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韩俊:要给农民一张有法律效力的土地证书

2012年12月29日 15:49  新浪财经 微博
“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

  以下为演讲实录:

  韩俊:尊敬的尹部长、尊敬的刘省长、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举办的聚焦三农的分论坛,大家知道十八大报告在讲三农工作的时候,用的标题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今天我想用20分钟的时间,围绕这个主题来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城乡的二元结构,李克强副总理前不久讲,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距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差距。他昨天在江西又讲到,城乡和区域的差距是中国的现代化面临最大的难题,怎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怎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十八大报告里面最好记的就是六个字,这六个字是温家宝总理亲自概括出来的,就是多予、少取、放活,把几个做好了,二元结构就可以破除。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少取方面,我们获取十年的成就最大,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6年取消农业税,2000年农民合理合法的负担是1390多亿,农民各种摊派,当时研究表明在1000亿左右,农民还要承担义务工折价也在600亿左右。所以很多研究认为中国农民的负担在进入新世纪之初的是一年3000亿,这3000亿现在都打掉了,少取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有什么关联呢?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农民的负担重是因为政府缺位,不跟农民收这个钱了,就在二元结构上打一个很大的缺口出来,这个缺口要补上,政府必须要多予。所以05年政府提出公共财政要覆盖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亿万农民,我们在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方面确实过去十年有了非常大的进展。

  从2000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是41000亿,去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是12280亿,一年的投入就超出了第十个五年计划,投了这么多钱还没有算地方的,如果加上地方的投入我们现在可能已经接近3万亿了,我们用这些钱在农村办了让很多亿万农民受益的大事。比如说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贫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学生给营养补贴,1.2亿农民的孩子享受了两免的政策,1330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了补贴,2600万农村的孩子拿到了营养补贴。2006年到今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支出,不包括农村老师涨工资是5500多亿。

  第二个方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以前中国农民看病都是自己掏腰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到了98%,完全实现了全覆盖,现在的筹资标准由2003年人均30块钱提高到了人均290块,现在筹资的规模达到了2332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的医疗补贴是1882亿元,到9月底农民已经报掉了1177亿元,我们又建立了农村的低保制度,覆盖了5300万农民,我们又建立了农村新型养老制度,现在有1.2亿中国的农民已经开始领养老金了。我们过去十年在财政方面有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拿钱一定要买出个好制度来,我们拿钱确实建立了很多很好的制度,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我刚才走列举了这些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表明我们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方面,我们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也可以这么说,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初步已经建立起来,当然标准还有待于提高。比如说农民看病,报销范围还比较窄,李克强副总理昨天跟农民座谈的时候,农民说报帐的周期比较长,有时候还要看关系。所以说我们今后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我们要巩固少取的成果,我们要继续加大多予的力度,我们要做好放活,我们一定要做好放活这篇文章。过去十年我们在放活方面也做了很多,比如说农村的林改非常成功,再比如说农村的税费改革也非常成功,农村2004年放开了粮食的购销市场,我们取消了对农民工外出打工,过去我们给农民工收了很多钱,现在这些卡都不办了,钱也不收了,我们有了很大的进展。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过去十年中国改革的突出亮点也在农村。可以说过去十年,中国发展最重大的政策成就也在农村。我认为今后中国农村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农村的改革有可能,也完全可以在新一轮的改革当中走在全国的前列。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一,创新农业的竞争体制,十八大报告讲要培育新的农业经营主体,要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这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要改革创新添活力,这也是今年中央控制工作会议的重要主题。我们一定要很清楚一点,中国农村改革最重大的制度成果是什么,就是把地交给农民了,农民家庭经营是农业的主体,我们用一句很政策话的语言来讲,就是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现在统的不到位,我们要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我们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服务作为基本的方向,现在中央提出创新农业的经营体制,我的理解绝对不是要脱离现代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去另搞一套,绝对不是要另起炉灶。大家刚才听了两个龙头企业成功的经验,他们没有一个去替代农民的,他们还带动了20万农民搞高效养殖,如果这两个老总说我要替代农民,什么我都替你干,他绝对成功不了。他哪有钱买那么多地,他哪有钱盖那么多猪舍和鸭舍,所以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应该是以农民为主体,为农民更好的提供服务。我们要带动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就是一家一户的农民要走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这样可以发展很多大户家庭农场等等,一般的农户我们也不能忘了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现在我们进行注册的合作社已经有60万家,但是现在合作社注册不要验资,也不需要年检,我问很多合作社,你注册了多少,他说注册了500万,我说你到底多少钱,他说连10万块钱都没有,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中国60万个合作社,有6000万的资金,没有这回事,我们确实涌现了大量对农民有带动作用比较规范的合作社。但是用大量不是很准确,涌现了一批。我觉得下一步今年中央工作工作会议的文件颁发以后,国家在扶持合作社方面还会有一些系统的突破性的政策。

  第三,要培育一大批龙头企业,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需要培育跨国型的农业公司,现在还没有。我们更要培育一些真正扎根于农村,善于跟农民打交道,善于跟农民合作社打交道,来带动农民发展壮大自己,像大白鹅和雏鹰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我看了一下中央的文件,没有一句话是限制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去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所以我们的政策一直是鼓励,各地的政策和全国的政策一直是鼓励城市的工商资本到农村去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特别是农产品的加工业、运销业,包括服务性的行业。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工商企业也要非常清楚,总全世界来讲,你千万不要想替代农民,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政策让公司成为农民的主体,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政策。在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方面,我认为最重要是要把握好土地流转的方法,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限制也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实际上我们现在没有一条政策是限制土地流转的,当然土地承包权的买卖是另外一回事,你通过转包、出租这些流转方式历来所有的文件都是肯定的。不限制也不强迫,我们过去二三十年的教训就是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的事时有发生,我们不能有这样的标准,最近我去山东调研,现在土地流转率只有3%,不到4%,我说有的地方都30%到40%,我问市委书记你不着急,他说我不着急,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我们绝对不强迫他,他说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强迫农民流转积累了很多矛盾,这是关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

