呢?其实就是目前的县域定位跟目前的经济发展是存在矛盾的,目前无论是从县的职能,还是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来看,县域承担的主要职能就是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生态功能区都在县,县要发展,从经济发展角度,必须要推动工业化。但是县要搞工业化,跟它的定位是矛盾的,如果不搞工业化,刚才讲的很多问题就非常难解决,财政的问题,就业的问题,整个县域经济的壮大就很难办。这个矛盾确实是现实的存在。
县域转型升级,是不是都像很多县提出来搞工业,都提出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这个问题还需要认真地研究。金所长讲了一句话我特别赞同,他说要用工业化的方式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方式不仅包括都要搞工业,而是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工业化的理念,工业化的手段来推进现在的县域经济,包括县域农业,农业专家郑教授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包括规模经营、品牌,都是要按照工业化的方式推进。
水皮:如果人为的搞产业升级是得不偿失的,产业升级是市场本身竞争,或者说发展的结果,而不是预设前提。经济下滑,如果一味打压投资,两位书记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其实首当其冲影响最大的恰恰是消费,我们过去几年的消费一直是18%的增长,但恰恰在第二年消费增长只有13%,下滑的速度比投资甚至还要明显,这是一点启发。另外一点,大家可以从去年第三季度经济软着陆过程中间看到比较乐观的因素,去年经济软着陆很重要的一个必然因素在于第三产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从非制造业指数来看是这样的,从就业增长来看也是这样的,从用电量占比和增幅来看,都可以看到经济内生力量在增值,而这个内生力量恰恰是第三产业的壮大。县委书记应该从这里看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也许现在在你的区域里表现得不明显,但是今后一定会在你那里同样得到验证。
主持人:确实我们通过分析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受到一些新的启发。有关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探讨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我们一直在思索,而且也在进行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今天为什么在这个论坛上要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有新的含义和新的意义,因为今天讨论的是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升级。十八大报告当中特别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一个“新”字给中国经济,当然也包括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机遇,也会有新的挑战,首先我也想请台上的嘉宾给我们讲一讲,新型城镇化建设其中的“新”字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新”到底新在哪里?
金碚:“新”是历史阶段的新,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城镇化表现。在人类历史上,城镇化最快的阶段就是工业化阶段,工业的推动,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一系列变迁,这个时候产生大量的城镇化现象,现在中国经历了新的阶段,新型工业化,具体来讲,如果说前几年是脱贫致富实现城镇化,现在是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实现城镇化,这是阶段的“新”。
第二是理念的“新”,因为城镇化的过程,在历史上有很多推动因素,有很多理念可以导致城镇化,但是现在越来越明确,要用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里面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过程同时要实现产业的发展,中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要让人在这个地方能够更好地生产、生活,通俗地讲是这样,要符合一系列人所需要的量的要求,人有少年、中年、老年,在城镇化中间能够得到生存的空间。这是第二个“新”。
第三个“新”,现在正在处于产业变迁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间,不仅有传统产业要发展,而且有新型产业,特别是有信息化的因素进入。
再有三四产业的融合过程跟过去也不一样。三四产业是人为的划分,什么是第一,什么是第二,什么是第三。在现实生活中间很难严格说。比如肖所长讲的农业现代化,农业加工是工业,农业配送到省里就是服务业,一个农业的生产者,现在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城市需要某一个农村里的某一种农业品,或者畜牧品,直接送到你家,这个过程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有了,所以这也是产业在变迁过程中创造出很多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综合30年前,甚至10年前,都不太一样,现在我们的机会更多,需要更大的创新,去找到城镇化的科学发展的道路。谢谢。
主持人:好的,谢谢金所长。您讲到“新”包含新的阶段,新的理念,新的产业。总之,您在“新”字当中看到更多的是希望和机遇。现在特别想听听来自各个县域的地方官们,你们最直接的声音,你们在面临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的时候,感受到更多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有请辽宁省法库县县长陈佳标。
陈佳标: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几位专家说的我有同感。作为县域经济来讲,目前的产业升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县一二三产业都在不断结构调整和升级。法库县由过去的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迈进,商业弱县向商业名县迈进,每一步的跨越都是艰难的,但是每一步的跨越都增加了人们的福祉。我们的农民现在的发展,原来是大,现在是强,强在哪儿?有龙头企业的进入,泰国正大集团、新希望集团,惠山牧场,在我们那里有饲料厂、沼气加工厂,一个企业的进驻,带动西部三个乡镇的富裕,大家种植饲料,还可以到加工厂上班,还有奶粉加工厂,推动了整个西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由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迈进,我们县十年前发展传统工业,主导是陶瓷产业,十年的发展,陶瓷产业升级了,面对市场的竞争,不管要建立陶瓷产业,还要发展工业陶瓷、艺术陶瓷,对地区的发展拉动作用非常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也非常大。当然,我们绝不满足于传统的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我们县抢抓机遇,机遇和挑战是双刃剑,抓住机遇,也要面临挑战。我们抓住了国家十二五抓战略新兴产业契机,发展了航空产业,这是链条非常长,科技含量非常高,拉动力非常强的行业,但是由于低空开放的限制,这个产业没有开放到很大的程度。我们从2010年开始建设东方产业基地,去年8月份机场建成,去年举办了首届国际飞行大会,央视连续五天的直播,对于地区的发展,对于辽宁打造航空大省、航空强省,和充分利用沈阳的航空资源,我们信心很足。打造这个基地,这个产业,我们下一步围绕着制造、运营、培训、旅游渡假休闲相应的产业,按照专家讲的,这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超过1:10,但是前期还是需要我们扎扎实实来做,所以我们下一步把空航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走在前面,抓好。
