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年会(2012) > 正文
新浪财经讯 2012年5月25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年会”在上海召开。以下为基金领袖圆桌对话:回归金融服务本质 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实录。
[摘要]王连洲表示,基金管理人要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侯明甫指出,基金公司向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过程中,要先把人才准备好;李雪松表示,目前的创新基本两个方面,要么有新的领域可以进来,要么逐步考虑到运作上的创新;俞岱曦指出,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片面 强调产品、业界、销售、客户服务中的某一点是不对的,要做大做强四个方面。
对话主持:王群航(微博)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
圆桌对话:侯明甫 上投摩根基金(微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清海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俞岱曦 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连洲(微博)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证券法、信托法、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
王群航: 谢谢21世纪给了我们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在国内的媒体里面《21世纪经济报道》是从事基金报道比较早的媒体,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在我们发展的初期,正是 由于有了我们《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一个媒体,当时比较大篇幅地参与基金报道,对于我们整个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也是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我觉得《21世纪经济报道》为整个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今天论坛由我来主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之前主持人也跟我说了,总共75 分钟,我问大家三轮问题。第一,我们围绕今天大会的主题,“寻找向上的力量”。第二,围绕我们这一个小论坛的主题,专业化基金公司。第三,结合我们目前基 金市场上最新的情况向各位嘉宾进行一些请教。
首先,我想围绕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寻找向上的力量”,请各位嘉宾结合自己的情况,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谈一谈看法,从自己的角度或者从所在公 司的角度,或者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怎么样寻找向上的力量,或者怎么样为投资者创造受益。首先请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岱曦先生谈一下。民生加银发展道路比较曲折,这个公司自去年年底公开信息披露是今年年初,俞总去了之后,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在今年的市场中发展的势头非常猛,到目前来讲可能用两 个数据来看。第一, 旗下基金所有基金的业绩排名,今年以来的排名和过去的排名是明显排在前面的。第二,这个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的规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都有一个快速地增长,如果到目前为止算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加额应该排第一。今年以来到现在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全面地发展势头,我们现在请 俞总给大家介绍一下“寻找向上的力量”,从民生加银基金公司的角度。
俞岱曦:这个题目有点大,第一,这个团队经过10几年的发展,发现了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到公司来看,现在整个行业都在讲创新、发展,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基金行业自己的体会不全面,针对几点。过去我们可能有误导,把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约等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需要修正,投资本身以收 益率为主,如果完全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多长?有一个时间期限。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要分开,一切以投资者的收益率来考虑。第一,产品本身的创新,提供了产品的建议,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第二,挑选发行的时机。在07年年底买的基金要挣钱是非常困难的,反过来讲08年年底发行的基金想不挣钱也很难,所以专业的 市场管理公司应该做的就是这个,我们相信我们比大多数的投资人判断这个市场准的概率要高一点。证监会包括整个行业都有很多声音,我们也在积极地摸索,大的方向我们也非常认同,细节上针对我们自己公司的特点,我们多做一些重点地部署。
王群航:俞总刚才强调了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关系,大家如果熟悉我的观点,其实我在07年底08年初也提出来一个观点,叫做重新认识长期投资, 我们的确之前有过,特别是06、07年片面地强调长期投资,把长期投资变成一个僵化的长期投资,我一贯认为长期投资是一种相对的长期投资,刚才俞总对长期投资又做了一个精采地诠释。下面我们请王老,王老是我们市场上的元老,我们证券法、信托法、基金法,当年的三大法都是我们王老带领起草的,我想请王老说一 下,围绕“寻找向上的力量”,从这个立法的角度能不能说一下我们怎么样寻找向上的力量。有请。
