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图文:企业家领袖TOP SHOW(实录)

2012年11月16日 16:47  新浪财经 微博
“2012中国技术商业领袖峰会”于2012年11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企业家领袖TOP SHOW。(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2中国技术商业领袖峰会”于2012年11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企业家领袖TOP SHOW。(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中国技术商业领袖峰会”于2012年11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企业家领袖TOP SHOW。

  以下为论坛实录:

  黎争:接下来一场一场会越来越精彩,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阐释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其实我觉得我们今天这个会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大数据的会。接下来进入技术商业领袖TOP SHOW企业家领袖的环节,参加这场企业家TOP SHOW的嘉宾是:华山资本投资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陈大同,超威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鋆,金山软件[微博]CEO张宏江,北京上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炎,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思杰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今天还特别请到一位,今年我们《IT经理世界》有一个主题叫面朝乡村,IT花开,我们深入到中国最广泛的乡村市场里面去看科技创新的市场,他们对互联网的需求究竟是什么,他们还有哪些市场的机会,有哪些潜在的需求,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了来自最基层的官员怀柔区宝山镇道德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檀烈先生,我们请檀烈先生跟各位企业家进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交流,在中国超过6亿多人住在广大的乡村市场,他们不应该被技术创新所抛弃,他们应该享受技术创新的价值,所以今天我们特别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跟我们的企业家进行互动。特别邀请来自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中智外企服务分公司总经理程功先生跟我一起主持。

  先进入第一个环节,陈总您先开始。

  陈大同:主题是讲?

  黎争:主题是讲您所讲,但是围绕技术商业。

  陈大同:听了前面的演讲,有一点感触,跟大家分享一下。说技术创新,其实咱们说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定要靠商业来养着,凡是脱离这条路的就不是市场导向的全都死掉了。咱们这个创新要靠什么?我说一下我的经验。我个人在硅谷做过创业,后来又回国创业,然后现在做全球的一些技术投资。

  所以,在我看来咱们应该看创新的主体,靠国企是靠不住的,因为硅谷从来不靠国企,硅谷也不靠大企业,一般都是小企业。那么,外企大概也靠不住,因为主要他的创新是在国外,必须要靠民企,很遗憾,民企怎么回事呢?民企是从非常幼小,几乎是门缝当中近30年才逐渐的长到今天。所以,如果你是超前了,在前面一直做创新,你没有超前的条件肯定全都死干净了,所以剩下的这些民企,大家创新为什么那么少,因为他们直接从商业开始。民企这30年走的路,我们可以归纳成贸工技,前面都是双轨制,90年代有制造业了,比如出现了海尔这样了不起的很大的制造公司,但是研发经费1%根本就是几乎为零。

  华为这种民企才是我们真正的技术创新将来的希望。但是我们技术创新有一条,一定要跟投资相关,跟VC相关,如果国内没有VC,谁能让你来做一两年的研发,再打一两年的市场,一般的政府也不让你做,民营老板更不会给你投资,如果没有VC就没有硅谷,就没有硅谷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

  所以,你可以想到我们的VC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来这么短的时间,整个还是非常不成熟。但是,这十年我们看来已经发展的非常的跟十年前我回国的时候天壤之别了,所以我对中国以后的创新是充满希望,各个行业都会出现自己的华为,包括互联网方面,一个公司有两条,一个是有耐得住性子的公司给你钱,第二你要有市场环境,有不怕死的那些小客户跟着你玩你的不成熟的产品。中国在这条方面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做手机芯片的,如果我们在美国硅谷做,你的客户必须要打,像摩托罗拉[微博]、三星[微博]、诺基亚[微博]这样的客户,我们肯定早就死掉了,正是因为我们回到中国,看到很多中小客户,他真不怕死,敢跟你玩,我们才出现了一个中国的山寨手机市场,还把展讯养活了,现在全世界做手机硬件厂商的企业都往中国跑,所以我对中国以后的创新充满了希望。

  程功:刚才我们私下也跟陈总做过交流。

  张宏江: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其实我们看整个IT,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看过去IT 50年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大型机IBM[微博]然后PC出现,到互联网这一波,又是小公司。我们觉得谷歌[微博]公司强大的时候又出现Facebook、Twitter这一类的公司出来。这里面有关键的一点,小公司抓住的是技术转移的转折点,抓的比大公司来的快,抓的准让你占领了比较大的市场优势。

  黎争:我有一个问题问陈总,我理解您应该是有耐心的投资人,你投资的项目多少年允许它埋头做技术创新?