由弱县向名县迈进,没有市场就没有活力,我们把几大市场建设摆在面前,使县域经济发展具备了后劲。没有产业就没有动力,没有产业的升级,以后的发展后劲不足,所以我很有信心,参加今天的论坛,对这几大产业下一步的进一步升级、改造和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一些新的想法,也欢迎各位专家、各位观察员、各位领导到辽宁法库。县域经济,不单纯要富起来,更要美起来,我想还要飞起来,我也梦想着有一天县域经济论坛,各位县领导都能坐公务机飞到这儿,节省时间。
主持人:陈县长讲得太好了,激动人心,我们都去法库县看一看,支持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陈县长讲的信心十足,确实通过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抓住新的契机,当地的工业、农业和通航产业可以说成为法库县发展的三驾马车,动力十足。接下来还想分享一下其他各位县长、县委书记有没有成功经验或者得失,也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给我们一些借鉴和思考。有请河南省汝州市市委书记李全胜。
李全胜:刚才各位专家的讲评,我深受启发。城镇化需要产业的支撑,一是要有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发展新型产业。我要发言的关键词叫“复合发展”。复合发展,就是不能简单的强调某一方面。首先是结构的调优。一二三次产业,对城镇化有重要的牵引和融合作用的是二三产业,因为二三产业提供了城镇化所需要的劳动岗位和产业经济支撑,同时,城镇化也给二三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在调优结构上要下工夫。我们利用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靠市场的引领,依靠民间中介服务组织的润滑作用,把龙头企业和市场、农田很好地统一起来。我们那里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比如玉米深加工企业,全市的玉米,周边十多个县市的玉米,由这一家企业负责加工管理,但是前几年的加工层次都很低,只能做淀粉初加工,近几年围绕产业升级,做氨基酸等生物制品,现在已经做到世界第一,国家批准正在等待上市的企业。比如说小麦深加工,以前是一个加工作坊,生产一些低层次的饼干等等,现在做到了全国同行业品牌第三的层次,现在已经有八万吨中高档订单生产能力,小麦、玉米得到了优化加工。大家种什么玉米,种什么品种,卖多少钱,由企业说了算,农民不需要再为市场操心,再为品种操心,这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就实现了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的双高农业发展。
二产紧扣循环经济,在传统优势产业链上做大做强。我们是全国50个煤炭基地产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汝州也是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我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现在五大优势产业都实现了循环经济,特别是煤深加工,形成了相关的煤、电力、新型材料的衔接,在第三产业发展领域,我们紧紧抓住新型业态的发展,发展城市的复合业态,比如说雨润在我们那里投资60亿,建设新型商业业态,比如河南省在那里开辟了现代化旅游业服务园区,紧紧依托汝州的皇家温泉发展现代旅游业。我们那里利用传统的名牌资源,来打造现代化的服务业,汝窑的瓷器,汝州是中华名瓷之都。原来的汝窑仅仅有三家企业,现在经过改革之后,已经有35家企业,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形成了三个新的业态。通过一二三次产业不同业态的提升,使结构在变化,加之我们下工夫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链的整体走复合发展之路。我们有决心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学习兄弟县域的经验,把全面升级现代化建设提高到新的层次,欢迎各位专家和朋友到汝州视察指导工作。
主持人:首先祝贺你,在县域经济发展当中,一二三产业布局这么科学、合理,取得硕果累累。在座更多的朋友们更想听到的是您的宝贵经验,比如说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玉米,都有小麦,都有煤,怎么能够实现产业升级,您是怎么做到的?比如解决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等问题,您是怎么做的?有没有经验跟我们交流一下?
李全胜:经验没有,但是体会还是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度过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以前企业家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我们请国家玉米协会的专家去讲如何做大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的重要意义,讲现在市场的需求,国内外进口的状况,全世界目前饲料的用量是7000吨左右,一吨价格在35万,我们国家每年的进口量3000吨左右,国内的生产能力不足1000吨,先上了500吨的企业,就是全国第一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非常担心政府给他补贴的贷款利息,这个项目按照专家的意见办,如果有问题,政府帮你分担一部分,企业坚定了信心,发展的非常顺利,现在1000吨3月份就可以投产。
主持人:所以李书记非常成功的做了这位企业家的思想工作,也让当地的经济取得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两位地方官都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在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取得种种成绩和硕果,确实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兴奋。但是我这里有一组数字,带给我们的是另外一种思考,在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是在明显加快的,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50%,按照这个速度,有专家测算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化率将会超过60%。这么快的速度,会让我们产生另外一种担心,会不会造成质量的影响?怎么保证质量,又快又好,想听听台上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怎么能够做到保质保量?先来听一听肖所长的建议。
肖金成:一方面城镇化速率,城镇化的目标讨论的比较多,以前城镇化速度比较慢,我统计了一下,1999年以前城镇化的速度,40年的速度是0.4,而全世界是0.44,所以我们的速度慢于全世界的速度。同时我们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后来我们的城镇化速度加快,从0.4个百分点到了每年一个百分点,未来我们也感觉到一个百分点比较合适,为什么?我们过去的速度比较慢,城镇化水平总体上比较低,现在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和全世界城镇化水平持平,或者刚刚超过,未来我们还要保持比较快的城镇化速度。由此大家很担忧,那么快,是不是存在质量问题,能不能保证城镇化的质量?我们的城镇化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包括过去十年,我们的城镇化速度比较快,确实有各种问题。质量体现在哪里?很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城市是不是规模比较小,城市数量是不是比较少,城镇化是不是没那么美丽和漂亮?我认为这个理解有偏差。