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余斌:今年保障房在建规模占总面积30%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0日 09:39  新浪财经微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4月2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承办的“2012(第七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机构投资者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

  余斌:首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我们在座各位交流,我有半个小时的时间,简要谈一谈我对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基本看法,总体我认为我们理性看清行情和经济回落的上涨情况。

  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与去年1季度相比,回落1.6个百分比,如果和去年4季度相比回落0.8个百分比。较大幅度滑坡趋势,如果把眼光放长远来看,实际上它是从2010年2季度以来,中国季度经济增长持续回落延续。从中国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来看,本轮经济增长的回调部史于2010年2季度,这种回调已经持续了8个季度。这是我国92年发布指标以来,经济增长回调持续时间最长一次。超过了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6个季度的回调期。

  而且,从经济增长速度本身来看,在过去10年中,2010年到2011年平均增长10.5%,明显的偏于平均水平这个情况。从本轮经济增长回调原因来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个方面,如此大中国出口增长下降,外需萎缩,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方面下行压力。

  第二个方面,国内房地产业经过阶段高速发展以后,陆续进入调整期。房地产业调整期带来的是房地产投资的下降,以及住宅销量下降,与住宅相关的消费的下降。所以,房地产业基于调整阶段,对投资和消费带来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

  第三个方面,经过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后,中国经济基本发生变化。这个三个方面原因因素,就是需求收缩,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叠加,共同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下行。

  全球化曲折发展,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影响深刻。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资金难以真正足够,美欧发展低迷衰退,在这样情况下中国能否独善其身,我们认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今天,这是不可能。发达经济体经济低迷对中国依然会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全球增长共性产生,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比重达到21%。2011年中国经济增量1.4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增量比重超过50%,就是全球5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占全球比重上升,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整个全球经济的走势。

  在这样情况下,中国内需和关联度明显增加。当中国经济紧缩,中国的进口增长下降以后,反过来给全球其他国家地区增长又会产生影响。全球其他国家增长下降反过来有影响中国负增长。中国的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实际上国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分别增长6.9%和7.6%,这是一个非常低增长速度。同时也要看到近期美国失业率有所下降,居民消费增长有所回升,美国经济出现温和复苏。欧洲危机在得到欧洲银行大力支持下,没有大规模的迈进扩散。日本经济得益于灾后重建,日本经济出现灾前水平。由此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将会逐步回升,接近15%。

  从国内来说,短期需求下降的最大风险来来自于投资,随着住宅销售下降,1季度同比下降15.5%,另一方面新竣工项目投放,增长40%。一方面是销售下降,另一方面是新竣工项目投放由此带来房地产库存达到峰值,前期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渠道获取的资金,还款期也将集中在3季度到来。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投资链更趋紧,房地产市场调整呈现出成交量下降,由于房地产开发商不能通过输送房子收回资金,感觉资金链紧张,房地产开发商将会大幅度压缩投资,减少新的项目投资。

  第三个阶段就是价格波动,我们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在关键阶段。

  今年保障房在建规模大,占全年在建住房面积超过30%,中央财政也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推动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的因素仍在。特别是随着出口的增长的回升,对制造业的投资将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东部资金产业技术向中西部转移,劳动力短缺和价格上涨,机械性的劳动等等所推动的升级改造这些因素仍然存在。考虑到政策实施,高速公路、铁路、水利、胆力等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我们做一个大体预测,2012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前降后稳的态势。投资增速降幅有限,消费总体稳定,出口增长高于去年低的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8%。对中国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78年到2010年32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是否还延续?我们对这个问题回答是否定。在经过30余年高速增长以后,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增长后期,或者叫高速增长接待即将结束。由此带来中国中长期潜在经济的增长,我们处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我们出现快速人口老龄化。2011年未总人口13.4735亿,60岁及以上人口1.85亿,占13.7%,比上年未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3亿,占9.1%,提高0.25个百分点。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74.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为近十年首次下降。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储蓄率,对投资,对整个社会运行的养老费用之,对整个社会活力产生影响。第二个方面劳动力供求关系改变,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绝大多数低迷,我们在劳动力供给需求阶段,甚至说中国处在劳动力无形供给的时期。最近,我们一方面存在民工荒,招工难,还有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认为目前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总量基本平衡。但是存在结构性,如果我们经济增长,集中在产品组装和生产上,低科技含量组装和生产,对地段劳动力大量需求,由此带来民工荒招工难。

  没有创造足够的对大学生需求,再次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三个,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空间缩小。中国装备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别,过去30年我们主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缩小我们与他们差距。30年以后,我们在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太大差距,我们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样情况下全球没有形成的可直接用于中国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存在,我们被迫转入自主创新。这就意味这我们经济运行的成本,不确定性,将会明显上升。

  还有第第四个方面,基础设施投资潜力下降。过去30年伴随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我们进入大规模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的建设。这个高速增长时期,基础设施高,投资高速增长时期快结束了。这方面变化东部发达城市,我们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回落,实际上在07年以前,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这一块,由此产生中部与东部发展差距扩大,07年情况发生变化,东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这一缓慢区,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史于东部发达地区。

  那么,这种趋势会逐步蔓延,东部地区GDP比重很高,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回落以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足以支撑10%增长。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不可避免,经济增速下降符合追赶型、压缩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2011年我们城市化率51.27%,与2011年相比上涨了1.32。我们仍然处在城镇化快速危机的阶段,城市化推进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达到增速下降的收入窗口的同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较低,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我国有条件在中长期保持7-8%的经济增长。在过去30年中,7-8%增长是相对较低经济增长。

  第二点,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是重点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重视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从而保持中国经济平稳的较快发展。伴随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以下4个方面关系有可能爆发,第一个是2012年投融资平台将迎来集中还款高峰,局部地区可能面临一定偿付压力,财政、土地出让金,融资能力。

  第二,是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当增长的放缓后,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部分行业可能出现较大面积亏损。经济占10%以上,我们所有企业都会觉得盈利,中央财政收入会保持20、30%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回落到80%的水平,产能过剩不可避免,部分企业会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带来整个经济运行质量和效果下降。

  第三个问题,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银行、地方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目前发展阶段,地方政府高度依赖于房地产业,银行是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业。而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相当多为银行的贷款,实际上中国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染,有可能是问题进一步的恶化。

  第四个问题,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泡沫经济结合,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有可能引发较大冲击和群体性事件。伴随经济增长的速度回落,去年年底爆发温州事件,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调整,而实际上是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宏观政策与增长阶段转换的关系而言,我们认为应避免两种趋向,一个是宏观政策使经济重回以往高增长的轨道的倾向。同时,增长阶段转换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宏观政策也要防止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短期内增长速度过快下滑。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滑,不利于我们顺利从过去高增长向中速阶段的转移。

  按照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基调,保证宏观需求政策的基本稳定,根据情况变化适时适度微调。重视改革的导向供给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这应该是重点。供给政策目标,是加快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对新增长阶段的适应性,逐步做到在中速增长环境下企业可赢利,财政可持续,风险可防范,民生可改善,就业可充分。

  另一目标,是以价格投资双方为突破口,推动基础产业改革,短期内环节某些领域的供给不足,增加投资需求,并通过强化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减轻通胀压力,中长期则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以上,我是我今天的发言,仅供在座参考。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