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James:希望中美能够成为很好的伙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6日 14:51  新浪财经微博
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上海论坛”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图为美国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院长、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James B. Steinberg做主旨演讲。   由复旦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上海论坛”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图为美国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院长、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James B. Steinberg做主旨演讲。

  由复旦(微博)大学主办、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赞助的“上海论坛”2012年5月26日-28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未来十年的战略。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图为美国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院长、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James B. Steinberg做主旨演讲。

  James  B.Steinberg:非常感谢朴先生,非常感谢杨校长。

  各位学者、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上海论坛,在此也非常感谢复旦大学,也是非常感谢所有的主办方能够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进行创新性的思维。我们也会共同地来探讨一下我们的区域,以及全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我来说,已经离开了政界,现在是在学术界,但是也希望和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我以前的经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过去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同时也要展望一下在21世纪亚洲未来发展的态势。

  刚才我的好朋友朱民先生也是和我们共同地来探讨,真知灼见。我之前当时和美国的前国务卿访问过复旦大学,之后的克林顿总统访华、来上海的时候我也陪同他一起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情况。在过去的19年工作历程当中,我也是希望能够在中国还有美国还有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美国应该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在这里我共同分享一下个人的观点。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地区亚太区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过去的三十多年前在亚洲地区所发生的变化。可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很多人如果不清楚的话,我们研究一下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经济力量其实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格局的转变。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些历史,其实对于我们的未来也会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政府政策的制定来说,我们要更多地立足现在,但是更多的我们应该要放眼未来。当然我们也知道,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有一个我们可以确定的,就是未来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说到东亚地区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国的领导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这样变化,就以今年为例台湾地区、俄罗斯地区的领导人发生了变化,对于美国来说也会有新的大选,对于中国来说,十八大也会召开。我们可以看到领导人的变化很有可能领导层的这些决策也会做相应的调整。我们也可以看到北朝鲜现在也是领导人发生了更替,对于我们来说,也希望看到今年会有更多的这样一个调整,很多的一些变化。但无论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无论是非常重大的还是普通的变化,我们相信这些领导人的决策都会对东亚地区、亚洲地区、全球的格局有深远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持续来进行关注的。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的格局当中,东亚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大,而且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我们必须要在气候变化等方面有更多的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各国的领导人也是会和各国在政治方面会有更多的交流,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倡导的。而且在未来几年,这些领导人所做出来的决定,其实对我们后代都会有深远的影响。应该说这些重要的关系,其实不仅仅中美,还有包括澳大利亚,还有包括印度,还有日本其它的国家,所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它们的决定都会对于政界、经济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出怎么样的抉择呢,其实应该说到亚洲的抉择,不仅仅是它们外交方面的一个抉择,应该说各个国家不仅要首先考虑自己国内的问题,还有社会的福利,环境,所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国内的选择也会对国际的问题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对于美国来说,还有我们的整个就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现在越来越重要了。对于各个国家来说,也不可能是各自为政,我们也相信这些战略的话,其实对于整个全球来说,都有这样的关联性。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会有很多的竞争关系。比如说中国和美国之间,还有对于北朝鲜,还有对于南韩,还有包括日本,还有对于中国、日本,还有中国、美国其实都会相互的关联程度会与日俱增。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它的一些国家,不仅仅是相互的这样的沟通越来越多,而且相互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最近的几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国的这样一个透明程度其实也越来越高。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之前二十年的时间有很多的血腥的战争或者斗争,但是现在我们更多地来强调稳定性。稳定性对于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是越来越重要的,过去的二三十年更加重要。我们一定要维持这样的一个稳定性,这对于我们的继往开来也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今年即将上任的这些领导人来说,我们必须要更多地考虑我们的战略稳定性,为什么现在这个稳定性受到了影响?对于中美之间,或者说对于中美之间我们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延续这样的一个稳定性。我们在过去的一百年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的地区的一些冲突,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一些原因,可能有一些种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资源争夺的原因,或者是其它的一些领土的纠纷,有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相信,还有很多的渠道来进行解决。

