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2中国零售银行年会”于2012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零售银行高峰对话(二) 小微信贷:如何小中做大。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下面进行下午第二场对话,主题是“规模与效益:成长壮大之路”。零售银行发展在于银行为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并由此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规模效应在零售业务中也得到了体现,客户数量规模决定了某些零售业务的利润、生命线,如何作好规模的质量,成为区分优劣、决定未来的关键。下面有请第二场对话嘉宾,他们是中国信用卡持卡人调查课题组副组长/上海大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大鹏博士,江苏银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成功先生,哈尔滨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邵肃先生,浦发银行个人银行总部银行卡及渠道部总经理崔永平先生,兴业银行卡中心副总理杨开增先生,以及李新仪女士,同时请出对话主持人理财周报银行、信托版负责人/高级编辑曹玲女士。
曹玲:大家好。今天一天中,会下大家也有所交流。大会主题是零售银行业务的规模,提到规模与效益,就会提到小微金融和银行卡。今天一天会议下来,无论是城商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提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在核心战略发展中,小微业务作为很核心的业务,大家都提到桌面上,所以今天就从小微业务着手来谈。从城商行角度来讲,包括重庆银行、长沙银行、华兴银行、江苏银行、哈尔滨银行,都是把小微提到重点当中来说的一个命题。会下我和成总也有交流,他是有备而来,带着小微金融业务方面三年战略,让我们有请成总谈一下这块。
成功:借此机会把我们行里刚刚确定,从目前到2015年三年零售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与大家进行交流,不仅仅包括小微,是整个零售板块三年大跨越发展。城商行做零售业务,这几年谈得其实并不多,但真正要把零售业务做强做大,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得有钱,没钱是做不起来的;二是要舍得,舍公司业务,银行业务有限,偏重零售必然会相对削弱公司业务的投入。上午我们也谈到了各家银行零售板块利共赢应度、业务占比,都在20%左右。我们提出三年零售业务跨越式发展下了很大的决心,我们整个战略部署是通过个人资产业务为主体和突破口,以财富管理和信用卡为两翼,来推动整个零售业务板块。三大板块,个人信贷业务、个人信用卡业务、个人资产业务,三年内要做到1000亿,现在大概只有400亿,三年之后我们会达到1000亿规模,意味着每年全行信贷规模要有35%以上切给个人贷款。信用卡业务,下一块会把整个综合消费金融平移到信用卡中去做。通过信用卡和个贷业务所争取的客户群体,为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基础客户群。我们没有这些基础客户,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我们向谁去提供财富管理,这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三大板块都会产生一次从量到质的变化,作为部门负责同志,我个人非常激动,我觉得能够参与其中,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情,而且会实现我们零售人多年的梦想,城商行也能把零售业务做大做强,我们的目标就是这个。
邵肃:成总提到个人业务和公司业务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各有擅长,从世界上经验来看,做公司业务的人都是头抬着的,做零售业务的人都是头低着的,基本反应了现实的情况,做公司业务的人一直是金额比较大,做零售业务的人,每次金额比较小。但金额大小并不等于利润的多少,从一些先进的银行来看,零售业务利润也非常之高。但现在利润之道如何获得,我认为是服务没有做到位,这个服务很现实,客户是否愿意到你这个银行进行交易,办理业务,这是第一个标志,如果客户都觉得我去一家银行,想到这家银行就觉得是非常拥挤的状况,不想去办理业务,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零售银行。
就规模而言,要扩大规模,包括存款规模、贷款规模、银行卡规模、客户数量的规模、货币客户数量的规模,是我们一直要追求的。中国幅员辽阔,客户数量非常大。前半场大家都在谈数据挖掘的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是在幅员比较小的地方运用的比较多,因为客户已经开发完了。比如台湾总共才1100万客户,但是中国有很多,所以幅员非常辽阔。我觉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客户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服务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认为规模和效益可以在不断增加规模的情况下,不断的增加效益,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就进入一个数据挖掘精细化的进程。这两个是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的策略,要看每一家银行认为自己处在市场中什么地位,每家银行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策略、不同手段也有不同的理解。
曹玲:小微业务能具体谈一下吗?提到小微,肯定离不开民生,作为一个先行者,哈尔滨小微业务算是技术派,您认同吗?
