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于8月30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经济部部长欧阳晓明。
以下为分析报告: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上升。国内经济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仍然继续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天发布的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在 2011年规模继续扩大,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社会贡献显著提高,转型升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展呈现两大鲜明特征:
一、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放缓,成本上升,总体利润率略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1、营收规模、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放缓。
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65.69亿元,较2010年提高了15.09亿元;营业收入总额93072.37亿元,户均186.14亿元,同比增长33.25%,增速较2010年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共有7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亿元,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2075.28亿元的营业收入居于首位,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苏宁电器(微博)集团和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以2039.29亿元、1947.34亿元和1830.78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10年的220家增至311家。
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达到77703.52亿元,户均155.41亿元,同比增长32.09%,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超过18个百分点。有9家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2962.08亿元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榜首。资产规模在100至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由去年的143家增加至195家。
2、利润规模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经营效益有所降低。
民营企业500强实现税后净利润4387.31亿元,户均8.77亿元,增长了12.17%,增速较上年大幅下滑。销售净利率由2010年的5.60%降至4.71%,资产净利率由2010年的6.65%降至5.65%,分别降低0.89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净利润额前三家企业依次是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为117.85亿元、116.47亿元和116.00亿元。
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营收规模、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增速回落,经营效益有所下降,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形势不容乐观。
3、对国家税收和就业的贡献显著增强。
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高达4094.34亿元,同比增长49.49%,占全国税收的比重由2010年的3.74%上升到4.56%。其中,有34家企业缴税超过20亿元,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以230亿元、174.21亿元和163.4亿元位居缴税总额的前三位。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吸纳就业629.51万人,比2010年增长12.18%。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均超过10万人。
4、行业仍以制造业为主,重化工特征明显,制造业盈利水平下降。
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前5大行业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建筑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批发业。500强企业中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共有313家制造业企业入围,共有258家企业集中于冶金、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明显的重化工特征。钢铁行业在2011年下半年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然有6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建筑业企业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而发展迅速。建筑业入围达到60家,居民营企业500强行业分布第二位。数据显示,2011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较上年增长33.75%,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24.75%,而利润总额相比上年增长4.02%,而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分别由2010年5.59%和6.96%下降至2011年的4.33%和5.77 %,亏损企业由上年的2家增加至6家。反映出实体经济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
5、成本上升倒逼民营企业500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我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宽松的环境约束等低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调研显示,2011年影响500强企业发展最主要、最集中的五个因素依次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用工成本上升、人才缺乏、税费负担重和资金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和税费负担重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且对企业的影响逐年加大。特别是民营企业500强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原材料、用工和资金成本的上升,对于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压力更大,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令人欣喜的是,不断加大的外部环境压力正成为民营企业转方式的有效动力。我们的调查发现,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成本上升难题,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69%的企业通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55.4%的企业采用新技术引进新设备,53.8%的企业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46.6%的企业拓展新兴市场,31.4%的企业淘汰落后产品。此外,民营企业还采取整合产业链、减少中间环节、发展电子商务等措施在逆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采取提高价格和减员增效等传统措施的企业仅占20.6%和11.6%。
二、立足实业,不断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是201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发展战略清晰明确,实业兴企,主业强企,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积极理性投资。
民营企业500强主业突出。调研显示,有242家主营业务收入比率超过90%,而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在50%以下的企业仅54家。专业化经营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从未来3年的发展看,民营企业500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发展模式,有397家企业表示继续立足主业,占500强企业的79.4%,其中55家企业表示要坚持主业;更多企业则是发挥主业优势,在主业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向关联产业发展或适度多元化投资;有78家企业表示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民营企业500强积极向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开放和鼓励的领域投资。从投资上看,随着国家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出台,民营企业500强选择现代商业和物流业、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金融服务业三大领域投资最多,分别有160家、156家和142家企业。另外,政策性住房建设,文化、旅游和体育,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其他领域也吸引了数十家民营企业进入。调查显示,由于2011年各部门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政策落实不到位、垄断行业难进入等问题制约了民间投资的热情。未来3年,资源能源、金融业、商业物流将继续成为民营企业500强最青睐的投资领域。调研还显示,民营企业500强资本运作能力继续增强,并依靠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发展。2011年企业发生的有重大影响事件以重大项目投产和重大技术突破为主,重大项目投产的有267家,有重大技术突破的98家,还有的企业在2011年完成了国内并购、重大资产重组、国际并购及上市等重大事件。
