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Jiajian Chen:中国农村和城市婚育的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7日 13:43  新浪财经微博
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上海论坛”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图为檀香山东西方中心教授Jiajian Chen演讲。   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上海论坛”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图为檀香山东西方中心教授Jiajian Chen演讲。

  由复旦(微博)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上海论坛”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未来十年的战略。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檀香山东西方中心教授Jiajian Chen演讲。

  JiaJian CHEN:非常感谢主持人,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1975~2005年生育率下降的城乡差别。

  我们知道总的生育水平在中国从90年代初就跌到了更替水平之下,这种生育率下降在不同的省有不同的解释。不管怎么说,问题是依然存在的。农村和城市在生育率下降方面有何不同,我们如何去分别对待农村和城市的生育率下降,这些都是我们目前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农村和城市在生育率下降方面会有所不同呢?因为生育水平在中国农村妇女当中曾经比在城市妇女当中要高很多,这是因为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和城市有不同的待遇,并且也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我相信大家都很了解这方面情况了。

  在最近的生育率下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于人口构成,以及经济发展的规律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在农村和城市各自都有生育率下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引起的,一定程度是经济变化所引起的。所以,我们需要对农村和城市的生育率下降进行评估。并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8%,到2005年之后已经达到了大约50%,所以很多的农村人口都迁移到了城市。

  我们研究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评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因素,包括各种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时间,包括初婚年龄和初次生育年龄,因为自从90年代,中国的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无论对农村还是城市,都有比较好的数据。所以,我们需要去分析这些变化,还有就是评估整体的生育变化情况,这是1990年到2005年农村生育率变化的情况,有几个组成部分:一是用一些具体年龄段人口的变化;二是非农业人口就业;三是教育。另外一个挑战是目前的结婚人口情况,还有一些具体年龄段在婚育方面的具体特点。

  农村城市人口的定义是比较特别的,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人口是以户口来界定的。那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特别是女性,他们如果在城市就业并退休的话,从官方的角度来说,会被当作“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所以,他们仍然享受的是农村生育政策,无论他们在城市里面生活、工作了多少年都是如此。但是,有一些妇女可能在最近几年转过户口,可能是农村户口的妇女,在城市里与非农村户口的男性结婚,最后女性户口就改变了。有时候是因为政府征地、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第三点是户口限制较少,户口改革当中,他们就迁移到了一些比较小的城市。

  1990年和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2005年的人口普查数据都支持了我们的研究,我们用了两种衡量的办法:一是常规的具体年龄生育率;二是PPPRs,渐进计算,我们用一些指数来衡量PPPRs,她是从初婚到生育,这个就是B-N,N-1,我们以此来衡量妇女的生育水平。还有是从Parity1到Parity2,这就是P1指标,它衡量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孩子)带来的影响。还有从结婚到孩子的出生(Am),还有初次生育的平均年龄是N1。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很多专家开发的,用于衡量TFR的总体变化。

  现在我就向大家展示一些实际研究的证据和研究发现的结果,这里的数据显示的是人均收入,它在不断增长,并且在农村和城市差距在扩大,过去几十年一直是这个趋势。还有我们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人均收入的差距扩大,我们可以看到在1995年农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990年城市平均人均收入水平。我们考虑的是农村生育率下降是否在什么时候会达到城市生育率下降的水平,也就是说农村迟早会赶上城市,只是会有一定的时间差,会延后于城市。

  第二个是我们看了一下农村和城市的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是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虽然儿童和婴儿死亡率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大幅度下降,比如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下降是非常大的。在2006年,中国农村的婴儿死亡率达到了1990年城市婴儿死亡率的水平。2005年是我们数据的终点,但是在这里,农村还没有达到城市1990年的水平。

  这里展示的是总体生育率,左侧是根据年龄来做的具体生育率水平,右侧是渐进的水平。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妇女是用绿色标注的,蓝色代表的是非农业女性。在这幅图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到1990年到2000年做的普查,这些实线是根据一些小型人口普查所做的估计。我们看到不同年龄段的总体生育率下降情况,在非农业人口当中,1977年生育率就已经下降到了更替水平之下,1991南到2005年之间最低水平是1.33,而这比韩国出现的时间要晚很多。那么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观察到比如说5年当中的人均收入,而且我们这里要看看城市和农村当中从1990到2011年的新生儿死亡率,对比这个数据,农村女性人口在这方面已经赶到了1990年非农村女性的水平。而且,她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关联到了社会制度和福利方面的情况,也是社会发展的进程造成的,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大下降。

  1990年到2011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结果,比如说根据户口的情况,根据女性递进性的生育率,我们分成农村和城市两个部分。非农村的下降是更多一些,我们可以看到递进生育的情况,从2到2.3,在2010年左右下降得更多一点。这个递进性的生育率总共下降了50%左右,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人口当中,比如说政策方面的情况,在不同时期,尤其是这段时间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说不同方面递进性的情况,比如说生育和初婚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非农业户口的女性有一个不断平稳下降的曲线。

  一般来讲,初婚的年龄从1990年到2011年是一个上升的过程,平均年龄我们也用同样的模式来做这个研究。比如说我们看到初婚年龄平均数据是非常有效的,到今天我们还会花更长的时间来做深入的研究,这是我们做的总和生育率分解分析的情况。首先是教育,然后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对改变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婚姻生子的情况大概是达到了50%的改进,这是1990年到2005年之间的,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总出生率下降并不完全是由于我们的政策。

  讲一下我的结论,城市和农村之间人均家庭收入方面有差距,但是我们现在有所改善,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了,TFR对非农妇女从2.3降到1.6,农业妇女从1.2降到1.1,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成功度在里面,还有是递进性本身的意愿和行为的改变贡献也很大。我们可以看到总和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初婚年龄上升。从1990年到2005年农村女性TFR从2.4降到1.7,非农户口是1.3到1.0,1990年到2005年至少有一半的下降出现在农村妇女当中,因为有一些就业,包括移民到城市当中,而且结婚的年龄也晚,这些都会造成相关的影响。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政策方面的改变,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在城市就业,使得他们结婚越来越晚,生育越来越晚,尽管是农村就业的,我们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包括高质关爱和高质教育的水平,使得他们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生育率更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