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诺奖得主菲尔普斯:中国应收缩国企追求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30日 15:19  新浪财经微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3月30日,由厦门市工商联、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创业领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图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

  费尔普斯教授: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今天下午我也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共聚一堂来探讨全球世界经济的趋势。在探讨全球经济趋势之前,我想先追述历史上200年前,我会非常快速的给大家过一下这段历史。

  首先我所称之为现代经济的历史,我觉得是从现代的经济体的崛起而拉开的序幕,就是从自主创新所推动的发展的经济体,自主创新用的术语来说可以称之为活力,这样的经济体是从19世纪的上半年在英国和美国出现,在19世纪的后半期在德国和法国也出现了这样的现代经济体。大家可能会问,意大利和西班牙在这段历史上又是什么位置,意大利和西班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富裕和繁荣的国家了,但他们创新的活力还远远比不上我刚刚提到的国家,这些具有创新活力的国家也发展的十分快速。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创新和活力最为重要的一个秘诀是创新是在基层推动的,而不是说由英雄式一些精英的人士或者是大型企业的高层来推动的,相反这样的创新是在草根和基层,由普通的老百姓,小商小贩来推动的,老百姓尝试不同的想法。

  同时推动这个创新过程的人群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商业的这些人士,他们推出新的方法和产品之后有很多的科学家也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解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由企业界的人士来推动的。这种经济的活力或者创新的经济是由各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带来的结果,要形成这种经济的活力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现代主义的经济文化的崛起,也就是在现代主义的经济是推动变革的,是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新方法的。

  第二个前提是传统主义的衰弱,是以家庭、社区和国家甚至宗教摆在第一位,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就是传统主义思想比较少的,所以非常快速的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思想,同时也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体。也有一些国家,他们接受了资本主义,但传统主义的精神非常强烈,因此也没有发展出现代主义或者是现代的经济体。

  在二十世纪看中国崛起的这个故事上演之前,我觉得最大的故事就是在欧洲的现代主义的衰退以及传统主义的失彼。在二次世界大战,1920到1930这个时期,像巴黎和柏林到处充满自主创新和活力的,到了二战之后1950年之后,德国和法国开始在世界上占据创新的位置已经是微不足道了,同时英国也有这样的遭遇。同时在二战之后,50年代、60年代之后,可以说全世界最大的唯一一个经济体就是美国了。比如说法国和德国这样的国家,抵触现代主义发展的话,我们举另一个例子,意大利他们现代主义从来没有发展起来,在这样国家里面,他们所有的经济体就是社团主义的经济体,所谓的社团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经济体里面,公司的所有权是私营的,但政府对整个经济有很多的控制,在社团主义之下政府要对整个经济的制度进行引导,使他朝着政府想要发展的方向去走。

  同时政府也要去管理这些经济的变革。虽然如此,但在二战之后数十年里面,我们看到欧洲大陆他们的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这种方式是通过美国一些先进的产品和方法引进欧洲的大陆,我们看到在1955到1980年、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在赶超美国的生产力,但他们的这种赶超不是通过自主创新,而是通过复制、拷贝美国新的方法和产品。

  对于欧洲的国家,在他们生产力越来越接近美国水平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更难去拷贝这个方法,在这样一个阶段,欧洲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看到大部分来自美国这样技术转让的机会在欧洲已经用尽了,因此在欧洲大陆就出现了一个经济放缓的趋向。刚才我们讲到了在欧洲大陆这样生产力生产速度放缓,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我们在西方看到了一个趋向,那就是在美国的经济中也出新了一个放缓的迹象,这种迹象可能是在1966年就可以看出来的,但当时不是非常清楚,1973这个迹象就非常明显了,1973到2003年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时间生产力的增长放缓的很多。美国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速度也是放缓的非常多,由于劳动力放缓业带来了就业的减少,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创新水平下降带来的,也是创新水平的信号。

  我们到目前为止看到,在美国这种创新也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虽然我们有互联网的革命,但是互联网的革命仅仅涉及到美国经济体中的一个小小部分,其他的经济体部分还没有恢复他创新的活力。由于美国生产力增长放缓,当时欧洲很多国家它增长的水平基本上是可以跟美国持平,包括法国、意大利等其他一些欧盟国家。我们看到,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后期,我们看到像法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出现了创新放缓的迹象,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发明的新方法和新产品、新理念速度越来越慢了,相比这50年代、60年代当时的创新速度就要慢得多。

  如果我们来回顾一下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政策历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政策历史中它的主角是政府不断的推出各种措施来抗击就业疲软这样的现象。由于这些国家生产力增长放缓使得就业疲软,政府所做的工作就是减少对就业的冲击,但是他们做得并不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国家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早期,他们经历了很多政府大量的预算次之,他们国家的债务占GDP非常高的水平,意大利债务水平达到GDP120%的水平,希腊、葡萄牙这样的国家他们公共债务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像希腊这样的国家,当时的债务水平占GDP50%。

