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的金融环境下CFO的融资策略”对话(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2日 14:57  新浪财经微博
“尖峰对话:新的金融环境下CFO的融资策略”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尖峰对话:新的金融环境下CFO的融资策略”现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1中国CFO年度人物”评选于2012年4月27日-29日在广州揭晓。上图为“尖峰对话:新的金融环境下CFO的融资策略”现场。

  以下为对话实录:

  刘瑾: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刚才杨司长做了特别精彩的演讲,下面的话题,是在这个大政策环境下,我们CFO怎么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我们这个小组主要讨论,在当前的金融变革下CFO的融资策略。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中国港中旅集团总会计师张逢春,以及中国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CFO陈炳华先生。在两位老总发言之前,我想简单说一下现在的金融形势。从国内上看,我们会发现国内现在的融资成本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我们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很多企业在融资方面感觉到比较困难,而另外一方面,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变得比较宽松,所以相对融资成本会低一些,尤其是在国际市场,比如香港融资成本也会低一下,在这种比较下,我们的CFO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讨论。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张总,他在港中旅已经19年了,我想下面把时间交给张总,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观点。

  张逢春:面对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先发表一点作为CFO的感言,刚才刘总讲,目前的经济、金融和企业的经营环境下,作为企业的总会计师,我深感企业扩张的动力、发展的惯性与目前企业融资能力瓶颈之间的矛盾怎么去解决,怎么去找到有效的方案,是我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甚至说我今天坐在这个会场,我想的就是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如何找到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企业发展驱动力、惯性和企业资金融资能力之间的这种平衡,我觉得是我最大的挑战。言归正传,介绍一下港中旅在面对这个局面时的做法,跟大家交流、分析。

  港中旅是国企,它的特点是“双总部”,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我们的运营决策总部在香港,但在北京也有北京工作部,就是在两地都注册了总部。在目前的环境下,我把企业的资金安排概括为三个方面,在破解融资难上,一是搭建两个平台,二是利用两个市场,第三是采取两种融资方式,来解决目前的难题。两个平台具体怎么讲呢?由于我们企业这样的特点,我们在内地利用中国港中旅集团,成立财务公司,应用这个平台,对内地的人民币资金实行金融管理,提高资金的效率,同时利用它在内地做融资。第二我们利用总部在香港这么一个优势,在香港已经搭建了港中旅金融公司,利用这个公司来进行融资,就是搭建两个资金平台。第二个两个资本,两个市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产品非常丰富,融资的手段和渠道比较多,所以内地和香港两个资金及资本市场我们都利用。第三是采取两种融资方式,主要方式一定是直接融资,这两年我们目标是直接融资的比重占我们整个融资规模比重要超过60%,达到这么一个水平。利用这一情况,我说的两个平台,两个市场,两种方式,我们准备做这么一些融资的工作。

  第一,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充分利用交易商协议这个平台,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觉得在内地融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同时效率比较高。当然目前这个交易商协议审核门槛提高。第二个是我想重点讲的,就是我们在内地的IPO,我个人分析判断,我们的业务经过两年的准备,资本市场IPO首发也不能指望短期高发。但是,即使发行价价下来了,但从融资角度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窗口,所以不出意外的话,5月份我们会跨出这一步。第三块,我们在内地融资上确定一些战略合作银行,各位跟我的感受不同,我在跟银行的关系处理上,始终确定我们中国的国情,建立战略合作银行,我们总会拿下一些额度,这些额度是短期的。我们跟很多银行签约战略协议,落实一个信贷额度。我在企业资金富裕的时候跟银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会跟他确定信贷额度期,就是说不管金融市场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额度必须保证,我想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尝试,选定一两家我们定位战略性的合作银行,签订信贷额度,来解决我们短期的、临时性的资金需求,确保企业资金链不出问题,我想内地重点就这三个方面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在香港,应该说香港的资金市场去年以来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去年以来我们在香港融资的策略是做俱乐部,和两三家合作关系比较长的一起做个俱乐部,这样融资的规模就上去了,而且融资的成本可能控制下来。第二个方面,香港我刚才讲了跟内地一样,短期信贷额度我们是20点左右,保证一年一来,随即随还,这个可以解决短期资金的需求,还有重要的一个,刚才刘总也提到了,就是香港财政司很支持这方面的工作。今年我们启动在香港发人民币债,比在内地发要低100个点,这个人民币要在内地使用,首先有商务部和央行严格的监管。比如说我们做物流、旅游景区渡假这些项目,他们还是不大支持的。同时我们在香港也有上市公司,根据资金在香港做一些新老股东结合,这个空间很大。我们主要的一些融资就是这样子,我想给各位分享一下,我们除了搭建两个平台、利用两个市场、采用两种方式以外,实际上目前我觉得最好的、最有效、最主动的融资策略还是管理提升,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提出,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今年从我们财务系统上升到集团的重点工作。第一个压营收,营业收入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下降10%,这10%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减少资金30多亿元,这个对企业来说是见效非常明显的,第二个去存货。如果存货不及早压下来,存货会有贬值的可能,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一个目标,今年把存货要压10%。第三个压成本费,管理提升的核心是打造成本竞争优势,即低成本竞争优势,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手段,有CPI,有考核,有成本管控模式,这个方面我们也提出要做到10%,这个10%对企业财务状态的影响就很大,我粗略算了一下,年底通过成本管控也有30亿元的成效。所以通过内部的管控手段,可能会使你的效果有很大的提升。我想在这个方面也是我们练内功的一个很主动的措施,我想跟大家报告分享的就这么多,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刘瑾:刚才张总很全面讲了中港两地的融资渠道,陈总对这些国内和国际市场这方面也有很深的了解,下面我们请陈总发言,请大家给点掌声,谢谢。