恰恰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着问题,比如我们追求城镇的规模,追求城市的数量,追求城市更漂亮,更美丽,恰恰提高了城镇化的门槛,把大量的资金用在这方面了,没有用到为人的发展上来,人的生活上来,最主要的是进城的务工农民,他们从农村进了城市,按照世界一般的概念,按照正常的理解,他们更应该是城镇和城市的居民,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城市的福利和待遇,也没有享受城市人的权利,所以大家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城市人。人的发展,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首先要关注已经进城的,在城里还没有找到工作的,还没有享受城市的待遇、权益保障的群体,要解决好。把他们解决好了,实际上就提高了城镇化的质量。我一直呼吁,要让进城农民,或者农业转移人口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活得好。我们不能让这些人为城市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很大贡献,最后他们再回到农村去。现在城镇化水平是50%,再过20年,城市化水平回到了30%,那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让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提高的过程才是现代化的过程,所以在认识上要解决问题,不能追求城市如何更漂亮,如何规模更大,数量更多,所以在统计上把城镇化人口搞得多多的,这个路就走错了,那样恰恰提高了城镇化的门槛。所以,农民进城是艰难的,就像县域经济发展一样存在很多问题,有很多困难,有很多门槛,门槛低了,就像上坡一样,坡平一点就上得来。如果搞悬崖,根本越不过去。如果大量人口在农村,我们会失去城镇化的机遇。这10年、20年是中国非常大的机遇,不能失去,要紧紧抓住。无论是县域,县城也好,小城镇也好,还是中等城市、大城市,在这个问题上都要解决认识的问题,解决路怎么走的问题,我们要为城镇化削平道路,这样我们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为什么?现在一亿五千八百万进城务工的农民有了工作岗位。过去拉美国家过度城镇化,没有工作岗位,从农村盲目流入到城市,没有收入,住的是贫民窟,每天为谋生而辛苦。我们有这个条件,一定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找到工作岗位,只不过他们的家属或者他们的孩子、老人都在农村,这样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在解决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会不断提高,把留守儿童解决了,五千多万留守儿童,如果他们跟着父母进了城,他们的教育问题就提高了,生活水平就提高了,消费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内需就扩大了,扩大内需的战略就能够实现。现在内需之所以扩而不大,就是因为这么多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没有根本改善。
主持人:所以肖所长讲到未来城镇化的建设,还是要保持科学合理的速度,但是衡量水平、质量好坏的标准,要有一个新的观点,不是大而美,而是要以人为本,毕竟人是这个城镇的核心和灵魂,要能够留得住人,才能让城镇有生命力,它才能够繁荣、兴盛。有关这个问题,其他嘉宾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郑风田:提产业升级,可能相当于过去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教训,比如过去人的城镇化比较落后,虽然城镇化水平超过了50%,但是有城镇户口的不到35%,有两亿多人在城镇工作,但是享受不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所以才有留守儿童,才有每一年春节大规模的迁徙回老家,因为房子和地都在老家,现在打工只有不到1%的人在城市拥有房子,在城市住的条件很差。还有的比如过去城镇化,主要是追求物质上,大马路、大广场,乱占耕地等等,还接了发达地区高污染的产业,这些都是过去城镇化的教训。新型城镇化最核心的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让这些在城市打工的人,能够在城市定居下来。从世界来说,我们已经是第二大规模的世界经济,但是在城市生活人的量比很多发展中国家还要低,城镇化要不断提高到城市的人口,最核心的还是让他们享受到城市的各种生活福利。
另外,我们国家的耕地很有限,怎么才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这也是很重要的。还有我们未来的产业发展,不要再走过去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追求可持续的环保的安全的产业。我认为产业升级最核心的应该体现在这方面。最近几年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过去30多年的发展带来的严重的污染,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训。现在大家一提农村,一提县域经济,应该是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不希望城镇化发展,很多县域与目前的上海、北京一样,污染很严重,空气质量很差。我们想象的新农村,是环保、低碳的,农村应该是山清水秀的,我们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很好的食品安全来源的,实际上世界很多国家都做到了,我们国家过去在城镇化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教训,如果未来十年避免这些教训,能够把所有好的世界其它国家的做法吸取进来,未来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主持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就是美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住在里面的人要幸福。过去城镇化的建设当中,曾经有过的误区,曾经犯过的错误,以及未来应该怎么做,让人住到城里来。不知道各个县市的地方官员,在进行城镇化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听听各位的感悟。有请海南省澄迈县副县长娄和文先生。
娄和文:在城镇化过程当中主角是人,体现以人为本。海南澄迈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以长寿、宜居、宜业打造我们的理念,这我们处理得比较好。长寿之乡,首先是水好,土壤好,空气好,在这个地方不可能发展工业污染的,我们提出了“三县一区”,高效生态县、新兴工业县和低碳旅游县。一区,热带高效农业产业生态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我们打造有特色的乡镇,海南的咖啡非常有名,福山咖啡,我们围绕咖啡种植、加工、生产、品尝,打造咖啡文化镇,形成一定的品牌。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我们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
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有一些难题,就是事权和财权相匹配的问题,要想办得成事就得兜里有钱,很多公共产品服务需要花钱,但是这个钱不是在县域政策里所能控制的了,涉及到财税体制改革,这是现在面临得很普遍的问题,希望国家在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给县域政府更多的权力,能办更多的事,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更加以人为本,老百姓在城镇化过程当中享受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宜居宜业,体现这个理念。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的实话实说。我相信您的困难不是您一个人的困难,是大家的困难,我们稍后请台上的嘉宾给我们讲讲怎么解决这个困难,解决钱的问题,解决权的问题。接下来请章县长给我们讲讲,刚才娄县长讲到海南有自己的独特资源,因地制宜。您那儿是不是也有优势资源?
