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樊纲:经济调整已经接近底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7日 13:45  新浪财经微博
“2012(第四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于2012年5月26日-27日在大连举行。上图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2(第四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于2012年5月26日-27日在大连举行。上图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第四届)大连·中国经济论坛”于2012年5月26日-27日在大连举行。上图为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樊纲:非常高兴再一次参加大连的中国经济论坛。我们待会儿还有一个小组要讨论改革问题,所以自己想一想还是集中讲讲经济发展和当前的一些宏观经济问题,我个人是研究宏观经济、研究经济发展的,我要不讲这个问题恐怕也下不去台,做点分析吧,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分析。

  我们只是参与一些政策的研究,但是我们并不是决策者,所以我们还是做一种观察和分析。我个人的观点,第一点中国经济现在仍然是一种软着陆,软着陆仍然在进行中,仍然在进一步完成当中,这是我第一个观点。之所以不是什么硬着陆,不会很深的下滑,不会像有人说的跌到6%、5%,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前面没有一个大的泡沫。是形成了泡沫的趋势,是经济趋于过热。原因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们采取了一个非常大的刺激政策。这个刺激政策事后看有点太大了,有点过度刺激了。而且不仅是那4万亿财政,更重要的是10万亿贷款,其中6万亿2009年的时候给了地方融资平台,这相当于政府债务的增加。然后刺激买房、刺激买车、刺激买家电,家电下乡等等一系列刺激政策,到了2010年12%的增长,通货膨胀就开始起来。确实具有了一个过热的趋势,2010年发现这些问题开始转向,政策开始调整,2010年4月份开始调整房地产,10年6月份开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等,经济才开始掉头,开始逐步逐步进入软着陆的过程。所以,在前面泡沫趋势的阶段,大概1年到1年半的时间,还没有形成大的泡沫,宏观经济也还没有形成大的过热,房地产市场由于及时的采取了政策调整,一些大城市的过热的泡沫没有波及到全国的二三四线城市去,从全国的角度,即使有点过热,程度也不是特别的深。但是一些大城市确实要面临深度调整。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这次前面没有形成大的泡沫。比2005、2007年的泡沫还要小一点,过热的程度要低一点。因此,这次通货膨胀,我们最高的时候6.6%,2008年的时候最高的通货膨胀是8.7%,那个时候的过热程度比我们这次要大得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想即使现在经济在下滑,经济在逐步着陆、触底,触底的时候比较难受的时期,但是从大的前景来看,它既然是一个软着陆,就是一个必要的调整,这次调整实现之后,为今后几年的稳定增长,正常的增长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是第一句话,这句话如果再稍微多说一点,就是说政策进行调整之后,现在已经逐步触底,调整之后能不能使经济稳定下来,我相信能够稳定下来。这次说句实在话,是一次比较典型的政策周期,热起来也是政策拱起来的,往下滑也是政策压下去的,现在还在房地产市场。

  反过来讲托住经济的政策手段还是比较充分的,应该说还是能够起效果的。我想现在谁都不愿意看到中国经济下滑很深,各种因素,加上今年特殊的特点,谁都不愿意看到中国经济出现一个深度下滑,产生很多问题吧。这一点我想从宏观调控的管理角度来讲,我觉得应该有这个信心,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我们现在预测大概今年是8%左右的增长,8%到8.2%,最近世界银行开始调低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低一点、高一点差别都不大,8%左右的水平。有的人就此说中国经济进入低增长,8%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增长速度,8%不是低增长。比起当年的10%,12%,14%是低增长。但是10%、12%两位数的增长对中国来讲叫过热增长,不是一个好的增长,不是一个正常增长。回顾过去二十年的统计数字,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一定开始通货膨胀,超过10%一定是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或者房地产泡沫或者股市泡沫同时发生。过低了,7%以下也不好,7%以下会出现通货紧缩,所以8%左右,至少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一种正常的增长。所以从12%的过热增长降到软着陆到8%的正常增长,对中国是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现在包括媒体和学者,中国告别了两位数高增长时代,进入了低增长时代,动不动就低增长时代,我觉得这个没有道理。缺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常识,缺乏对过热增长和正常增长,我们经济学上叫潜在增长差别的认识。