王连洲:我买了一个基金公司的基金,到现在也没有赚到钱,中间也到了90%了,不动,长期坚持到现在,就赔了,也有这种情况。“寻找向上的力 量”,就是我们的基金管理人究竟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股东和经营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基金管理人不光是一个受托人的资格,你是专家,投资者把它的资产完全交给你来投资,你有责任替他理财,搞好资产的处置。我记得华夏管理人在07年大盘拉 到6000多点的时候,它有几只基金暂停销售,不再销售基金,那个时候华夏的基金规模没有增加,因此它后来没有跌得很惨,这是为什么呢?它不是把增加资产规模放在第一位考虑,而是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几年的功夫,华夏基金(微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呢?我想还是一个理念,就是给投资者利益的理念。
王群航:博时基金公司也是我们市场上的老公司之一,刚才王老重点说了华夏,其实和华夏可以并肩的老公司之一还有我们博时,博时曾经也是在中国基金市场上创造了很多辉煌,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业绩,我们现在立刻请李总谈一下,结合公司的情况,也介绍今天会议主题“寻找向上的力量”,从你们公司的角度来 谈谈怎么样寻找向上的力量,结合这个基金。
李雪松:首先非常感谢能参加这次活动,其实找向上的动力,我自己感觉是两个方面。第一,我们在座的还有我们广大的投资人所希望的,我们的资本市场或者证券市场能够有一个向上的比较大的冲力,给大家带来预期的回报。另外,作为资产管理公司,为客户理财的专业投资机构,我们自身如何能找到一个更好的 发展机遇和通道,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就第一个方面,资本市场我想随着现在政策的调整以及我们广大投资人还有我们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转型,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在正在徘徊期或者在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这个阶段当中出现一些波动。另外,对于一个专业的资产管 理公司来讲,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找到向上的动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刚才听到王老师说投资人的利益是放在首位的,经过这么多年,开发式基金进入到第14个 年头,这么多年当中基金管理公司有创新,也有迷失方向的时候,最早的时候谈到基金就说做股票, 基金管理公司就是做股票的,接下来有一段时间大家开始说基金可以作为一个理财工具,当时在银行都是把基金作为理财产品,今天我在路上还看到我们有很多的基金的广告,说理财产品的。理财这几年在我们广大的机构还有政府的推动下,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心目当中,理财可以改变生活,可以使我们投资更加丰富, 可以使我们资产更加增值保值。在投资人的理念发生变化之后,基金管理公司现在我们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的产品是不是跟上了客户的需求。从原来单一的炒股, 高风险高收益,能不能给我们广大的投资人,那些追求低风险,希望固定收益回报的那些客人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收益,能够让他们安安心心享受到基金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给他们带来的长期的收益,这个可能是我们今后要努力和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两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是共同要向上一起努力。
王群航:今天21世纪邀请的嘉宾我觉得是经过21世纪精选出来的,所以每一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合资公司里面还有一个老的,以前发展非常 辉煌的上投摩根,上投摩根曾经也是我们合资公司里面的一面品牌,另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它的台湾背景,公司的高管大部分是来自台湾,台湾从全球来讲也是发展得比较早比较成熟,我们下面请侯总结合上投摩根的情况,也结合我们侯总本人在台湾的从业背景谈一谈今后我们怎么样给市场寻找一个向上的力量。
侯明甫:谈到向上的力量,基金公司除了提供产品服务之外,还有就是把理财相关的知识提供给客人,公司不能保证绩效永远是好的,但是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把服务做到让投资者满意。在公司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投资人相关的沟通也是我们的一个宗旨。向上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要为客人,过去三年时间 我们一定的战略,我们加强投研能力,过去3年增加了30%,今年公司的目标基本上还要扩充大概超过2次,我感受到这两三年确实市场不是很理想,但是我的信 念,这个市场本来就循环,如果没有循环大家就没有赚钱的机会,在过去两三年的过程当中,公司在各个方面持续做投入。过去比较单纯的主动在往被动的方向思考,从今年开始我们判断绝对报酬相关的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希望在这个部分,对投资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赚钱,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尝试各种不同的创新,在产品 上能够为投资人提供一个适当的报酬,我们持续往这个方向努力,不管给我们内部还是我们的投资人,都希望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未来。
谢谢。
王群航:接下来就是我们泰信基金公司的高总,他们基金公司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基金公司,它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就是一直稳扎稳打,不紧不慢,走自己发展的道路。我想向高总请教的是一个是“寻找向上的力量”,在寻找向上的力量的同时,请高总结合泰信基金公司成立以来,它稳扎稳打的特色,我们基金公司是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我也是在08年提出来,基金公司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今天我们这个小论坛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我们这个机会,我想问问高总如 何带领泰信基金公司稳扎稳打做好管理公司转型?