邵肃:对,小额信贷是我们全行的战略性业务,就像招行同志提到零售业务是战略重点一样,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战略重点。我们银行在几年以前已经很糟介入了小额信贷业务,我觉得是非常明智的一个方式,不但为我们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因为小微企业关系到很多人的就业,整个经济活力。从小微企业自身需求来说,所谓技术派,就是根据小微企业用款的特点,小微企业其实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业主为了企业周转,需要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家庭也有这方面的需求,我认为不仅仅是贷款的问题,而是小微企业,包括他的家庭综合的需求。这方面银行还会开发更多符合对小微企业进行特定的研究,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以符合这种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
曹玲:您能从具体操作上讲一下吗?
邵肃:比如从风险控制上来说,我们行很早就提出“铁三角”的模式;另外我们针对小微企业业主的用款也开发了一种银行卡;我们也为小微企业业主家庭配套了一些家庭资产配置的计划和方式,针对他们也开发了一些特定的产品。
曹玲:提到小微业务,肯定回避不了风控。成总具体怎么操作的?
成功:谈到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我们也在搞一个创新。我们运用一项工具,叫项目化管控。这个定义也是我们自己总结的,将同一经营类型客户放在同一个项目里,找出能够反映他们核心经营能力的共性指标,制定可量化的客户准则。今后所有小微贷款,个人类的,全部要通过项目化管控,才能上报审批部门审批。每一个项目就是每一个子产品,每一个项目就是一个产品包,把这个项目准入标准交给前台营销人员,就是营销之一,把这个交给我们审批官,就是审批指南,形成前台人员和审批人员信息一致。我们江苏银行实现个人类小微贷款审批模式是全行都在总行进行审批,在中国估计唯有这一家。我才敢去说我们能够实友好又快的发展。
曹玲:城商行做小微业务肯定有区域优势,还有灵活性,如果全部操作都报给总行的话,在操作上是不是不灵活?
成功:首先要把客户进行细分,按照项目报给总行,总行做了项目管控之下,项目项下的客户就可以批量操作。项目准入之后,基本上跟标准化其他各类产品应该相差不大,我们对外承诺基本上是在6个工作小时批复。
曹玲: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操作小微业务,包括股份制银行更有优势,可能配套设施,包括其他服务更完善,城商行这一块也是未来的方向,也有积极的作用,还是看好未来。会下的时候,也和崔总交流了一下,崔总说谈小微金融一定离不开支付业务,您能详细谈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吗?
崔永平:目前不管是从银行业来看,还是从媒体也好,还是从具体经营者来看也好,小微普遍反映一个现象,就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怎么样能够帮助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更加便利、更加富有实效的融资金融服务,能够助推我们小微经济的发展。在做小微贸易融资的同时,小微的支付结算和现金管理服务也是必须的,而且支付结算和融资服务某种程度上有紧密关联性。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着整个贸易链的运作,上下游怎么样能够把贸易流和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能够提供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的服务,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课题。从银行来讲,通过贸易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体化的服务,既可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在整个贸易服务过程当中,加速资金流转;另一方面也为银行下一步融资服务提供了资金信息,也为后续资金管控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保障。包括区域性的城商行,包括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在这个领域进行一些积极探索和尝试。