章剑:新型城镇化,肯定要对照前面20、30年城市化出现的问题,来弥补或者修正原来的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我觉得有三个大问题,一个是大城市,城市太大了,像我们到北京,走路很难走,呼吸也很困难。我们回到自己县里,感觉非常舒畅,但是我们还是要到北京来,为什么?大城市,掌握了很多资源,所以我们希望新型城镇化是以中小城市为重点,资源配置向中小城市倾斜,这样的新型城镇化才能发展的更好。现在也有一些尝试,比如说清华大学把长三角研究院设在嘉兴市,中科院在我们市里搞了研究中心,也有财政资源,我们的项目资源等等很多资源,大城市如果掌控太多的资源,人还是不断会往大城市聚集,中小城市必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所以第一个问题是要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当中,把资源配置更多的向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域城市转移,因为农民大部分是认县,他到县城没有背井离乡的感觉,当他跨出这个县就感到背井离乡,生活比较痛苦,到北京来打工很痛苦,现在挤火车,春运都买不到火车票。第二个问题,太粗放,环境破坏太厉害,所以新型城镇化要注重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必须注重资源环境的集约、节约利用。去年海盐60多家企业都关掉了,为什么?我认为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宁可不要。我们后来也跟中部省份合作,在那边开辟了新的工业园,不是污染的产业,把相对不适合在我们这里的产业实现转移,产业需要合理布局,不是每个县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发展产业,节约资源和环境,我们的土地去年用了大概三千多亩,有一半是存量土地,两退两进,退低的产业,进高的产业,退二产,进三产,去年退了一千多亩,通过这个方式搞好资源。
第三个问题,人进了城,怎样融入城市的生活?这方面确实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前两天有一个民办子弟学校校长找我,他跟我抱怨,对他的支持不是很够,我后来跟他聊,听明白了反而很高兴,为什么?现在他招不到学生,是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公办学校把民工子弟基本上都吸纳了,公办学校的标准是很高的,教育质量非常高,有12万多流动人口,10200的适龄儿童,9800个招到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招不到学生,很难生存,我鼓励他,我说你有历史贡献,多年前办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你做了贡献,教了那么多民工子弟,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容纳民工子弟学校到公立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时候,我建议你跟教育部门好好商谈。我们还要在保障制度上要做好安排,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我们有时候也很纠结,比如农民新社区造的很漂亮,但是他有些习惯改不了,会在花坛里种菜,养几只鸡在小区里跑来跑去,我有时早上起来跑步,跑到很漂亮的公园河道,农民把衣服拿到河里洗,舍不得用自来水。乡村文明跟城市文明的融合还有过程,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努力。总的来讲,我觉得新一轮城镇化应该是弥补、修正过去20、30年城镇化出现的问题,这样城镇化才会做得更好。
主持人:谢谢章县长,看来您那儿也是需要一位特别能做思想工作的书记,不仅做企业家们的思想工作,也要做当地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学会享受城镇的先进的更优质的生活方式。两位县长的发言给我一个新的信息,其实对于过去城镇化建设当中所曾经犯过的错误,有过的误区,大家已经有非常清晰和冷静的认识,我们不会再重蹈覆辙了。但是在新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确实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缺的东西太多,不是我们不想做,不会做,而是做不到,靠个人的力量。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是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扶持。我想听听更多的来自地方官员的心声,因为向国家提要求的机会不多,欢迎大家踊跃发言。接下来有请四川省浦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鲜荣生先生,给我们讲讲您在这个过程当中现在缺什么,希望大家能帮您解决的,国家层面给您一些支持的。
鲜荣生:最近十年,我基本上在乡镇和县级部门工作,但是我在拆房子、分房子,这些工作干的过程当中,干的时间越长,有一个体会,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应该是上下联动,上下齐动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支持,单靠基层拼命地闯,是不行的。比如宅基地怎么办,社保怎么办,进城以后农民和市民的社保有没有差异,包括农民子女的读书,农民家园就医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上级来讲是一层窗户纸,但是对基层来讲就是一睹墙,我们自己化解不了这个矛盾。而且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民无法成为真正的市民,农民不能成为真正的市民,就无法融入城市,就无法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和主人公。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谢谢鲜副县长的发言,希望今天的呼吁,希望制度上的障碍由墙变成一张纸,让我们把它捅破了,让更多的人走过这面墙。接下来有请吉林省东丰县县委书记滕宝春说说您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滕宝春:主持人您好。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很多,表面上看有资金的问题,土地的问题,人才的问题的还有技术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县域有不同的情况,从根子来说我觉得还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问题。比如说在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的问题,县域现在比较困难,像我们县是吃饭的财政,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很困难,就是缺钱。缺钱,跟国家要钱不行,还得搞一些创新,在贷款的问题上,融资的问题,我们县,包括很多县都像我们这种情况,贷款得有担保、抵押,但是很多县财政收入少,几乎到了保无可保、押无可押这种程度,资金破解就是很大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县里搞城镇化建设,东丰县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助推城镇化建设,东丰是全国梅花鹿之乡,是钢铁制造基地,有这样的产业,提出要做强,搞特色城镇化。像梅花鹿产业是贯穿一产、二产、三产的朝阳产业,养殖是一产,加工是二产,文化观光旅游是三产。围绕这个产业,在资金上遇到很多问题,像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项目,比如说县医院改造需要资金一亿一千六百万,县医院只有三千多万,国家立项,支持了两千万,力度不够,还缺六千万,贷款很困难,银行很积极,但县里没有抵押的东西,需要政策破解。好在我们县搞文化建设,特别城镇化,搞了四年,现在基本上形成了开发、受理、再开发、再受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希望国家多多给予支持。
主持人:几位来自地方的官员都表达了共同的呼声,希望国家能够给出更多的政策层面的支持,这样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地方才能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现在没有政策,说什么都是白搭。我们想问问现场的观察员们,就国家层面来讲,现在当务之急国家能给予哪些方面的政策支持?