  陈炳华:各位领导早上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是广州国资委下属的公司,从事医药行业。我们属于地方公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按照我们的汇总口径,我下面的公司大概营业额去年是230个亿,在国内可能排名刚刚进500,同张总这些大公司比,我们是小公司,小公司可能更有体会,在目前的金融货币政策波动的情况下,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从2008到2011年这几年我们体会到,国内货币政策的从紧放松,对我们带来的各位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所以我从2008年的时候,去年我们的贴现率达到13%,这种变化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又要发展,又要生存,我们怎么办?这个是作为CFO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第一个为企业发展筹措资金,第二还要控制这个融资的成本,因为我们作为医药行业,大家认为挺赚钱,但是作为我们身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觉得赚钱也很困难,所以控制成本是作为CFO的一个重要职责。第三还要控制我们的财务结构,要从三方面要做这个工作,在波动的环境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作为我们工作背景先说一下,我们在医药行业有两大的业务板块,一个就是药品的制造,另外一块是药品的分销地,也就是传统的贸易公司,在230个亿的销售额中,我们制造业务只有大概50至60个亿的规模,其他170个亿都是药品分销,药品分销170个亿,我面对的是医院,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医院和零售商,供应的是我们本身自己的产品,还有代理国内著名药厂的产品,我们知道国家医疗改革的话,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我们面对医院这个客户,对我们来说是相当难对付,因为应收帐款的帐期很长,我从十年前到广药帐款只有20多天,现在短的90天,长的一年以上,但医院对我们来说是强势,我们企业是一个比较弱势的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CFO的话,确实要做好刚才我讲的这三个职责,完全这三大任务确实是要动脑子。

  作为我在广药的职位上,我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去年全年我们的财务费用大概是八千万,而我们的整个资产规模大概是一百亿的规模,但是我们贷款,银行融资的规模大概有20多个亿,我们的债务结构可能有多种结合,因为我们知道,银行短期的融资对我们来说还是占比较大的比例,但是银行的融资,刚才张总讲了,在去年我们是碰到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在年初,给我们的授信可能达到100个亿,但真正要用款的时候,他说总行没有办法给你,这个是由于政策的原因,你也没有办法。另外一个在这种环境下,他会抬高利率,原来和我们签的是基准利率,等到环境改变了,可能要上浮5%。这一块临时的改变不仅是增加成本的问题,额度也没有,对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我们觉得银行这一条线肯定是不能断,我们可以拓宽多一些途径,比如我们去年的话,我们就发了一些中票,通过中票来解决一部分两三年的融资,另外一部分,我们通过和银行的合作,给医院、供应商进行适当的授信,来把财务的费用适当转嫁给供应商和客户,我用我在银行的影响力,通过银行做这个工作,通过货流的跟踪,给下面授信,这种情况下,适当转移了我们的财务费用,但是供应商,我们的客户他有时候在几个环境是这样情况下,他也能理解,也适当会接受银行对他利率的提高,相对我们来说,他更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接受这种安排,所以从这个角度会转移一部分我们的财务费用。第三个途径是比较香港和内地的资金的成本,因为在去年来说,香港的总体的资金成本大概是3.8%,现在提高了一些,可能要4.2%,香港银行贷款利率比国内要低2、3个点,利用这个价差的话,我们也做一些境外的贷款,当然境外贷款并不是随便就能贷,他是国家控制比较严,刚好我们下面有一个医药公司是和欧洲的企业合资的,现在我们投了10个亿,有20亿的投资额度可以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境外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我们有了优先的一个条件,通过这个途径可以解决临时银行额度不足,同时成本大量上升的矛盾。第四步就是,通过内部的管理提升,来减少对资金的压力,但是任何企业我认为都是一样的,当你有钱的时候,环境好的时候会大手大脚,因为来得容易,那时候对成本的控制不会那么紧迫,等你有成本压力的时候,肯定是通过成本的管理,通过资产流转幅度的管理来提升减少整个在途的资金。可能我认为在某些方面来说是最好的一个途径,因为不仅减少对外的依赖,同时还提升了企业长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有极大的一个好处,我们在这两年应对金融这个环境的波动,我们大概是从拓展下游企业,利用我们银行这个关系,给他们带来客源,转移一部分资金成本。第二个通过中票的方式拓展途径,然后境外贷款途径来拓展,最后就是通过内部管理提升来拓展,这大概是我们采取的几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跟大家分享那么多,谢谢。

