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对话:集体效应——社区塑造新世界(实录)

2012年12月04日 11:33  新浪财经 微博
“21世纪社会创新国际论坛(2012)”于12月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圆桌对话:集体效应——社区塑造新世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1世纪社会创新国际论坛(2012)”于12月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圆桌对话:集体效应——社区塑造新世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1世纪社会创新国际论坛(2012)”于12月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圆桌对话:集体效应——社区塑造新世界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邓璐:谢谢,非常感谢的几位嘉宾,也谢谢我们的对话环节的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很精采的一个分享和贡献。相信刚才我们与大家共同在探讨的关键词也就是社会影响力投资,这个词语在未来,或者说在现在将会越来越具像化,在未来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创新发展,在社会创新看似很前沿的理念,其实大家各位跟我一样也共同感受到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普及的,大众的公共共识的一个前提。所以在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当中,我们知道这样一股合力也是更多被人们所需要,这股合力是来自于像嘉宾们所说的一样,是来自于政府,来自于NGO,来自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来自我们共同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接下来我们马上要进入的就是本届论坛的第二场圆桌对话,与大家要分享的圆桌对话的主题就是“集体效应,社区塑造新世界”。

   接下来我们要请到的同样是他们两位非常好的朋友,也是本届论坛第二场圆桌对话重量级的嘉宾。让我们有请台湾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先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先生、美国Mission Markets董事总经理Dawn Edwards,请出这场环节的对话主持人21世纪社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静雅女士。接下来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精采对话。

  陈静雅:大家好!冯骥才先生说中国每天就有80到100个乡村消失了,官方公布的数据在这十年来我们已经有90万个自然村消失了,我想今天的这场对话应该是一个开头,是一个介绍,是一个引子,为我们今天下午贫困与发展,也是我们21世纪新开的一个项目重新发现贫困县起了一个很好的头。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已经看到了美国两位做社区再投资介绍了他们在美国,特别是宏观层面上的一个结构。咱们今天有幸请到的是,其实两位都是台湾的,廖董和罗教授,廖董是在台湾震后桃米村做社区营造,罗教授是在四川地震后做社区营造,这是两个微观的例子,希望从宏观到微观可以为大家带来一幅更清晰的画面。Dawn Edwards女士是Mission Markets的董事总经理,Mission Markets也是美国的非股权交易市场,他们衡量社会效益作为他们挂牌企业的衡量标准,所以Dawn女士一会儿也会为我们介绍他们在政府、社区、私人投资者和罗教授这样社区营造员是怎么样在这上面可以有一个资源的共享和通力合作。还有我从罗教授这边得知,据说奥巴马本人也曾经是一个社区营造员。先从罗教授开始介绍一下你的项目。

  罗家德:我来自于清华大学,也同时是在清华大学,清华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的主任,我们长期以来从事社区营造的研究,研究项目其实主要是在说明社区营造如何能够成为可能。简单的来说就是要能够社区自发,政府诱导、NGO帮扶,这样子才能够促成一个成功的社区营造。而我们更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在社区自发的过程中间,它有一个自组织的过程,怎么动员,怎么样子能够组织起来,最后才能够达到一个自治理,能够针对一些项目形成各种规章,最后有他们的信用机制,有他们的监督机制,有他们的声誉机制,最后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使一个营造是成功的。当然,更多的研究指向政府要干什么事,怎么做,今天政府总是在社区采取主导地位,而不太了解诱导的方法。还有NGO怎么做这个事情。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四川地震的时候在四川牛尾村、杨柳村帮助他们做实验,做营造的工作,累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做了附近所有乡村村子的调研,作为我们能够积累这方面知识的一个工作。

  陈静雅:请廖董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廖嘉展:在1999年台湾发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地震就是“9.21”地震,在地震之后我们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受到社区的邀请来到社区,当我们到这个社区发现这个社区是很贫困的一个社区,这样的社区做重建,社区的人跟我们讲,假设地震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新的产业让他们留下来,那毕竟他们还是要离开自己的故乡。所以我们地震之后来到这个社区最重要的一个思考是如何将社区的资源转化成一种新的资本,他们可以运用社区的资本来创造他们能够在这个地方上跟环境共生一种新的生活跟生产的模式,以至于他们有自己的事业的发展。后来我们就结合生态旅游跟生态村的这样一个发展的模式创造了不是用政府的投资,也不是用企业的借款方式,而是让社区的人,因为他们爱护环境,将环境转化成可以跟外面人来分享一种新的社会资本,因此他们活了下来,也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跟一种新的社会创新。

  陈静雅:今天早上Michael已经介绍了Mission Markets,下面请Dawn Edwards讲一讲社区营造Mission Markets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Dawn Edwards:确实今天早上Michael谈到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技术,我们的科技为人们提供一些机会,为他们创造这样一个平台是想做这些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包括过程当中的一些投入最终获得成果等等。所以这些对于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回报,而且可以有一个资本的循环过程。那Mission Markets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不管你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做这个工作,包括这个慈善机构,还是投资者的层面等等,不管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你都可以看到他们最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比如说你可以为自己的机构一方面取得你们所要的投入回报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所做的事情能够造成怎样的社会影响,有最终全面的结果。

  陈静雅:刚刚看到Dawn Edwards和弗兰克介绍的是廉租房的建设,您两位更注重是文化上的重建,你们两个可不可以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为什么你们会想要在文化上来做一个起点?

