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多元化的退出机制”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 16:44  新浪财经微博
2012“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投资论坛”及颁奖典礼于2012年3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多元化的退出机制”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2“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投资论坛”及颁奖典礼于2012年3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多元化的退出机制”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投资论坛”及颁奖典礼于2012年3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多元化的退出机制”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我们今天论坛来了100多位的企业家,他们是我们关注的核心,但潜力企业的成长实质上是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精神互惠双赢,共创价值的过程。IPO还是唯一的选择吗,我们现在有请最后一组圆桌讨论嘉宾,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先生。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华平先生,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董事总经理周俊先生,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翟普先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署光,本场圆桌对话由我为大家主持。

  圆桌已经进场到第五场了,估计大家比较累了,我们谈最近比较热的问题,关于IPO要要部分申的话题,这个话题对于我们创投和投资人都比较重要。新股的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都是今后证监会最重要的工作,我想大家就这个话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陈玮:谢谢钱琪,我以为你要问一个生猛的。IPO是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今天微博上说,现在发行价格比较高,中国的IPO改革肯定要做,但怎么做,实际上没有定论。主席也说了IPO能不能不申,讨论非常厉害。可能现在谈这个问题,可能过于敏感,在中国这种体制上,不申是不太可能的,关键是怎么申的问题。

  过去因为证监会也特别辛苦,因为我们人民币基金投了很多项目,而且我觉得现在中国主要退出渠道主要是靠IPO,会里面他们压力比较大,什么都申,股价发行要管,是不是做假要管,什么都要管。如果不出意外,在6月份之前出几个东西,第一发行制度改革,包括储量发行一些东西。第二不允许炒新股,这两天已经开始执行,反正换手率超过50%,涨幅超过10%都要停盘。第二个就是退市可能很会就会出台,不好对不起,可能就会很快下去。第三行业是不是好,企业是不是好,改成信息披露,什么行业只要符合标准都可以上,不像过去什么都不能上。我们投了一个健身的,现在还在会里面,因为里面有美容,现在听说会开会,所以在行业里可能有大的变化,我们还在等待,我想这种改革对真正好的投资机构来说是比较好的机会。

  钱琪:你的观点还是说申比不申好。

  华平:我们也碰到同样的话题国内上市,申肯定会申,只是申的度的问题,市场化和你形成的程度,到底有多少。从长远来讲,一定是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可能申的度越来越松。现在看资本市场的生态链,包括企业家,包括投资公司,包括投行,包括二级基金,个人投资者也好,他们的成熟程度,还有监管的成熟程度,生物链已经成熟了,不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申与不申对我们投资公司有什么影响,我想谈谈这个问题。实际上申与不申请,对我们投资公司影响来讲,你投资和投机的比例有多大。大家申的特别厉害,上市通道偏紧的话,作为一个突进上市,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得到高回报率。我想想很多企业,都是有可能好,有可能不好,特别是创业板,成长型企业,怎么样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对企业支持,有一个好的企业,真正上市以后持续发展,对一个产业更加健康。我的观点说是申,只是这个度在那儿,投资和投机的度大家把握在哪儿,对投资的影响很大。

  钱琪:还是申好,因为我听说证券业主席张欣在上海二月份调研的时候,给上海券商透露出非常惊动人心的消息,我也想听听从投行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周俊:我做很多年的投行,尤其目前情况下,不申还是不行。为什么这么讲?包括我保荐机构,包括我们投资人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保荐项目出了问题,对保荐处罚还没有看到,还没有完全从法律上说,你出了问题,对保荐机构有处罚的东西,这方面缺失。毕竟中国资本市场是比较年轻的过程,在香港上市,在海外上市都存在一个申的问题,我们来讲,可能国内申的时间相对多一点,而且可能有一些所谓主观性判断的问题多一点。我们看到最新的数据,报到证监会项目480家左右,过了汇,拿到批文可能还到一个月时间,确实是什么蛮长,真正做一个项目,最快速度,从制到发行,拿到钱上市差不多要2年时间。我们现在申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些事确实不应该申。我们看到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说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他2010年可能有1亿利润,2011市场不好,出现大部分亏损变成5千万,就会问你企业经营能力,我的感觉是,证监会还是要去申,我个人感觉申的层面上,减少一些主观判断的东西,更多方式是通过信息披露来解决。

