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东华:捍卫原则就是捍卫最大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1日 11:52  中欧商业评论

  本文由《中欧商业评论》资深编辑张春燕根据采访整理而成

  从20岁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的职业生涯快30年了,一边做事一边思考人生——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寻求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但是很少得到答案,甚至会越想越迷茫。我基本上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最大化,重要的是要找到这种追求的合适方式和载体。

  被上帝拣选

  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你是与众不同的,是来承担责任的,是负有使命的。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支撑小时候那种强烈自我意识的觉醒。

  1983年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的《沧州日报》。很难说这就是人生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人走向社会后会经历各种不同的人生际遇,关键在于怎么用好这些际遇。我的方式是不管碰到了什么都会认真对待它,你认真对待它,它就会给你价值。我还能记得刚工作时候的美好感觉,几乎能听到自己进步过程中飞翔的速度,就像麦子拔节的感觉。

  我曾问过柳传志那一代的成功企业家。在那个年代,能真实地活着就已不易,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已经很奢侈了,所以会非常认真。但做着做着,上的台阶越高,看得越远,想法也越来越大,责任感也越来越强。他们这代人基本是这么一个过程。而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想着人生意义这样的东西,这可能是受时代、家庭环境的影响,当然也与性格有关。我在家里是老小,衣食无忧,所有跟自身利益相关的事都不用我考虑,在别人看来,我就是爱“想入非非”。

  我从小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想做最好的,想要追求最好的,而且没有什么东西能动摇我的想法,这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记得大约是10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我从家走着去上学,一边走一边想:我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跟别人换,包括我的外表,但是我的内心世界跟谁都不换。后来与信基督教的朋友聊天,他说这就是某种“被上帝拣选”的感觉,你内心深处会有那么一个声音:你是与众不同的,你是来承担责任的,你是负有使命的。

  我是真的想

  如果有人挡着你,不让你过去,挡你一辈子,你就老死在这儿,这只能说明你不是认真的。如果是认真的就必须对自己想的东西负责任,就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实现,不然就不如不想。

  我63年出生,小时候恰好遇上一个打倒一切、砸烂一切、蔑视一切的时代。而那个时代留给我的正资产,就是什么都敢想。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也是什么都敢想,但也就是想想而已,但我是认真的,因为如果你不认真就变成一种自欺欺人了,没人要求你非要这样想,既然你真的这样想,就必须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负责任,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实现,不然就不如不想。

  一开始做记者,我觉得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你可以天天和那些杰出人士打交道。研究生毕业后到《经济日报》评论部,一呆就是六七年,那更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我也不闲着,不停地有各种想法,还特别认真地写过一个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方案,当时经济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还高度重视,做了一个很长的批示;后来想办一张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报纸,但这些都没有落地,就是不停地想,不停地折腾。

  在那个时候,《中国企业家》杂志在经济日报社是一个特别令人头疼的地方,就那么一点人打成一锅粥,经营上难以为继。够资格的人都不愿去,我就有了一个机会。我过去负责的时候33岁,可以说是无知之勇。但无知之所以还能够“勇”,是因为自己对媒体市场化的基本趋势和逻辑看得比较清楚,有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自信。我最基本的判断是:好的思想和信息产品应该是非常值钱的,当时之所以不值钱,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进入市场,没有找到与市场良性互动的最佳方式。

  我习惯于只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因为生命有限;你认为有价值,就能不怕困难,进步也会非常快。我到《中国企业家》,当时很多人说我跳进了一个“火坑”,但我没觉得有那么可怕,反而觉得那是一个“炼丹炉”。《中国企业家》是我独掌的第一个平台,那个时候甚至我还不知道《财富》和《福布斯》到底是怎么回事。别人对我说,应该有一个中国的《财富》。我说为什么《中国企业家》不是?谁比我们更应该是?有谁挡着我们吗?中国有那么大的需求等在那里,如果做不到除了自己无能之外,还有别的理由吗?没有理由!那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嘛!

  那时《中外管理》杨沛霆老先生的官产学结合的培训做得特别好,我觉得《中国企业家》也应该做这种培训和论坛,我就混入他的会场去偷艺。实际上如果你真有想法,你对你的想法是认真的,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难的。

  在体制内做创业的事情其实障碍多了,但障碍不就是等着你去挑战、去超越的吗?上面一直说要出精品,但整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好妨碍你朝那个方向发展,那你要不要朝那儿走?既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只能想办法去面对,去突破。如果有人挡着你,不让你过去,你就一辈子老死在这儿,这只能说明你不是认真的。如果一切条件都具备,一切都准备好了,还需要你吗?