杜跃进:北京这几天灰霾非常严重,街上戴口罩的人非常多,所以鲜县长说不愿意来北京。我接触一个个县长们,大家都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不像过去我接触的县长了。现在他们肩负着要推动我们国家城镇化的重任。听了几位专家和几位县官的发言,得到几个启示和想法,新型城镇化,如果把“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改革开放的过程,要有新的改革,有些改革是过去容易改的,现在可能涉及到改革攻坚的问题了,比如说财税制度改革,怎么让事权和财权相统一,比如说现在农村的金融服务问题,现在的金融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非常缺乏,前些年商业银行改革的时候,他们为了追求效益,从县城往后撤,有什么制度安排来补上现在县域的金融服务?还有户籍问题、土地问题,怎么保障农民权益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一揽子,要放在下一轮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一揽子考虑和作出安排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作为发展也好,改革也好,思维的起点应该下移,不应该总是站在北京,站在中心城市来考虑,因为专家们也提到,县域以下占国土的90%以上,GDP的50%以上,人口占70%以上,所以这已经是实现中国梦,这个梦想怎么在广大的领域实现,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二,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过去城镇化可能是往县城也好,大城市也好,建设更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这时往前走,县域的城镇化实际上要解决中国的城镇化问题,中国城镇化,不仅是县城所在地,或者镇所在地实现城镇化,要带动全体农民走上城镇化,应该是城乡一体化,都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进入现代文明的信息产业化。
再有一点,听了几位县官讲了确实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走的快了,走的慢了,在不同的地域,比如海南澄迈县,是长寿之乡,千万不能在城镇化过程当中丧失这个优势,把他们的寿命拉到我们的平均寿命中,就失败了。未来的城镇化,一定是发挥各地的特色,发挥各自所长,让我们出去旅游,到一个地方就有一个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城镇化,而不应该像现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都是一样的,应该是有各自特色的城镇化。
总之,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基于县域的地位,县域是承载解决“三农”问题,以人为本,更多的应该以农民为本的城镇化,让农民成为市民。
张令玉:几位专家对国家政策讲得很清楚,对发展方向也很清楚了,我谈一谈国家从政策上应该关注科学界的投入,因为我是搞科学的,新型经济转型关键的关键,大家都忽视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动力,我们人为的推城镇化建设,人为的推动经济升级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那是很费力的,动力是什么?面对广大农村,县域经济来讲,还是农民,农民手里的资源,有资源不能资本化,有资产不能资本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抓住的动力是什么,就是市场。只要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淘金人,有市场就有人敢造假,因为有市场,市场是什么?实际上世界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是中国的强项,我们忽视了,什么市场呢?就是安全的食品市场,中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原因就是标准太低。怎么打造新的标准?打造世界安全食品,我研究了38年,实验了23年,现在已经在全国推了,已经有23个省在做,零农残食品已经列为国家标准批准的产品,已经建立品牌了。城镇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民不富起来,城镇化建设都是空话。怎么做呢?要把市场拉起来,市场急需一个安全、优质、好吃、不贵的优质产品,需要靠创新,我们有系列化的六大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成果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从产业到市场全线办公,很费力,但是现在很省劲,今天选五个县,有五百个县等着跟我们谈怎么运作,商品就是超越欧盟标准的超有机产品,就能打遍全世界,不管鸡鱼肉蛋米面,都能做得到。创新是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按照传统的谈新型城市化改革,也能走,但是走的速度不会太快。这是我个人的建议,创新是关键,国家应该在创新上,不要再依托国家科学院、农业机构,研究来研究去,钱都买汽车,买洋房了,没有用到农村上去,没有用到农民身上去,这个怎么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乡镇为主,农民得有干活儿的地方,就是可以就业,就需要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贸易和为农产品贸易加工服务的物流、包装等服务行业,新型城市化,他有工作可做,就有钱买房,能挣到钱就买房,我们要靠市场拉动新型城镇化。
主持人:您充满了激情,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您这样的关注和热爱县域经济发展的科学家涌现出来,专门针对各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做一些科学研究,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成果。
张令玉:我就是要做这件事情的。我跟李嘉诚合作了12年,我在美国研究了20多年,帮美国发家了。我觉得我忘本了,我是中国人,应该回来。所以香港报纸登新闻说张令玉是为八亿农民打工,是真聪明还是假智慧,我说不是聪明,也不是假智慧,我觉得中国是我的家,我要回去,就是这个理由。
主持人:谢谢您为中国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论坛结束之后,各位别忘了留张令玉先生的电话,把他拉回家去,为我们助力县域经济产业升级。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您现在看到的是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升级,在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同时,也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但是我们也知道,确实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当中,一些现状就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脱节的问题,不知道各地官员们,你们在面临这样现状的时候,有没有一些解决的办法?大家有没有想出一些高招?我们也听听你们的高招,在现场来交流和分享一下。这次先请山东省乐陵市市委书记鄂宏达给我们讲讲您的体会。
鄂宏达:谢谢主持人,这次来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确实有点相识恨晚的感觉。乐陵号称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在清朝就是贡品。乐陵在2000年以前一直是农业大县,虽然撤县并市比较早,但是农业大县。当时的支柱产业就是金丝小枣的种植和深加工,一共是一千平方公里,其中二百多平方公里的枣林,这也是现在地球上最大的,也是最长的千年以上的枣林,挂牌保护的就有300多棵,500年以上的近万棵。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业税取消,整个财政收入一落千丈,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从2002年开始我们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在这里特别感谢我的前任在这个过程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不懈的努力,我们从2010年开始,在他们努力的基础上,现在实现了县域经济提前转型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三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一直保持在43%左右,国家审计署2011年对我们省长进行审议,延伸到我们乐陵,专门审我们的财政收入,可以说经受了国家审计署的审计。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经过八年到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打造社区理念,现在的社区有300多户,1000多人口,由原来两个相近的自然村进行改造而来,现在这些人口居住的都是二层连排别墅,少部分居住的多层楼房,年轻人,还有一些弱势群体,集中建立了社区公寓,只有使用权。