  陈大同:我原来在硅谷的公司做手机拍照的芯片,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做出来的,硅谷的创新是原创性的东西,在中国我们一般叫做微创新,我们回到中国做创新,我们手机芯片,原创新需要时间长,我们大概三年才作出一个真正的产品,再打市场,第五年上市,烧钱烧了四年半,中国是微创新,我们两年产品进入市场,然后大概三年就持平了,然后五年多上市。

  程功:刚才陈总说的这一点我也比较同意,现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是,中国的企业都是跟随战略,你有了创新,经常会被竞争对手模仿,所以创新的越快,可能死的也越快,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点。我想问陈总一个问题,我们在座的各个行业都有,有生产制造的,有流通行业的,陈总的公司里面,因为他是一个风险投资的公司,他们有没有在自己公司经营的当中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商业模式转变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陈大同:我前年十几年都在做创业,都是自己的公司在做产品。做创业的时候只能专注于一个公司,做出经验来之后,就想能不能帮助其他人一块儿做,而且能不能同时培育一批的公司,所以从五年前就开始退出来做创业投资,我们的理念跟其他的不一样,我们对创业投资的痛苦更理解,我们国外投的都是原创性的公司,在中国我们现在投的还是微创新的比较多。如果中国投完全原创的东西比较难,成功率很低。

  邓元鋆:大家好!因为我以前做的公司有几家可能可以作为一个例子,集中在我现在的公司。第一家我在挺早以前做的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我做了五年,那个时候刚好是乔布斯刚离开,苹果的创新的时间确实有大的挑战,所以我在台湾、大陆开分公司的时候很困难,所以我那时候到处跑,找代理,分销商,但是技术的创新在那个时候没有办法跟微软[微博]的比,完全是改变格局的方式。后来微软的Windows超过了苹果很多,这是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在诺基亚七年,看着我们有一段时间很多的创新,我们有第一个拍照、音乐的手机,从我进去的时候大概百份之十几,百份之二十的份额,一直到42%,我们不停的在市场、产品的创新也做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后面我觉得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赶上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大的创新,跟iPhone这方面确实出了一定的困难,所以现在诺基亚确实是一个面临挑战的时间。

  第三个是我所在的AMD,是一个芯片的公司,大家可能没有像苹果,或者诺基亚那么熟悉,AMD公司怎么样呢?芯片其实就是目前大家用的,无论是传统的电脑,或者平板电脑,或者手机,或者智能电视等等,它里面都有芯片,那么芯片这个行业其实创新不断,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些创新技术的改变确实在整个行业里面有很大很大的一个变革。我们看到传统就有两家公司,英特尔[微博]、AMD主宰了所有PC这个行业里边的芯片。但是,在这几十年主宰PC这个行业里面,其实里面已经有很多创新了,无论是在PC,你从消费者的商用的到服务器,笔记本、台式机也是走到农村,低价位的高性能的超级电脑各方面都要很多的创新,配合了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的产品,其实给用户老百姓带来很多的方便,很多的应用,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但是,我们看到技术的创新最近这两三年的时间确实带来了整个行业的一些变革,现在你看到整个行业无论是刚讲到的这两家公司面对的挑战都是怎么把芯片从原来的传统的PC这行业又转到移动,转到移动就是要把它的功能不断的强大,但是它的功耗越来越低,而且它对消费者的人机界面能够提供的所有的图形多媒体的及时应用能够有超强的能力。无论是目前看到的传统的芯片公司,或者是现在已经在起来的这些芯片公司,都是因为移动的革命改变了整个行业,整个消费者的生活。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在PC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人已经在用PC很久了,但是在农村,很多比较低收入的地方PC的渗透率还是非常低,但是手机的渗透率非常高,但是手机影响人的生活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有很多新的领域还是会发展开来。但是,手机、智能电视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芯片会冒起,渗透我们以后各个方面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的不单是智能电视,不单是车,而且是各种各样的电器产品都有更多的智能,未来的创新就是怎么样把更多的应用,更多的生活上面我们许多的这些面对的生活的问题怎么解决,芯片会有更多的能力,更小巧,更多方面的智能,比如怎么识别人的面容,识别你的手势,甚至于你感情的方面。所以,未来我觉得技术的创新绝对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而且是大大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黎争:别的嘉宾提问之前,我有一个开玩笑的问题,您刚才讲您经历的时候,我感觉您有两次卧底,一次到苹果,然后苹果派你到诺基亚。

