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树清:直接金融具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天然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9日 11:11  证券时报网

  陆家嘴 论坛于6月28-3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表示,直接金融具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天然优势。

  郭树清说,目前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我们要挖掘银行的潜力,而且要积极推动民间信贷的规范化发展。但小型、微型企业往往需要的是本金,或者是时间稍微长一点的债务融资。而这种服务只能由基础的直接融资来提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升级,需要我们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在市场并购当中资本市场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对战略性产业的发现和推动过程当中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真正的新兴产业往往是孕育于中小企业当中,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特点确定了其常常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债券、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金等等,提供了一套融资方和投资方风险共担、利润共担的机制。事实上每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的焦点都在各国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美国之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高科技浪潮中独占鳌头,源于其资本的对接机制。美国的苹果、脸谱公司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份额,都得益于其资本市场在危机后敏锐捕捉到这些产业,并快速增长。

  郭树清说,完善民生保障,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人口将占到全体人口的12%,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建设严重不足,社保和企业年金面临投资渠道狭窄和体制建设落后等挑战,保值增值压力巨大,需要通过专业投资机构的发展,科学合理参与市场。从全国的居民储蓄来看,人均是2.3万元,从储蓄动机来看很大比例将用于养老,本身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好事,问题是一定要保值增值,没有资本市场是做不到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减少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频率,在降低社会成本的同时,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方面欧洲和美国有很多的经验教训。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本来是金融风暴的中心,欧洲只是受到波及,但发生危机的三年后美国经济的恢复却比欧洲快得多,美国GDP包括今年上半年已经连续12个季度正增长,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金融体系结构的不同是解释两者差别的总体原因。美国、加拿大更依赖于直接融资,而欧洲更依赖于银行融资、间接融资。事实上,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年份,大企业的现金充裕,真正有创新的企业照样可以从股本市场和高收益债权市场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有两位经济学家,在2007年就对过去50多年发生的危机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复苏的速度和质量,都高于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等银行为主导的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学家也分析了股票市值和银行存款比例,美国1913年1:1,1950年恢复到1:1,1990年接近3:1,1999年美国股票市值和银行存款比例是9:1,美国死死掌握着国际经济的霸权,主要的依据可能就是这方面。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