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伯强:能源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30日 10:44  新浪财经微博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华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华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3月30日,由厦门市工商联、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创业领袖高峰论坛”在厦门召开。图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华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

  林伯强教授: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讲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电力供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阶段,特别是今年第一个月、第二个月消费电力大力下降,就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从第一个月、第二个月跟大家说从电力角度我们的经济目前处于什么状况,它有什么意义?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这个是一个国家从低收入转入中等收入的关键阶段,有必要在2020年前完成阶段性转换,2009年中国的GDP约占世界总量的8%,但是钢消费量占世界的46.4%,生铁占60.9%,水泥占48.7%,这说明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

  美国GDP增长是6.6,一次能源是2.7,日本它的工业化时间比较短,所以它集中消费GDP增长是10,能源是9,电力是12左右。中国到目前为止,GDP8.2,一次性能源消费5.4,差不多也是1:1的关系。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目前的高耗能等关系跟发达国家经历过的这个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没有很大的变化。现阶段城市化核工业化阶段比较刚性的关系还存在。当我们看到电力需求大幅度下降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得出GDP也在下降。

  我们来看看今年的数据,2012年1到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仅6.7%,比去年下降比较多,预测第一季度全市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将在7%—8%。上半年会在9%之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今年的一、二月份增速比较低是有它的原因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下半年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实行拉拉闸限电,也就是说一、二月份是不正常的月份。所以说,比较低是正常的。

  西部省份“窝电”而东部一些省份“缺电”这一现象在经济发展较快时也是正常的。我理解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家经常在缺电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西部这么多电用不了,其实西部一直这么多电,东部一直缺电。原因是电量需求的增长基本上在东部,经常会产生供需比较紧张的局面。而西部没有市场,但资源比较多,基本设施包括电场同上会比较超前。当然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是通过输电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个人感觉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我告诉大家,西部窝电和东部缺电也是很重要的。更让我们担忧的是,新增装机增速大幅下降。根据中电联数据,2012年1—2月份火电新增投资仅为799亿元,占电源基本建设投资17.5%,同比下降35.2%。火电能源占能源70%,提供80%的电量,而其他能源品种供电量仍然很少,在保障电力供应方面起的作用不大。

  由于低碳发展的缘故,政府希望火电比例下降。煤不涨,电不涨。极大的伤害了电力企业的积极性,电力行业的大规模亏损也导致电力行业对火电投资不感兴趣。所以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将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其实这么说,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火电比例是往下走的,因为火电比例占整个电力70%的确是高的。从低碳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火电逐渐往下走,但目前的问题,它往下走的速度太快了。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假如不解决,我们的电力问题将成为常态。保障电力供应,去年大概7、8月份的时候应中央办公厅的要求提出了提电价的思路,去年11、12月份就把电费提高了3分钱。如果当初不以这个思路出现的时候,我们供电都供不了。

  接下来的问题,今年夏季马上就到了,我们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煤价是一个相对市场化的,在中国能源仅有一块市场化的阵地,由于去年煤价这个阵地就不复存在了。我个人感觉这个煤价限不住。我估计,厂商、煤炭、电力的都会有很很多办法来应对限价。把限价放在那,其实政府限价经常是最后一条路才走的路,因为下去了就上不了。2008年的时候我们对成品油进行管制,后来运气很好碰到经济危机。尽管我们去年年底做这个事情,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政府应该去面对煤和电力的问题。

  我们讲一下我们接下来的思路,发电产业链,煤炭—发电—电网。产业链的问题我们一个发电产业链,每个环节都需要关注到,需要理顺其间的关系,从发展的角度看,有的换钱赚钱,有的环节亏损,我们看到的一定是电力短缺。一个产业链某各环节计划,某各环节市场,理论上走不通,现实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可以尽量维持,经验告诉我们,三各个环节必须兼顾,否则会出现短缺。在理论这个产业链有几种分子:比较简单的是全部市场化。

  中国全部市场化在能源行当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现阶段是走不通的。第二个是全部计划,把煤价也管制,以倒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很多人会认为这个是不明智的选择。当我们能源改革以行政的方法来解决相对市场的问题的确是有问题的。第三,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影响市场和控制电价。

  首先我们说一下,煤电联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控的理顺发电产业链,可以将社会影响降到最小,可以在不改变目前能源体制和价格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煤电联动我有一个表(PPT)是把整个产业链理顺,现在基本的思路就是让煤价和电价一起动,把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电网上,让国家对电网补贴。电力企业亏损实际上就是财政补贴,既然要补贴的话为什么不用比较好的方式来补贴。我理解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让煤价和电价一起涨,这样对终端电价就是可控的,我们上网电价就是发电厂那边涨,如果终端不愿意的话就涨一分,两分由政府来补贴。目前这种模式在石油行业,在石油厂里也是这样的。我们所谓的炼油板块亏损,也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煤价和电价一直涨政府有没有能力补贴,所以我们应该在煤价上做一点文章,收特别收益金。所有的煤市公司市场都特别好,如果政府收走的话就没有返回这一说,如果在这个前提下,你涨多少是不在乎的。这个道路其实就是从左手到右手。这个理论是行的通的,但实际过程中还是会有问题。这个问题煤炭是地方的,电力是中央的。这边基本上是博弈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至少这是一个相对市场化的方式来破解我们目前以非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博弈的问题。现在落后的问题都集中在煤和电的问题。煤和电仍然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大问题。