  再一个是放活搞活农村的金融,怎么样建立符合农业特点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我们还没有破题。关于农村的金融改革是一大亮点,我们也期待着在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能够迈出坚实的步伐。农村金融我们过去更多的倾向于走商业化的道路,我们今后更应该强化农村金融的政策性和合作性,更应该体现它对群众的普惠性。

  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十八大报告讲到三农政策的时候,用词最多的就是土地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重,第一就是维权,这个问题我觉得还需要我们加大改革的力度,农村土地是谁的,你问问村干部、县长和农民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可能很多人说是集体的,你再问集体是谁的,就问住了,生产大队的,生产小队的,村民委员会的,还是村民小组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只有土地定权,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给农民一个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是多少年,有人说是999年,有人说是99年,我觉得下一步怎么也得明确一下到底是70年,还是多少年,现在承包权是不完整的,怎么更有保障,可不可以抵押,可不可以买卖,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是可以买卖的,为什么农村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以买卖,当然首先要立法,要有完善的法律框架,要给农民更大的福祉。现在我们还要做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要给农民发一张真正有法律效力管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这项工作可能是下一阶段,我们在土地政策方面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定要分配好土地的收益,现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实际上存在两个偏低,第一个偏低就是整个土地出让收入当中,农民拿到的份额是偏低的。比如说我看了一下2004年到2008年,我们全国土地出让8万亿,农民只拿到40%以上,我们调查江苏最发达的市给农民的补偿,解决最好的县级市,整个土地出让过程当中农民获得的份额是百分之十几,有的专家说要提高十倍,我不知道专家是怎么算出来的,不要说提高十倍,提高十个百分点就是两三千个亿,我不敢想象提高十倍是多少钱,我认为提高十倍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土地出让的净收益当中,用于农村发展的比重太低。我们去年的土地出让收益3.34万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占到了18%,用于城市保障房建设的占到了2%,用于农村发展的支出只占6%。也就是说政府卖了地,剩下的钱大部分用在城里,没有用在农村。所以说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最难的就是城乡二元土地结构,这个结构不破,新型的城乡关系就建立不起来。

  最后一个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的要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有序推进农民工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现在两亿左右的人口到城里来,有的呆了五年、十年,都做着市民的梦,但是就被挡在城市的大门口,市民梦遥不可及。我认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这些农民工兄弟,他们的市民梦,离这个梦想成真会越来越近。最核心的就是要保障这些农业转移人口,要逐步享受到同等待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要全覆盖。当然当然说农民进城以后跟市民享受同等的待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光发一个户口本是没有问题的,就业培训方面基本可以同等对待。但是在低保、租房、高中、上大学、选举方面还没有做到同等对待,基本上完全是两种待遇。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把这个完成,你要考虑城市的财政承载力,还要考虑城镇居民的心理承受力,最重要的解决居住问题,现在进城的农民工真正买房子的还不到1%,很多农民工住在建筑工地,住在单位宿舍,住在城中村租的房子里面,住在地下室,我们把它叫住在陋室里面,这样他根本买不起房子。所以李克强副总理讲城镇化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现在中央提出城镇化是最大内需,我相信绝对不会推高房价,我们有足够的政策控制房价过快的上涨,否则城镇化有可能就是很多国家出现的城镇化,是令人恐惧的城镇化。

  城市二元化,大量的贫民窟,城市两种人地位完全不一样,所以说这个问题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它是渐渐融入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强迫它,当然也不能限制他,流转农村的土地。首先不能强迫,将来有一天农民说这个地我不要了,但是必须要对这个土地有市场定价。但是最重要的是农民工要市民化,他必须有生存的基础,这个生存的基础就是就业。必须有稳定的更高质量的就业,如果他天天就是摆摊,就业一点也不稳定,打零工,怎么能够融入城市。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就业支撑,要渐渐融入。

  总之,我认为现在我们真正已经到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攻坚克难的阶段,我们要给农业转移人口自由度更大的迁徙权,我们要给农民更加平等的公共服务的享受权,这些权利的改革到位,我觉得城乡二元结构的改革也就指日可待了。只要我们做好了这三篇文章,巩固少取,加大多余,做好放活,这三篇文章到位了,今后十年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也可以继续谱写出辉煌的篇章,我就跟大家报告到这里,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李克强:农民工变市民要解决住房问题
  • 体育NBA-林书豪21分火箭负 科比27分湖人胜
  • 娱乐江苏教育电视台复播 曾因干露露被叫停
  • 财经盘点2012财经事件:王石明星恋最火爆
  • 科技新浪科技2012年终策划:见证
  • 博客乔志峰:向郑州“女房爷”求婚
  • 读书大喜又大悲:林彪一生十大经典战役
  • 教育高中霸气班训:找对象要以本班同学优先
  • 育儿俄罗斯幼童零下25度雪地冲凉水(组图)
  • 陈思进:朋友卖掉纽约房子只够在上海租房
  • Kingsley:城镇化背后的金融语言
  • 谢百三:多数专家看好明年股市
  • 陈永昌: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红利
  • 姚树洁:中国应再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刘泳华:2012年十大最神奇品牌
  • 罗天昊:中国急需打破城市霸权主义
  • 曹彤:2012年国际金融形势评论
  • 端宏斌:乞丐其实比你有钱
  • 李迅雷:中国经济步入负债式增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