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贾康:货币政策从预调微调走向放松银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0日 11:32  新浪财经微博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6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的“2012(首届)中国财务管理全球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图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

  贾康: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正好是从欧洲回来,从机场出来以后,没有耽误今天上午参加这次会议,借这个机会,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政策谈一些自己的基本看法,我争取在二十分钟之内完成自己的发言,也是愿意在结束之前,回应大家的问题,我先说一说我的基本看法,我们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它在基调上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我们理解它面对的是,存在着欧债危机为主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整个世界经济,发达经济体方面还要占总量的50%左右,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只占到了十分之一,发达经济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变化非常快,中国也不慢,只要出现了所谓二次探底,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十分之一的分量怎么能拉动一半以上大的走势,不能独善其身,就势必要跟着人家一起往下滑,我们争取要在这样最不好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尽可能地有相对独立的一些我们自己争取不揭穿发展底线一系列的预调,当然也有很多的微调。在稳中求进运行到现在为止接近半年的情况下,我们看一至五月份的数据,一至五月份的情况,有出乎意料中国经济运行过快下滑的迹象,但还不能说就像有些人描述的,中国要出现硬着陆,我们现在在一季度的数据,从上个季度去年四季度的8.8迅速回落到8.1以后,已经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还要进一步观察,怎么样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面,争取按照年初整个国民经济相关的,比如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方面一些基本的要求,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们要把眼睛放得更开阔一点,每当强调中国的问题的时候,要把中长期更开阔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做分析认识。今年这样一个运行和调控,是在我们前些年成功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率先企稳向好,有意使经济向下调控这样一个调控意愿下,在大环境下合乎调控意图,合乎意愿也要警惕过快下滑,在这个过程中,从比较开阔的所谓全局眼界看,我们面临一系列的两难权衡和选择。一个是已经强调几年的好字当头,原来又快又好,转为又好又快,在软着陆过程中,把各个方面的注意力集中到提高增长质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我们科学发展观主题之下“十二五”的主线上。一季度数据出来以后,为什么很多观察者又非常重视所谓偏快的迹象呢?就是在我们实际选择中间,软着陆和硬着力之间这个边界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在概念上来讲,我们本来应该有比较足的底气避免硬着陆,我们要找到一个自己的控制区间。我感觉货币政策方面已经明显的,以最具有代表性的调低利率,把防止经济下滑上一个大台阶。这样一个两难的权衡,在中国今后发展过程中间,它可能弹性调节的空间是明显收窄的,不像我们说7%到11%之间都是潜在增长率,差不了太多。中国潜在增长率现在并没有公论,我认为我们至少7.5年度增长速度应该看作一个底线,经过好字当头的调节,年度增长速度能够在7.5高一些,比如在8左右,如果按照一季度下滑一个百分点,局面就很不乐观。和这个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控制物价和保就业,实际上跟前面说到的事情是相关的。某种意义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是对社会心态影响非常直接,你要控制物价,现在很多人还在讲鸡蛋还在迅速上涨,老百姓过日子感觉物价节节攀升,但是统计局公布出来的数据,物价是下降的,但是老百姓并不认同。很多不满和其他负面的东西综合在一起,形成对社会生活一种潜在的负面的不良的影响因素。所以在控制物价方面,实际上是要把警惕水平往下压,必须适当注意力度不能太大。

  另外一方面,就是就业,就业方面,社会大众比较满意的话,他实际上要提升警惕,你就得容忍物价表现得有上升的劲头,这两者空间收得很窄。我们CPI曾经出现过1994年月末在24%的情况下,而在去年我们注意到上半年物价CPI突破4%的时候,就已经高度紧张,国务院把控制物价作为重中之重,实际上和我们现在黄金发展阶段,社会方方面面在关注的,这也是我们调控里面很窄空间里要做好的文章。

  淘汰落后产能,对企业方面要下点狠心,要有严格的经济手段为主的竞争手段,把落后产能淘汰掉。另一方面,如果社会方方面面对于企业层面的压力形成过大的共识,决策层是不能不考虑的,转到另外一个角度,所谓保稳定,帮企业,这两个取向是此涨彼消的,也必须作出一个两难之间的权衡。如果你一味想淘汰落后产能,而忽视对于草根创业中小微企业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解决他们能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这个低端群体他们的诉求,又可能出现非常麻烦棘手的事情。还有我们城镇化,中国现在继续保持往前看,比较长时间继续比较高增长的动力源,是中国继续成长的引擎,如果我们自己不犯大的错误,再高速发展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是有希望的。但是工业化必然带来中国城镇化在这个阶段上,它和一系列的矛盾凸显,从头到尾纠结在一起。你要扩大城镇区,你就必须征地,征地就必须拆迁,确权、认定、交易、保护等等一整套东西,我们要慢慢做,前些年移入城镇,作为常住人口,但没有户籍的农民工,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还有新一代农民工概念,年轻人进城他们不可能再回去种地了,这和老一代农民工有根本的区别。经济警惕高一点低一点,过去有农民工进城返乡的调节,现在这个调节机制大大弱化了,这些人不会回去务农,随之而来,他们在城镇基本就业保障,他们需要的居住条件,他们也会有儿女,这些儿女留在农村是留守儿童,非常痛苦,发生很多揪心的事情,跟着他们进城,他们得不到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他们的教育、医疗、基本公共服务跟不上,也有很多社会问题。在这样一些复杂纠结的矛盾交织之下,我们怎么样让城镇化更多发挥正面效应,而减少它必然发展过程中间无法完全避免的种种负面效应,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两难权衡。这些是作为一些例子,列举一下,时间关系,不展开具体分析。回到宏观政策,都是和处理两难问题有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货币政策方面,似乎是表述不变,但是我认为实际从预调微调的概念,走到了放松银根的框架。如果下半年的情况不再继续下滑,很可能官方没有必要宣布货币政策转型这样一个大的表述上的变化,他要等到以后适当的时机再做这种表述上的调整。但是如果真的是下半年的情况继续下滑这个势头必须加以更有力的遏制,也不排除货币政策还有价码的举措。但现在仅仅是一个假设,如果相对顺利的话,二季度的数据出来我们看一看,没有必要,官方不会轻易采取货币政策转型这样一个比较大的措施。