  在体制内创业付出很多,回报不成比例,经常有人为我抱屈,觉得不值得,但这就要看你要什么了。我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本身就是回报,所以我有很强的幸福感。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如果我能够在做事的界面上无限地延伸放大,利益回报我不在乎。即便我创造一万元的价值,自己只能得到一元,我也能实现财务自由。你创造的价值你能得到多少,这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你到底有能力、有机会创造多大的价值。

  制度创新可以给人很大的空间,但现在的制度创新很难往前走太快太远。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选择了在体制内,就要认同。你千辛万苦,创造的价值跟你无关,你认不认?认就干。不认,也没有人一定让你在那儿干。所以我从来不抱怨。

  《中国企业家》的事业做到今天不容易,这里面有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很多人的心血。原本想等改制完了之后再把重心转移,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能保证《中国企业家》按照一个正确的逻辑不断延伸,但后来发现这么做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我觉得不能再等。关于“正和岛”的想法,我从1999年就开始酝酿,各种条件不断成熟。如今,整个社会包括我要服务的人群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我必须行动了。当然,我今天说“正和岛”的理念,很多人还是听不懂,能听懂的也觉得这个事太难,但我觉得没什么,没有大的意外就一定会成功,我看到的是一种逻辑的必然。

  有些人说我疯了。《中国企业家》已经做到这个程度了,还在不断进步,改制虽然慢,但也看得到,我却净身出门。但这个事我已看得太清楚了,还有理由再浪费时间吗? 

  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社交圈

  在正和岛的平台上,对原则本身的捍卫,就是对利益的最大捍卫,没有任何必要做妥协。

  正和岛的使命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并经营标准,推动这个世界成为互利共赢的世界”。前半句是商业模式,后半句是价值观。这话听起来大得像个笑话,我准备用十年的时间把这个“笑话”变成现实。

  马云(微博)说得很清楚:了不起的企业一定是通过为社会解决问题而创造商业价值。在追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又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市场就愿意为你买单,这样,你就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实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解决社会问题与商业模式不能统一,那就做NGO;能统一,就是马云的另外一句话: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

  正和岛这个平台,就是要把古人“千金买宅,万金买邻”的理念落到实处,让那些愿意通过走正道追求成功的力量汇聚起来,不断延伸和放大,让更多的人这样想,这样追求。现在大家普遍感觉谁不要脸,谁就更能成功;谁不问是非,谁就更能挣到钱。但实际上,真正了不起的长远的成功者,尤其是能够把成功和幸福统一起来的人,都是把是非放在前面的人。谁都不傻,通过伤害别人获得自己的利益,时间长了,你一边伤害别人,别人还给你送钱?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正和岛要吸引和凝聚的,都是通过走正道取得成功的人,以及认真希望这样做的人。所以第一个阶段,大概五年左右,正和岛主要为以企业家为主的决策人群服务,主要客户群是各类企业总经理以上的负责人;平台将采用实名制、会员制、收费制、邀请制的方式,不相信这种价值观的人,可以远离,即便进来也会被剔除出去。正和岛的数据库会非常精准,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安全可信赖的决策者社交平台”——在这里大家会觉得很安全,很舒服,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价值,不断提升他的判断力、决策力和领导力。因为中国最有判断力和最有行动力的人都在这里,这个平台推送给他们的东西也是源于大家;另外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普通的问题大家相互之间就解决了,特别的问题找最合适的人来回答。所以,正和岛商业模式的第一个基础是会员费。这个模式的前提是巨大的信任,这种信任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门槛。

  当正和岛的人群在这个平台上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有第二种收入模式——广告,我们会严格筛选广告客户。第三层商业模式是高端的团购和高端的个性化定制。在这个平台上,一旦把信任成本最高的人群的信任积聚起来,商业的拓展空间将是无限的。

