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竺稼:政府不要轻易拯救经营不善的企业

2012年12月09日 17:08  中国企业家网 

  【中国企业家网】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2(第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12月8/9日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贝恩投资(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竺稼先生参加了本次年会闭幕论坛“基业长青的安全边界”,并担任特约主持人。

  竺稼先生认为,大企业能够从小做到大,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者都是因为你有能够适合市场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方式,能够获取足够的资源,这样把这个企业作大。

  对于应不应该救市,竺稼以光伏企业为例,光伏业这么多有困难,是不是应该去救每一家光伏企业?你如果去救,本来这个行业当中有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商业模式不对的企业,可能在变革当中就退出市场了,这时候整个的行业反而会更加健康。

  以下为竺稼先生精彩观点摘录:

  主持人罗振宇:竺稼先生您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来自投资界,又是来自外企,看看您眼里的不确定性。

  竺稼:我自己觉得安全是没有的,刚才徐总讲到,做企业要如履薄冰,要战战兢兢,我觉得安全不应该有,也不会有。讲到企业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小企业,这个很容易理解,在每一个城市,每一年多少家新的餐馆会开出来,一年以后还有多少家餐馆能力存在,这种小企业的不安全是一定的。大企业呢,大家会觉得大企业怎么会不安全?我觉得大企业能够从小做到大,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者都是因为你有能够适合市场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方式,能够获取足够的资源,这样把这个企业作大。但是,能做大,也并不等于这个企业就安全了,因为变革总是在,有的时候更快一些,但是任何时候都有变革,都有不安全,所以我觉得不安全是一个必然的东西。

  由此来想,怎么样让自己安全?我自己觉得,首先让自己安全,第一点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不能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不安全了。这时候我老在想,我自己想问题的时候经常跟我的同事们,跟我们投资的企业大家谈问题的时候也经常说,我觉得一定不能用后视镜来看未来。因为大的企业,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有自己的一套取胜的一些原因,容易让自己认为我自己过去能够致胜,能够取得成功的这些道路,今后也一样走的通。

  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完全不尽然,用后视镜看未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一个固化的机构,固化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成问题的。所以,我自己觉得,如果咱们想要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企业安全,我觉得就一定要记住我们寻找安全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永久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大的企业都有可能失败。大家经常讲到比如柯达以前感光的胶片,那时候占据这么强的市场份额,这么领先的时候都会出现因为数码的出现而倒闭。所以,这个一定不能有这样的固化的安全感,一定要想到我们自己的这个企业,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服务是不是还适合未来的世界,是不是能够在未来的世界当中生存,这个是一定随时都要想的问题。

  罗振宇:竺总,我现在想问,此时此刻中国经济带来这种不安全性的因素,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竺稼:我觉得大家刚才谈到了一些,比如政策层面上的因素。我自己觉得,如果我要带着一个果子的帽说话,我自己觉得现在的国际形势也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我觉得一方面可以看到以前对我们来讲是一些有利的东西,是拉动的东西,是推动的东西,现在可能是我们拉后腿的东西。

  比如国际市场,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我们的产品能够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从现在来看,至少从中期、近期来看,这个国际市场一定不像在过去的二十年,过去的十年,就从中国入世以来的这十年,对我们这么有利。所以,这个我自己觉得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很大的风险。刚才辜胜阻[微博]主席也谈到,比如到海外去,怎么去这是一个风险。我自己觉得海外的市场,不管对于我们作为一个商品的市场也好,对于我们想要去做企业并购,做一个投资的市场也好,我觉得都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我自己觉得其实在变革的时代当中,有一些企业要落伍,要淘汰,要推出市场,这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我自己觉得到不是说有的时候你在新的技术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了,就是要取代旧的技术,就是要取代就的商业模式,如果有一些企业没有办法适应新的环境,它就应该退出。我自己觉得,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不必要挽留,要保存每一家企业。

  比如我刚才讲,光伏企业这么多有困难,是不是应该去救每一家光伏企业?你如果去救,本来这个行业当中有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商业模式不对的企业,可能在变革当中就退出市场了,这时候整个的行业反而会更加健康。所以,我自己觉得我们不用过度的担心,不用过度的想要拯救每一家企业。

  我觉得其实走出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我觉得大家在考虑走出去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很多跨国公司到中国来的经验。其实跨国公司到中国来,跟中国企业走到别的国家去所碰到的问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大家可以从这里进行一些分析思考,吸取一些教训。

  从我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其实走出去我们要想我们具备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不是有没有钱,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有没有人才,能不能够管理这些企业。其实跨国公司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很多的弯路,有过很多的经验,最终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站得主脚,能够在中国取得成功,一定要有理解中国的经营环境,了解中国市场,能够管理中国企业的这样的人才,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

  反之,中国企业要到别的国家去,也一定要有能够在那个国家的环境下面运作的人才和经营,否则也是不能成功的。我投资了一个企业,跑到德国设厂,最初我们觉得有时候可以想象很多事情,比如有一个今天来看,我们自己原来的想象是错的,就是我们认为德国的工人一定能够操作德国的机器,所以我们在制造上面不应该是问题。我们当时想,我们到德国生产一种包装材料,我们觉得最大的风险,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打开市场,能不能把我们在中国生产的材料拿到欧洲卖,觉得运输成本太贵,觉得到德国设厂能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回过头来看,不是德国工人能不能操作德国机器,而是怎么样管理德国工人,这个对我们来讲变成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今后我们考虑走出去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坚持走改革开放且要有新开拓
  • 体育英超-托雷斯梅开二度 切尔西3-1贝帅首胜
  • 娱乐《新闻联播》出现画面错误 央视微博道歉
  • 财经11月CPI同比上涨2% 鲜菜涨11.3%
  • 科技组图:十大比想像更聪明动物 美军新装备
  • 博客在西部建中国拉斯维加斯 如何成为名人
  • 读书新浪独家对话诺文学奖评委马悦然
  • 教育小学生回击外国同桌占领中国论被罚
  • 育儿网购花王纸尿裤被曝致宝宝屁股过敏(图)
  • 郑风田:食品犯罪终身禁入行只是看上去美
  • 翟敬勇:还原茅台塑化剂真相
  • 黄鸣:中国商人 你不该这么黑心
  • 苏培科:中国经济不能再被房地产绑架
  • 官建益:股市出现牛市信号
  • 张明:日本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吗
  • 但斌:白酒企业没有利益驱动用塑化剂
  • Kingsley:全球化思维正在快速崩盘
  • 黄鸣:中国人缺少普世真理
  • 陈季冰:中美审计纷争将致双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