  翟普:大家好,我觉得前面三位观点我都同意,我总结一下,一个最大的申还是需要的,这一点我还是同意。当然我是再海外市场比较多一点,从外向内来看,美国市场,香港市场正常跟联交所,通过中介,保荐人做方面的工作,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面很多问题,帮助小股东。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把他做好。一个企业在中国两年上市周期,假如把市场抛到一边去的话,同样在海外的话,这个周期小很多,这个效率打一个问号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改进理念的情况下。第一个谁来申,深交所,上交所中间起的作用是小很多,这个跟海外有很大差别,有没有可能在做一个合理的分工。第二个申什么,一个是信息披露,一个是中介责任,把这个抓住了,你要申的东西变的比较清楚,让企业,让中介都有一个更加好的指引方向,这个应该是要注意的事情。

  钱琪:您觉得该申不该申?

  王署光:刚才几位朋友把要不要申,怎么申提出了建议。要不要这么一个说法,我觉得主要背后的压力,中国的上市大家感觉比国外难,申的时间比境外长。大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反过来看看,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一年要上300家,400家公司,在全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如果从IPO来讲都是没有,香港一年30、40家,好的话50、60家。中国证监会的编制跟香港的编制从人数上来讲比他们还要少,甚至接近,你说怎么快?这个问题中国的监管状况是有关的,大家知道中国政府要扩充人数非常难。所以我觉得这个事,这个问题我自己感觉还会长期存在,要不要申背后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往前看有一些好的趋势,一方面证监会在做政务的公开,现在他再申的项目都公示给全社会,同时两个礼拜更新一次。其实监管机构在很大力来推动审核的效率,这个大家都是好事。至少大家对审核的时间是有一个预期,我觉得本身是一个一大进步。大家把原来主板上市,报上去以后要等一年,现在9个月。创业板原来要等9个月,现在成6个月。创业板未来做融资权利部分分给了交易所,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来干一个做不完的工作,从而提高效率。所以我觉得整个问题提出之后,监管机构在很积极地朝一个好的方向努力。下面在座的企业家,你们未来上市的时候,一旦把材料报上去,不要逼投行,事务所,企业家更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企业做好,而不是整天想着要不要申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是在座企业家关心的事项。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说,中国要不要申,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反过来促进监管机构想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对于什么样的企业申得快,这个也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像目前我们了解到,对于那些历史的股权变化比较清晰,公司成长比较迅速,而且诚信比较好的公司,实际上我们自己的感觉,在会里审核的速度比一般公司要快。我自己整个感觉下来,社会提出这个问题,正在促使监管机构在朝着一个积极推进中国监管效率的提高和对经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大家未来在做资本运作的时候,事先要给自己比较良好的心里预期,这样大家就不会很纠结。

  钱琪:对企业态度也有一个差别化的对台,我们台下观众有没有不一致的观点。当时郭树清自己提出该不该申的时候,大家都在文章上追踪不已,不管申还是不申,我们今天讨论的结果可能是证监会所喜闻乐见的。刚才陈总,王总也提到中国的现代企业最终目标都是上市,本着上市去的。因为有这个审核的制度在这儿,每年排队上市的家数,就是创投投入,奔这个目标去的有上万家,真正进入过汇的只有300家。创投的话,可能也面临退出瓶颈的问题,请陈总他谈谈,未来会不会死一大片PE?

  陈玮:今年开始对大家是一个挑战,现在我们看到所有几乎人民币的,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在IPO创造的,其他都很难,所以退出是一个问题,郭局上来以后可能有一些变化。在中国并购几乎没有市场,我们也有被并购的案子,挣钱部分了什么钱。中国文化,小企业都想自己当老大,什么时候希望被并购,自己玩不下去才想被并购,如果以后继续走IPO这条路是不行,特别是人民币需要琢磨几个事,以后的退出除了IPO渠道以后还有什么,那我们以后等300,那300现在怎么样不知道,肯定多一个选择。300也是一个选择项目的渠道,因为全国联网。我相信中国再上1千到1.5千上市公司,弄到4千家左右可能并购大量发展,上市公司并购是最方便的,包规则的改变,比如说换股,当然包括发股票来购买新的公司,我觉得这个层面上,会里面政策支持层面更大一些,金融杠杆程度更大一些,机会可能更多一些。特别是人民币投的比较靠后,你最后有中介机构进场了,因为大家都在挤这条路,去年以后,你也会发现有一个新的变化,很多创业者在选PE,因为现在钱多,他要选品牌,你是否有服务,你是否有能力真的帮助他。

