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李国平:北京应考虑经济职能外向化

2012年11月30日 18:38  新浪财经 微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平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国平教授演讲。

  李国平: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到论坛,也非常感谢论坛主委会邀请我作报告。今天和大家报告的题目是:北京2030,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经济与空间发展。因为我们在两三年前作过一项研究,关于北京2030的。今年的5月份形成了一本书,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世界城市的北京发展趋势研究》,正好也契合今天整个论坛的主题关于世界城市的规律、趋势和战略选择”,基于这样的原因主委会邀请我先和大家聊聊。只有20分钟的时间,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作了什么,以及我对于未来北京的经济和空间发展的一些想法。这本书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地位与基础,人口、环境、环境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30年的北京,专家咨询意见分析,还有最后提的面向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模式与战略。因为北京大学首发院一直致力于首都发展的研究,包括首都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圈方面的研究,我们1999年就开始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其中在一些主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时候非常非常需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空间方面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解决新的问题,需要不断根据新的形势、新需求制定和调整相关的政策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世界城市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来扎实推进北京的各项工作。所以,我们就觉得应该深刻分析北京发展,客观判断北京发展的阶段,准确找出存在的问题,科学预测北京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我们需要预测和展望到2030年,因为这个时段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主要城市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力,我觉得中国世界城市的建设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展望到2030年北京可以考虑基本建成世界城市。这个时候需要对未来的一些研究和分析。我们里面作了一些什么工作。尤其在我们做的工作里面非常值得介绍的是我们集聚了来自22位来自城市规划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人口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城市空间发展和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见解和观点,我们让他们现场填了六页左右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很多面向未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多的是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的深刻掌握和经济的判断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也集中了该领域的众多专家的真知灼见。这个时候可以对认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关于北京和世界连接的一种关系里面,专门搞世界城市研究的,从动态角度,比如说像世界城市网络的概念,2000年北京还不属于世界城市,2004已经进入到世界城市的行列,到2008年已经进入了所谓的“α+”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城市联系比较紧密的城市。如果从世界城市的联通度来讲,2000年北京只处于29位,2008年北京跃升为第9位,已经进入了世界城市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地位关于世界城市网络研究里面,把世界城市分为α城市、β城市、Ω城市,在2000年北京还没有进入α城市,是“β+”的位置上。2004年已经进入“α-”,到2008进入“α+”,比较高度融入了世界的网络。当然2010年我们又退回来了  ,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原因。当然这个标准不是非常全面的,更多强调我们外向和经济的一些联系,但它确实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北京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北京这种特大的城市在中国来讲,它和天津、上海、重庆几个直辖市差距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北京已经作为服务业特化的区域,但是我们的上海、天津、重庆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高期阶段,如果按发展阶段论,北京能够从产业结构和世界城市有一个相匹配的结构,其他的城市还不行。我们看北京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和1978年是处于消费城市,是重化工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的前端,1978年到1990年是“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阶段,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2000年以后内部结构优化和总体结构的高端化。我们研究世界城市关键在于世界城市是什么?世界城市就是对世界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是需要一些特定的产业,比如金融、商务、服务等等特定的产业在特定城市的集中就反映结构上,同时反映活力上,活力就叫做增速,中国的城市这一点,很多城市结构在优化,同时增速在保持,在全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增强。比如日本的城市东京,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下降,东京结构不错,但是没有活力,这种情况下下,原来的影响逐渐在削减,所以东京在整个世界城市体系的地位是在下降的。

  从结构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五”之后北京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了所谓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图)从这张图上大家看,有第一产业占的份额,有第三产业占的份额,第三产业占的份额。第三产业原来高于第二产业,随着强化向重化工业的转化,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北京的工业第二产业已经占了70%的比重。第二阶段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强化四个服务,开始所谓的“退二进三”的过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下降。到1994年,第二、第三产业出现了转化。之后迅速有一个确立阶段,当我们接近70%的状况之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已经确立了,以后的一种发展到第四个阶段主要是进一步高端化,结构文化的过程。

  作为一种产业发展的总结,我们认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快速升级,部分新兴产业增加,部分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生产者服务业里面的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都在迅速增长。北京的产业结构已经向世界城市所有的产业结构方面发展,这是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趋势。

  空间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图)这是北京市城市建成区在1951年一直到2000年的城市空间蔓延的状况。这是北京市人口快速空间扩散,我们给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包括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空间数据都是我们这个团队竞标来承担的,所以我们数据比较多。比如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北京城市人口在迅速扩散。

  再来看就业,就业的情况从京普数据来看,2004到2008年我们的就业处于这样的状态,总的来讲还是一个块式的发展。2008年从业人员的点弥补分布图,基本上是处在四环以内,外部一些新城,也有一些产业和就业。这是北京市域三维就业密度,我们的CBD,我们的金融街中关村出现了就业非常高的情况,这是我们怎么样理解北京尽管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地铁的建设,但是我们的拥堵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这就是过度密集所造成的。这是就业密度等值线图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进一步划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时候,我们看出来制造业随着“退二进三”出现了,“东西对称”、“两带多心”的制造业结构也向外转移,一些部分北京城六区的西部地区还有大量的密居,包括东边的亦庄,但是能看出来分散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北京的就业人口75%以上是服务业或者接近80%,这种强中心的集聚状况在里面。这种情况下,我们来表述北京市服务业的空间就业状况“三足鼎立”“高度集中”的状况。尽管北京市的经济空间布局已经有多中心的空间结构的雏形,但是现在还存在着“单中心”的问题,所以“单中心集居,过度居中”的这是导致大城市病的。