  刘瑾:经过形势不断在变化,货币政策不断调整,实际上我们财务高管每天面对都是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这个工作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行业竞争环境都是不同,陈总的医药行业,据我了解,目前处于“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硝烟弥漫的市场,其实广药在整个医药行业里面是排名第三第四的企业。我想感受刚才两位老总的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谈一个新的金融环境下的融资政策,我们还有一个听众的互动环节,提两个问题,谁有兴趣跟两位老总要交流。关于融资的话题,没有人想说说吗,比如说今年3月28日,我们国家发改委有了一个新的批准,就是有一个240亿美金的中长期贷款额度,这也是一个新融资手段吧。有人对这个有兴趣吗?

  提问:针对项目型的投融资,请问陈总或者是张总有没有什么建议?谢谢。

  张逢春:项目融资,比如说政府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融资不存在困难,你去找银行或者发改委要求都不存在问题,我说的是国家重点支持,企业自己选择这样的项目。我们目前两方面,一个方面我们境内的银行都有这样一种服务,我们会探讨专门做项目融资,专门做项目融资跟有关的抵押、担保对项目的经调、审计、评估会有一套流程,如果你这个项目好的话,我想你找银行融资是一种方式,据我所知,一些国有大有商业银行现在都有这样一个产品服务。第二我在探讨的,我也给你建议,如果你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好,它的投资收益率比较高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引进一些基金,或者你自己成立一个基金公司,把它作为“种子项目”装进去,我们在香港往往是成立一个基金,作为种子项目,但是这种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一般要在20%,甚至是25%,在内地是不是有这种诉求,我想会更高,我想这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手段。

  陈炳华:我觉得刚才讲项目投资比较理论化,你的项目是什么类型,什么背景,要结合才能谈融资的方式,现在怎么样把结合点找到?并不是没钱,中国很有钱,关键是你怎么适应到你这个企业,这个项目,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如果项目好,我觉得很多资金会涌进去,所以还是要在于你的项目有没有前景,有没有前途,如果有好的,找不到钱你找我,我帮你介绍。

  刘瑾:因为医疗行业是资金最红的行业。还有问题吗?

  提问:这个问题就是,新的金融环境,那么这个金融环境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与原来的金融环境有什么不同,在这个不同的环境下,宏观上应该采取哪些融资的策略,或者是融资的思路,谢谢。

  张逢春:融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我觉得在内地融资我们感受最深的现在还是一个指引,一个办法出台以后,很多到期的贷款,本来短期能续期,现在续不了,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有些工程类,建设类的资金处理不好就跟不上,这里比较深的一个印象。第二个境外融资,欧洲银行、包括日本银行不能说是从香港市场消失了,但是在俱乐部里面占的比重非常小了,可能我们融资的对象主要在中资、华资、港资银行,你不要指望找其他的银行,他们现在已经非常保守了,我从宏观策略上来说,我们的重要还是放在直接融资上,香港发人民币债,包括香港你的工资商业模式成型,合规性强,我认为内地企业去香港操作会强很大,我是前年开始在内地做一个IPO,我充分体现在内地要实现上市,我给我的财务人员说,财务人员有两怕,一个是上线,一个是上市,内地很多审核审批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烦琐,非常严格,效果怎么样大家都拭目以待,但是关键是你这个操作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建议在这个融资策略上,以直接融资为主,除了发企业债,发中期票据,包括短融这都是一种方式,再一个内地企业条件具备去香港,去首发或者增发,可能这个市场容量,投资者的兴趣比较广。当然,刚才讲到的你能够拉几个基金出来,或者你自己搞一个基金,把你好的项目作为种子项目装进去这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境外几家也在研讨这个,我们有一个目标,推动基金做出11亿到20亿美金这样一个规模,你再去做一些就非常好了,你先用基金给他做,做完具备上市条件之后再把他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这样资本市场也活跃了,融资的渠道也解决了,在内地操作性怎么样,我觉得内地这个方面渠道也比较多,投资者也比较感兴趣。就这么多,谢谢。

  刘瑾:那我们结束了,我们的时间到了,感谢大家,如果需要,张总和陈总还会继续交流,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