高清海:泰信基金现在处的位置跟中国资本市场处的位置差不多,中等水平偏后一点。基金业从3万多亿摔到2万多亿,信托的一半都不到,这个话大家 现在已经不议论了。08年以来泰信的规模也在不断缩水,我也很着急,我也不是故意的,我也想跑到博时前面去,但是很遗憾没有实现。刚才王总提了向上的力量来自于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谁也不是为了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这里,为了投资者的利益最后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是基本的利益。但是这是一个 宏愿,但是技术上我发现挺不容易的。这个向上的力量,有时候你不往上走,下去不容易。我曾经写过一个论文,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利益相关的一共8个,没把上 市公司列进去,上市公司应该是第九个,关联、托管人、持有人、媒体、律师等等,一共8个相关者,其实每一个相关者他们要不要向上走,也会影响到我们是不是 往上走,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绝对不可能独立地成为一股向上的力量。第二,我们基金业对行业的认识应该是相当肤浅,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和全球联系在一起,我们人也是全球化,但是基本上本土为主。最近有一个例子非常深刻,我们去年发了一个债券基金,封闭期1年,今年2月份打开,打开的时候刚好是信用债最低迷的那 一天,这一天跌到了9.9毛,当时持有人给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的基金经理人都不敢跟客户交流,再坚持一个月,说不定中国的债券市场就复苏了,但是这个你不能成为百分百的保票,从3月份开始,中国的信用债市场波澜壮阔的牛市,我们这个基金后来就排名第一。回过头来想,我们当初产品设计的时候为什么不封闭基金1年半,那不是都可以很好地享受这个收益呢,因为很多人都在最低的那一天走掉了。后来我们的同仁说,我们的债市很少超过1年,我们的业务发展还不够自 信,大家都说一年,客户只能接受一年封闭期,你稍微努力一点坚持一点,可能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而不是喜忧参半了。当时有一个中高层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访谈就说,我们现在劝所有的投资者要去买固定收益的产品,这个不仅是一个愿望,也是一个水平,我后来和我的同事讲我没有那个水平,我没有没有愿望那个 时候股票不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现实。包括资产管理转型,第一,怎么做回自己。你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要充分地认识自己,你的产品设计能不能切合这种市场的规律,我发现我们最近也在做总结,我们很多基金应该说没有很好地坚持自己的切身利益,方方面 面的原因,但是我们现在喉头看找这个教训。第二,向前看,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方向,我们最近设计了一款可交易的针对二级市场资金的理财产品,也是看看市场的缝隙,你不炒股的时候,你这个钱能不能买我这样一个可交易的短期理财产品,一天的规模1000几个亿,我搞一个几十个亿的理财产品。
第二,新的理财产品的出现,我们现在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相关的办法,10%以上的回报,选择一些好的企业,通过辨识分别拓展业务。这是一个值得挖掘的。
总结一下,向上的力量来自两个,大家一起,配合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
王群航:我们整个基金管理公司向一个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业务去转型,只有在这种转型的大背景下,做好各种各样的理财服务,包括刚才高总讲的我们市场上所碰到的信用债问题,信用债从去年到现在为止市场上新发展的细分种类,我们作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要不断在市场上寻找各种各样的机构,通过自己专业 化的资产管理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收益。
第二个话题,按照刚才那个顺序,还是从博时的李总开始,李总是分管产品设计这一块的。请李总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