  财政政策方面,更没有什么悬念,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带有扩张性的政策,这个政策实施过程中间,前来一段人民议论过的和政府投资政策安排的,是不是价码的考虑,这里面带有一些外面的过度反应,曾经有几天时间,国外媒体炒起来,中国是不是有四万亿投资2.0版,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有点太渲染性了。但是我们看到发改委管理部门在项目审批方面有一轮的积极安排。财政方面按照今年预算,要继续加快督促预算监督,预算支出要按照预算的通盘安排,争取比较早、比较快地一步一步落实下去。预算如果真的有必要价码,最典型的形式是1998年一季度数据出来以后,我们经过一个过程,在年度正式宣布实行预算调整方案,现在还看不出任何这方面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主要还是按照年初在GDP按照7.5规划,而财政收入只要求增长9.2%左右的情况下,控制赤字规模,努力顺应经济调控的需要,在现在要加快支出进度,同时要更突出保障重点,统筹协调这方面的政策功能。财政政策一个内在的功能特点,有别于货币政策,他强调区别对待。货币政策银根是松还是紧,财政政策你只要涉及到安排,就涉及到有保有压的区别对待,我们在追求社会目标方面,要更多依仗财政政策这种功能,这种结构优化功能,显然我们财政政策区别对待方面,就要从几个角度简单做个考察。第一在收入方面,财政政策这样一个体现着证券体系作为主体,以政控财的分配,首先解决钱从哪来的问题,带有调节的意图和功能,现在最突出的是结构性减税,这个结构性减税今年有突出的意义,进一步通过对于进口环节关税的降低,营改增,对于中小微企业继续贯彻落实税收优惠,还有支持企业创新活动,这些方面,结构性减税安排,来给经济配合着结构导向,调整前面几个月经济带有偏快的偏向,调整这样偏向的同时,仍然在稳中求进既定的方针之下,注重结构方面的优化。也就是在短期和中长期协调方面,一以贯之地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条件。结构性减税在实施过程中间,还需要和其他很多事情相配套。比如现在中小微反映仍然负担过重,我们调查发现,我们在税收这些年有明确规定,都是优惠的,都是降低税负的。为什么企业说负担更重呢?是很多非税收入,一类非税收入,是一些地方政府税外的收费。另外是权力环节的胡作非为,有一个小企业反映他盖消防这个章盖不起来,他们带有一票否决这样一个效力,你这个企业没法正常运行,怎么办呢?折腾了很久以后,有人给他指了一条路,你要请六万块钱把这个事情摆平,他非常气氛,他认为政府收红利,对他们横赋暴敛,这个事情我们一听就知道,这和政府任何政策规定和明规则毫无关系,而是权力环节胡作非为的变相索贿。这样的章盖下去,他自己不要求人家给他塞好处,而是由一个所谓的中介公司出面拿这个钱,这不是简单的一般的不正之风,是非常明显的恶劣行为。这种腐败它扯到一起,给企业的印象,都是政府给我收的钱,他说税费负担过重。结构性减税你必须跟说清理整顿非税收入和一系列触及到监督和扭转权力环节扭曲行为的配套改革。

