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扬子晚报副总编王文坚:全媒体战略的实践思考

2012年11月02日 13:35  新浪财经 微博
第五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暨2011-2012中国报刊广告价值投放排行榜发布会于10月24日-26日在天津召开。图为扬子晚报副总编王文坚致辞。(来源:新浪财经)   第五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暨2011-2012中国报刊广告价值投放排行榜发布会于10月24日-26日在天津召开。图为扬子晚报副总编王文坚致辞。(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中国报刊广告大会暨2011-2012中国报刊广告价值投放排行榜发布会于10月24日-26日在天津召开。图为扬子晚报副总编王文坚致辞。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有一点胆怯,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们围绕的话题都是我接下来要说的话题,而且大家做的都比我们好。可能我在这个地方只能提供一些例子,或者是不太成熟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包涵。

  今天在这里发言,让我想起三年前在北京的一次主题论坛,当时也是邀请我做发言。我去了以后发现,发言当中只有我一个人是传统媒体,所有人都是新媒体,所以我当时开了一个玩笑,我说好像跑错了地方。结束以后也遭到了一些追问,他问我说谁抢走了纸媒的蛋糕,他是提前设计好的题目,我当时就说,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你今天是新媒体,明天你也会变成旧媒体,这是当时我的回答。后来我看了中国广告杂志上面的一句话,我觉得更好,说新媒体做的不好,可能还不如旧媒体。现在回过头来想,当时的讲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大家现在看看IT业,现在也面临着巨亏。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讲有一些变化非常快,前两天大家说,开心网现在已经没有人去上了。

  我想我们还是有盈利的地方。最近看到央视二套最近做的一档节目就叫“微利下生存”。当然我这样说不是回避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说报纸的拐点真的出现了,或者说报纸在不久的将来某某时间退出历史舞台,我依然不相信。因为现在所有想替代纸质的东西都是以牺牲阅读的舒适性为代价的。不排除将来会找到真正能替代的东西,但绝不是现在。中国报业的真正大发展还不到30年。我们的社会用了30年的时间走完了人家上百年的历史。在西方,当他们的新生态出世时,他们的先倍已经老了。西方的社会学往往把社会发展进程划分为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一种是指长辈将知识传喻给后人的模式,后一种是老一辈的知识已经没有传喻的价值,反而要倒过来向年轻一代学习。后一种的情况在中国也已出现了,尽管现在中国喜欢阅读的人数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尽管阅读盗墓、玄幻等题材的小说成了年轻人的主流文化,大有向纯文学挑战之势,但我始终认为这些最终只能是暂时现象,就像电影的强势回归一样,阅读的价值一定会被重新发现的,我们在当下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我们全媒体的生态基本上是这样构成的。第一是我们的扬子晚报网站,现在日均浏览量是150万人次,第二是《扬子晚报》的新浪官方微波粉丝突破了200万,我们在全国报纸类的官方微波影响力一直是在前列的。第四是跟江苏的有线云平台合作,在有线电视里面推出高清电视看报纸,在南京地区的高清机顶盒用户中,已有10万人通过高清电视屏幕按按摇控器来翻阅《扬子晚报》。还有遍布南京闹市的《扬子晚报》自动售报机,其视频平台也在向过往的市民传递当天的报纸版面。通过这样的平台,给报纸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改变,应该说全媒体上岗以后,以二维码为主要载体的现场视频在报纸上多了起来。这让读者不仅能静态的读报,也能随时让报纸的画图动起来。广告商也在他们的广告植入视频,真正成了《哈利波特》中所描写的“魔法报纸”。更重要的是,它还使新闻更具情绪的张力,甚至发挥了让堵住宣泄情绪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就是《再见,城西大波浪》视频。第二个例子就是在微博上开展了晒情书的活动,有两万多人专发,上千人参与。第三个就是与南京大学合作做的“微电影节”。我们还把著名的报纸名栏目《丹丹说天气》搬到的微信平台上,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欢迎。在加强用互联网推广我们自己新闻的同时,微博、微信这些平台也进一步凸现。

  在数据营销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昨天说有很多虚拟的门牌号码,我们报纸是真实的,门牌号码这些都有。我同意梁主任的观点,这个里面的空间非常大。现在是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我有一些为全媒体的几点思考,全媒体和“中心出”是这几年新闻界的热词,上界年会的时候有一位专家说,现在人们是从互联网上获取消息,然后从报纸上求证真伪。我觉得我们也不需要忘记,我们丧失优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电视也在做视频,网络也在做视频,我们的优势我认为是这样的,第一就是公信力的优势,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公信力还是很高的,第二就是专业化的优势,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资源优势,根据新闻性质进行不同的报道策划。在十年前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如果没有报纸,新闻世界就像一辆非常漂亮的敞篷汽车,但是没有引擎。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一个是报社本身应该停止对公信力的过度消费,比如不良广告、虚假新闻。第二个方面由于管理理念的问题,在版面的使用不加适宜,有的是对小道消息的确认。长此以往也会严重损害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就自动放弃了最重要的防护板。谈到全媒体的问题,不要指望全媒体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