李雪松:确实有一些挑战,一方面挑战是政策和我们面对的市场,有哪些产品我们可以做,哪些投资领域能够让你去涉足,这方面对我们很重要,不要总是股票、债券,当然现在债券新开了一个通道出来,能够让一些中小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方式,这个是非常好的,这个可能PK的是各家基金公司怎么样把控这个风险。另外,资产管理,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组织架构或者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非常关键。比如说现在可以做专户业务的,还可以做一些期货,股指期货也 推出来。一旦政策放开之后,基金管理公司有没有这样的人才,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包括后台的运作机制是不是能够迅速地转化。我现在举一个例子,原来基金管理公司做公募的,有点像量产化一样,就跟工业时代做汽车一样,一样的汽车,结构修改一下,一批一批车就推出去了,只不过每次推出去的批次不一样。现在很多资 产管理公司,每一条生产线上都不一样,这对你的风险控制,对你投资的流程以及交易的能力要求都不一样,可以说应该是上一个层级和台阶了。因此在我们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期间,我们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应对市场未来马上要起的变化,自身在我们投资所覆盖的办法上,尤其是我们交易对一些新的投资方向的人才培养上,都 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我觉得全面地转向资产管理对基金公司来讲是非常大的激励,博时已经有10几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新的领域上大家的起跑线完全一样,这个 要看谁的机制更好,包括产品设计等等,能够更抓住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能更抓住市场的机会,找到切合点,创造自己的品牌,这是资产管理转型我们自身应该做的。
王群航:我们泰信基金公司、博时基金公司都是老公司,而且高总和李总都是在公司呆了很长时间,我们接下来民生加银也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公司,但是俞总是今年2月份正式公告才到公司里面来的,到了民生加银之后也是组建了一个民生加银的新团队,从研究到投资到市场,也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我也想请教一下俞总,你从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讲,你是怎么样在民生组建出这么一个团队,把民生加银做得这么好。
俞岱曦:我们先把资产管理公司的网站域名先注册了。第二,这个行业这10几年,因为市场不好,特别是这两年基金因为业绩等等原因,投资人压力很 大。第一,我们先干起来,很多事要积极去摸索。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提到困难,正是因为有很多问题暴露,这就是最大的能力,我们发现问题,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做起来,持有人利益不是说说的,这个要积极去做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投资业绩还是产品模式,才10几年,还是一个很新的行业。第二,本身这个行业需求很大,老百姓增加这么多财富干什么去了,我们有这个责任承接这方面的需求。转型从基金传统的公募来说,关键我们要去摸索,要去尝试在合规的前提下,我们也帮监管部 门一起去,很多事情本身就能说,关键我们可能没敢想。具体到我们公司,资产管理转型,第一,我们确实也有背景的优势,民生银行(600016,股吧), 有很多客户和渠道,它有一些需求我们在这个平台上。现在社会的问题,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问题暴露了之后大家在呼吁各种各样新的东西,国外没有的我们中国也能做,也能摸索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十八般武艺全了之后怎么搭配,这个可能体现出我们怎么样做好资产管理,怎么样做结构性的产品,怎么样去满足各种各样的 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我认为去年基金行业是最低点,未来就是一个新的大发展年代,我比较乐观,行业需求很大,产品空间打开,人员不断地更新,这个是前提。具体的做法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碰到问题我们解决问题。
王群航:刚才俞总从他们公司的角度谈了,俞总到了民生加银带了一支新兵,带了一个新的队伍,我也纠正一下我刚才讲错的地方,俞总到民生加银信息披露是今年的2月份,其实之前就去了,已经在去年年底下半年在民生加银干了,所以民生加银的变化的确是比较大,典型的一点,从深圳搬到北京去了。刚才俞总的话题里面其实也提到一个东西,我们基金公司寻找向上的力量,向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转型过程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才的因素,俞总在民生加银 也引进了很多相关的人才,目前至少在中国来看今年以来发展状况则好的民生加银是其中之一,另外从人才的角度,刚才俞总说依靠他们股东的背景,依靠民生银行这样一个背景,不同的基金公司他们会依据自己不同的背景来寻找向上发展的力量,或者让自己的基金公司在向市场管理公司转型的时候有一个更好地转型。下面我 想请教一下我们上投摩根的侯总,从人才的角度谈一谈。