2012年人均收入是24960块钱,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将近三倍,是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近两倍,他们所享受的水电暖,包括教育、医疗等等公共服务,基本上和市里都是一样的,甚至优于市里,因为家家都有小汽车,现在还带动了周边相邻的五个村,大约3000多人口,按照我们统一的规划,在它周边继续加入社区大家庭,现在新建了500余套住房。整个社区建成以后,能够节约土地在1800亩左右。这些土地因为是宅基地,宅基地属于农村建设用地,并不违反土地规划,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协商使用,也可以通过指标置换,换取资金,进行社区的投入和建设,更主要的是企业是当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2002年发展遇到了土地制约,还无法搬迁,只能在当地发展,但是土地受到制约,当时他出资9000万左右,净增土地,他可以使用800亩左右,促进了这个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新兴产业的形成,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是肉牛的养殖和深加工,一头连着农户,一头为我们的财政做贡献。另外,按照循环农业理念搞的马铃薯繁育,是国家的脱毒马铃薯实验中心,而且经过科技部三年认证,现在已经完全推向市场,而且正在筹备准备上市,有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现在的城镇化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尊重这个过程。第二,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农村。第三,着力点应该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周遭产业的支撑,否则居住社区即使建起来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即使改变了,即使文明程度有所提高,我认为也很难持续。这个例子虽然经过了八到十年的时间,但是成熟的、完善的、可持续的,而且是可以复制的。
最后一点,我们还确实需要,国家应该把公共财政投入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村镇这一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对县域这块能够多予少取。谢谢大家。
主持人:鄂书记跟我们分享了历经近十年的时间探索出得成功经验,建立社区大家庭。这个经验成功了,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官员也想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走过得成功之路。有请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书记周书记讲一下。
周春义:一听我的名字大家就觉得有点特殊性,阿鲁科尔沁旗,蒙语翻译过来叫北方弓箭手。我这个旗在内蒙古赤峰市,是民族地区,30万人口当中,有12万蒙古族人。大家看到这个数据就想到我们的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跟大家有共性的问题,农民的转化,我们有200万亩耕地,15万农民,,但是我们还有个特殊的情况,就是牧民居多,牧民出去打工基本上语言不是很通,有的会点汉语,有的一点不会,所以务工空间非常窄。第二,自己搞经济难度非常大,因为习惯于传统的游牧生活这种经营方式,所以经营现代牧业有难度。另外,到城镇去,能在城镇留下来,接受教育,再发展的空间也很小。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非常特殊。应该怎么解决呢?在共性的规律当中找到特殊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产业支撑,产农融合,比如说以人为本,我们要以牧民为本,怎么把他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把他们过去的经营模式转变,使他们的产业发展起来,把牧民转化,不停地在研究、思考,前些年中国的奶业存在的问题,上至中央,下至老百姓都很关注,中国奶业协会给国务院写振兴奶业发展规划,从根源上解决奶业的安全问题,每年大量投资,最近几年五个亿,同时,根据国外发展的优质牧草经验,我们在选择有这样的土壤,有水利条件、土地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同时解决奶业安全问题,同时解决牧民手里有大量沙化土地,退化的草场,却不能转变为经营的好的生产资料,使自己的收益得以妥善解决。
我们抓住这个机遇以后,大量招商引资,北京的三元乳业、蒙牛集团、惠农资本等等这些企业纷纷进驻,搞的是沙地节水优质牧业种植,去年发展了20万亩,现在大概有接近37万亩,每年还要发展20万亩。发展人工节水优质牧草的结果就是牧民过去沙化的土地,五块钱一亩出租,现在涨到50、60,甚至有的涨到100,企业进去以后,抛除成本,抛除大型机械提供,每一亩草大概一千左右,这个产业发展起来的,牧民收益就提高了,解决了牧民城镇化的问题,他有钱了,土地变成了资源,变成了资本运营,以出租的方式进入现代企业了,就有能力、有实力陪着孩子进城接受教育,或者进城生活,慢慢适应了城市生活,城镇化的核心,从地方县级实践来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坚定不移地转换农民,使他们真正从过去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当中解放出来,如果现代农业企业的股东、管理者、经营者或者产业工人,就能够有这种心情,有这种实力,或者逐渐增加这方面的素养,进入到城市生活。如果不把牧民的问题解决好,这部分人大部分住在沙化地区,生态安全就难以解决,他要解决生计,就要不停地养牲畜,沙化就要恶化。所以我们要坚持这种路子,不管产能融合还是城乡一体化,还是各项政策,无论什么,我认为就是发展产业,就是转化农民,就是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就是提高农民的适应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的问题就逐渐解决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书记。让牧民们能够进城,实现城镇化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面临这么特殊的一些困难和境况,我们的书记还是找到了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模式,而且非常成功。有关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让县域经济未来实现工业化、农业化、现代化以及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有关这个课题,金所长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您觉得要真正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个性化的东西,让大家都实现产城融合,走这样的发展模式,最关键的地方在哪儿?
金碚: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各个县的县情,做好发展产业和城镇化的关系。我刚刚已经讲了,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城镇化?老百姓为什么要到城里来做?无非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生产的方式改变了,城里面有更好的工作可以做,他到城里来就业,生产方式改变了。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城里面的生活比农村的好,这两个原因导致了农民要进城。这两个方面有可能发生脱节,因为城里面的生活好,进了城,但是没有工作,没有产业,很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过,为什么到城里?城里的生活好,但他进城以后没有活儿干。还有一种情况,我到城里工作,工作好了,但是我并没有享受到城里面比农村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彻底地看,人为什么要进城里去,经济学家讲一个是拉力,一个是推力。拉力,一个是就业的拉力,一个是福利的拉力。这两个如果脱节,就有很大的问题。还有推力,土地没有了,不能生存,只能进入大城市,这种情况在中国相对来说要少。产城融合,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间,一定要解决好产业发展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从全世界的角度来讲,既有共性,但是对于中国来讲也有个性,改革开放初期,建设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当时有一个想法,把城市建设和产业分开,也有道理,西方国家就是这样的,城市地价和工业地价是不一样的。中国各个地方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这两条路子殊途同归,既要搞城市建设,又要发展产业,我们研究的案例,华夏幸福基业搞的理念,一开始不仅仅是人要住进来,住进来还要有活干,有工作干还没有完,还要让他生活的好,就要有居住,还得有商业,还要构建社区。城镇化是综合的问题。产城融合,或者是城乡一体化过程,在中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路径。当然,在过程中间也会发生变化,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很多东西是循序渐进的,进了城以后,城乡之间有福利差距,不能说政府就想着做好事,你进来我给你福利拉平,钱呢?一定要充分把产业扶植起来,不管用什么办法,让农民进城之后能够享受福利。当然,还有一种做法,降低城乡之间的福利差距,可以减少福利拉动农民的力量。