  程功:各位嘉宾有没有问题问邓总。

  曹衡康:我觉得我从创新来讲有不同的观念,创新我觉得有几种,一种是技术创新,另外是商业模式创新,另外是服务创新。刚刚各位谈到偏向于技术创新,其实很多地方在商业模式创新跟服务创新也可以创造很多商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这么大,不见得技术创新要跟美国比,或者跟很多其他地方比,我觉得可以在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方面发挥。我从商业模式以及服务创新分享一下。商业模式创新大家看到很多,比方说淘宝、阿里巴巴[微博]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甚至戴尔[微博]电脑,它的创新跟一般的PC机不太一样。可是因为这些商业模式创新也早就很多的公司硬件非常的蓬勃发展,甚至包括苹果,苹果大家都以为它是技术创新,不见得,它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什么?它是全球第一个把手机的AppStore放在手机上面的,真正苹果赚钱不只是卖它的iPhone、iPad,包括AppStore也赚了很多钱,这也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包括目前Android也在做同样的实行。

  在服务创新,特别在国内有很大的商机,举个例子,各位应该都吃过海底捞,我是海底捞的粉丝,因为我觉得他的服务非常好,我们从它的过程,第一个你到海底捞吃饭,很多人旁边有一个很小的平板,你可以输入你的人数,手机号,他给你一个牌号,说排第几位,而且还有小桌子,提供一些免费的茶点,包括修指甲的,目的是让你不要走,留下来,因为很多人觉得很无聊,所以第一个它的客户不会走。接下来吃饭的时候每一个员工的态度非常好,甚至包含去洗手间,你可以发觉到海底捞的洗手间里面出来之后第一个没有怪味,而且在洗手台外面有很多的保养品,整个过程体验非常好,包括手机还给你放套子,保护手机,所以因为服务创新造成它马上很快的把这个店面扩充的非常快,我就是一个服务创新,这东西本身我觉得国内很多企业可以考虑。

  当然,你的服务创新,你的商业创新还是要结合一些技术,你把技术创新结合在服务当中就可以做出来了。举个例子,我们思杰公司做移动技术,我们公司基本上提供就是云计算+移动计算的方法,各位如果看到我们这期的《IT经理世界》,后面就有我们CEO讲的移动计算结合云计算的世界,很多用户开始透过我们的技术做创新,举个例子,我们国内一个很有名的银行,他提供的移动办公方式让它的所谓的银行专家,就是所谓的个人银行专家,他们怎么做,他的客户是做中小企业,他的所谓的理财专员带一个笔记本或者平板直接到客户那边做服务,一般是人到银行做服务,可是这家银行会专门到他的所谓的中小企业,到一个大商场,一个小店铺里面,带着他的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当场帮用户做一些开户动作,或者理财等等,甚至包括贷款,它的商贷通,所以它的服务非常好,我到这样的银行,我不用人去银行,而是银行去找我,但是其他银行没有这样的服务,我会不会留在这个银行?会,因为他的商业模式,他透过虚拟桌面,我们这种技术,安全,很多银行非常重视安全,所以它透过虚拟桌面完成这方面安全的形式。

  第二个还有保险人员,目前保险人员过去,如果你买保险,可能拿一本资料给你讲说,客户您今天谈的保险不错,我帮您把个人资料填好,把保单给你,可是你把很多证件都给他,万一保险人员不小心把你的资料丢了,你所有的一些数据各方面,包括存款多少钱全在里面,非常不安全。现在通过一个平板就可以做了,基本上你的服务创新跟技术创新要结合在一起。

