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吴唯佳:强化北京和天津的城市走廊

2012年11月30日 18:48  新浪财经 微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吴唯佳教授演讲

  吴唯佳:谢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及北京市社科联,谢谢各位老师、专家、同学。我们来自清华大学,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从1978年开始做的工作,关于北京2049的情况。

  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快速过。主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居的挑战,二是科学的创新,三是北京的问题,四是如何解决,五是北京的未来。

  从世界状况来看,2006年联合国[微博]人居署报告,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50%,估计世界城市人口增长的93%来自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达到90亿,城市人口60亿,占整个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目前来看,世界仍然有近10亿住在贫民窟,所以人居问题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

  世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今天亚洲的一些特大城市,像达卡、卡拉奇、曼谷、德里等等,包括首尔、北京等人口超过2000万,珠三角、长三角的上海-苏州等等估计会超过4000万。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居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国家的情况是这样的,2008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去年是51.3%,从1996年到2011年之间,每年上升到1.4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增加城市人口近两千万。但是考虑了流动人口问题,但是流动人口没有在城市安居,如果把这部分考虑了的话,城镇化率达到36%左右,如果将来解决这些流动人口城市问题的话,我们估计城镇化率大概每年增加1%,每年至少解决一千万人的安居生产问题,每年需要将近10多亿平方米建设量,总计近5亿人的人居迁移安置。

  由于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出现耕地迅速减少、城镇空间无序扩张、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迟缓,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跟不上等错综复杂的人居问题,包括交通、洪涝灾害等等。我们国家城市化规模大,但是资源又非常紧张,在这种背景下面,我们需要探寻一条适合时代,又符合国情的人居科学的创新。

  什么是人居?人居主要指人们永久或暂时栖居的聚居社区,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等等。人居是人类生存栖居需要的基本物质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载体。人居的发展伴随了人类发展的所有阶段。城镇化是人居发展经历的一个过程和阶段。如果城镇化率到60%、70%的话,城镇化问题不会成为最主要的问题。

  人居科学是以人居为对象,是研究所有聚落体系及其相关关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提出人居科学主要是解决人居需求预有限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以实现:空间及其组织的有序协调,适合生活生产的宜居环境。

  根据刚才讲的问题,我说一下北京的问题。我们对北京研究大概从1998年开始,提出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大家比较清楚的是两带多中心的问题,主要在东侧和天津的发展练起来,这样形成一个城市走廊。在西侧主要考虑北京的经济条件,加强太行山脉的区域生态合作,保障北京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

  近几年,北京所出在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其中北京、天津是两个最大头,增长速度超过了京津冀的其他城市。大概到2000年到2010年北京、天津人口净增加将近900万,占京津冀人口净增量的63%,北京增加60.4万人,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上海,是深圳和广州的总和。

  京津冀人口快速增长有背景,与我国特殊城镇化密切关联,当然也跟北京特殊性有关,胡兆量提出,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强烈的首都情结和庞大的全国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北京人口仍会继续膨胀,未来人口增长期长达40年。我们在做北京研究的时候,我们估计到2049年,北京可能出现人口倍增的情况,经济城市走廊,就是北京、天津之间,包括廊坊等等,从现在的3400万人增加到6000万人,到那个时刻,人口的密度大概在每平方公里2500万,成为世界人口最密的地方之一,使得这个区域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不断加密。北京就人口来说,如果扣除流动人口,北京大概和巴黎、伦敦的人口基本相当,北京扣除流动人口在1000万人左右,建筑面积差不多。但是北京的建设用地密度比较高,达到90%以上,(图)这是巴黎的状况,这是伦敦,这是北京。北京最麻烦的就是建筑密度非常高,伦敦、巴黎在80%左右。北京外围区的发展密度比较低。

  另一方面,北京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空间向五、六环蔓延,大概2000-2010年,北京建设用地以年均2.5%增长率递增,城市蔓延变化最为剧烈地区是五、六环之间,增加的这部分主要是新增的工业、仓储、居住用地。

  交通体系的结构性问题。近几年来,北京汽车保有量急速增加,千人拥有量达200辆,这个指标和汽车的发达国家相比,每千人大概八百左右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北京交通拥堵显著恶化,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项:一是道路路网尚未形成完整体系,这个图可以看出来,北京的城区有特殊性,中心区极度密集,这是伦敦的情况,整个区域道路相比就这个情况。二是北京公共交通网络系统性不强,北京虽然中心城区密集,但是公共车网络扩大的范围非常广,远远超过巴黎,造成和实际发展状况有着差别,使得交通有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空间布局也助长了交通恶化,特别像国家、市级的商业、金融和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三、四环之间,住宅、工业建设向城区边缘拓展,造成五环外向三环内,城区西南部向东北部的长距离通勤。我们通常定义为通勤在10公里以上的通勤,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特色问题逐渐显现。北京每年大概有近一千万建设量,但是没有形成世界一流的宜居环境,最近几年北京是量最大的,但是没有一个称之为一流的。旧城人口疏解进展缓慢,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目前来看,旧城历史依存不足旧城三分之一,中央机关的用地需要仍很旺盛,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功能混杂,影响中央行政职能效率发挥,造成交通拥堵。我们认为需要调整北京旧城保护的战略方向,突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服务中央。

  区域发展不均衡。北京、天津,河北发展差距继续扩大,河北省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55.3%下降到2010年的46.9%,河北省将环首都发展战略提升到省级战略的高度,这样北京外围又面临新一轮的拥堵状况。