主持人:有很多办法。
金碚:把问题想透之后,无非是解决工作和生活。
李雨霏:所以产和城要做融合,也可以说产城要共生共荣,不是融合的融,而是光荣的荣。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核心,这个城是空城。而如果只有产业,没有城镇作为依托,这个产业在空转,所以两者一定要相辅相成,就像跳双人舞一样,两者都是势均力敌的。一个产,一个城两边都要抓。先来想想产业如何选择,再想一想城镇如何打造。先说一下产业。产业的选择现在更重要的是所谓可持续发展,要选择的是绿色的、环保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产业,你们在选择发展什么产业的时候,依据什么标准作出自己的选择。
娄和文:东西南北中,特色各不同。城镇化过程中各地因着自身的自然禀赋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产业选择不同等等,所以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模式。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产业如何选择、城镇化如何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地方优势、突出地域特色。
澄迈在产业规划上突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的“三高”标准,着重把握“三势”,即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国家产业规划的大势,自身发展的优势。澄迈的优势是什么?澄迈紧邻海口,有很多天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区域内有国家级的枢纽港口——海口马村中心港,有国家设立的第四个综合保税区——海口综合保税区,还有即将晋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
近年来,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中国华能、中国电子、中国航空工业、惠普[微博]、微软[微博]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技术先进的水产品加工厂通威水产、海南省规模最大的包装印刷厂永凯包装材料厂、中国最大的高端玻璃制造基地海南中航特玻、填补国内空白的海胶集团乳胶丝、被评为“全国十大领军软件园”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联通云计算核心机房、浪潮科技园区等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高科技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围绕着服务国家级的重点战略项目,澄迈不失时机地规划了总占地16平方公里的金马物流现代物流园区。县委书记杨思涛同志提出打造海南喇叭经济和漏斗经济的现代物流园区概念,“喇叭经济”就是将出岛物资通过深加工、精包装后,经物流园区推出去,“漏斗经济”就是岛外所有的物资通过这个地方进来,分流各地。这样一进一出,形成大的物流园区。依据规划,澄迈还将发挥自身优势在金马现代物流园区打造国际橡胶交易中心,掌握橡胶交易中的定价权。物流园区的建成不仅能极大地提升澄迈的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澄迈的新型化城镇建设也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未来的澄迈不仅以“长寿之乡”美誉世界,也将以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享誉世界。
澄迈县连续三年经济发展冠居海南省之首,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不仅得益于澄迈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产业规划的标准高,项目发展上抓的实,更得益于澄迈在服务企业上做的优。近些年,澄迈树立“为一元钱投资服务”理念,成立澄迈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变管理开发区为经营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实行“一条红地毯铺路、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支笔审批”办事制度,完善客商投资审批时的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等“三个服务体系”,率先全省设立“马上办”办公室,实行特事特办。为企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中,有六项为全省首创,四项为全国首创。正是这种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信赖,这次论坛上也有很多企业愿意跟我们合作落户这个地方,我想这些知名的企业选择落户澄迈,澄迈一定能够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他们的创业的梦想。
主持人:制定标准是容易的,但是坚持标准是困难的,假如几百亿的项目想在您这儿落地,但是这个项目确实会对澄迈县的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您会坚决说不吗?
娄和文:澄迈县是中国绿色名县、是世界富硒福之地、是联合国[微博]认证的“世界长寿之乡”。长寿之乡具备的三个自然因素,就是水好、土好、空气好。澄迈县区域内的河流和库区水的监测达到国家地表水的三级标准;土壤多为“富硒土壤”,富含钙、镁、硒等有益元素,因此,澄迈的农产品营养丰富、更加有益健康。澄迈的瓜菜直供港台,远销西亚五国,海产品热销日韩。农产品的商标可追朔率达到80%以上,澄迈先后获得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等40多项国家级以上殊荣。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以上,有着“天然的氧吧”美誉。
依据这样独特的天然禀赋,近年来,澄迈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绿色产业兴县、低碳产业强县的基本原则,来规划产业园区的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澄迈县积极实施生态现代化建设县、新型工业县、休闲低碳旅游县和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即“三县一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用产业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因地制宜建立“三大产业经济功能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体系”,打造“一都二中心三区四镇”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兴县、产业强县。“三大产业经济功能区”,即以新型工业、现代物流业、休闲低碳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房地产业为重点的北部产业经济功能区;以橡胶与槟榔产业、水产畜牧业、生态林业为重点的南部产业经济功能区;以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娱乐旅游业、生态旅游房地产业为重点的南渡江两岸产业经济功能区。“六大产业体系”,即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业、休闲低碳旅游业、历史福寿文化产业、生态旅游房地产业等产业体系。“一都二中心三区四镇”,即金江休闲文化娱乐之都,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粤海铁路南站物流中心,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盈滨半岛国家4A级度假旅游区、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区,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海南欧洲文化风情小镇、海南地中海文化风情小镇、台湾民俗文化风情小镇。
澄迈的发展着眼长远,造福子孙后代;澄迈城镇化的蓝图已经绘就,明天会更美好。假如有几十亿、几百亿的项目能给澄迈带来经济效益,即使这种效益再大,只要对环境造成污染,澄迈是绝不欢迎的。但是,对于诸如云计算这样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项目,澄迈不仅欢迎,而且,张开双臂拥抱。欢迎这些优秀的企业落户澄迈———“世界长寿之乡”。
主持人:我们衷心祝愿澄迈县当地的老百姓依然健康长寿,也祝您健康长寿。有关产业选择的标准和理念,对于城镇的打造,各位有没有一些想法?有没有一些实践经验?请四川省浦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鲜荣生先生。