  黎争:我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您有点像海底捞派到思杰的卧底。美女企业家,讲到服务创新估计你有话说。

  王树彤:对,刚才讲到的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我也挺有感想,前一段时间我们对象关于对手有一个PK,就是美国的上市企业和中国的上市企业做一个对比,什么样才是更适合中国的模式。美国是非常典型的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中国我们看到很多的上市企业,很多是叫运营驱动型的创新。所以,我刚才也非常同意商业模式的一种颠覆,包括怎么样整合现在最新的技术。我想其实我们在座的很多大家都是技术商业力量的受益者。我想敦煌网我们也其实是从第一天我们就利用互联网把全球的通商架构在网上。所以,在我们的血液里有这种颠覆式的创新,包括怎么样整合技术。

  今天敦煌网是搭建了一个通向全球200多个国家的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帮助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通过网络把他们的产品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04年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想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天方夜谭,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当时其实开创了一个非常颠覆的传统贸易的一种做法,包括我们也颠覆了在B2B第一代的信息服务。所以,我们整合了当时市场上可以说非常先进的一些技术,包括可以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进行安全的支付,在全球几万个城市你可以把物流线上和线下进行对接,可以利用现在最新的网络营销的方式能够接触到全球的采购商,也包括利用最新的技术、数据的挖掘可以做更好的风险控制。

  所以,我们其实感觉到这个开创了一个非常崭新的一个蓝海市场。今天我觉得在跨境的外贸电子商务里面我们看到了它能够推动中国传统产业能够去转型和升级的力量。所以我在最近的《IT经理世界》里面其实我们也谈到,我们看到传统企业应用新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升级和转型,未来走向M2C,就是制造企业能够真正的直接面向消费者这样一个前景。所以,我们确实是觉得这个是中国一直以来提到中国制造怎么走向中国创造,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技术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给企业做了这样一条很实际的道路。所以,我们有很多的案例看到企业缩短了它的供应链,提升了他的利润,而且这里面从最重要的从制造走向创造,就是我们的企业开始有了渠道,开始有了定价权,开始知道他的客户是谁,开始了解客户的需求,开始能够摆脱脱销这样的局面,我觉得只有进入到渠道,了解了客户,才能谈到我们的企业有了自己的设计,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这个微笑曲线向两边延伸的前景。

  敦煌网服务于很多的中小企业,我们也有很多的机会走访在这个平台上做交易的传统制造业。我去年在温州走访了一些打火机的企业,当时有一个例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个打火机的企业厂长是邓小平特形演员,长的一模一样,当时在大门口接我们的时候,给我们引进来,走到他的一个展览室里面,我们看到他的大红的光荣榜上,从1996年他是第一家把中国的打火机企业走到海外市场的。所以,一路以来有非常多的光荣的历史。但是,他说你看我所有的辉煌停留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整个中国外贸面临的所有的严峻局面,他其实到最后觉得无力再往下周转,利润太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贸易摩擦,汇率的问题,他觉得我不能倒下。可是就在他的隔壁,因为温州有太多几千家打火机的制造厂,他的旁边原先也是一家打火机的制造厂,但是这家公司其实很快的拥抱了一些变革,一些新的技术。所以,他其实已经在运用互联网的营销更快的了解客户需求,不断的转型他的商品,从原先的打火机逐渐的转到户外、节能用品。尤其是日本地震的时候,他说根本就生产不过来,因为他太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当然我们也觉得这种叫技术驱动商业的力量帮助中国这么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能够转型,能够去升级,我觉得这个是未来非常令人鼓舞的一种趋势。