浦发银行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样能够对小微企业服务过程中,对于它们私营业主服务过程中,把银行基础的结算服务产品和融资服务能够有效整合在一起,这其实也是我们目前所谈到的人群分层、分类的概念,也和我们今天讲的规模和效益话题密不可分。包括几位老总都在谈,谈到零售银行业务,我们讲规模和效益可能基于这方面的考虑。零售业务单体资金量非常小,所以大家都会说零售业务挣的小钱、慢钱、辛苦钱,既然是小钱、慢钱、辛苦钱,所以它的效益一定产生于规模,这是一种理解。但事实上,对于规模和效益,尤其是零售银行的规模和效益,应该根据整个产业发展来辩证的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信用卡元年是2003年,到目前为止发展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一开始要讲规模是必须的,我个人理解如果没有规模,我们面向每一个持卡人服务的分摊成本会很大,不管是发卡层,还是应用网络的建设层,包括商家、自助服务网络,乃至陆陆续续依旧在快速创新的电子渠道,比如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等,只有在突破这个平衡点之后,才可能去考虑怎么样从质量上要效益。一定是结合我们国内整个产业发展从阶段辩证看待这个问题。经过几十年发展,国内不管是借记卡、信用卡,已经突破亿为单位,我们有基础。我个人觉得,在已经具有一定客户规模基础上,分层、分类差异化服务可能就是我们银行提升效益的一个必经之路。
这种提升要考虑几个方面:1、小微企业,在客户层面怎么样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2、在渠道方面,怎么样能够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渠道,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同时增加客户的服务;3、在整个产品方面怎么样做针对性的研究。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浦发银行这些年也做了一些持续的尝试和创新,包括我们当时在2006、2007年时,基于我们借记卡,推了轻松理财[微博]卡,当时这个产品是国内首张借贷合一的产品,当然现在我们不这么提这个概念,这种延期支付服务某种程度上寻找产品差异化的补充。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消费传统文化,量入为出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另外不是所有人群都能申请到信用卡,信用卡有自己的准入门槛和管理要求。我理解这是产品创新上的一种尝试,包括在人群上,我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组数据,也是在分析国内整个人群结构情况,大概到2012年底,主要商业银行,6%的高端人群交易贡献占到了不到45%,收入贡献占到38%。就是说我们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怎么样进行自己的客户定位,来追求效益最大化。
在客户层面,客户、产品、渠道三位一体。在客户层面,面对不同客户人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比如大众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形式,可以借助实体网点、电子渠道,标准、便捷、低成本的服务;对于中端人群是什么概念,针对终端人群理财增值服务的需求,通过专业化队伍,提供方案式营销;对于高端人群,高净值人群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刚才都谈到一个概念,就是渠道整合。现在国内不管是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也好,还是国有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都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我个人大概是这么理解规模和效益的概念,包括我们对于小微企业客户,怎么样依托支付结算服务,怎么样和我们服务相捆绑,能够实现综合化服务。
曹玲:相对于小微业务来讲,钱少,相对于借记卡,小微业务蛮大,如何增强这块市场,有没有具体操作案例?
崔永平:在国内已经成型,并且具有一定交易规模的批发市场,是根据自己行业不同分工,以及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有密切的经济网络。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在全国建立这么一个批发业主资金的支付结算网络,依托固有的产品,针对小微企业在交易形式上的不同,小微企业在整个交易市场上,尤其是批发市场可能有场外不同的交易。场内交易,我们现在已经有相对成型的服务手段,有POS机。场外现在各家行都在尝试,比如把物流和结算相捆绑。包括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实现资金支付的打通,能够保证整个小微企业在资金日常结算过程中收付一体化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基于多形式下的,结合我们对资金流信息的掌控,包括市场化担保、联保、第三方担保等等一系列担保形式能够实现融资方面的一体化服务。