  中国经济最理想的状态是在8%左右,既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持续四五年的时间我们经济又可以上一个台阶,因为稳定的时候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容易,因为预期比较稳定,不是大波大动。而且经济稳定增长的时候,不需要政府的政策一天到晚调来调去,反倒是市场的空间比较大,企业的空间比较大,自由度比较大。现在一天到晚看着政府的政策怎么调,都是跟我们来回打摆子有关系。而且8%的增长不是低增长,是高增长,印度前两年说到9%,现在也不提了,各国都在寻找自己正常的增长,比较高的增长,8%仍然是世界最高的增长。对中国的企业来讲,一大批的空间,而且现在的8%,从绝对值量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量,这是第二句话,软着陆的过程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第三句话,软着陆也是着陆,软着陆也会有痛苦。增长速度从12%降到8%,按照年化的GDP来讲,那就是1万多亿增加值,1万多亿增加值是什么概念?涉及多少企业?多少产业?因此毕竟也是调整,对有些产业来讲,不是所有产业,集中在某些产业来讲也是比较痛苦的调整,比如某些产业因为前两年投资量比较大,这个过程生产能力就建立起来了,消化这些过剩生产能力是痛苦的事情。有些产业像房地产正在经历这些调整,是支柱产业,非常大,但是过去过热的时候一个小公司圈了块地盖两个楼也挣钱,结果一大批这样的东西在发展。紧缩来了自然有个要破产倒闭,自然要兼并重组,行业自然要发生洗牌的现象,当然也会有痛苦。价格涨得太高的地方,没有什么泡沫的地方,刚才说了,大泡沫没有波及到全国的二三四线城市去,但是集中的那几个地方,大概有些得面临20%—30%的价格调整。整个宏观经济由于这个调整,投资增长速度就放慢,整个市场需求、规模增长速度在放缓,这些现象正在发生。

  在一定意义上,现在大概是最痛苦的时候,这轮调整最痛苦的时候,可能现在是最低的时候。这几个月着陆到一个位置,可能比较低的一个位置,可能就是这几个月的现象。有些市场也许到年底,明年初基本调整到最低的位置上,这时候一部分企业会面临痛苦。这个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但是同时也不要把这种痛苦变成长期化的过程,调整总是分阶段的。它不会永远是这种现象,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随着经济上的深层次的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相信今年下半年会逐步逐步有所恢复。

  现在有些人在目前的低谷上夸大其词,我觉得是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在的,所谓那些硬着陆的说法都是没有道理的,我这里不去一一讲这个了。有的人说中国因为债务危机、地方融资平台,所以中国经济要硬着陆了,我们最近刚做了研究,由于政策及时调整,把地方融资平台的事基本停了下来,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而经济的增长速度还保持一定的水平。占GDP的比重,2011年比2010年有了三个点的下降,所以这个趋势还是可以控制的。而不像有的人说的一种爆炸性的,如果2010年、2011年持续增长下去,每年增加6万亿,那可能是爆炸性的,因为停下来了,所以问题会在过程当中化解。我个人认为现在是比较痛苦,我们必须经历这个调整,但是调整之后经济会稳定下来。

  第四点,宏观调控政策,从我们学者的观察来讲,应该是怎么样进行调整?现在政策正在调整,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起作用的余地不是很大,因为我们毕竟还有3%点几的通货膨胀,我们的流动性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大的,现在真正需要进行调整的是财政政策,如果适当的能够加大对一些重点公共投资项目的支撑,用公共项目投资的需求来支撑中国投资需求的一个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总体来讲增长速度就是有保证的。

  从目前来看,政策调整应该说有了一个滞后期,因此现在开始实现政策调整大概见效要到3季度、4季度的时候了,如果发生在一季度,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见效了,而现在开始进行的调整,大概要到三季度、四季度才要见到效果。这个大家应该有个思想准备,就是今年的经济着陆肯定是软着陆了,但是着陆什么时候开始适当的恢复到一个比较均衡的增长,大概得到年底,四季度以后才能够实现。这个也就使得今年的增长速度会比过去想象的要低一点,原来想象8.3%、8.5%,今年可能就要低一点,8.0%,8.2%左右的增长。

  第五点,关于外部经济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个事不确定性也是很大的,我相信这两天大家对这个问题也有些探讨,最近希腊是不是退出欧元区的问题也议论纷纷,风险在加大,我说现在可能性至少到了40%,这个我不想多说,我想说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要盲目的夸大西方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导致的下滑,不要夸大对中国的影响。现在有些是喊狼来了,很多媒体、同行的经济学家,市场的一些人士把外部市场的风险说得很大,我觉得这个值得考虑。