  以领土冲突为例的话,现在可能是在亚洲地区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还有很多的恐怖主义的危机,还有包括中国的南海、包括南朝鲜、包括在日本的领土冲突其实现在也有加剧的态势。但是我们要牢记在心,这些冲突还是在我们的一个国际相互连接的大环境下发生的,那我们还是要必须保持我们这样的一个相互交流来解决这些领土的纠纷。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国际贸易来说,我们也是需要有更多的政治领导人参与其中。在这样一个区域冲突还有更多的连接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更多地考虑连接性,这样的话才能来保证我们的可持续以及和平的发展。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亚洲国家来说,不仅仅要维持现状,所有的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应该也是在现在的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下来进行解决。那这样的话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和平解决各种问题。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直在强调和平式的发展。对于中国需要和平式的发展的话,也需要外部的稳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必须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来实现这样的一个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现在也是看到台湾海峡以及朝鲜半岛现在是在亚洲地区可能是冲突最严重的这两个地区。与此同时对于中国来说,希望能够实现祖国的统一,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我们也必须要确保整个和平的发展,无核化的状态。对于中国的大陆还有中国国民党这边,现在维持了一个相对比较平静的状态。对于马英九来说,他现在也是决定不希望能打破这样子一个状态,希望能够继续进行探讨。对于韩国以及对于朝鲜来说,现在对于两方面来说,其实目前来说,我相信没有人想冒这个风险来改变现在的状态。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南海地区也成为我们的一个热门话题,所有的各方面应该必须要避免这样一个领土的纠纷,要避免继续地升级。我觉得要这个问题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经济的一体化应该继续地进行推进,第二个方面对于中国还有美国,还有各国的领导来说,应该继续地来加强合作,共同地来进行探讨,消除我们的不同之处,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动态的交互式的讨论,才能真正地来维持这样一个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历史也告诉我们,通过经济的一体化其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纠纷、矛盾,因为只是通过这样一个讨论的话,可能无法解决,但是通过经济一体化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催化剂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未来要继续地推进经济的一体化。其实我们现在看到IT的技术现在也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且在求的贸易、全球的供应链,还有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度之间,IT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各方面的或者是多边贸易的协议,其实也能够保证我们的政治方面的稳定性。

  所以现在所有人都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的繁荣,未来的方向就是要能够去打造自己的多边关系,我们希望在经济方面的一些议题,包括货币,包括贸易的实现方面能够更好地消除我们之间的摩擦。经济方面的关系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地区确实政治、政党的实践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为他们的公民从经济的角度来谋福祉。包括一些相关风险的承担,对于有一些相关的政治领域,包括我们中国现在也在不断地在繁荣、民主方面取得进步,因为我们相信这对于维持我们公共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也强调对于目前的相关状况,不能自满,对于20世纪的上半段欧洲也遇到了一些经济方面的困难,所以21世纪的前半段光光靠经济的一体化还不够保住我们这个全球的相关和平。我们现在有时候在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到亚太地区的相关稳定,所以我们必须要能够在领导层的内心不断地去注意到这样一个不确定性的潜在性。为了避免这个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必须要多方参与、展开合作。现在其实不止单一的因素在影响稳定,所以中美如何去管理双边高层的关系,这其实不仅仅对于两国,对于我们这个区域和全球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看奥巴马总统也把中美的关系称为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国的关系了。

  另外对于管理中美关系,应对中美关系的相关实践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自从二战结束以来,包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开始有一个沿革,当时中美可能处于对立的局面,在对立的时候我们的地区受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问中国,那我们的关系慢慢稳定化了,一定稳定化之后,我们就能够把一些大规模的冲突加以消除。所以对于中美关系的管理,是基于外在的互相的理解,我们中美在关系正常化之后,开始更好地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尽管我们在一些重要的课题,包括贸易、经济、人权等等,可能双方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是其实两国的领导确实都欢迎我们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因为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从积极的意义的角度,贡献了亚洲和全球的稳定性。同时中国的领导层也接受确实美国在东亚也将会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也会助力于亚洲稳定性的打造。最近你看奥巴马总统也对中国有所访问,同时胡锦涛主席也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在互访的过程中,双方都在采取很大的努力,希望能够求同存异,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地区和全球的主题,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反恐以及我们反盗版,以及全球卫生健康的推动,两国政府都在做大力合作的措施。同时基于这样两国的合作关系,也希望能够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基于历史所学到的经验教训,来更好地指导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以我们两国之间的希望能够成为很好的伙伴。