  黎争:敦煌网肯定是我们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刚才您提到第一代的B2C到新一代的M2C,敦煌网在技术创新这个层面来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树彤:我觉得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是在接触全球的市场,所以第一个挑战就是一家公司企业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对接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比如我们今天在营销这个方面,全球在移动互联,在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在在线的搜索技术上,所以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更快的对接全球最先进,最顶尖的科技,这里面还不光是一个技术上,也包括文化,你文化能不能对接。所以,这像老外在中国想玩转我们的微博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怎么样帮助中国的企业玩转老外的Facebook,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二点,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当我们掘第一桶金的时候,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有天然的嗅觉和优势,但是走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有什么优势?这就需要有更宽的运营经验,需要有对数据挖掘对数据分析的能力,所以我想这个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所没有经历的,所缺乏的这样的一个知识。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大量的数据,大家也谈到大数据的概念,在八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积累了成千上万,上百万,上千万的这些交易,这些交易每时每秒来自于各个国家,各个不同的行业,这些怎么样让它产生价值,这其实也是我们的挑战。

  黎争:坐在王总旁边的,李总是做传统行业,现在在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在发展自身的转型。我相信听完王总的演讲之后,我相信您应该有很多的感想。

  李炎:非常感谢有机会坐在这里跟各位技术领域或者互联网领域的专家一起谈论技术。实际上作为一个传统零售领域,我们上品这个公司还是一个刚刚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个学生的角色。我们谈技术应用可能更多的是从一个业务驱动技术应用的角度谈这个技术。对于商品来讲,这个公司成立于12年前,它是中国第一家以折扣业态为核心的一个连锁服装百货这么一个商业模式。这么一种商业模式,实际上12年前在中国我们是第一家,在4年半前我们公司在经过一系列探讨,特别是难道来得与互联网上一系列交易额的持续增长之后,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企业,所有作为一个中国的百货零售业的企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探讨这个领域的应用。

  所以,我们在4年半之前决定基于我们的传统门店嫁接到互联网上做一个互联网的应用,我们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基于实体门店,把所有的商品同时进行在线销售。大家实际上看到上品折扣的网站,它的商品的价格、服务、库存这三个方面都同时等同于实体门店的服务标准。这种我想我不能说我们是成功,但是我们在探讨当中逐渐的发展技术应用的一些环节,我们有了很多体会。特别来自于技术应用之后给我们传统零售业带来很多变革,比方说现在的零售业,大家可能最近知道中国在今年的金融过程当中传统零售业受到极大的挑战,很多非常著名的企业在销售业绩,在库存方面。

  黎争:我们12月5号我们的封面就是关于传统零售业现在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自身变革方面的一个选题。

  李炎:刚好商品通过四年在互联网上的打拼,确实给我们自己的经营带来一种转机,就是因为持续的技术的应用和变革,我们就制定了一个技术驱动业务的发展方针。比如商业地产的地价持续增长,人工成本持续增长,因为我们都属于人工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很多导购,需要很多收银员。接下来就是物流行业,成本也在持续增长,这些都给我们整个零售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还有来自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最近这几年蓬勃发展,服装服饰在互联网上的交易额都在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实际上是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手段的一个变革,消费者的消费渠道产生了本质的变革,这就给我们传统零售业带来挑战,成本持续提升,然后网络能力具备不具备,都变成对我们这个行业带来的冲击。上品好在我们提前步入了这样一个领域,我们一直用实体的业务推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我们也围绕着一个以持续的盈利的状态下来逐步的做互联网的业务。非常有幸的是我们最近这两年得到很多技术行业领袖方面的这些专家或者公司。

  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从传统零售业转型这方面,我们借鉴了很多互联网的经验,借鉴了很多现在多渠道的营销,全渠道的网络营销的经验。特别是最近这一块,双十一的营销,我们自己本身也有到天猫[微博]上开店,业绩的增长幅度也是巨大。这些都给传统零售领域来带来一种新的视角,我们可以用互联网的能力把传统门店的消费者引到我们的互联网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互联网的消费者引到我们的实体门店来,从网上到网下,从网下到网上的O2O的商业模式我们也在做尝试,这个过程确实对我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好处。

  程功:刚才我们跟李总也做过交流,他说的也是很深刻,他们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传统行业的零售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找到一个新的市场,新的发展的领域。刚才他也提到H&M,是欧洲的品牌也是一个时尚的时装品牌,现在互联网的销售销量可以达到60%。

  黎争:接下来企业家这块压轴的交给张总。

  程功:问一问李总,会不会有一些纠结,一方面在传统的领域,另一方面完全像敦煌网变成互联网这样的公司,他们有没有什么目标?