  罗家德:我们要这样讲,在美国因为它人口很少,分散的很厉害,所以美国大多数的社区营造都发生在都市中,都市中间一旦把社区的居民自组织起来之后,往往解决的是都市的问题,比如说养老、育幼、教育等等终身事情。但是我和廖总都基本到了中国的乡村,刚才一开始静雅也已经告诉大家,一天是在以80个速度在乡村消失,我们一方面在喊着我们要有软实力,强调我们有文化创意产业,但一方面实际上我们的乡村,真正的乡村是保存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多样性,想一想我们从南到北有多少不同的民族,有数千种不同的语言,我们甚至在不汉族中间也有这么多样的文化。那这些都是我们的软实力,这些都是我们文化创意的来源,而我们做乡村社区营造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保持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多样性。我们可以想像得到,今天譬如说我自己在牛尾村、杨柳村做的,下一步我们不是做生态旅游,但是我们要做的是羌文化深度游,我们希望村民对羌文化充满了自豪感,每一个村民像桃米村做青蛙生态的导游,我们每个村民做羌文化观光的导游,而不是一旦有游客冲进去就变成小商小贩在桥头拉客,自己的生活再也都没有了,最后不是有点能力的变销商商贩,没能力变小乞丐一个文化就消失了。所以我们期望我们的社区营造工作能够是完成这样的工作。但是我们在社区营造的发展方向毕竟将来是城市社区营造会占大多数,因为中国未来还是会将近有70%到75%的人口在城市中间。

  廖嘉展:文化的背后非常关键是人和价值如何改变,或者是如何转化的地震之后是严肃的问题,人如何存在,人跟地球的关系,这样的思考之下如何保护地方的文化,保护地方的生态作为一种新的行为,这样新的行为如果是透过需要之后内化成个人在知识上,在整个观念上非常重要新的建立的话,那很重要是说将这些你的知识跟文化结合之后可以跟外面的人来分享,这样的分享其实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活,这样生活的分享我觉得就成为我们在许多的弱势地区可以跟外界的人来产生对话,因为对话产生之后许多的交流有新的可能。

  陈静雅:这个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是灾后重建的地区,灾后重建在灾民的心里上首先也需要做一个很大的工作,所以用文化着手可能会是更好的。那Dawn您在美国或者在欧美有没有注意到灾后重建这方面,比如说飓风之后灾区重建,有没有纳入文化上,或者人与人沟通上的项目?

  Dawn Edwards:我们在美国有很多灾后重建的项目。比如说有一些企业他们会从利润当中拿出一部分战争来投入于这种基金和当地的群众,还有和当地的人力资本还有一些技术相结合来建立这种项目。这些地区吸引了很多企业人士帮助灾后重建,我们有很多的项目,有很多社会群体他们是我们的顶梁柱,能够使我们展开对话和合作。

  陈静雅:我们社会创新评论最近有一篇评论,一个圆桌对话社区的合作项目,NGO和政府互相通力合作,发现NGO自己独立运营要解决一个社区的问题是不行的,因为有的NGO可能着眼的是想解决未婚少女怀孕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是跟教育,跟就业紧密相关的,所以我也想问问您,以您在美国您以前做社区发展这方面的经验,要解决一个社区问题会需要哪些方面的合作,而且这些合作现在在美国进行的怎么样,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

  Dawn Edwards: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说有很多不同性质的机构,他们能够通力合作,先找出问题,之后分享资源。这样就能够搭建出问题和解决之间的桥梁,这样的话我们能获得相关的社会支持、资本支持等等,我们能够通力合作最终取得想要的结果,这就是我们现在在Mission Markets想给大家讲述的案例,就是我们这种成功的故事。比如我们在各个地区能够深入到这些社区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然后再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和全球有什么关联。

  陈静雅:问一下廖总和罗教授你们两个做社区实践的时候有哪些其它多方的力量帮助你们,或者你们自己寻找帮助,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现在进行的怎么样?