曹玲:无论是银行卡还是小微业务,覆盖面更广的肯定要说信用卡。请杨总谈一谈,兴业信用卡现在规模比较大,会下也调侃了一下,兴业银行其实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是招商银行,现在招商银行也在做,请杨总谈一下兴业银行信用卡的形势。
杨开增:这是我们追赶的一个对象。我们2004年发卡,招行2003年发卡,2003年是中国信用卡元年,我们到今年8月份才超过1000万张,到目前已经1030多万张,但招行是3000万张,这是我们一个发展的目标。招行在整个服务方面也比我们好。兴业这几年信用卡发展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每家银行发展业务首先要有自己的战略,客户定位是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客户定位也就是客户细分,追求什么样的客户。我们经营这么多年,信用卡客户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有些客户只做消费,可能只给你提供手续费的收入,有些客户可能会提供循环力系的收入,还有些客户只会做分期,有什么样的客户就有什么样的收入,客户结构会决定我们收入结构。但是在信用卡发展初期,肯定还是信用卡发卡量作为主要指标,随着信用卡发展到一定阶段,兴业银行通过两三年发展,主要追求规模,后面花了四五年努力,主要在追求质量。原先主要是发卡量,最多考虑一些金卡客户的占比,后面主要考虑卡的质量如何。
从这几年发展来看,已经开始从规模发展阶段转入效益发展阶段。非常重要的是精耕细作,所以我们重视现有客户怎么经营,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入第三阶段的工作,这项工作重点非常重要的是如何经营客户,就是如何从跑马圈地到现在精耕细作,怎么卖给一个客户更多的产品,怎么从一个客户那里赚更多的钱。包括前面几家银行领导讲的,数据挖掘这些技术使用非常充分。现在我们专门有数据挖掘部门做这个事情,有二三十个人,我们重视现有客户的数据挖掘,通过技术手段比较容易做到,可以分析现有客户里什么样的客户只刷卡,什么样的客户不会做分期,什么样的客户只会做分期。现在这种阶段就是分期收入、循环收入、利息收入、年费收入,怎么调整结构,尽量获取这几个方面有收入高价值的客户。
曹玲:从最近政策变动,包括手续费明年2、3月份准备下调,佣金方面的收入可能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压力,就这种政策的变动,现在兴业银行做了哪些准备?
杨开增:兴业银行经营立足整个中国国情,在中国做信用卡跟欧美做信用卡差别非常大,我一直在想中国信用卡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跟国外确实有些差别,这也是跟中国市场的特点关系比较大,当然也跟中国对信用卡政策关系比较大。之前我们知道手续费要下调,现在我们更明确了,虽然是结构性下调,有几个方面:借记卡和信用卡会不会有所差别;不同商户调整幅度有所差别;有些商户有些款额有所上调,像房地产开发商、汽车经销商,这些商户款额会有所上调。立足于政策调整,各家银行明年信用卡政策肯定会有所调整,发卡对象方面,我们也会有所调整,我们要更多依赖于循环利息收入,更多依赖分期收入。不能靠刷卡手续费收入,毕竟下调了。明年对境外交易方面会非常重视,各家银行明年整个市场活动也好,获取客户的对象也好,都会往有境外交易需求的客户方向转型。产品方面,因为有境外交易的客户所持的产品往往是有境外商旅需求的客户。中国信用卡市场特点非常明显,循环利息占比不是非常高,这跟中国客户量入为出,中国居民消费特点非常明显。
整个中国现在有几个政策和形势,对我们信用卡经营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宏观调控,对各家银行贷款规模有限制,兴业总行对信用卡透支规模有一个非常大的限制,这个限制对整个发卡规模,对整个经营策略都有较大的影响。再比如,2003年到现在已经九年时间了,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现在花旗今年已经发行信用卡了,各家银行竞争比较激烈,经营成本、发卡成本、营销成本上升比较快。企业要有聚焦战略,低成本战略,这些对我们明年整个经营思路也要有比较大的调整,会做充分考虑。
曹玲:刚才谈到手续费下调,也影响到借记卡,崔总谈一谈。
崔永平:这涉及到两个问题,1、产品属性不同,差异也会相应不同。贷记卡相比较借记卡,收益来不一样,某种程度上,借记卡收益来源模式更加多元化,因为本身是目前我们国内银行面向个人客户的一个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因为客户投资业务也好,还是客户融资业务,还是客户负债业务,都会是产生借记卡效益来源的渠道。从借记卡的影响程度来看,手续费下调,可能对借记卡影响相对不同于贷记卡。