  三个预期,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点,欧美经济现在是不景气,可能面临长期的低迷,但是不至于出现全面的衰退,不会出现2009年那种衰退的情况。什么叫衰退?衰退就是负增长,美国今年仍然会有2%的增长。欧洲第一季度这么多问题,这么不好,仍旧是零增长,仍然没有出现负增长。即使第二季度是0.1、0.2的负增长,仍然只是零增长,不是深度的负增长。意大利、西班牙、欧洲五国的国家问题比较大,但是欧元区17国其他的国家都是不错的,尽管大家都在实行财政紧缩,应该说还是不错的。现在法国新总统所强调的要重视经济增长和财政紧缩并行的政策正在获得大家的响应,如果这个成为普遍共识的话,从现在开始到下半年,欧洲经济尽管问题重重,尽管希腊退出,但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会逐步到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要做好西方国家、发达国家,日本现在预期是2.2%的增长,在过去20年也是比较高的增长,算在一块,西方经济情况是不好,增长速度是很缓慢,我们会预计一个长期低迷,就是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刚才我们说的正常增长的情况。但是,它的市场也不是就会出现大的衰退。即使欧元大幅度贬值,对我们中国出口产品,我们中国出口产品因此变得更贵,减少他们进口的话,他们的经济增长之后又会反过来增加对我们产品的需求,也并不完全是坏消息。要在不好的消息当中,看到基本稳定的一些层面,仍然不能放心,而且应该相信这个市场是有潜力可挖的情况。我觉得不必夸大发达国家的衰退。

  第二点,西方国家现在是经济在低迷,但是世界经济可不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了,这和1929年危机箫条的情况大不一样了,现在世界上50%的世界GDP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80%的GDP的增长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只要这部分经济体还在稳定增长,实现基本正常的增长,中国8%,印度6%,印度尼西亚5%,巴西5%,如果基本还是稳定正常增长的话,世界经济也差不到哪去。现在基本估计是新兴经济体能够有5%点几的增长,世界经济就会有3%点几的增长。这是第二个假定。

  第三个假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还在不断提高。原来一些传统的出口产品还在出口,新的重化工业和机械行业的出口在增加。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们中国产品的特点也许更能发挥一些优势,就是我们所谓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当危机衰退发生的时候,收入下降的预期产生的时候,人们首先削减的是高端产品、奢侈品,而他必须去买必需品,同时会更加关注价格的差异。这个时候正是我们这些产品竞争力得以发挥的时候。

  所以从这三点,如果这三点假设是成立的话,第一欧美不是全面的衰退,第二发达经济体能有正常增长,第三中国的竞争力还能够不断提高的话,我们的外部市场也不会太差,这是我们预计今年8%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外贸顺差今年是下降,比较去年有所提高这件事还不是确定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进口在下滑,出口增长速度在放缓,最后的净出口,外贸顺差究竟是提高了还是会下降,现在还不是完全确定的事情,对增长的贡献可能还是正的,而不是因为外部条件不好了,进出口这一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是负的,还不能够得出这个结论。

  最后一点,我个人一直是相对比较乐观的,我相信中国还有相当长时期的一个高增长,不是过热增长,不是两位数增长,但是仍然是8%、7%这样的高增长。中国增长的动力远远没有用完,中国劳动力转移还远远没有用完呢,别看有的地方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情况,我们还有30%—35%的劳动力是以农业为主的劳动力,这一点还没有走完工业化的第一步,我们一会儿再讨论。城市化刚走一半,工业化刚完成70%,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力最后剩了多少?韩国剩了5%左右,日本4%,美国1.7%,英国2%,当然了那些国家有的是后工业化时代,但是韩国都只剩5%的农民了,这个时候收入差距才会逐步缩小,我们这些东西远远没有结束。

  这里面话说起来就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人口红利用完了,人口红利的概念都没用对。中国的问题不是新增劳动力用得完用不完的问题,是原来的劳动力能不能转移的问题,能不能从低收入的劳动转移到相对收入高一点的问题。所以,从方方面面讲,加上我们下一阶段,过去三十年没有什么创新,我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搞教育,发展科研,现在有了创业板,有了PE、有了VC,有了这些创新机制,尽管还不完善,尽管还有政府的干预,但是总的来讲今后比过去创新的因素会起更大的作用,我们很多企业过去二三十年在消化吸收别人的技术和管理,现在逐步逐步走到前沿,没有走到前沿只是学习的时候当然没有什么创新,现在走到前沿了,开始要有创新了,下个阶段这个因素会起更大的作用。所以,综合的客观的分析,我不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要进入低增长的时期了。短期的波动,一时半时的调整不要把它夸大成一个长期的趋势,短期波动也是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很难受,就觉得一切都不行了,没有前途了,当年就被凯恩斯说这是企业家的动物精神,一悲观就悲观得不得了,不投资了,乐观的时候就乐观的不得了,以为市场永远的高涨下去,这都叫动物精神,都是叫非理性的分析。

  我们确实要看到困难,看到风险,看到问题,我们努力去改,去推动这方面的改革,包括我们学者和企业家们推动这些改革,反过来也要看到中国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大力的挖掘。我们很多企业还能够在今后未来的长期增长当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我就讲这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