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于2012年12月15日-1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举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在演讲中提出,前几年中国城镇化过分的依赖房地产业。“推进城镇化不是很容易,首先要有产业的支撑,如果没有新的产业支撑就很难了。房地产业在城镇化的定位是一个先导性的基础性产业,为相关产业发展要定位好。”
他认为,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怎么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像上海世博会的口号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第一、经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该提升城市的功能,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目的,按照“新四化”的要求来做好城市的定位;第二、改善生态环境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开发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城市,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来建设生态城市,我们国家现在在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创建生态文明;第三、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人均环境让人民的生生活更美好。
他认为,就目前来看,中国前几年城镇化有比较明显的倾向:一个是独立的城镇化一个是人口的城镇化;第二,过分的依赖房地产业。“我自己感到推进不是很容易,首先要有产业的支撑,如果没有新的产业支撑就很难了。房地产业在城镇化的定位是一个先导性的基础性产业,为相关产业发展要定位好。”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中一:谢谢各位,限于时间问题,加上我本人的水平问题我只想从几个层面讲一下,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生物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从这四个环境怎么样促进协调发展一个想法,像上海世博会的口号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想首先谈一下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该提升城市的功能,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目的,按照“新四化”的要求来做好城市的定位,十八大报告提出一个重要的一点,要发展城镇化也好,要发展城市也好,定位问题是第一个要做好的,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明显的主导着各个国家和世界经济。当前创造了2%的地标面积,全球5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GDP。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是52%,只有35%左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7、80%的路要走,所以我们潜力也很大。
推进城镇化要搞好城镇建设也好是一个相当巨大的系统工程,2001年到2006年,曾经参加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研究,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要起草一个文件,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城镇工作的决定》还经过了十八个部门的会见,但是到最后国务院常务会研究的时候把这个事情放下来了,城镇化也好,城镇也好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过程,同时需要做好政府部门的协调和统筹,因为当时这个文件在2001年时涉及到这个部门,同时也涉及到中央政府政策上的高度一致,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难度很大,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前几年城镇化有比较明显的倾向,一个是独立的城镇化一个是人口的城镇化,第二,过分的依赖房地产产业我自己感到推进不是很容易,首先要有产业的支撑,如果没有新的产业支撑就很难了。第2个问题,怎么划分?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解决不要以来于房地产,所以我觉得难度很大,方向怎么样?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新兴产业上下统一的思想,房地产业在城镇化的定位是一个先导性的基础性产业,为相关产业发展要定位好。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开发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城市,城市我前面讲了80%以上的的也同时占据了85%的资源能源总的消耗,排放温室气体,带来了许多问题,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来建设生态城市,我们国家现在在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创建生态文明。这个目标大家都很清楚,像王市长讲的这个工作三亚很重视。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怎么样做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改造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因为这些国家旧城改造很好,有地方特色,我们国家有很多好的经验,在改造里面像上海新天地的项目,重庆的中山四路的老成改造项目,把旧城的更新改造做好保持了地方特色新区开发好更有意义。怎样统筹开发利用的关系是我们国家要特别重视的。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一些大城市在加强地下供应的开发总体来说是滞后,像东北好多地下管线,城市的地上与地下很难承载,怎样地上与地下统筹发展,是一个课题,下一场大雨排水都不好排。
第四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善人均环境让人民的生生活更美好,王市长讲了城市的基本建设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老百姓公派水供电,要跟大的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目前来说,郊区的保障性安全工程是一个大的课题,另外人口老龄化问题,老龄人居家养老设施的开发建设运用管理很重要,还有城市的交通规划与减少居民的出行,这个大城市发展大公交,也是我们非常主张的一条,尤其是200万人以上的城市,发展轻轨和地铁满足人们的需要,中小城市大公交小公交另外还有深度发展小汽车还要发展我们更提倡怎样发展电动自行车呢?交通更加合理。我们提环保型项目,我们一个小康目标,移居包括小区的环境优美,配套设施的完善,控制开发强度,环境发展与生态环境向且协调,住房需求,这个里面文章还很多,质量问题,很现实的问题,建好百年建筑。
我认为这里有很多文章要做,除了注视硬环境的建设外一定要注重软环境,只有改善了人均环境才能改善人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包括服务制度,规范和社会的服务水平等等,我认为这些内涵很多,我主要是从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