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2年11月28日 以“引领与践行—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2全球契约中国网络年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办。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余斌: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
我想简要结合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谈谈我对中国经济前景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的看法。十八大报告说,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未来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新的要求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和经济直接相关的内容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然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任务,即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发展的平衡型、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所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十六大报告所给出的目标,十七大报告提出新的要求,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的时候翻两番,很显然强调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虑到人口的增长。十八大报告目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的时候,要比2010年翻一番,另外强调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由于2011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长是9.2%,我们要实现翻番的目标,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这9年中,我们只需要保持GDP年均7%的增长,我们就能够实现翻番的目标。“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都同时强调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很显然,在未来的九年中,同样可以保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7%的经济增长速度,同样到2010年可以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打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即便我们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条件的变化。在我看来,我们看到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同时,无论是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来说,实际上我们面临风险和挑战不同于以往,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要同时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机遇和挑战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是机遇与挑战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面对挑战,如果我们始终处于被动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将没有鸡鱼。反过来,如果我们能积极主动应对挑战,这有可能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创造新的机遇,十八大报告说,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究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这是世界银行[微博]分类标准,用人均国民总收入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分为四类: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我们现在是世界上的上中等收入国家。由于我们仍然处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因此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井,从而保持十八大报告所说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第二个挑战,如何成功地翻阅高收入之墙,从而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高收入国家。由于我们处在上中等收入水平这个阶段,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井,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成功地翻阅高收入之墙,才有可能把中国建设成为高收入社会。
经过测算,假定在“十二五”的五年中,我们能够保持年均8%的经济增长,在“十三五”的五年当中,能够保持年均7%的经济增长,在未来10年中,同时考虑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分类标准按照过去十年平均提高的速度上升,在未来十年中,人均国民总收入将会跨越高收入国家的起点。
我们假定中国的经济增长之后,我们假定美国的经济增长,在假定中美两国物价上涨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从这张图也可以看出,作未来十年终,中国经济总量有可能会超越美国,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分析和预测未来的时候,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初期所提出来中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到1999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一番,从而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再翻一番,从而达到小康。第三步是到下世纪中叶也就是到本世纪的中叶,从而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小平同志原来的前两步都已经提前实现了,现在我们处在要实现小平同志当年所说的第三步战略设想,而前两步战略设想都是十年一个台阶,而第三步战略思想跨越了50年,因此我们早期为十八大报告做研究的时候,曾经提出新的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把小平同志原来所设定的第三步再分解为新的三步,第一步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必须建立起相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我们必须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才有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或者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经济总量将会超越美国,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2030年前后,我们达到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只是刚刚接近或者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等水平,现代化主要目标已经或者接近完成,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1.5倍。实际上我们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中心公布了和世界银行合作研究的成果叫2030年的中国,我们给2030年的中国目标是,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速社会。第三步是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上水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八大报告不是这么说的,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总量将回答道美国的两倍,这是我们对未来的设想,实际上很多设想已经被十八大所采纳。
面对这样的情况,共产党人必须高瞻远瞩,勇于担当,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际上我们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到建国100周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将再一次站在世界技术前沿、制度前沿、文明前沿,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开创性重大贡献。实际上我们在封建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始终站在世界的技术前沿、制度前沿、文明前沿,我们只是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我们落后了,能否在新中国建国100周年,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本世纪的中叶,使我们再一次站在世界技术前沿、制度前沿、文明前沿,引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呢,我们认为关键问题共产党人必须高瞻远瞩,勇于担当,这是我简要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产业,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究竟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我想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完成:
1、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难以维继,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中国增长阶段转换是说,在1978年到2010年32年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9%的经济增长,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斯蒂格利茨:世界上还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奇迹的特点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经济增长,二是持久,经济高速增长,超过了30年,世界上没有先例,经过30余年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基本面变化。所谓经济基本面是指支撑经济增长基础性条件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我们将从10%高速增长阶段转入7—8%中速增长阶段,也就是说过去我们是10%的增长,我们把它叫做高速增长阶段,未来10年,经济增长落入7%—8%的水平,叫中速增长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正处在恩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
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所谓增长阶段转换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原有平衡被打破,需要重新寻找并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原有的预期被打破。增长阶段的转换,不仅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形成挑战,我认为对企业发展也同样形成了挑战。在现有的增长模式下,我国企业具有典型速度效益型的特征,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速度和规模,如果经济增长达到10%以上,所有产业和企业会取得利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收入增长会达到20%乃至30%,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反过来呢?如果经济增长回落到80%,更低水平,绝大多数的行业会感到很困难,盈利能力、盈利水平将会大幅度地下降,很多企业会出现亏损,我们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甚至于速度本身叫做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在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未能根本转变之前,经济增长速度一旦短期内明显回落,企业效益也会相应下滑,必将波及财政收入和金融资产质量,从而引发系统性的财政金融风险。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是7.7%,7.7%的增长,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相对于同样新兴经济体,相对于世界平均速度来说都是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过去是10%,今天似乎下降到8%以下,所以很多产业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很多企业面临着破产甚至倒闭。
提高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新增长阶段的适应性,我们认为增长阶段开始转换以后,无论是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短期内都难以适应,因此我们要提高它的适应性,逐步做到在中速增长的环境下,7、8%的增长环境下,企业可以盈利,财政可持续,风险可防范,民生可改善,就业可充分。过去在10%的时候,很多企业取得利润,未来7、8%中速增长的环境下,如何能够让大多数的企业能实现利润,让中央、地方财政可持续,财政金融风险可以防范,民生可改善,就业可充分,我们叫做新的五可的目标。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当前应该支持企业关闭、联合等途径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促进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我认为为优胜劣汰,为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和竞争能力,也为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2、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全面追赶,对我国产业和企业形成双重挤压。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以美国、日本和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先后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力图在技术装备上、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生产上进一步扩大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同时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新一轮工业革命当中,发达国家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差距,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对中国实施全面的追赶,从而使中国的产业和企业腹背受敌,一方面我们在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含量生产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面临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全面追赶,传统产业,传统的竞争优势将会逐渐地削弱,未来中国产业的出入在什么地方呢?