  资源环境问题。突然、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严峻,大气污染从燃煤污染向符合污染转变、山前污染越来越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怎么来解决?前面讲到在2006年在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下,跟北规委、北工大、北建工合作,大概有20多个学科方向参与。北京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开展长期战略的研究。从国际上看是这样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我们这个学科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有许多重要学术机构,包括英国工程预武力科学研究委员会,英国黄家工程院,德国教育科技部,美国2050国家委员会等都支持从国家、世界城市和大区域角度问题的科学研究。其中,美国成立美国2050国家委员会认为缺乏必要整合的国家战略使美国的全球竞争优势。

  我们把我们的工作称之为“北京2049”,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城市发展前景。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技术路线,主要模拟了一系列的发展前景,对发展的前景造成的环境、生态、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等问题进行评估,提出一系列战略。

  具体说一下我们对北京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看法。从世界趋势来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将面临严重的全球城市竞争。美国2050认为,在这个背景下美国需要形成11个巨型地区,确保美国更大地域范围资源得到保护,美国将形成11个巨型地区,面积占美国的20%,人口占62%,GDP70%。北京肯定需要提升在全球城市地位竞争能力,加强北京在全球和东北亚政治、文化枢纽的地位。从北京的发展来看,北京率先完成后工业化转变,必须转变区域发展模式。从大的趋势来看,未来40年发展肯定非常复杂,很难把趋势说得非常清楚,大家有一条可以看到,北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战略,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目标。

  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面临比过去20年的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水资源肯定无法满足4000万人口的需要,中心城区里面有6000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应付不了这么多人口在里面生产生活的需求。北京空间将更加破碎,出现更加的无序。怎么办?提出了两个措施,一是区域解决,北京需要发展大北京地区,二是功能提升,北京是首都,需要考虑怎么来进一步完善首都职能,以城市区域应对全球竞争。

  几个建议。一是北京要构筑特大城市的格局,发展趋于城市、减缓北京中心城区发展的巨大压力,指的是五环以内。二是发展一个有秩序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区域格局,引导人口和产业在特定地区和节点疏解和集中,这张图做了京津冀地区城镇化的格局。

  北京需要进一步强化北京和天津的城市走廊,增强北京城市地区的世界竞争力,从经济角度来看和世界城市相比还有差距,这两家城市互补的话可以达到世界级建设能力,因此对北京的地位、天津的地位、廊坊的地位做了一些工作。

  在这个背景下面,我们针对北京问题建设一个所谓的京畿新区,利用首都新机场的机遇建设一个新区,集中按国家行政管理,军事管理、中央事业、企业,国家教育科研等的新增部分,在区域层面解决首都功能过度集中的问题。因为五环绕内容已经够密了,如果还有新的增加只能在区域内解决。

  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提出几个措施。一是调整空间发展模式,在六环内改善依据环境,突出首都的核心职能为主,六环外保障新城战略的实施,市域外促进世界城市的区域扩展和紧凑发展为主。按照这个战略我们做了工作,预计未来20年,北京和北京的外围区里面可以形成1200平方公里。保证北京长期发展的需求。

  对北京市本身需要进行一些多中心的区域空间整合,怎么样进一步有效发挥中心,就是城市中心和北京外围的一些副中心地区的区域职能,加强城市中心的区域附属能力。另外北京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保障设施。北京需要加强资源保护,节约用水。这个情况在过去20年里面,虽然北京的人口增加了将近50%,但是北京的水资源一直维持在3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涌水量北京有了一个显著的降低,面向未来,我们认为这个趋势需要进一步通过措施,需要进一步保持,希望北京将来的节水能力人均耗费80立方米左右。

  远景展望,区域城市。我们希望北京加上天津形成一个所谓的区域城市的理念,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以新畿思路为基础,以北京新机场为契机,建设京畿新区。二是为首都职能的深化扩展开辟新的空间地域。三是以提升中央机构在北京核心地区的作用创造条件,保护旧城,疏解中心城区的拥堵,以为中央中心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四是与河北省联袂,发展所谓的北京中轴线,构筑首都大区域的山水格局,促进京津地区的协调和文化资源的协调。五是发展沿海工业,促进以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发展。通过北京的首都职能和政策文化的工作进一步发挥,通过天津的沿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京津冀地区能够早日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地区。

  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 新闻广东汕头一架小型军机在市区坠毁
  • 体育麦蒂承诺不中途离队 詹皇新绰号比肩乔丹
  • 娱乐英王室宣布凯特王妃怀孕 皇室孕妇装(图)
  • 财经神龙缩水出租车遍及湖北 管理部门赚差价
  • 科技互联网女皇发布2012年趋势报告
  • 博客柴静:1942真正主角 马未都:捡来的国宝
  • 读书文化新观察:性教育缺失的切肤之痛
  • 教育十岁优等生申请退学触动中国式教育神经
  • 育儿日本今年新生儿取名爱“莲、结衣”
  • 张卫星:证监会应该集体看看《一九四二》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
  • 何帆:谁帮希特勒爬上德国政坛顶峰
  • 张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 郑风田:褚橙揭示农业产销模式需要革命
  • 张庭宾:钓鱼岛战争会把日本打下财政悬崖
  • 如松:王石再次开始变魔术
  • 章玉贵:中国深层经济改革破局关键之年
  • 兰艾:母亲因爱好投资无意赚了60倍
  • 宋文洲:我是创业误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