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品牌建设,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注重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建设。有375家企业填报了2011年研发经费,合计1326.3亿元,户均3.54亿元,平均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9%,高于全国大中型企业的0.93%,也略高于近期发布的542家创新型企业的1.76%(2010年),其中有188家企业超过1%,16家超过5%。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有408家企业填报了研发经费,平均研发强度为1.85%,其中226家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5家企业超过10%。民营企业500强注重技术创新的基础建设,涌现了一批拥有国家领先水平的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企业。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有76家,认定为“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有35家,认定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28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有130家。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1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达到74家,获得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的有12家。调研还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共拥有有效专利74631项,比2010年增长58.38%,其中的43.76%为发明专利。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23522项专利总量居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首位,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6.35%;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
注重品牌培育。由产品生产向打造品牌转变,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提升。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87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比2010年增加10家,占比为37.4%;民营企业500强重视海外品牌建设,有154家企业拥有国外商标,其中92家拥有马德里商标。自有品牌收入比重为100%的企业数量达到了242家。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品牌建立的基础,而品牌对于提升企业利润也具有显著作用。
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动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制高点。
调研显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有163家企业已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实质性投资。投资居于前三位的领域分别为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分别有54家、39家和29家企业。从经营效益看,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平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分别高出未进入企业0.42个百分点和0.05个百分点。从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动因看,政府鼓励支持是最大动力;其次培育新增长点、市场前景看好、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追求高附加值等也是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动因。可以看出一方面国家政策导向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企业调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同时,500强企业也认识到新兴产业存在着风险,其中技术路线不成熟、标准体系还未形成被认为是最主要的风险,缺少长期信贷资金支持、市场准入壁垒以及市场需求前景不明等也成为很多企业采取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民营企业500强中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和硅材料为主业的有12家企业,由于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2011年有2家出现亏损,6家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但是,也有的企业走高端技术路线,并通过打造光伏产业链、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等方式,从产业链的盈利模式上寻找解决途径,利润不降反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投资进入新兴产业,需要在技术路线、市场开拓、人才聚集、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还要认准方向和路线,做好抗风险的准备。
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商业模式创新,为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控股股东为法人的企业数量上升至247家,首度超过自然人控股企业的数量;非家族控股企业达到292家,占比为58.4%;民营企业500强中绝大部分已建立起规范民主的决策机制,企业的决策权掌握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分别有363家和269家,占500强企业的72.6%和53.8%;从经营效益来看,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民主决策方式的企业优于家族控股企业和企业家个人决策的企业。
继续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通过信息化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传统产业的新优势。民营企业500强认识到利用现代手段提升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必要性,建立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质量、安全、环保和社会责任的水平,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和人力资源管理(HRM)的分别为366家和337家,采用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系统(SAP)的数量由2009年的62家跃升为120家;有427家通过了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有107家通过3C质量认证,有322家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223家通过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有23家通过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国际认证。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销售模式开始应用。调研显示,随着互联网、无线通讯、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共有140家民营企业采用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占500强比重的28%,有56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取得的营业收入比例在10%以上,有效的降低销售成本,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了效率。
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走出去”步伐加快,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项目数量的增长较快,投资规模增大,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走出去”目标明确,开始在战略高度进行全球布局,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已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150家,投资企业或项目达到584个,累计海外投资额达到12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99.92%。
从海外投资的动因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最主要的目的,其他依次为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相结合,企业全球战略布局,获取品牌、技术和人才以及获取资源和原材料等要素的驱动;从走出去的方式看,绿地投资是主要方式,分别有114家和77家以独资或合资方式投资新建,随着民营企业500强海外投资整合能力增强,采取兼并和参股海外企业方式的企业数量比上年明显增加;从“走出去”的形式看,有177家独立对外投资,有184家企业采取与外商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这样有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从走出去经营的类型看,仍以建立营销网络为主,同时根据不同投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实行不同的经营策略,在东盟及亚洲、非洲等地区建立生产企业、开展工程承包和从事资源开发的比较多,在北美、欧洲、日韩等地区设立研发中心的比较多。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 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有32家企业遭遇贸易摩擦,共发生72起,其中知识产权纠纷和反倾销是最主要的类型。面对贸易摩擦,民营企业500强逐步学会按照世贸规则有组织、按步骤、有层次地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协商、应诉、起诉和仲裁等多种方式应对,同时联合同行共同应对、借助商会力量也成为重要选择。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内成本上升和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大型民营企业将继续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我国经济“稳增长”的中坚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