侯明甫:转型可以分成前台、中台、后台。前台是投资和交易,中台和后台,后面的这一块影响也很大。从人才培育的角度来说,因为我们是立足中国,将来要跨出整个中国。前台这一部分,我可以努力运用国内的资源,用内地的市场做,但是尽管公司转型成资产管理公司,关键是哪些你不想做,资源相对是有限 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集中精力去培育一些东西。比如说风险管理这一部分,后台这个部分基本上可以找一些海外的托管做得很大的,从他们那边去学习或者把这些业务交给他们去运营,做一些分工,将来把资源放在国内人才的培育上。比如说现在的期货,将来的期权,私募这 些PE这些会产生一些冲突,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也有许多的工具必须要做,等这个部分做一些培育,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要切不同条线,而且要不同的人管不同的业务,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十八般武艺都能够精通的,必须要分不同线做不同的人才培育。应该有一些考证的制度,因为基本说管公募的基金都是管现货,将来管期货和金融商品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些认证?我们觉得只有把人才准备好,才能应付将来资产管理公司全新的局面。
王群航:我想请教一下王老,刚才我们围绕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公募基金公司都是做得大而全而著称的,私募通常以小而专的特点显现的,最近市场上正好谈得比较多,也是基金法的修法问题,修法也是在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这一块大概有一些什么新的动向吗?我觉得私募和公募其实是相互促进的,私募里面的东 西公募可以借鉴。
王连洲:去年基金行业200多亿,谈到了一个基金收益的结果分成,我想为什么我一直坚持?我们的基金管理公司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基金规模可能每年还下降一点,怎么办?我想关于基金收益,在好的时候优势的时候也很可能有一些准备金,你把这个基金的收益以人为核心,基金公司说股东没有地位,因为 没有所谓一分钱的贡献。还有一个基金管理,就是现在投资的成本太高了,基金没有买股票的时候是4—5%的成本,你想赚很多钱是很难的。还有一个,关于人才 的问题,一般的规律应该选搞私募基金的 管理人,然后再公募基金,因为在私募基金的管理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水平,再到公募基金为广大的公众投资者服务。而现在我们的情况,大学毕业搞了还不到一两年,公募基金基金经理1、2年,有的私募基金反而7、8年,这些人要进行练兵,练兵的方法就是我来交易,用公募基金投资者的钱做一个练手,积累了三四年的经验搞私募基金,这些问题应该面对,这才是基金业复苏向上必须面对的。
王群航:王老为了整个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也提出了目前比较尖锐的问题。这个是王老对我们基金行业爱之深的体现。今年我们基金公司在整个发展也有它好的一面,另外刚才王老也说了我们基金的规模问题,基金规模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我们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的份额总规模。第 二,它的资产总净值。第三,资产总规模。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看资产总净值从07年以来是有一个下降的表现,如果我们看份额总规模,很多公司都是在创新高,如 果看资产总值还是在创新高。今年的市场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两个创新,一个是前一段时间沪深300ETF的发行,两个占比500多亿,还有两个理财债的产 品也有400多亿,这个也表明我们的基金市场在寻找向上的动力,而且在向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我们基金公司做出大量的不断地创新来创造出各种各样让投资者喜欢的产品,前面我说了两类创新,给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应该在1000亿左右,这也是最近这一两个月以来我们市场上所表现的很好的一个创新。
我下面的问题可能稍微尖锐一点,我先问李总,前一段时间我们市场上创新,它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其实媒体已经在问了,我们深圳的公司为什么没有创新?深圳其实市场上有10几家基金公司,李总在博时是管产品创新设计的,而且我们知道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在管理低风险产品上特色也是很显著的,想问一下,博时在未来的创意上能不能给本地的基金公司带来一个亮点?