  在正和岛,对价值原则本身的捍卫,就是对商业利益的最大捍卫,没有任何必要做妥协。何况我们起点比较高,更没有理由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去牺牲原则。刚做《中国企业家》的时候,一个好朋友提醒我说:东华,你现在吃的是市场饭了,就不要那么理想主义。他说了两句非常经典的话:当真理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立即把真理扔掉;当贞操和生存发生冲突的时候,立即把贞操扔掉。我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然后我问他:有多少人是因为真的活不下去了才放弃贞操的?我看没几个。大部分人是因为禁不住一点点压力和诱惑就放弃真理,放弃贞操,然后还说自己是被迫的。这个年代不愁吃、不愁穿,没有生存之忧,有的仅仅是一点诱惑和压力,如果你并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你就能为自己的放弃找到一万条理由。

  正和岛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是非常清晰的,朋友们也认为我做这个事是最合适的。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对生活有一个美好的想象,都有一座自己希望的正和岛,就像一个理想国一样,只是一直没能在现实世界找到。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今天出现这样一个平台的条件终于初步具备了。我们的思路是先把各种健康的力量从高端聚集起来,然后逐渐向中低端延伸;先在网上聚集起来,然后逐渐向现实生活延伸。

  宗教是桥,自我修炼也是桥

  静修、内修是一种修炼,可以修炼到什么都不怕,坐在那里架起一座从此岸到彼岸的桥梁;如果一边行动一边修炼,内修外练结合,也能架起这样一座桥梁,那不是更好吗?

  生命中有无数个死亡的门槛,每个门槛前都有累累尸骨。问题是,你想死在哪里?最高的生命境界就是肉身也许会死在一个地方,但他的精神可以无限穿越。

  对使命感有了更深理解的时候你就不怕死了,因为你把握了生命的基本逻辑。这个世界是无限的,一个人不管你走到哪儿,走多远,把使命完成了,也只是个分号,甚至连分号也算不上。有一次我在飞机上,对使命和生死一下子释然了,脑海里突然蹦出来的一句话让自己哑然失笑,这句话就是:我乐于随时接受上帝对我的工作调动。也许你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很了不起,社会也很需要,但上帝可能有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做,那么你把现在做的事情交给别人就行了,上帝也许让你用另外一个形态承担另外一种更重要的责任。所以我每一天都会觉得很快乐,因为我在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每一天都在接近自己定义的生命的最高目标、终极意义,也许永远也到达不了,因为完美的境界只存在于逻辑中,但是没关系,因为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我修炼到今天,对生命已经比较达观。

  我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但我不可能成为哪一个宗教的信徒。因为我认为强大的信仰完全可以源于自己的内心。宗教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面对死亡:所有宗教都告诉人们你不会死,只会到另外一个地方。宗教其实是要架起一座桥,对我来说,这不是通向彼岸的唯一途径,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人生修炼来完成。另外,宗教这座“桥”如今已经被弄得很复杂了,进去有可能迷路。而我是属于比较较真的人,更愿意相信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我喜欢相信简单而美好的东西,相信了,就幸福了;做到了,就成功了。而相信的过程中受的骗,做到的过程中吃的苦,就是人生修炼的必要课程,就是人生之所以如此丰富、精彩、厚重的原因。

  刘东华(微博),198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6年下半年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后任社长,把《中国企业家》打造为中国一流的商业媒体,并创办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10年12月辞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长职务,2011年创办“安全可信赖的决策者社交平台”正和岛。

  关于正和岛

  正和岛(www.zhisland.com)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家社交平台,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原社长刘东华2011年辞职后创建,柳传志、张瑞敏、鲁冠球、王石、马蔚华、马云、王健林、郭广昌、李书福等商界领袖都是正和岛的共同发起者与积极共建者。

  正和岛汇集中国最具实力、影响力与商业创新力的企业家人群,也同时定向邀请政界精英、学界权威专家、媒体领袖,倡导并践行“正向价值观”与“健康可持续的商业力量”。

  正和岛基于移动互联网并线上线下结合,为企业家们建立起来的“好邻居”俱乐部,为企业家人群提供高品质的平台服务。

  正和岛是国内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家实行实名制、邀请制、会员制、收费制的社交网络。于2011年12月29日正式启动,2012年6月1日“巨人的儿童节”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经拥有会员超过1000名,都是现实世界重量级精英人士。

  正和岛的产品线除了网站之外(www.zhisland.com),还有手机报《每日推荐》、官方微博平台(新浪加V:正和岛标准)、纸质出版物《正和岛决策参考》以及智能手机、PAD移动服务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