  在支出方面,我们对一系列重点项目,把支出力度落实到位。比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水利设施,四万亿投入在十年期间完成,什么时候快一点,慢一点,对项目要做好精心安排。还有大家都关注的,我们教育4%这个目标是决策层有明确承诺的,在今年必须达到政府对教育投入和当年GDP相比,达到4%这样一个水平,这也是财政支持明显的重点。另外我们启动的,几年要建3600万套保障房,财政显然要不遗余力给予支持。也包括那时候说三年要新医改,这都是财政支持的重点,当然我觉得还有一些宣传不一定高调,现实生活里面是不可避免的支持重点。比如在城市区域要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北京首都变首堵,真正的治本之策,还不是限购限行,一定要加快建成像纽约、巴黎、东京四通八达,密度足够的蛛网状的棋盘交通系统,财政必须支持,能够保障中心区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条件,这是财政也是显然需要给予支持的。等等这些,是把收和支做了一些相关规划,我们赤字水平今年是8500亿,相对量是有所控制的。更关键的是弥补赤字的债务怎么样更好地以相对低的成本来发行,和把债务资金通盘管理在一起,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做更好的衔接、配套。在地方自行发债方面推行试点,在整个公共债务控制方面要进一步强调对地方隐性负债的有效管理和它适当发挥作用的宽松,约束风险,一系列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好。我们基层现在明确有县级财力保障制度,这方面也要按照要求做到位。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任何调控和管理都不能够脱离改革,来把握实际的实施问题。任何一个政策它都连接到机制,机制、制度这个层面的改革在中国还任重道远。我们现在已经在税收方面看到营改增的改革,房产税改革的试点,也包括财政体制方面的,省直管县,公共部门的财务会计制度,一系列的改革问题,制度创新问题,都必须和每一个阶段上必须处理的调控问题,政策问题打通,形成一个从短期调控到中长期的全面深化改革有效的配套衔接。

  我个人特别强调,这种改革如果掌握不好,我们往往在政策方面所说到的一系列的意图,都是很难得到具体贯彻落实的,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节能降耗,没有资源税的突破进展,没有全面可以发挥作用的经济杠杆体系,它就会成为空谈。我们说了这么年要建立地方税体系,和市场经济配套,没有包括资源税和房产税改革,包括财产配置的制度创新,这样一个愿景也只是流于空谈,等等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它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包括我们在座很多人关心的公共部门预算会计、公共部门财务管理这方面的问题,也包括这样一些预算财务管理方面和整个市场主体方方面面在一起互动,中国整个管理状态要提高他的水平,也离不开带有根本支撑作用的全面配套改革,全面配套改革必须触动既得利益者,就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

  主持人:非常感谢贾康所长给我们带来国家经济政策的诠释和解释,下面我们有一点点时间留给一位同仁来做现场提问。

  提问:非常感谢贾康老师的精彩演讲,您演讲中也提到我们结构性税改的问题,其中提到了增值税改革及房产税的改革,今年在两会期间,财政部表示过会进一步扩大今年房产税这么一个试点,想问一下这个试点的推进,现在已经过半了,现在没有任何消息,有可能会扩展到什么程度,哪几个城市有可能在下一步扩展中会纳入到房产税的改革。其次增值税的改革推进,我们也看到北京宣布要进行,在下半年会不会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增值税的试点中来?

  贾康:谢谢你的问题,实际是两个问题,对房产税,我个人认为大方向,大逻辑比较清楚,这是中国解决经济社会转轨所必须处理的历史考验之一。当然它也触动既得利益,今年本来官方的表态,我觉得口风上是比较明显,财政部领导明确说,要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发改委年度改革文件,也把它作为工作之一,但还没提到实际上的任何动态,无论这个事情发展相对顺利一点还是迟滞一点,大的历史潮流内涵的逻辑我们是无法回避的,我们要以开明的态度,让他们各方面表达他们的诉求,我们必须承认社会方方面面是分成不同的利益,共和的精神,就是允许各种利益集团都表达他们的诉求,而我们应该更多推崇和引导理性讨论的精神,我深信在大的历史逻辑上,人的不同的诉求必须最后综合在一起,顺应规律性的东西。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社会,不可能没有一个现代的不动产制度,在这个大的方向上,我们有这样一个前景,并不等于可以比较顺利地,比较快地达到它,还是要审时度势,一步一步地走。所以今年我觉得十八大前后,带有政治因素的种种动态,大家可以更注意,改革和它的微妙关联,我也在关注进一步的事态发展,我前面更多强调的我对这个大方向,我自己作为研究者,我有相信,对这个基本逻辑,到现在我有自己一系列依据,我坚持改革方向上基本的逻辑。我认为中国社会必须经受这样一个历史考验,这只能原则说一些基本看法。

  第二点,营改增的改革,现在看起来共识比较明显,没有任何实质性对它这个改革取向的否定意见,只是说其他地方会怎么跟进,北京积极跟进的态度我们早就听说了。下半年如果北京跟进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地方,从逻辑上讲是很有可能的。我们听说应该有十个以上的省级行政区现在在积极探讨,跟进营改增改革,你像上海启动了,江苏、浙江跟他毗邻的,同时属于长三角发达地区,他们肯定坐不住,他如果不能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给企业一个明确答案,他们可能会注册地移到上海,他们决策层不会忽视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形成的。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中西部一些地方,在态度坚决,得到中央相关一些部门肯定之后,他们也启动营改增的方案。从趋势看,这个改革走的顺利的话,几年之内应该覆盖更多的省级行政区,比较顺利的话,在“十二五”期间是不是有望基本覆盖我们统一市场,如果不那么顺利的话,我深信十年之内,这个改革一定会走到覆盖全国这样一个状态。当然我们也希望只要是走得能够相对顺利一点,应该让它更快一点,因为这个改革直接顺应着整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企业提高服务性价比,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消费潜力,提振消费,让我们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时间关系,就说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耐心。谢谢!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