李雪松:我自己做投资,本身做市场之前就是一直做产品设计,对产品情有独钟。包括去年的一些产品和今年的产品,有所差异,去年的定期债也好,今年的短期理财产品也好,其实这些产品对于我们来讲一年多钱已经想过了,可能是跟监管沟通的问题,觉得这个东西不算创新的产品,觉得没有什么创新的因素。另 外,我们推出来的产品想法可能跟现有的所谓的监管层所能接受的产品创新还有一定的差距,你可能步子迈得太大,走得太快,一步一步走比较好。所以我们公司报上去的一些产品,短期来讲,比如说ETF也曾经推出来过,后来说先走两个市场,沪深,完了再做中国和香港,最后才到其他地方,你推出的产品是按照美国最优的那个标准去的,到那个目标还需要一个过程,过程我们可能忽略了,创新需要一步一步走。我觉得比较大的目标,短期来讲还有一个双方接受的过程。
另外一个创新,也是刚才提到的,我们现在并不是投资技术上的一些创新,产品首先你投资有一个内涵或者策略,其次还有一个运作上的包装和配合,最后再到市场上,起一个名字或者穿一个比较或的外衣,这样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线。我们现在提倡在产品本身的运作上,这块的创新力度可能不太大,因为太注 重策略上的创新,有哪些好的点子出来,目前的创新基本两个方面,要么有新的领域可以进来,新的市场。而现在逐步考虑到运作上的创新,但是在运作创新上难度是最大的,比你推荐一个新的投资对象难度还要大,为什么呢?基本上可以说是颠覆或者改变了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托管人之间正常日程的结算、清算包括工作流 程,对它有比较大的修改,这些是大家最不愿意做的。而且是相当地复杂,你要赶系统,整个流程要变,里面不确定的风险也存在,所以这些方面创新力度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创新还要看各家公司的实力,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向上不行,需要大家共同配合共同来走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我希望真正的创新要有一个整体的,大家共同来推动,可能这个事情才慢慢地向客户最有利接受的情况去发展,这个路说得容易,其实走起来还是很艰难的。五
王群航:李总是第一个从技术角度谈了,第二也是说了创新的确很难,很多基金公司做了很多创新产品,但是和市场以及监管层沟通起来都是比较难的。我个人认为,现在市场上创新的确比较多,但是我们会碰到什么样的情况?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果看我微博的 话,我前两天才写过一个微博,我个人作为一个专业的基金研究人员,我对现在那么多的创新都有应接不暇了。现在那么多公司,每家公司一个创新,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讲,对于我们研究人员来讲就是六七十个,大家接受起来的确是比较困难。但是无论如何,创新还是必须要走,刚才我也介绍了民生加银是今年在整个市场里面 综合发展态势很好的一个公司,我想问一下俞总,在后面的时间里,你们应该还会有什么样的新产品?会有什么样的新的创新举措?因为今年上海走在前面了,其次是北京。
俞岱曦:我们现在第一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是一种包装,确实整个行业10几年还是有很多真正创新的产品。我打个比喻,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 跟家电厂商路子差不多,它可能包括四个大块的流程。第一,产品。第二,业界。在家电领域其实就是品质。第三,销售。别人愿意来你这里买。第四,客户服务。所以照着这四个方面,现在做大的几家公司可能就是按照这四块做的。冰箱看起来就两个门,就是股指期货,海尔的冰箱做得很好,市场份额占了40%,两门三 门,但是花样还是有,所以我一直讲我们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第一,片面过分强调一点是不对的,投资业绩不好肯定不行,投资业绩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客户跟不上或者产品滞后都不行,所以要做大做强四个方面都很重要。我们积极在推,刚才我提到可能我们有银行这么一个优势,我们能请到人,我们做的东西去推这个东西, 核心是最后我要投资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包装一个产品,最后业绩达不到。最后做成了,这是最重要的,投资人觉得不错这个最重要,至于是不是冠以创新的名字,这个是次要的。