  这样的状况实际上带来了两个代价:第一个是必须政府要出台一些措施来停止这个次之的危机。这样就会造成经济的影响。他们的居民拥有了大量的财富,比如说他们的祖母或者是他们的母亲当时税收是非常低的,所以他们也有了非常多的积蓄,比如像很多人有很多套房产,甚至在海外有大量的存款。这样的力量对经济也是有收缩性的力量。由于居民财富大量增加使得人们会要求更高工资的水平,如果不给他们更高工资的水平,他们就会想干脆不工作了。

  在这样的状况下,这些条件都是滋生了在欧洲出现了债务危机这样的条件。也使得欧洲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工资水平的原因。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教训,就是政府财政的次之从短期来说可以去激励就业的增加,从财政的角度,政府大量次债会造成经济急速的膨胀,这样就会使得就业的水平会低于政府所预期的水平。

  在我刚才讲的阶段1997到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美国的经济相比欧洲还是处于一个更好的状况之下,因为当时美国生产力的放缓幅度没有像法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那么大,由于这样的话,在美国私人的财富积累的水平相比生产力来说,没有像欧洲国家积累到那么高的水平。但是美国政府引入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像医疗保险体系,养老金体系以及像给穷人提供的医疗救助体系,这样的体系也给美国人民创造了很多未来社会福利的权益。因此他们也有砝码要求有高工资才去工作。

  我给大家举一些数字,在美国现在私人财富大概是55万亿美元,但是刚才我们提到的社会保障权益的财富,也就是说对未来社会保障权益进行折现的权益达到66万亿。刚才我给大家介绍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历史。同时还介绍了欧洲和美国近代和现代的发展。接下来要介绍世界经济未来的趋势。先来谈一下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我们可以回顾到十八世纪的中国,当时的中国跟哥伦比亚的大陆水平基本上没有差别,在这之后,中美之间的这个门就关起来了,美国经历了非常长久持续的创新时期,中国却没有像美国这样进行长期的创新。在一段时期之后,中国找到了一个捷径,就是劳动力密集的产品来出口,政府通过出口来提升就业的机制。可以说,当时很多的农民他们可能在西部地区可能还是在从事的农活还不能达到维生的一个水平,使得他们到工厂来工作。当时,由于这个发展,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由于中国在西部的确还有很多这样的农民,他们是在维生这样一个程度上,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到城市里寻求工作。

  我们也看到,工资的水平并没有特别大的上涨。他们对工人来说所要求的工资水平大概是在维生收入的水平上一点点,我们也知道,中国现在我们也看出来一个苗头,就是逐步的剩余劳动力就会越来越少,工资就有可能越来越上升,现在的工资水平没有我们想象的增长那么快,中国生产力水平还是在下降的,而且中国也吸收了很多国外的技能技术,使得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上升。由于工人财富水平在比较低的水平,所以对工资没有带来很大上涨的压力。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苗头,如果有一天生产力水平下降了,放缓了,那这个时候工人的财富上升了,这个时候工资水平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上涨压力。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从中期和远期的角度来看一下经济的走势。我们知道未来是一个未知数,但是通过以古见今什么样的事情可能在未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我们看一下欧洲,欧洲的前景将会是非常暗淡的,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企业到欧洲去并购,或者是合作。中国企业的收购他们也可以学习到新的技术,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但是对欧洲,我还是一个非常悲观的态度。欧洲在二十年代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还是在三十年代出现的社团主义的思潮,这个思潮已经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有一个复兴,他们很难摆脱社会主义和社团主义的思潮,他们将在以后会是一个追随者,不可能是先行者,欧洲现在在周期里面到了一个谷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美国可以说现在也跟欧洲一样处在相似的一个泥潭中,美国现在在两种思潮当中挣扎,一种现代主义;还有一个是传统主义,对家庭、对宗教、社团等摆在第一位的思潮。同时在美国也出现了对商业以及金融业的对抗抵触的情绪,大部分的美国人现在并不认为美国的职责是通过发展来使得人们有更好的机会来应对挑战,同时使得人类获得价值的体现。现在大部分美国人反而是聚焦在社会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上来。当时不平等和社会的问题固然重要,但同时经济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过多的将精力分散在不平等和社会问题上,而没有去探讨恢复以前美国这种创新和活力。

  目前,对美国人来说,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种生产力的增长和工资水平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希望通过创新,希望通过活力才能实现的。他们觉得通过科学家和上帝就能带来好的东西,实际上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只有现实中实实在在的每一个人在他们的工作中,每一天都精益求精去寻找新的点子去创新才能帮助我们恢复美国的这种活力。

  下面我来讲一下中国的趋势,中国目前也正在一个交叉路口,就像欧洲和美国曾经在这样的交叉路口,如果中国将这种繁荣能使普通老百姓也受益的话,那中国就要去追求创新和活力本土的创新,这就意味着目前中国停滞不前的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部门需要进一步的减少或者是萎缩。那中国也是需要进一步的去加大对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要发展那些有足够专长,能判断出创新活动在未来是可以赢得的,什么创新活动是在未来没有施展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外商投资对中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并不认为,西方的银行要到中国来,来中国开展业务。西方银行到中国来开展业务不能够推动中国的创新和活力。总的来说,中国美好的未来实际上就在于在未来需要朝着更具有活力和创新的方向去努力,而这种创新和活力唯一的源泉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