鲜荣生:浦江是2010年搞特色建设,两权互动,产城一体。在做的过程当中,打破了过去把工业园区的规划,城镇规划、生态规划三张图、三张皮的情况,合在一块,形成一张图。第二个做法,在规划搞好以后,我们成立了管委会,管委会既负责工业园区的开发、管理、服务,也负责城市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县委县政府管理这件事的时候一个人管,设立一个机构,一个领导。管委会出去招商,招来一个战略性的民营企业,由民营企业控股,政府进行合作,由这个企业具体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服务,搞平台建设,三年过去了,整个规划1.43平方公里,三年来总共引进了26家工业区,现在已经有15家企业投产了。在这26家企业当中,引进了世界500强有5家,比如说德国的博士集团,在成都地区定了四个项目,其中把博士包装、博士电动和博士研发中心三个项目放在浦江,还有联想集团[微博]等等这些企业一下进入这个地方去,感觉浦江生态非常好,德国博士总裁来看了以后,说浦江看来看去,有点像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山不高,水很美,很舒服,浦江森林覆盖率50%以上,总共26.3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比是1.68:1。现在国家已经把新城的工业园区命名为国家级包装义乌产业基地,建设部想把这个城市作为低碳小镇进行试点,成都市委市政府把设湾镇确定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感觉产城融合的升级和活力,这种态势非常好,恭请各位领导去给我们指点。
主持人:产城融合的模式迸发出了很多生机和活力,在各个地方看到很多案例,观察员的成员们对这个模式的探索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或者说还有些新的建议给大家。
陈耀:华夏幸福基业在产城融合,打造产业新城方面,已经远远走在前面,十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做了,这个企业做的事情,可能会让在座的很多县,可能全国很多县都会非常欢迎他们去做这件事情。这个企业就是在做产业新城的投资和运营,这是一家专业进行园区投资运营商,打造的模式就是产业新城,做得比较好的是固安,我们也专门去做了调研,固安、大厂、怀来,就跟四川介绍的新城的模式一样,但是它的最大的区别是由企业推动的,为什么说县域欢迎呢?大多数县在园区建设上,一个是缺钱,搞不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钱。第二,招不来商,招商引资投资成本,招商的成本非常高,遍地撒网,招不来企业。现在非常好的,对县域来说是巨大的福音,企业帮你全部把这些事情做了,从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我们了解的华夏采取BOT模式,帮助园区进行几突一平,把基础设施建好。建好还不行,还要组织几百人的团队,他们专门有五百多人的团队来帮助园区招商引资,而且这个招商引资确实要有适当的选择,而不是什么企业都行,根据地区的区位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各方面的条件,来选择适合的产业。为什么说它推动了地区的产业升级呢?他们在招商是比较重视新型产业,像固安过去都是传统的轻工、食品加工企业,经过他们十年的产能建设,现在形成了新的产业,电子信息,依托比邻北京的优势,主动承接北京一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支柱,推动县域和产业结构提升。这种模式替代了政府很多事情,不是政府要干的,政府也做不好,他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政府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公共服务上,这样也解决了很多县域园区基础设施,有些就是搞土地平整,很多都不配套,因为没有财力。这个模式值得推广,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研究,形成了一个成果,希望大家去关注。
主持人:可以考虑学习一下。由企业做主导,这也是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当中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水皮:陈耀介绍的事例,无意中间揭示了一个真理,产业升级的主角一定是企业,包括产城融合很多方方面面,说来说去是企业级的。只有企业自主的追求,才是产业升级的真正动力。如果谈以人为本,要知道现在进城的农民,或者需要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这批人,不再是过去目不识丁的人,都是受现代教育,受互联网熏陶,或者电视时代,同一代成长起来的人,他的见识未必比在座的少,一定要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什么人群。新城镇化,再不能用那种过去靠剥夺农民的土地完成资本积累的事情,不能再沿用原来的思路,这对在座所有基层的父母官应该是有启发的。另外,产业升级的主角是公司,一定是企业,我再一次提醒在座的各位,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善意的,但不能包办。城镇化的镇,都是建房子。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和谐的发展,否则很容易出现重蹈覆辙的事情。
主持人:我们的论坛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当中,听到了大家各自非常精彩的新的观点,新的建议,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有所收获。这些观点一定会为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论坛最后,我想再发出一个邀请,因为农历新年就要到了,在新年来临之际,希望大家借这个机会表达一下你们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美好的愿景,也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让愿景变为现实。先请台上三位嘉宾表达一下美好的祝福吧。
肖金成:我首先预祝城镇化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这是第一句。第二,祝县域经济能够为城镇化助推。
金碚:城镇化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我想中国只要坚持这个理念,未来城镇化,县域经济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郑风田:我本来想讲一讲产城融合几个国家做得比较好的,美国的大学、公司就在小镇上,日本搞一镇一业,江苏的儒林村,就是长三角冲击的小村庄,把周围的村庄合并以后建成儒林小镇,很漂亮。希望城镇化的推进,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享受城镇化、现代化的生活,未来的县域经济,随着国家的投入,随着大量的资本进入农村,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小,让我们县域经济真正成为风光好,山清水秀风光好的地方。
陈耀:希望县域经济先要抓住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实现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的目标。
杜跃进:我们在新的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在以往过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当中,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张令玉: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一句话,祝愿能够用创新提升一产,就是农业,通过一产打造世界竞争力的产品,开辟一个蓝海市场,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主持人:谢谢。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几位嘉宾,还有观察员的成员对县域经济未来的期许。我们各位来自地方的官员,你们对未来有怎样的期望呢?我们先听一听娄县长的。
娄和文:推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使老百姓更加宜居、宜业,健康、文明、富裕。也欢迎大家到澄迈来感受澄迈长寿之乡的物产,呼吸它的新鲜空气。谢谢。
主持人:谢谢,我们去了可能就不愿意回来了。
章剑:我们祝愿县域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乘风破浪,在因地制宜中各显风采。
主持人:刚才几位美好的愿景,既是祝福,同时也是箴言。2013年,中国经济是掀开了发展新的篇章,毫无疑问,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是带来了新的契机,希望通过我们的论坛,能够助力新型城镇化当中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同时,也希望我们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铸就未来县域经济发展新的精细。再一次感谢各位的到来,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节目,感谢华夏幸福基业对于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我们今天的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年再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