  黎争:就是有没有把自己的传统实体店?

  李炎:这个是必然之路,基于互联网提高产能,提高能效,把自己的实体门店打造成一个全渠道,全空间的消费场所,它是未来行业的一个最现实的设想,我认为这是上品的必由之路。

  黎争:张总,是企业家这块的压轴,确实有挑战。

  张宏江:非常感谢你把这个机会给我,我们谈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怎么抓住技术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差异性。刚才我说到IT的发展史,我们今天正好处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关口,其实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带来的都是一个数量级的增加,无论从设备,从应用,从整个市场,整个产业链,今天我们正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这个产业链。关于是我们怎么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其实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带来一定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这些技术不光是对于产品本身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说整个的经营模式,整个的商业模式,整个的开放模式,管理模式。现在移动互联网又是高速的发展,像金山这样老牌的软件公司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过去看的软件的发展,产品的发展是两三年一个周期,在两年前就把未来的技术发展,未来用户的需求做了一个很好的预测,今天要推的实际上是快速迭代,让用户参与到你产品的开发中间。因为这种趋势,金山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化大为小,让他重新回到创业的状态。

  今天无论是金山安全,还是最老牌的产品,还是我们的游戏,还是我们最新的业务金山快盘都是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像金山这样的一个公司,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对技术的追求,只是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怎么样找到一个新的技术切入点,把技术变成我们的差异性。比如游戏这块,我们是少有几家能够开发3D引擎的,WPS我们走到微软的前面,最快推向市场的Android的办公,今天我们在欧洲,在美国都已经在Android平台上占到第一位。大家都在谈云的时候,金山的切入点也非常准确,正是基于我们07年开始的技术,从而使我们在强手如云的存储市场,站到第一。一个技术的大潮,如何把这种挑战转化成机会,如何调整公司,使得你的开发流程,商业模式,组织形态都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

  黎争:企业家们都讲完了,檀烈先生,您听完七位企业家的观点之后,您站在中国最真实的,最广阔的一个市场上面,您跟台上的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建议,按照您自己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来讲,在那样一个广阔的市场里面,有哪些技术创新的机会,有哪些需求等着企业家们去开发,去满足?

  檀烈:主持人让我最后一个说,我觉得有点受宠若惊,他们都是企业家,都是领袖,我刚刚出来没有做过什么,对企业的认识基本上就是以前书本里面的东西,我在基层工作两年,我觉得技术创新,如果要创新必须得先定位,刚刚说服务创新,还有毛总说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我觉得创新一定要定位,如果您把消费群体定义成最基层的,最普通的大众,按照的经验就是您要把您的目标群体定位到他们的时候,您的技术创新就得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定。基层里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非常简单容易操作的东西,一个电视机为什么能普及?大家都会,打开开关,按一个调台,按一个音量就行了,如果给他一台电脑,但是他们不会用,如果一台电脑,让他们上IPTV,还要申请,或者注册一个帐号,他们更不会。所以,向这方面发展我觉得肯定得先了解他们的需求。

  第二、要实地考察,你去到那里看他们有什么难处,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可是没有人给他们做,他们确实想要这个东西也有想买的意愿,就是没有人给他做。所以,我觉得第二点就是要亲自到实地考察,不一定非得要领导去考察,就是派一个人跟市场调查差不多,调查要真实,比如他们要装一个客户端,他们就不会,你在电话里怎么跟他说,他都就不会,然后我就自己下去了,然后给他们装了。这个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我不可能每个人都过去。

  就这两点吧,一点就是要简单,要实用,易操作,第二点就是实地考察,知道他们的需要,不是你想他需要什么,他就需要什么,因为你觉得他需要什么,但是他不觉得需要什么,他觉得你需要这东西,你觉得需要这东西干吗呀?比如说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玩手机,他们就喜欢触屏的感觉,老年人根本不会,也没有兴趣玩这种触屏。所以,我觉得这个定位一定要准确,这就是我在基层里面的一点体会吧。

  程功:讲的很好,我觉得互联网时代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从传统的过去的生产制造企业是先生产再销售,现在互联网可能更多要关注消费市场的需求,我们檀烈先生是从最基层的农村走来,我觉得中国最广大的市场可能还是在农村这个范围,所以我觉得可能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领袖也都能够关注到农村这个市场。

