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李静姝:普惠金融是未来银行必须要走的路

2013年01月06日 16:35  新浪财经 微博
“第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3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李静姝。(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3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李静姝。(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3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李静姝。

  李静姝:我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作为银行业的一份子我们的一些认识。我觉得银行要做普惠金融,其实最根本要解决两个困难,或者两个问题。一个是愿不愿意做的问题,就是意识的问题,一个是有没有能力做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做到普惠金融的问题。

  那么,说到意识的问题,我觉得今天这个题目特别好,就是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其实是每一家企业应该承担的,作为银行业,我觉得尤其要承担,因为银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因为服务行业我们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要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良好发展,依附于社会进步的不断进步。这样才有银行业的良性的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像普惠金融,实际上也是未来银行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银行业现在也面临很多的挑战,今年中国的银行业一直也面临很多问题,那么,实际上银行也本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还有新的资本管理办法的施行,还有大企业的直接融资的渠道的不断拓展,给银行带来的是什么呢?就是其实服务大客户的可能性,还有服务大客户的你所带来的这个利润空间越来越窄。那么,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银行越早认识到我们应该爬下身子做好小微金融的服务,可能越能够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解决意识的这个问题。

  那么,作为邮储银行来讲,我们天生就有这种责任,我们又有责任,又有传承。因为邮储银行我们本身脱身于邮政集团,邮政本身推行普遍服务,保障是大家的普遍通信服务的权利。邮储银行传承邮政的这种传统,其实我们从成立之初就想探索一条大型商业银行能够做好小微企业普惠服务的普惠金融的道路。

  同时,还有就是我想这也是国家给我们的定位和责任,因为邮储银行刚才曹老师讲了,我们都是一笔一笔把老百姓的钱,社会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为社会服务的使命,邮储银行一直在探索这样的道路。还有就是能不能做?我想这也是银行业要想做普惠金融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能不能做?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不爱做普惠金融?刚才孙总也说了,做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同时它的数量重大,非常分散,单笔的利润比较低,单笔的成本非常高,其实银行不外乎在平衡两件事,一个是收益和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收益和风险的问题。当然,如果把风险纳入成本,其实就是收益和成本的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个事情,其核心我认为在做这种小微金融是完全不同于做公司金融的一种技术。其实邮储银行从07年开始探索这样的技术,我们自己总结其实是一种交叉验证的技术。刚才我也听了几位嘉宾的演讲,其实大家我觉得方向都是一样的,那么就是做公司金融,我们做公司贷款是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分析出它的实际能力。小微金融我们就要用交叉验证的技术,通过非财务信息来自己总结出小微金融的财务信息。那么,通过它的多方验证来验证它的这种财务信息。那么,银行如果要想达到这一点,其实我觉得对银行是有几种要求的。我们自己的体会,就是做这种小额贷款,一定你是要离你的客户近。同时,又不能太近,太近容易产生寻租的问题。包括像很多地方,再做像农信社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每个村镇都有,离客户非常近,但是从80年代,90年代陆续出现了很多问题。

  那么,问题在哪儿呢?我觉得局部离客户太近了。但是,如果离客户不够近,就没有手段得到像我刚才说的这些真实的财务的一些情况,因为这些真实的财务情况没有人给你提供报表,或者给你提供出来的报表你也是不可信的,需要很多交叉验证的手段。所以,也是为什么当时邮储银行要走这条普惠金融的路,因为我们分析了邮储银行,我们机构分布上足够,还有我们是一家新机构,我们人员从头培养起,这样我们的人员能够具备放下身段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还有就是我们依托于我们邮政的大网,我们有很多手段能够接触到我们的客户,能够得到很多非金融方面,非财务方面的一些信息,就是好多像三表,三匹等等这些方面的信息。所以,应该说5、6年走下来,邮储银行我们觉得这样的一些路子,如果具备了意愿和能力这两个方面,银行做普惠金融还是可以持续走下去的。我们的结果就是这五年来,邮储银行我们一共发放了1200万笔,1.3万亿的信贷资金,单笔的资金是10万块钱,基本上也是属于非常小微的领域。那么,这1200万笔是合700万户,这700万户,主要就是三类人群,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要就是这三类,经过我们五年多的实践,我们觉得可以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模式。如果要是解决好意识和能力的问题,我们也特别有信心把这条路走下去。

  (立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公安部:闯黄灯以教育为主暂不处罚
  • 体育阿联24+10广东胜新疆 深圳赛李娜胜彭帅
  • 娱乐苏醒因殴打情敌李炜被停止工作
  • 财经美限制对华卫星出口 商务部指其未守承诺
  • 科技谷歌悄然撤销警示中国网络审查标语
  • 博客倪萍:姥爷成了村里最可怕的人(图)
  • 读书揭秘:当年美军为何没有烧毁靖国神社
  • 教育美国老妈送iPhone约法18章:太悲催
  • 育儿一罐奶粉挖出18只勺子(图) 失独者的生活
  • 于晓华:修建万里长城是千年悲剧
  • 郑风田:麦当劳是如何把美国人搞大的?
  • 安邦智库:新型城镇化面临水资源瓶颈
  • 陶冬:美国只有财政斜坡 没有财政悬崖
  • 于刚:C2B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潜力
  • 王海滨:假如美国提前加息 中国如何?
  • 唐钧:居民储蓄为何居高不下
  • 扬韬:投资多元化的时代正在来临
  • 金岩石:企业家基因是游戏欲
  • 华生:中国财政体制有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