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马建堂:企业技术创新是结构调整根本动力

2012年11月17日 17:51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2)颁奖典礼”于2012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2)颁奖典礼”于2012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2)颁奖典礼”于2012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建堂: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首先还是要衷心的感谢中国经济理论创新讲组委会和广大评委选择“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还要感谢在座的老师,各位朋友今天能来参加颁奖的盛典,在我和周叔莲先生和江小涓先生获奖的时候,我们还要深深的怀念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的奠基人和马洪先生和孙尚清先生。马洪先生是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老领导,孙尚清先生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事实上今天至少我获奖在我某种程度上是代表两位老先生获奖。

  1979年国务院财经委组织了四百名科技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分赴十几个省研究中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调整,这项研究的成果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理论问题结集出版,事实上这本书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理论”的奠基之作。我在比较晚,八十年代初期加入这个团队,我的第一本著作是跟孙尚清先生合著的中国产业结构研究,后来我主要是在另外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第一研究中国的周期波动与结构波动的关系,研究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结构变动的规律。我做得第二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研究企业行为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后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出了一本书,叫《结构与行为》,实际上就是从微观层面,企业行为这个角度研究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规律,我的成果出现在第一篇论文,周期波动与结构变动。今天我想结合着过去所做理论的研究,以及我近几年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加快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什么样的宏观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个问题可能这几年某种程度上有所忽视,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很多的理论经济学家关注这个问题,什么样的宏观环境和什么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换句话说来说,真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不是真要那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真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感到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个体经济保持适度的增长,只有这样一个适度的环境,适度的宏观环境才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如果经济宏观环境非常紧,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过旺,在这样过热的状态下,恐怕是不那么利于结构调整,在那样的状态下,最基本典型的状态,所有几乎所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都可以销出去,都可以卖出去,在这样的状态下,企业产品创新,产业升级的动力是不够强的。这是从微观来看,从宏观去看,经济过热的时候,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的时候,没有更多的可以转移到其他新兴行业和需要发展的行业,所以我们无论从理论的分析还是中国经济近几年,甚至以来数据的分析,高速成长的时候,经济过热的时候,结构一定是在恶化。比方说,经济在过热的状态,高速增长的状态,能源消耗的效率一定会比过去要有所降低。

  总需求结构,投资和消费是重要的两个概念,在经济增长过快的时候,投资率一定是高的,消费率一定是低的,大家也可以看这个图表,最下面这条蓝线是GDP的增长速度,红的这条线是我们国家的投资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一定是投资率是上升的阶段,反之在经济增长速度低的时候,投资率也是下降的。

  如果说经济过热,不利于结构调整,经济过冷又怎么样呢,经济过冷就意味着总需求少于总供给,意味着相当多的生产能力过剩,这种状态和结构调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的认识是这样的,经济增长过慢,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也不是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理想的状态。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经济增长过慢,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结构调整成本很高,从宏观层面来看,生产能力利用率比较低,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的增长,部分企业关闭停产,生产要素利用率下降,在微观层面,企业生产经济环境恶化,用于创新的资源减少了,甚至有些企业破产倒闭,尽管经济在低速增长阶段,在箫条阶段,在衰退阶段,经济也在调整,因为这是强制的调整,用经济话来讲创造性的毁灭。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呢?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从中国的时间来看,一个不那么快,但是又保持得比较稳定增长这样的宏观环境,经济不那么热,增速不是特别地高,但是经济也不那么冷,可能在这样的状态下,是有利于结构调整的。

  在这样的状态下,经济比较适度的增长,市场需求适度偏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发挥充分的作用,抛开经济能力比较差,竞争力相对来说不太强的企业和落后的产业,同时在这种状态下,资源要素比较适度,有利于资源在产业部门间合理有序转移。

  如果我们分析能够成立的话,为了结构调整,转方式调结构需要适当的环境,适当的环境我个人感觉大概7%-8%的速度,可能是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思路,和7%-8%相配套的宏观经济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方式转换,产业转型环境和相搭配的数字,今年我们的经济由于外部需求的变化,因为内部特殊的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经济连续几个季度增速在回落,这是三年移动平均数,今年1—9月份中国GDP增长速度是7.7%,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在这样的增长环境下,中国的结构,中国的经济结构无论是产业结构发生很多积极的变化。

  今年前三个季度,服务业比重提高比较多,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8%,比上一年提高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总的GDP总增长7.7%情况下,居民收入比过去多了,财政收入增幅较多,企业利润负增长,节能降耗,我们认真分析了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的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非常紧密的关系,一种数量的关系,就是经济增长快的,能源消费增长得更快,体现单位GDP的能耗比较高,反之经济增速比较慢的时候,能源消耗能源消费下降更快,为什么?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国民经济是由不同行业组成的,不同的行业能源消费来说是不一样的,在经济上行的时候,国民经济的重化工业增长更快,而能耗相对来说更大,所以经济增长快的时候,这些部门增长得更快,从而总的能源消费增长更快。反之,经济在放缓的时候,放缓首先是耗能更高的重化行业,比方电解铝、钢铁、冶金、建材等,它们下降更快,从而把能源消费往下拖得更快。

