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候选理论名称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候选人
江春泽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1990年9月和12月向中共中央上报过江春泽撰写的两篇内部研究报告:1,《计划与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争论的历史背景与当代实践》;2,《比较•选择•前景——苏东国家与我国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不同作法、不同效果》。江春泽针对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特征的理论误区,阐明计划与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是区别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在第一篇报告中,她扼要叙述1902年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关于计划与市场大论战是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学术争论。指出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是以“商品经济消亡”和“产品经济形态”为指导思想,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指出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是列宁逝世后苏共党内政治斗争的产物,是历史的弯路而非历史的必然。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些国家的改革,经历了几十年的曲折都不成功,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形色色“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都是在行政分权上下功夫,对“市场经济”讳莫如深,以致经济滑坡,民怨鼎沸。由此大多数原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正试图向市场经济过渡。报告依据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普遍采用了反危机的国家干预措施的经验,指出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在当代世界并不存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互结合是当代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第二篇报告,是江春泽以国外司名义邀集长期驻苏联东欧的外交官、记者和学者深入座谈后整理的纪要和她本人对苏东剧变的理论分析。报告用与会者亲历的大量事实说明:苏东剧变原因不是什么“经济过度市场化”,相反,是市场极度不发育,苏联几十年像害怕魔鬼一样害怕市场经济,如若谈论市场经济,不仅理论是异端,人也是异己。正因为没有市场经济的环境,价值规律无从遵循,国家计划无从检验其供求是否平衡,只是一些僵化的技术操作。这种计划,实际成了经济发展的桎梏,导致长期体制性供应短缺,民生极端困难,社会、经济、政治危机交织并日趋恶化,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使共产党执政的政权在无硝烟中被更迭。
五、推荐理由
1、江春泽受过系统的经济学专业教育,又在国内外做过广泛的实际调查。1989年“六四风波”后,思想理论领域传统观念回潮,不少报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不少人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认为必须“坚持”,而且对所有的改革措施都要问一个“姓社”抑或“姓资”。江春泽当时在国家体改委担任国外经济体制司副司长,专门负责国外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1990年她撰写的这两份研究报告,说明她长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与思考,能够抓住阻碍实践前进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运用自己的理论与实际知识,为推动中国改革事业前进建言献策。
2、上述两份研究报告在当时改革面临停滞倒退危险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明显的实践效果:第一篇报告上报后,江泽民总书记很重视,当即批复:“材料很好,我看了两遍,去辽宁出差也带着,并批示印发中央领导同志参阅”。李鹏总理专门指示当时的中央全会起草组参阅,在起草文件时吸收有关内容。(见陈锦华著《国事忆述》第五章)。第二篇报告上报后,江泽民总书记阅后亲自在中央顾问委员会上宣读,使老同志正确解读苏东剧变的原因。李鹏总理也批示:“已阅,写得不错”。(见国家体改委《大事记》)。2010年7月2日,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专约江春泽,请她介绍这两份材料当时撰写的背景和具体情况,说从文献中发现这些材料在当时起了很好的作用,为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作了信息铺垫(中央文献研究室当天谈话作了录音)。这两篇材料的产生,是江春泽出自经济学家的良知和责任感,甘冒当时政治氛围的压力和风险,运用自己长期的理论思考与实际知识的积累,做出了坚定明确的论断,从而对中央领导在改革目标模式的决策上取得共识,起了适时积极的作用。
3、上述两篇报告不是纯学术的著述,但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个世纪以来,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经济学界,都形成了一个潜在的教条,即: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这个教条长期禁锢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执政者的头脑,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从而阻碍、干扰经济发展。正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了两个“不等于”,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才彻底打破了这个世纪教条,在战略上解决了中国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地成功实践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这是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做的伟大贡献。江春泽的研究报告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上报的,与小平同志一年多以后南巡讲话精神完全一致。因而可以认为以上两篇上报的报告也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江春泽,用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研究》,1979年10月第10期。
2.江春泽,《波兰社会动荡的经济背景》,《世界经济》,1980年第5期。
3.江春泽,《南斯拉夫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自治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经济研究资料》,1981年第6期。
4.江春泽,英文版《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在实践中的发展》,美国《比较经济研究》,1987年春季版。
5.江春泽,《瑞典模式初探》,《世界经济》,1987年第8期。
6.江春泽,《重新构建社会主义的观念与理想》,《世界知识》,1989年第3期。
7.江春泽,《谈谈检验改革长成败的标准》,《人民日报》,1989年4月15日。
8.江春泽,《计划与市场在世界范围争论的历史背景和当代实践》,1990年9月30日上报中共中央的内部研究报告;《改革》杂志1992年第二期公开发表。
9.江春泽,《比较•选择•前景—苏东国家与我国在处理计划与市场上的不同作法及效果》,1990年12月3日上报中共中央的内部材料;1991年在《国外经济体制》刊载。
10.江春泽,《苏联反危机的背景与前景》,1991年5月3日报中共中央联络部的内部研究报告,载《国外经济体制研究》1991年5月。
11.江春泽,《“休克疗法”在波兰》,《国外经济体制研究》,1992年12月。
12.江春泽,《20世纪世界重大事件之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论文》,2000年第19期。
13. 江春泽,《中国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与比较经济体制学》,《中国经济改革文集》第一卷《著名学者论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14.江春泽,《比较经济体制学——经济体制择优的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15. 江春泽,《原东德经济体制转轨的现状与特点》,《信息与研究》,1994年第21期。
16.江春泽,《俄罗斯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比较》,《管理世界》,1996年第6期。
17.江春泽,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国当代历史性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第四期。
18.陈锦华、江春泽等著,《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19.江春泽,《世界经济体制变革史上的空前伟业》,2008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经验研讨会”文集。
20.江春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实践探索》,《今日中国论坛》年度增刊,2008年上半年期。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