  目前中国政府在能源政策上基本上不慌不忙。这个现状如果能维持是最好,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个现状是无法维持的。接下来,就解决油荒的问题。这个是比较热的问题了,报纸上基本上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了。3月20日起全国汽油,柴油最高零售家提高600元,调价涨幅超过市场预期,而且国内93号汽油价格突破8元大关。破了这个大关,更大的问题今后还是油价会进一步上涨,政府将面临调价困难的局面。

  另一方面,调价不到位和之后都可能导致油荒。目前这个态势只要伊朗问题不明朗油价就会上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回答一下大家很多的疑问,就是中国成品油价格比美国高?我们怎么想都不对,有它的道理,3月19日,美国普通汽油的周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加仑是3.97美元,我们是8元钱,洛杉矶是美国汽油价格较高的城市之一,但还是比我们北京的油价低。我的理解油价为什么比美国高?主要还是税的问题,含税汽油税2元多,美国是8毛多。这个税合理不合理?我个人感觉是合理的。但税导致了我们成品油价格比美国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政府今后面临的问题。

  第二个,垄断的问题。在炼油环节,三大石油公司占90%以上,零售环节,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占到全国的50%左右。要打破这个垄断的问题,只能依靠政府在未来的改革中实现。事实上,我们很难量化市场化程度带来的效率和成本效应,在某一个发展阶段,或在某一个层面上由于竞争和非竞争导致的效益、效率得到的好处,走了一圈下来觉得还是非常困难,举几个可以比较的,美国零售和输送环节成本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1%左右,但我国会占到零售价格的17%左右。怎么解决垄断的问题,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我的建议比较简单,把中石油和中石化拆掉做不到,就在终端把销售留给民营,这样就不会在供油方面产生歧视。有油的时候大家都卖,没有油的时候先给自己,民营就是缺油。而且接下来的话,到目前这个局面如果不改的话,有意识的给民营留一个空间,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预测,民营企业在石油行业终将被赶出去。

  接下来就是产业链整体赚,局部亏的问题。很多经济学家都参与到这个争论,这里面有外行的问题,也有对产业链不理解的问题的,整个争论我觉得都不在体制上。基本上是一个产业链的垄断,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也提醒政府需要关注: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为56%,意味着44%国内生产的石油也按国际记价。它的成本有没有这么高?我觉得这个也是老百姓经常质疑的问题,国内生产的成本是20美元一桶,卖给中石化是105元,这其中的85美元是怎么结算的,这里面的利润是怎么最终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第二个,作为纵向一体化的分割开来,计算各个产业链环节的盈亏只是算清楚帐。

  第三方面结算的问题。中石化和中石油一直觉得结算的问题应该保密。在解决成品油价格的问题上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个,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否完全跟国际接轨?这个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事实上每个国家的价格都不一样,取决于它的发展阶段和资源。对外依存和国际接轨反应国际成本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不是完全接轨的充分要求。简单的处理和应对涨价的问题,回答就是市场化,这个回答在现阶段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个国家的能源我们做过无数次的研究,跟国家的生产力是有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反映成本以及在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劳动力增长之间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这个调价的度在哪里,也是接下来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在解决成品油价格的问题上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个,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否完全跟国际接轨?这个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事实上每个国家的价格都不一样,取决于它的发展阶段和资源。对外依存和国际接轨反应国际成本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不是完全接轨的充分要求。简单的处理和应对涨价的问题,回答就是市场化,这个回答在现阶段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个国家的能源我们做过无数次的研究,跟国家的生产力是有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反映成本以及在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劳动力增长之间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这个调价的度在哪里,也是接下来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打个比方,我们的油价比美国先进,但美国的人均收入比我们高10%,我们关注的一定是价格,还关系到我们的收入,特别是基本的消费品。如果油价很贵,收入真的很高,真的在乎吗?不在乎。但对基础消费品的消费,包括电价,油价它的决定因素不一定是价格,而是价格和收费比。我们的价格收入比美国高出5%,我们的消费者消费一定比美国高,现实中是不是如此?的确是如此。我们整体效应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我们的能源效率的确比美国低,我们的行业消费也比美国低,但因为竞争水平,采用的基础设施是相关的,但就老百姓来说,中国老百姓一定比美国老百姓节省,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度,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应该完全反映国际价格和成本,以及在国内以生产力相关的当中寻找一个度,这个度应该是接下来我们研究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需要考虑的是是不是需要维护成品油定价的严肃性。

  对于现行的成品油价价格机制,最大的考虑应该是一旦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政府可能选择价格管制,解释定价机制形同虚设。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应对国际油价进一步走高,政府怎么办的问题。基本原则我觉得是尽可能维护定价机制的严肃性和避免油价管制;同时在调价过程中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者承受能力。

  接下来几个方面可以做?一,见面消费税和进行有目标的价格补贴,消费税补贴都是以市场化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面,政府本来是行政的,政府可以选择相对市场化的方式对市场进行干预。税和补贴就是可以选择的方式。事实上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做。第二,减少消费税。无目标的补贴往往就是补贴给富人更多了。对于局部亏,整体赚主要是核算清楚问题,政府想做的话应该还是可以做得到。第三,调价滞后会产生油荒,如果进一步在油品价改革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第四高油价下的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石油行业对民营投资放开甚至鼓励,还不足以吸引民营,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

  这里我大致说了一下如何防止油荒和电荒的问题。目前大家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问题,往下调的时候是最及时的,往上走的时候是无法及时,因为这需要国务院批。国际油价从改革上45美元走到今天120美元,我们看到的上走的,不是下行的。如果下行不是很奇怪。上得多,下得少。所以对成品油定价改革不是出来就会有见效,我们还是要关注国际油价,以及政府在油价定价上面的政策改革。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