  罗家德:刚开始的时候汶川大地震之后,当然很多的企业都非常的期待能够参与相关的救助工作,因此我们就开始自己组织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主要是向企业,也向基金会,主要是南都基金会募了一些款,因此到这些村子重剑,帮他们以重建房屋为着手点进行让他们组织自建房屋换工的合作社,在换工合作社的基础上因此他们就有了一个自组织的经验,以及自组织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来发动了第二波的社区营造,那就是如廖董所说的我们希望在经济上重新振兴这个地区,而且能够利用他们自己的文化资源来振兴这个经济,这样的话他们的文化才能够保留。在这个阶段中间我们也得到了台湾的信义房屋公司以及他们在台湾最主要的社区宜家基金会做社区基金会的支持,因此我们成立一个研究中心,以这个研究中心为核心我们继续扩展这样一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营造的实验。在营造实验再后续一步我们就很期待能够跟市场有一个结合,现在很多游客都希望有生态游,养生游,这些都是以生态为基础,养生为基础有深度游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觉得在这个阶段中间如果有一些社会性创业来组织这样方面的供给,基于社区营造而提供的这种深度游的供给,以及和已经发生希望采取休闲游、深度游、体验游的消费者,这样的一个社会性企业,这是我们今天希望能够合作和引入的对象。

  廖嘉展:在台湾基本上政府部门有非常多不同的计划可以下到社区里面协助。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所谓治理能力的问题,因为我想在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政府部门在操作上几乎是比较不能更细致的来做陪伴,或者做等待,我们做一个NPO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是我们在一个地方可以做长期的工作,可以做一个比较深刻的陪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在整个台湾尤其十几年来社区营造工作经验发展上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一般的社区基本上知道怎么去面对自己社区的困境,也知道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寻找社会的资源跟政府的资源,但是我想在现在比较大的困境是整个社会变迁包括环境变迁非常的快,其实有一部分变迁很慢的,是生活在传统的文化世界一群人,基本上要跟上这么快的时代变迁,他们在知识上或者在资源的部分是不足的,不足的部分我觉得所谓的NGO就变的非常重要,在面对这么巨大的变迁过程里面是不是会有更多的NPO能够蹲点,有这么多工作者真的是可以长期的陪伴、协力这些小的社区发展,假设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组织跟有这样的资源可以共同协力的话,我觉得就有机会走出来新的一条创新道路。

  陈静雅:廖总在桃米做青蛙生态,让村民自己认识青蛙,向游客介绍青蛙,同时又做到了环保工作。我看到一篇报道,台湾现在环保的工作,社区营造已经成为了台湾环保工作最新的阶段了,那从您的经验出发,还有台湾其它做社区营造的地方,他们对台湾整体环保工作有怎么样的影响?也想问一下罗教授,您觉得这个是不是对中国启发点,对中国举步维艰的环保工作来说。

  廖嘉展:我觉得社区营造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真的是让生活者本身知道如何去面对他生活的问题,那生活的问题我想其中有一个部分就是环保的问题,当然有一部分是生态环境的问题,有一部分是所谓文化跟传承的问题,总的在这样发展过程里面,我认为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是说在实践的过程里面,让人改变,这个改变的过程里面是一个自我察觉的过程,当一个人对于环境,对于它的生活价值能够自我察觉的时候,其实他能够有能力在很多部分去发展出来一种新的生活跟价值观。当有这样人的时候,其实有全面关照的能力去看到环保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跟生活的问题。以至于一个新的时代开始是让整个生活改变。

  罗家德:静雅谈的是南方周末的报道,为什么我们的工作进入了社区,很重要的事情是谁在乎环境,一定是你自己,不会是别人,企业家就再有企业责任感可能不会注意到那么大的细节,政府当然也期待做很多的事情,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拥有所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造成很多的底下造假,上面也检查不到的问题,而真正最在乎环境的就是生活在这些环境中间的人,所以透过社区营造之后就可以纠正这样所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透过环境中间的人自己组织它的社区自组织后,等于变成了一个环保警察,他去监督这些事情,他去向上反映。而往往我们政府过去做很多事情,带主导型的时候会犯一个很大的问题,会找一些所谓的亮点村变成先进村、文明村、标杆村,等到消息宣布完毕了,公关媒体做完了又恢复原状了。而大多数的村子欠缺更多的经费和更多的注意力去注意他们的环保,所以让村民自己组织起来,而能够让所有的企业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跟社区打成一片,成为环保今天最主要的一个工作的原因是在这里。

  陈静雅:Dawn您还有什么最后的想法,比如说也什么意见和建议,包括碳交易,碳排放市场这方面的建议。

  Dawn Edwards:我觉得在座嘉宾所做的工作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一方面非常的灵活,另一方面非常深入各个社区,而且对于当地的文化有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包括已经有一些监管的环境问题,还有一些没有经过监管的环境问题,我们重要的是保证个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如何和各个层面的人来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我非常期待看到未来你们的发展,也很想帮助你们和你们一起合作。

  陈静雅:谢谢各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