2、从整个银行客户结构来看,不同银行即便是同样贷记卡业务,所带来的客户效益影响也会不一样。贷记卡银行业务侧重本次下调影响比较大的行业领域,借记卡是两头大中间小,贷记卡是中间大两头小。一些百货超市,尤其是超市类小额的借记卡为主,大的,房屋、批发、汽车,主要是贷记卡为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便是同样的产品,不同的银行,所受的影响可能也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银行应对的方式、方法、策略也不一样。比如通过营销活动,引导客户走向相对来说消费更高的领域。另一方面就是薄利多销的概念。具体来看,个人觉得对银行,对发卡机构而言,手续费率的下调肯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各家银行面对影响,所解决的方式、方法和策略也不一样。
曹玲:刚才几位从政策和市场方向谈了一下银行卡,以及信用卡的一些情况,在座还有一位来自市场方面比较权威的声音,崔大鹏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信用卡市场方面的表现。
崔大鹏:我是从第三方角度谈一下个人的体验。我们做了大量消费者调研,同时我们也会找一些银行同事去访谈,通过这一两年的观察,发现大部分银行都会认为自己发卡方面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程度,在规模上已经到了可以去不重视规模的程度,而把精力转为去重视从每一个客户身上挖更多的钱。刚才所讲的精耕细作、市场细分、满足不同需求、通过不同渠道接触不同的消费者,从研究国内外产品角度来看,包括信用卡也有这个特点,一般是两种策略,要么你的卡或本身信用卡业务走体验性,要么走便利性,很少有客户,包括电子产品,包括其他类产品,包括信用卡产品,很少有客户区走既便利又有高体验度的产品,很难成功。如果追求消费者的深度体验,必然要放弃一些消费者,把精力押在一部分消费者身上,这部分消费者能给我们带来价值;要么不去做深度体验,做网站的便利性,能满足大多数客户基本消费需求,也可以带来更多收益。
几年前,我们看到市场上大部分都在做便利性比较多一点,从这一两年消费者调研里,消费者感知明显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他们会认为相对来讲招商银行体验度好一些。招商银行有一个活动,和壹基金联手推出一个体验活动,消费者体验非常深刻,参与的人体验感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会被分化出来,慢慢便利性会出来,深度体验性也会出来。数据显示大家对招行、广发一些银行的评价,对国内一些银行的评价,体验是不同的,我想这个市场真的到了精耕细作,挖掘消费者体验、挖掘每个消费者收益价值的阶段。
刚才几位行长也讲到成本的问题,我觉得现在互联网带给我们所有的行业,包括信用卡行业,一直是比较廉价的方式,能以同样的成本获得更多消费者互动体验,这种方式每个银行在这个领域里面程度都是差不多的,起点都是差不多的,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新卡发卡速度明显比以前放缓,但每个信用卡发卡组织在追求消费者体验上已经开始在发力,很高兴看到这一点。
曹玲:最后按照惯例,大家做一个总结。
成功:总结之前想就信用卡事情简短说一下。我觉得以前信用卡市场,城商行是没什么机会的,基本规模线是300万张才能保本,我们忙了五年才70多万张,遥遥无期。但是现在我们存在一个大的市场机会,就是卡分期业务,很可能成为今后信用卡最重要的盈利点。我们倍增计划里就有一个战略举措,准备把我们综合消费信贷移植到信用卡倍增里,而且通用信用卡作为整体,可以充分发挥信用卡渠道优势、网络优势,支撑保障优势,这是现在风起云涌,暗流涌动,我个人觉得未来1-3年之内肯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信用卡整个盈利机构会重新打造,这给我们城商行会带来非常大的机会。将来做得好,50万张也能盈利,因为不是纯消费的载体,是一个融资载体。
城商行零售业务要真正意义上做强做大,请关注江苏银行,希望给予我们更多的鼓励与掌声,因为很不容易。
崔永平:对于浦发银行而言,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就是我们立足于自己的客户定位,我们所倡导的立足中端客户,培育我们高端客户,加大我们对基础有效客户的获取。在此基础上,加大客户的精准营销,加强我们的渠道黏度。
崔大鹏:很高兴看到各家银行都在市场结构上下的工夫,我们后面可能更需要注重的是重视客户需求结构和互联网互动上,互联网其实是深层次的改变了每个人的组织方式和消费模式。
杨开增:1、整个零售业务发展,包括小微企业的发展,包括信用卡的发展,整个零售业务的发展要基于中国利益市场化这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推进的进程、推进的力度,如果中国利益市场化,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对整个对公业务盈利空间的挤压,挤压完以后,各家银行肯定会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投入、更大的战略调整步伐来推进整个零售银行的发展。