新世纪以来,中国印度、巴西、印尼、南非、越南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进入快速的工业化阶段,人口规模超过了2倍多,过去一百年中,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就是10亿多一点,因此现在正在进行快速工业化的国家人口规模相当于已经实行工业化国家的2倍还要多,其工业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全球重要的能源资源的供求关系和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我国企业传统竞争优势将被削弱。
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同企业按照其比较有时在不同的价值环节上参与制造业竞争与分工,是什么样的格局呢?发达国家占领了技术与资金密集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中国家占据劳动密集环和部分较低附加值技术、资金密集生产环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形成垂直分工为主的产业分工关系,发达国家之间则形成水平分工为主的分工关系。面临着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装备,在科技含量方面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以及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全面的追赶,中国的产业和企业如何应对腹背受敌的国际环境呢?
3、美、欧债务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明显放缓,我国外向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结构改革不到位和需求增长乏力等问题难以内根本改观,所谓结构改革不到位,发达国家面临着沉重的债务压力,如何偿还所欠下的债务呢,要么就是大幅度增加税收,要么就是大幅度削减开支,很显然这些结构性的改革,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利益,会带来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让企业投资,居民消费步入快速扩张的轨道,我们认为短期内恐怕都难以做到,因此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出长期化的趋势。美、欧等发达国家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所谓日本失去的十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后,90年代的十年,日本经济几乎是零增长,所以日本人把上个实际九十年代的十年称之为失去的十年。实际上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新世纪的头十年,日本经济同样低迷,日本把新世纪头十年叫做又失去的十年,美、欧债务危机发生以后,这些发达国家有可能在中长期陷入经济的低迷。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和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占全球出口份额做比较,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功追赶的经济体无论是德国和日本所能达到的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最高值也就是10%多一点,2011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份额达到了10.4%,很显然,我们为出口所形成的大量制造业的能力但随着全球市场的低迷,将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样,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过去我们长期以来依靠出口的高增长所实行经济的高增长,这条路径,同样难以维继。
4、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我们有13亿人口,中国市场是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市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都是可以期待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意味着企业成本的上升。
十八大报告说,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如何建立起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必须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实现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这实际上是“十二五”规划的原话。所谓提高两个比重,就是要在国际收入初次分配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在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就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实际上就形成劳动所得工资,资本所得利润,政府所得税收,在未来我们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很显然要么就是企业的利润下降,要么就是政府的税收减少,我们认为,一方面经济增长的下降带来政府财政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我们还面临着迈向高收入社会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将会大幅度的增加。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是收入的下降,另一方面是支出的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劳动者报酬的上升,很显然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我们仔细观察中国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以来,实际上实际平均工资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由此对很多的企业产生了影响,一些企业家跟我说,我们现在土地的成本、原材料的成本、资金的成本、人民币汇率升值再加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已经超出了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所得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很显然对企业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5、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需要突破重重的障碍,深化体制改革。如何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呢,我们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一定上也是现有体制机制框架内资源优化配置受到限制,从而使增长的潜力难以有效释放的结果。改革与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资源和要素从低效率的部门流入高效率的部门,由此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经济为什么增长动力不足呢,是因为我们没有什化体制改革资源优化配置限制,所以原有的增长潜力难以释放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需要着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激活增长潜力。下一步的改革应当是,以促进公平竞争和激发创新活力为重点,这是改革的关键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我们必须为各类所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面对原有竞争优势的逐步削弱,我们需要激发创新活力才有可能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生产上形成中国自有的竞争优势。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产品和要素市场有序运行,政府职能转变到位,这都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十八大报告对政府职能转变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未来的政府应当是定位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需要形成结构优化、效率提高、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新动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促进企业的发展,还是增强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来说,我们都需要深化改革,但是改革又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比如说我们过去的改革是一种增量式的积极式的改革,我们让部分人的福利得到改善的同时,其他人的福利不受影响,所以这样的改革往往容易形成共识。今天的改革如果让一部分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另一部分人就必须付出代价,福利得到改善的人会支持改革,赞同改革,福利受损失的人,会反对改革,利益集团的分化,从而使我们在改革上会遇到重重的障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对未来的改革一方面希望十八大以后,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但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目前这样一个深水区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给政府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有可能体制改革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以上是我的简要的介绍,谨供在座各位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