  华平:如果说从退出角度来讲,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统计,投多少,退多少,券商有多少?1、2倍的话,对已经有退出事件发生的话,但总体来讲市值不高,往往在大背景下,倍数比这个值要高一点,现在大概5、6倍以上,并不是说并购不是一件好事。并购有不同的角度,有的话说,我并购是为了退出,我的并购我为了平台更大壮大,再来不断往前走。

  钱琪:既然上市不是唯一选择的话,还有其他可以选的话,那么这几种出路的融资成本怎么样?

  周俊:我有一个数字,大概中小板这块,包括主板这块平均筹资成本大概是4.5%,创业板大概在4.75%这是一个平均水平,这是全市场的平均水平。如果你再细分一点市场的话,大概中小板这块,毕竟中小板占比还是比较大,中小板里面大约50%企业筹资金额都在5个亿左右,5亿以下的企业赚到50,而创业板2亿的话,大概赚到50%。所以对5个亿,2个亿市场的话,这个相对高一点。这个市场平均水平,去年统计出来,中小板5个亿平均费率在5.5%左右,创业板可能更高一点。总得来讲,就是5.5%、6%成本来讲还是蛮高的。所有的企业,不管你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从的成本来讲,第一个前期成本,改制成本比中介结构高一点。我们看到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市对上市有鼓励政策,最多我们知道,可能一个企业在上市的话,从政府这边拿到350万的奖励。一般来讲可能在150万到200万的奖励。所以前期改制费用的话,是政府在买单。

  当然在改制过程中,原来有一些不规范,可能改制变的规范了,可能会多交一些税收,这块成本没办法统计。从我们自己做的案例当中,变化也是蛮大。到了后期以后,包括证监会发行完了以后,平均费率4%多,我们看到很多统计,把前期费用,中国现在中小板、创业板,筹资成本大概到8%甚至10%,我估计大部分在8%左右的水平,从这个水平来讲跟海外来比非常接近。从投入产出来讲还是蛮低,人均的收入可能要在70万美金,但是我看到我们过去两年,前十大证券公司,每个投行人员250万元,做的最好是300万元,因为你的审核周期比较长,造成成本上还是蛮大。从上市企业来讲,从整个8%费率来讲,我个人认为不算高的,而且比较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钱琪:跟大通和中金都是合作的高手,8%融资成本是不是高。

  王署光:跟代替融资方式相比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作法,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中小板,创业板也好,如果从券商拿的融资佣金来讲,确实高于境外做。做美股降6%,香港的话3.5%到4%这么一个范围。对于企业家来讲,你把他从你融资中扣掉,你会发现发行市盈率接近历史30倍,你给买你股票的投资人提3%的回报,你现在去借信托,去年大家知道是很可怕,12%那是老皇历了,15%、20%都是很正常,你去搞贷款,你根本没有固定资产怎么搞到贷款。你要PE融资,相对来说,你给的市盈率要么就是接近10倍,要么就是10倍多一些。你这么过来看一看,你说中国A股融资成本高吗?我认为一点都不高。为什么说中国A股融资成本不高,3万家公司要100年变现,我研究一下没有那么多,经常一个PE公司一年投一个项目,一个IPO基本上会有三到四个PE参与,没有那么悲观。在高速进入门槛的情况下,中国这些投资人,又是以散户为主,他没有境外别的代替投资渠道,这种情况下做IPO融资,我认为在未来至少2年左右,你仍然面临一个比较低的融资成本。再过两年有一些发展,目前我认为企业家上A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把他看成进融资成本是不高的。

  翟普:我理解IPO融资成本,在座企业家都是非常成功,你们企业上市只是另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你们考虑供应商的时候,不会简单看单价。如果我做了这样的动作,拿了这样的收益,未来有哪些机会,过去一段时间在理论界比较兴盛的说法,我做了这一步之后,将来给我带来什么新的价值。有些企业为什么还是倾向于海外上市,在海外的话,上市之后可能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如果上市因为市场的原因,或者本身行业的原因。企业在考虑在什么地方上市,投资者退出的时候,要看的更全面一点。