  北京2030年定位模式和特点。我们也作了一些思考,比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我们在2000年的论文里面就提出,作为世界城市网络中的高层节点,通过三个高级世界城市,有上海、香港北京,北京世界城市讲政治、文化、科技与经济职能高度统一的整体,所以这个区别于香港和上海。

  第三,北京世界城市将从区域性世界城市向全球性世界城市逐步过渡,这个是阶段论。但是这个阶段,我们原来是2050年,现在提前到2030年,因为预测总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进行适当调整。第四,北京世界城市必须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的优势互补为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先要建设世界城市区域,我们进一步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定位。世界政治交往中心、国际经济管理中心、世界文化名称、世界创新城市和国际低碳城市。当然北京从官方报告上也提出多个概念,比如国际活动集聚之都、世界高端总部集聚之都,世界高端人才集聚之都,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这就是北京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这是非常综合的。但是我觉得,因为世界城市在很多比对的过程中经济是一个更重要的、核心的问题。

  北京面向未来的发展模式,一是强调经济怎么样的发展,应该是三个方面考虑我们经济发展,一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我们在内部结构上进行提高金融保险等生产者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二是强调价值链增值环节的升级化,我们研究北京的人会考虑北京有电子信息产业,觉得很高级了,实际上都是非常低端的,也就是说,它的增值状况还不赶上我们所谓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赶上城市型工业的状况,所以要强调我们在环节上还是低端向高端挺进,凸显总部、研发职能,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是经济职能的外向化,世界城市肯定要服务世界,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能不能服务于美国另当别论。但是我们首先在力争在某些领域里面,我们变成一种平等的互相服务,这是很多发达国家的模式,不仅仅是它所谓的互补型的分工,更多的强调功能型的分工,这也是今后北京对全球所作的事情。强调对全球经济的配置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不用说了,北京的独特性加速,很多世界城市都是这样变的,纽约等等都是这样。二是价值链增值环境的结构性、技术性、产业地位的升级。

  在空间上我们非常强调在市域范围内构建网络化大都市。这是解决中国目前很多城市过度集聚大城市病的根本途径,在区域层面构建世界城市区域网络,网络化是多中心、多节点的城市区域,因为我们在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全球化和经济组织的变革下,现代城市空间发展出现了,这是一种趋势,顺应这种趋势的时候,我们要强调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这有什么好处?第一,我们这些年控制大城市发展,但是大城市越控制越大,有一个内在的市场经济规律在左右,规模经济在起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种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使享有聚集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单中心聚集所导致的聚集经济带来的效率损失,我们要追求的是“分散化的聚集经济优化”。当然它可以通过这这种整合弥补单一中心城市发展的规模劣势,是一个整体的发展,当然也便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没有那么多的区域城乡差别。那么,为什么建?解决单中心聚集所导致的弊端,实现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在空间结构上,推进多中心空间发展,空间组织上强调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网络方面的支撑。北京在未来的城市人口还要继续增加的状态下怎么办?应该在离北京中心比较远的地方建立新城,比如偏南部发展成为两个不低于二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这样会缓解北京带来的人口压力。构建世界城市网络,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先要建设世界城市区域,没有区域的支撑、没有天津和河北的发展,北京不可能单独建成世界城市,这也是建设世界城市区域方面的一个基本意识观点。构建首都圈的区域体系,我们在发改委的支持下,研究了非常多,强调首都圈。   “一主一副三轴四区多中心网络化”的结构强调按照知识性、加工性、资源性区域来构筑首都圈各地现代产业体系,也非常强调凌空经济的作用,强调这种合作经济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强调北京的产业转移。如何把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策略,一是重点实现北京创造,二是着力打造北京服务,三是全面发展总部经济,四是积极加强区域合作。空间策略,一是完善广域基础设施,推进区域网络建设,二是打造郊区重点新城市,加快城市空间重构。三是加强分区空间管制,实现城市居民增长,四是加强智能城市管理及其建设智慧城市。

  (图)这是我刚才说的一些书和专著。

  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 新闻广东汕头一架小型军机在市区坠毁
  • 体育麦蒂承诺不中途离队 詹皇新绰号比肩乔丹
  • 娱乐英王室宣布凯特王妃怀孕 皇室孕妇装(图)
  • 财经神龙缩水出租车遍及湖北 管理部门赚差价
  • 科技互联网女皇发布2012年趋势报告
  • 博客柴静:1942真正主角 马未都:捡来的国宝
  • 读书文化新观察:性教育缺失的切肤之痛
  • 教育十岁优等生申请退学触动中国式教育神经
  • 育儿日本今年新生儿取名爱“莲、结衣”
  • 张卫星:证监会应该集体看看《一九四二》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
  • 何帆:谁帮希特勒爬上德国政坛顶峰
  • 张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 郑风田:褚橙揭示农业产销模式需要革命
  • 张庭宾:钓鱼岛战争会把日本打下财政悬崖
  • 如松:王石再次开始变魔术
  • 章玉贵:中国深层经济改革破局关键之年
  • 兰艾:母亲因爱好投资无意赚了60倍
  • 宋文洲:我是创业误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