  美国可能也会认为中国的崛起从潜在的角度来说,对于美国是有积极的作用,而不是说曾经的零和的游戏。以前在冷战思维的模式下,我们可能认为一国的崛起会对另外一国构成威胁,从传统的角度来说,美国的军事国防可能会威胁到东亚,包括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安全性。基于老的思维,现在两国都在调整,都在改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相信要从政治的角度来进行出台。所以我们不希望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美国慢慢去遏制中国的崛起。我们也不希望看到中国希望美国不要在东亚扮演这么大一个影响力。所以我们在政策的角度有不同的选择,那在做这些政策选择的时候,我们要能过去注意到它潜在的危险性。如果中国的领导层认为美国的目标是希望重新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影响力的话,那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利的结果。所以我们不同的一些政策有时候特别要关注到美国对于中国以及中方对美方的一些相对反对的声音。如果美国的领导层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相关的威胁方,这样美国可能以传统的盟友或者国家展开更紧密的合作,来进行抵制。其实两个国家的领导层都不相信这个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在慢慢制定一些措施,进行风险的对冲。所以有时候我们希望双方能够互相信任,如果没有更多的信任,有可能会导致中美双方采取互相抵制对抗的措施。从而有可能让我们潜在的威胁而兑现。

  目前当然没有一个铁的定律来表明中美两国在未来朝某一个方向走,但是另外一边,我相信我们其实有这样的一个看不见的手,慢慢通过两国关系的交流,把我们朝有利的方向去导向。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远见,非常有勇气的一些领导层在未来更有可能朝着积极的意义走,而采取很好的政策。当然对于危险、风险的规避,双方都要能够去采取有勇气的决策,包括我们中国对和平的发展确实有很大的贡献,包括承诺。当然我们也希望中国这边能够更好地去践行相关的承诺。在美国这边是如何看待更加强大和崛起的更大繁荣的中国,美国这边也要能够把相关的双方信任打造的承诺加以兑现。

  我们对于打造双方的互信度,第一步就是互相地信任,在过去的三年,我们也看到,我们两个国家在对话方面越来越深入,同时可以谈到不同的话题,这些对话都是非常重要,特别是三轮战略的经济对话,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明证。当然对于对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除了经济也就是国家人权,因此我自己也对我们军方对军方的对话取得的进展我感觉非常鼓舞人心。同时在两国也成立了战略安全对话的平台,我自己也非常荣幸对于第一个战略对话的会议而成为联席主持。对于这样一个相关的对话,在对话的背后也要能够采取实际的行动,把我们传达的一些观点加以支撑。这些行动要有一个战略的保证,双方都能够采取一些具体明确的措施,来确保我们的意愿与口头的承诺有很好的匹配、一致性。我稍微解释一下,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美国的决定来支持和维护中国入世这是很好的一个战略保证的例子,就是美国政府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来去证明美国确实之前向中国增强繁荣的承诺得到了兑现。在中方这边我们看中国的领导层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也采取了很好的措施,以及在最近也就是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领导层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维护全球的经济福祉。所以你看我们现在美国包括中国,也希望进行一些经济的重新调整,以及从货币的角度,其实我们中国的政府也在采取一些措施。这样子的话,我们避免了在实现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避免伤害到其它国家的利益。

  另外美国政府也希望能够更好去应对他们的一些财政政策,这样子也能够保护到我们中国的相关利益,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对于美国的债券大量地持有。在安全的角度,我们双方也需要采取很重要的措施,来打造双边的信任,方法就是通过采取战略的保证措施。两国都能够去采取措施,确保对于太空的合理使用。同时两国也能够制定一些标准、准则,更好在网络空间彼此增进互信,而不是说彼此可能更多地去担忧从这个安全的角度会采取一些潜在的措施。同时我们对于互联网能够去打造共同的最佳实践,这样子更好帮助我们去移出网上的威胁。当然采取这些措施,作出这些事件绝非易事,双方要建立互信,也不是一天就能够发生了,因为对于很多重要的话题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例如在台湾,可能军队相关的一些装备采购方面,也是对于中美相关的一些战略的对话,是一个潜在的障碍。奥巴马总统也希望中国的人权状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人权的改善将恢复和中国老百姓的一些繁荣,但是中国有可能会把这视为是美国对于中国主权的干涉。所以两国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另外包括军队的一些相关的现代化。以及中国南海,尽管双方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其实都是坚持以和平的角度去解决。我希望我今天的观点能够很好地在乐观的这样一个信念,也就是我相信我们从长远的角度在亚太能够实现和平和繁荣。

  上海论坛是一个很好的论坛,包括我们展开的一些沟通,将会让我们朝着更加乐观的方向走,再一次感谢大家的聆听。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