王群航:我们现在市场上的创新目前来讲很多创新我们都可以在以前的基金里面找到影子,比如说最近说上海两家公司的产品,他们的影子在哪里找,我们可以看看上投摩根,它是我们市场上比较早的一家开始做存债型基金的产品。上投摩根未来在产品方面能够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侯明甫:我们看到市场几个机会,一个是基金法的修正,还有一个转融通,还有QIFF的挂牌。我们希望将来能够锁定机构投资人使用的资产配置的工 具,因为现在的杠杆很贵,除了这个之外就是转融通,怎么样从ETF演化成将来的配对交易,ETF之间,还有股指期货跟将来的期权之间是不是能够做一些对冲,能够做一些绝对报酬的工具,我想这也是我在思考的。另外一个是QIFF,我们也接触到一些QIFF的客户,它有三种选择。第一,自己投资。第二,做专 户。第三,做被动的产品。我们是不是能够有一个产品可以针对外国机构投资人他们需求的产品,符合他们的需求。当初我们在设计封闭基金的时候,包括自己内部的投资人都不觉得它可能会成功,实际上它是蛮成功的,客户对流动性、安全性的需求。有时候产品设计角度切到一个不错的视角空间,我们觉得对我或者对投资人 都是相对有利的。接下来我们的焦点不是一般投资人,而是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机构投资人,有什么东西是大家需要的。
王群航:相对地多满足一些机构投资者,其实投资者的群体不同,有的产品适合机构,有的产品适合个人。今天的会议我们谈“寻找向上的力量”,它的 突破点之一就是我们基金公司项目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基金公司向专业化管理公司转型举措之一就是通过产品的创新来实现,最后我想请教一下高总,我们泰信基金公司一直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基金公司,在现在市场上创新可以说是又是一拨创新的浪潮,至少从我本人的感受,现在市场说创新的色彩和创新的气氛非常浓厚,未 来泰信基金公司是不是也能给市场带来一些新的东西?
高清海:我刚才已经提到一点,投资者不买账,这个和市场的周期有一定的错配,现在股市给大家的教训,老不挣钱,避险情绪特别浓厚。现在最热的理财产品,您刚才说的上投摩根以前的产品,其实我们09年推了一个50个亿的存款,当时09年下半年资金没有像去年这么热,超前地提出这个产品,但是得不到 大家的认同。实际上当时存款基金有一定的存差,高一个点,这个创新太早了。还有一些东西,风险确实也比较大,ETF,大家都有一个预期,前几天我对这个问 题也有一个困惑,自从出了EFT之后期限差变成负的了,有了这个变成负的了,这个肯定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后来有人给我解释了,因为很多证券公司买了现货 ETF之后做空,期指把现货带下去了,这 种认识你是滞后的,风险的发生是提前的,这个对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今天还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这次杠杆交易失败,我们现在的杠杆产品也挺多,我也越看越怕,但是我还是看到一个立足点,比如说我们现在参与私募债,你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肯定比一个个人有一点优势,我可以派人去,多去跟踪调研日 常经营状况,这个是普通投资者很难做到的。我们怎么创新呢?我能赚钱,这是一个伪命题,现在来看特别是在中国是很难做的,你投资人进来了,没有给它很好地回报,也遇到一个挑战,去年有放空指数的。今年的指数是震荡略微向上,股指期货做空的收益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量化又扁平了,所以都是0—3之间 的,我也找到一点点角度和思路,但是你能不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很难说,也有可能你2、3年以后才能见到这个效果。第一,你要认识。第二,你要坚持。第三,舆 论环境要配合,这种向上的力量才能够找到一点。积累长期的力量。在座的很多媒体朋友,第一,帮助我们认识市场的规律。第二,给那些从业者一点宽容合理解,因为他们其实也很痛苦。现在的总经理我都不认识了,我在信托也干了12年,在基金也干了11年,但是还是每天都看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迫于创新的压力。
王群航:“寻找向上的力量”,我们可以依靠基金管理公司向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转型的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我们的产品创新。今天的论坛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