  今年前三个季度区域结构也在优化。中西部增长比东部增长得更快一些。理论分析和中国这些年经济变化数据都在证明,我们要想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维持国民经济适当的速度,保持适当的环境,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和经济增长速度偏慢都不利于解读和调整,都不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还是到这样一句话,如果真想推动结构的调整,不要对经济增长速度有过高的期许,7%-8%的增长速度大家接受这样的速度,7%-8%的经济增长速度,既符合我们中国国民经济几十年高速增长以后,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大的判断,也制约中国经济成长一些因素也在增强。

  劳动力及资源环境,中国的国民经济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7%-8%的速度,是符合规律的速度,符合中国既处在战略机遇期,又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强的现实,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是我给各位来宾报告得第一点。

  我们讲一个适当的宏观环境,一个适当的速度有利于结构调整,核心还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机制市场需求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宏观环境和中观经济机制靠什么连在一起,靠市场的压力。

  我想跟各位报告的第二点,谁是结构调整的主体?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提出,可能和经济结构任务提出一样,1979年马洪、孙尚清带领经济结构调查组出去调研了,改革开放大幕在1978年拉开,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有许多滞后的地方,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结构调整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在认清的基础上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事实上一个国家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主体就是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结构调整的主体,为什么呢?我们讲结构调整,比方说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是分了很多的门类,工业就有3种,门类划分为41个大类,41个大类又划分201个种类,581个小类,581个工业小类又涉及到27905项工业产品,结构怎么样调?没有离开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行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门类结构调整,换句话说,工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要依赖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没有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谈不上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和门类结构,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是产品,而产品结构调整谁来调整产品结构,一定是生产产品的主体,要么是企业,要么是工商登记的,企业发展,还有是经济组织和企业,所以要推动中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推动企业产品的调整,才有宏观经济结构层面的调整。这是从行业内部来说。

  就行业间来看,新的产业的出现,老的产业的衰退,也是企业的行为。无非是企业新的投资行为、新的创业行为和企业的退出行为,无论从行业内、产业内看,还是产业之间看,结构调整的主体都是企业,要想真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更进一步加强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的能力或者能动性,增强企业调整结构的能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能力是什么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这是我想讲得第二个大问题第二个观点。

  企业技术创新是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没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企业的产品创新,就没有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就没有中观和宏观层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如果我们真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企业更好地从事技术创新提供好的条件和好的环境和好的政策。

  我们国家这几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企业,或者是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还是不断加强的,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但总体上讲,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这里我想给来宾们举这样几个数据,第一个数据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概不到4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万户,有研发企业活动的比重只有11.5%,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71%,不到1%,一百块钱主营销售收入中只有0.71元拿来做研发,我曾经去国外看过一些企业,很多的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5%甚至5%以上,如果我们这些分析成立的话,这么多年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若干的进展,但是我们总感觉到需要进一步加强。根子出在哪里,最根本还是中国企业相当多一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或者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多,要想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要想进一步推动结构的调整,要想进一步落实十八大所提出的科学发展,关键问题还需要宏观落实到微观,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

  我们讲企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并不是说政府无所作为,政府还是大有作为的。政府做什么呢?除了制定有利于引导企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创新活动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支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包括保护发明的手段,一个国家只有保护发明,保护了知识产权,才有更多的人发展、创新,我们需要更加有利于研究创新会计制度,无论是税前的扣除还是其他的会计制度,都要有利于企业创新。政府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要有更多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创新,同时还要鼓励培训、培养人才,企业的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动力,但是任何创新都是人做的,任何发明都是人做的,所以,我们国家还是要更加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更加尊重老师,尊重在座更多的老师,尊重大学,尊重老师、尊重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注重创新的企业家,才有更多的企业内部和外部更加注重创新的人,才有更多创新型企业,我们国家才能够成为创新型的国家,我们的党能成为创新型的政党。总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决战阶段,我们中国和中华民族需要下更大的气力推动科学发展,下更大的气力推动经济方式的转变,下更大的气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需要适当的经济增长,需要一个适当的宏观的环境,更需要创新型的企业,更需要进一步支持鼓励、保护企业的创新,只有这样,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结构调整,我们的发展方式转换,一定会取得更多的进步。再一次谢谢各位!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当选总书记 军委主席 常委名单
  • 体育麦蒂首秀17+8+6演单手滑翔劈扣 青岛胜
  • 娱乐独家直击姚晨婚礼:教堂内景 好友送祝福
  • 财经北京四环内上千套经适房空置原因成迷
  • 科技机会与困境:中国移动的4G抉择
  • 博客日本AV女优的无奈 虐童女教师被释放
  • 读书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不与贺子珍复婚
  • 教育大学生读3年硕士月薪比本科多500元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
  • 罗善强:股息红利税政策惠及少数人
  • 王小广: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及未来趋势
  • 王海滨:日本企业正在去中国化
  • 温晓东:从三一重工间谍门看商业竞争
  • 老股民:差别现金分红税能省几毛钱
  • 张捷:中国应对美国QE3之策略
  • 章玉贵:中国谨防跌入新兴大国陷阱
  • 谢百三:应提供平等广泛的医疗保健条件
  • 张明:全球萎靡中的中国亮点
  • 安邦智库:中国的能源策略正在遭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