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一:监管机构要给敢于创新的人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5日 17:43  新浪财经微博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发言(新浪财经 王茜 摄)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发言(新浪财经 王茜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3月25日,由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和财新传媒主办的“第一届岭南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经济变革之路”。图为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发言。

  李一:首先感谢岭南论坛主席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昨天晚上我也参加了一些小的论坛,也听了很多的新的东西,今天早上也听到了相关部门的领导的讲话,我也把我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刚才任汇川总经理讲的钱多,统计局有一个统计,2011年中国全年的GDP是47万亿人民币,广义货币余额是80亿人民币,广义货币和GDP的比例是180多,是全球最高的,美国的比例长期保持在50%-60%。这里面也有效率的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国家走到今天,从一个社会发展态势来讲,从历史严格的逻辑来讲,我们已经到临界点。从国际形势分析来讲,我们现在的使命感很重,这些都是对的,要重视顶层设计,同时也要整体考虑。整体上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尊重规律。历史长河有规律,当然历史变革会有突发性。

  对于一个行业来讲,金融本身为实体服务,是本身的需要。我10多年前在哈尔滨就是做交易的,就是做衍生品。它是在对冲着或者是规避、化解证券风险。我们可以在更高社会意义上理解金融为实体服务,一个是验证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种种的社会现象,也验证了这两年我们国内要保持长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昨天晚上也讲了,这两年的PE以倍数增长,甚至我做业务做到浙江一带的话,跟一些浙江企业家谈话,他们10个有9个一见面问“你PE了吗”。这是阶段性,不成熟而已。

  市场的系统完善,我们大家都讲了,直接金融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刚才讲的股市证券,在我们中国的融资里面加起来也就是20亿。国外是颠倒过来了。从改革开放30年斗倒现在,要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但是这个步伐稍慢了。当然还有技术的问题。

  我一讲市场,很多人的认识就是谁IPO了,谁坐庄了,它可以买不同结构性的东西,也可以买交易性的产品,比如说交易市场的产品。但除了股票市以外,金融市场有多元市场,它有股票市场,也有债券市场,它比股票市场大得多,它可以把信用市场带动起来,也可以做非常多的对冲产品,是多种社会因素促使他做的。短期的债、长期的债,也是要用一些结构性的债来做的。期货市场,金融产品现在已经开始了,这些都是系统完善的问题。就像一场游戏似的,弄来弄去都是这么一个东西,回归金融为实体服务。

  第二个问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以前大家更多的注重融资的问题,而忽略了投资关系。这里面又出现了问题,有市场布局的结构问题,也有结构当中不同的技术问题,所以要完善系统。还要要壮大机构投资者的群体。当年他们那个市场非常乱,但是当他们发现机构投资者达到1/4的比例的时候,产生跟从效应。机构的多元化需要不同的机构参与,我们又讲到了风险、控制的问题。

  第三就是金融创新,前些年大家都知道,做得越大的越大,越小的越小,这是错的,大的可以更大,但更希望有一些小型的机构,有特殊的使命。有行业振兴型的,也有创新型的,有一种特殊的区域型的金融交易品,这些都需要创新。

  还有金融的产品,实际上企业走到今天,走混沌走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这是一个过程。国务院这几年推出“走出去”的战略,很多金融机构跟我们讲,他们面对的需求是非常多的,国内在这方面,从市场、操作基础、重组机构等等之类要有新的艺术。不仅要有新的使命感,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综合的素质,这个素质是对未来的认知,未来的判别,作为监管机构来讲,要给敢创新的人宽度,对于从业人来讲,要有认知以外,还要有勇气。

  谢谢主持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