  当下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通过全媒体的改造,让报纸动起来,活起来,弥补报纸活动不足的特点。我刚才讲到的二维码,还有将来的云技术。第二方面就是通过全媒体的战略,让传统媒体能抵达以往不能到达的疆域,特别是争取年轻受众。三是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能更多的占有资源,尤其要利用资源实力优势并购一些有影响的社区门户网站,延伸品牌优势。

  另一层的考虑应该是我们如何把全媒体作为一种营销自己的手段。最近,我们与江苏联著实业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网报软件,可以把报纸的所有版面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上自由转发,实现了报纸影响的最大化,把粉丝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读者资源,也是一种极好的方式。利用全媒体的平台打造自己的报纸购物平台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扬子壹购网商城营业额已达到8000万。

  最后我想引用一个新闻网站老总当时在论文里的一段话。他谈到媒体间的竞争的时候这样说,现在这个时代你想到的别人都能想到,比聪明的时代已经过气了,拼技术、拼团队都很好,最后还是拼资本、拼权利。前面两拼的使命就是达成后面的两拼。我觉得这个话讲的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新闻界人才济济,从来不缺少智慧,我们也不缺资金,而且有政府给予的信用,这是我们优于许多非国有企业的地方。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缺了点什么,我认为一是缺勇气,二是缺机制体制。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克服恐惧的勇气,一个是报纸末日预言,第二个是多元化的陷井。谁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可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熟不做,事实上,有时是恰恰相反的。最近这几年有几家报纸在进军房地产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常的效益。第三要克服的就是对失败的恐惧。当然还有一个恐惧,还包括我们现在报业的主要的收入都来自报业本身。因此报纸在面向新媒体拓展的时候,如果削弱报纸的竞争力,影响到报纸的子业是做还是不做?我本人的观点是要认清大势,而且要有机制体制。美国也有不少报纸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联合开展网站,在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现象。现在大家热衷于新媒体或者是行业之外的实体进行合作,恰恰忽略了我们本身具有的能量。我也不敢说做这样的事情是对还是错,但是我认为网络的信息免费时代,终有一天会过去的。现在网络也是议论比较多的话题。如果我们能及早介入,必然在网络收费时代分到一杯羹。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的领导怕犯错误,谁也不愿意趟地雷阵,而新媒体、新经济的特点恰恰是要求快,快不一定成事,不快一定坏事。如果我们还要追问,除这两样之外,我们在未来还需要哪些勇气,我想应该是“微利下生存”和急流勇退。不错,就是这两样看似不可思议的东东。所以我要讲“微利下生存”,是因为原来我们一直做的是大众传媒的概念,将来会有更多的媒体要向小众过渡,要么去做适合某一特定人群的精品读物,要么去做比现在的城市新闻更为细分的社区新闻。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们的报纸一直在经营,但是雷同的内容仍然比较多,这是因为我们目前定位没有细分造成的,将来根据人听人群的需求,量身订作需求,把他们最想知道的新闻和信息,放到最恰当的位置。报业这方面的空间还是很巨大的,说到底就是不仅要把报纸当做信息传播的工具,而要把它当做适合阅读的东西。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早谋划多元化战略,利用我们现在仍然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为将来真正的过冬做好准备。考虑到全国有上百万的发行的大报,我估计不少报纸发行量在一万一下,所以对于有些媒体来说,急流勇退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上面是我今天发言的主要内容,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九段病逝 享年68岁
  • 娱乐凌潇肃夫妻婚后首亮相 唐一菲破怀孕传闻
  • 财经分析称王石夫妻2007年已有财产分配方案
  • 科技苹果推iOS 6.0.1更新 修正WiFi连接
  • 博客韩寒:春萍,我做到了 秘制红烧肉(图)
  • 读书巾帼不让须眉:中国的女将军们(组图)
  • 教育棒喝时代:80后是“最悲催的一代人”?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
  • 健康女人能做几次流产 喝胶原蛋白能不能美容
  • 女性超模预测潮流趋势 追忆爱情天梯主人公
  • 尚品伦敦亿元豪宅盘点 帐篷酒店的诱惑
  • 星座漫画冤孽星座配对 11月12生肖运势
  • 收藏邮票投资像炒股 2000多万玉器盗案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