  黎争:有一个说法,说中国人往上查祖宗查三代可能都是农民,所以我们不能忘了根本,我们真的要回到我们曾经祖先生活的地方了解这样一个事情,我们技术创新不能在更广泛的市场里面落地生根,不能够面朝乡村,IT花开,这个在中国很难实现,当然这也为我们整个做技术创新的企业带来一个挑战。

  我们在上一场里面有一个站在技术领袖角度讲,如何打破企业里面的管本位文化,如何给技术创新的人才更多的空间,这个问题同样提给各位在座的企业家们,在座的企业家是管理者,怎么样打破管本位的文化,能够给更多的技术创新的空间,能够让更多的技术创新人才凸显出来,得到认可,得到很好发挥的余地,能够更好的把这些东西利用到市场中去。我们会把这个答题板上面的观点跟上一场技术领袖们的答题板的观点排列起来,在杂志上面会对比出来。

  程功:这个必须突出,只有一个敢用人才,创新需要人才实施。

  黎争:陈总是机制,技术、待遇、尊重。

  程功:曹总是两点,一个是聆听,一个是信任。我觉得的确是,技术类的人才,或者要实现技术创新,他们的想法可能有别于我们商业领域的一些想法,的确双方之间的沟通,包括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聆听比较重要。

  黎争:曹总比较喜欢聆听他们公司技术人员的一些观点。邓总是开放的企业文化。

  程功:王总写的第一个是成长的舞台,第二是MP的序列。我觉得作为管理者和技术者之间的差异,思维模式各方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然后还有明晰的晋升通道,的确很多大的外资企业里面,很多管理者从技术岗位转移过来的,他们更能够理解作为技术创新的一些思路和想法,最后一个是尊重和认可,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重要。

  黎争:张总认可影响力,这个影响力是您对技术人员的影响力还是技术人员对您的影响力?

  张宏江:技术人员对决策的影响力。

  黎争:第二个是双轨制,怎么理解?

  张宏江:不能说只有经理才能上的更快,技术人员应该上的更快,薪水我们允许技术人员比经理的薪水高。

  程功:李总提出技术驱动业务发展,第二个是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这在小檀的发言当中也提到了,互联网时代还是要关注用户的需求。

  黎争:您的第二点我有一些疑问,您营造了管本位文化,为什么会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李炎:不是单纯的薪水问题,是一个思想意识问题,每一个技术人员也是一个消费者,每一个技术人员也生活在一个普通的生活圈子里面,如果你从你自身的需求和感知当中创造技术,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这个市场空间就是巨大的,你的成就也是最大的。

  黎争:也就是技术研发人员也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程功:对。

  黎争:谢谢各位企业家朋友,也谢谢檀烈,从比较远的怀柔跑到这儿,非常感谢你们非常好的观点的分享,你们的观点也是大数据里面的一部分,我们会通过智能化的处理,BI的处理呈现在我们的平面上面,影响更多的追随者,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当选总书记 军委主席 常委名单
  • 体育意媒体曝恒大有可能向AC米兰注资
  • 娱乐姚晨婚礼被曝花费百万 宁财神等密友出席
  • 财经汽柴油价今日起每吨下调310和300元
  • 科技深圳地铁蛇口线和环中线今日暂关3G信号
  • 博客上海体育局:女排队员遭教练性骚扰声明
  • 读书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不与贺子珍复婚
  • 教育90后女生未谈过恋爱2年写5部爱情长篇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
  • 谢百三:应提供平等广泛的医疗保健条件
  • 张明:全球萎靡中的中国亮点
  • 安邦智库:中国的能源策略正在遭遇困境
  • 海就:经济危机是公地悲剧型制度的结果
  • 于晓华:未来十年中国还可保持5%的增速
  • 叶檀:企业打民粹牌自毁长城
  • 西向东:中国哪些物价比美国便宜(图)
  • 李玲:常委见面会传出积极信号
  • 王海滨:长期债务危机刚刚拉开序幕
  • 陈岳峰: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