2、对整个零售业务来说,处于从规模发展的阶段到精耕细作阶段的转化过程当中。现在有一定规模获取的过程,很多信用卡客户,特别是80年代、90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一批年轻人,对循环信用的利用确实比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多得多,所以是处于过程转化的阶段。当然现在完全进入精耕细作也不可能。
3、对我们信用卡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如何加大生息资产的经营,就是一个客户透支了一千元,怎么能够产生循环利息收入,或产生分期手续费的收入,怎么把透支的钱能够转化为资产。作为信用卡来说,这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曹玲:又明确了一点,循环利息收入列为一个方向,您之前讲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微博]这块收入比较大,是不是意味着您又抢他们的份额?
杨开增:现在客户主要是80年代、90年代这一批人逐步成长起来,这些人一踏入社会,整个交通成本、住房成本、生活成本太高了,对整个中国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这块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邵肃:对于借记卡业务来说,刚刚提到了借记卡手续费下调的问题,作为一家城商行,我们一直坚持普惠金融的理念,所以我们在很多项目上本来就是不收费的,一方面我们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追求社会效益,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社会、金融、技术发展以后的成果。所以在这方面更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大过经济效益。银行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也需要盈利,就回到信用卡上,刚刚陈总说出了关于城商行信用卡业务的想法,如果2003年是信用卡元年的话,这十年不到的时间,我们向国外学习如何用信用卡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就像当初我们用理财还获得中间业务收入一样,今天我们发觉原来不是,在中国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可能所有银行都回去走的一条新的道路,就是说怎么样适合中国的情况,不是过多纠缠在手续费上,不是过多纠缠在回佣上,怎么样使客户更便利获得资金,也利于以后银行的发展。个人业务处处是蓝海,有时候舶来品,学习的时候未必适合这家银行或这个国家、这个文化环境下的印痕卡文化,但是我觉得通过所有银行共同的努力,一定能找到适合中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渠道,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谢谢!
曹玲:信用卡方面有30年历史,市场相对来说很成熟,但随之而来的是同质化比较严重,不言自明,重中之重,创新性的产品是唯一的出路或之一。随着小微业务的开展,城商行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未来我们很期待他们的市场表现。感谢今天大家的参与。
主持人梅波:再次感谢本场讨论的嘉宾。到此为止,今天全天会议四个模块全部结束,通过一天的时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零售银行在寒冬里跳动的脉搏。我刚才在会场外面,私下里和一些嘉宾交流时,有些嘉宾感慨时间短,有些地方讨论的还不够充分,他们提出了很多很有特色、很出乎意料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城商行在业务创新方面,在真正零售业务方面所做的事情,让我感受到意犹未尽,而且觉得很有必要拿出我们更多的时间进行私下的交流和学习。
总而言之,今天一天的会议,通过嘉宾的智慧碰撞,让我们感觉到精彩纷呈,智慧四射,给每一位参与者都提供了一些借鉴的方向和坐标。别人的做法也许是我们接下来的参考,我们自己的做法,通过大家的探讨和总结,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提升和升华,这也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的一个目的,通过我们搭建这个平台,能够让大家共同交流,推动大家共同进步,推动中国零售银行事业的发展。
非常感谢今天所有的到会嘉宾,非常感谢指导单位——中国银行家协会,以及各大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