  反过来,咱们在国内如果A股不行的话,应该做什么?两个方面,是不是在政策层面大家给予呼吁,给有潜质的创业型的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主要来说还是靠银行体系来进行融资的,对大的国企来说不是很难的问题,但对咱们企业来说压力很大,能不能导引这些金融构,能支持一些企业。我觉得在这个上面,金融产品,特别是银行这边进一步地创新和业务的发展,我觉得对我们创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高收益国内债券市场,对于没有上市的企业,其实发展不那么充分,帮助企业过独木桥的风险。

  钱琪:政府把债券的发展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未来对融资很大的补充。今年资本市场还是比较热的事情,之前也是三番五次的讨论退市的问题。很多企业把IPO当成一种生意来做,创业板退市制度出来以后,很多企业去做这项生意失败,好不容易上去,退下来全盘又失败了,你怎么看这个制度对格局,还有创投企业带来的变化。

  陈玮: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很多人在里挣钱,很多人亏钱,骂的人居多,但是离不开它。缝缝补补一直有这样的机会,现在到了这个时候了,我们过去更多是关心爱护所谓的散户。如果你企业真的不好,那你应该退出这个市场,投资者应该承担这个损失,所有投资者都应该得到这个教育,而不是由管理层呵护他。我们到底投什么样的企业上创业板,你看到乱七八糟的企业上去,到最后退了,对不起那你也损失。有了这种制度以后,对创业人,投资人,对散户都是好事情。我觉得以后创业板应该像香港似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有1千块钱的股票,是不是也应该有1毛钱的市场。好的就让你上天,低就让你在底下呆着,或者出局。原来我们投了一些企业,我们自己也觉得吸收平常,上去以后也挣挺多钱,莫名其妙,对投资机构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在方向的引导上,对创业者也是有好处的。

  钱琪:如果创办也退市出来以后?

  华平:我们看的都是优质企业,上市之后希望他有更发展,而是退市下去。退市是非常健康的事,对整个投资业,私募、公募来讲都是非常健康的事情,实际上鼓励真正的投资,而不鼓励投机。因为投机很容易说,握有阶段性的,你政策性也好,时间点也好,投完以后,就希望快速退出,而这些的话,一旦有了退市以后,真正市场化运作了,持续发展,市值越来越大,像苹果一样。差的企业,即便有高的市盈率支撑,有了这些资金烧完了,再融资就难了,平台上不了,实际上对好的企业差的企业提供一个区分的杠杆和平台。对我们企业,对我们投资,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钱琪:以后创投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不仅仅是IPO你可能会从行业各个方面综合考虑的比较全一点。

  华平:对,就是鼓励真正的投资,所谓真正投资的话,投资好的企业,扶持明星企业,在一个好的行业里面,高成长企业,好的管理团队,这样上市以后,能够不断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三五年就下来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投资机构,应该做的事,发掘这一类企业,帮助发展。

  周俊:我觉得退市制度肯定是必须的,大家可以看到深交所在征求创业板退市的一些标准条件。你要反过头来讲,中国投资业也好或者资本市场,从改革开放开始就也,真正有大的IPO上市,我们保荐人制,指标制,我们看中国资本市场,或者我们IPO开始应该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2008年到2009年停了一年,实际上短短5年时间。

  所谓资本市场多层次的建设,我觉得是非常必须,那么这个企业可能会有一些退市。从制度上来讲,我们主板是有退市制度,创业板是新成立,现在有200家企业,在讨论退市制度。从深交所征求意见来讲的话,创业板现在在这个企业达到这样的标准,比如说亏损,比如说低于净资产去退市,我觉得完全是必须。我们创业板200家左右,但只有15%的企业,在上市前净利润低于2千万。大家可以想,我们在2010年证监会说创业板企业必须要有3千万的净利润才报,实际上我知道国内很多投行在选择创业板企业的时候,基本上也是这个标准。就是这个退市制度出来,是会有一些企业会退市,肯定这个比例不会高。从我们投行角度来讲,我们保荐去上市,而且我们创业板的规则也很严格,你做一个项目保三年,而且包括资金投向,包括利润发生变化,保荐机构都要承担一些责任。绝大部分公司还是有活下去的可能性,并不是一个完全初创企业,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企业。当然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可能持续亏损,这个比例会有,但不会很高。

  翟普:只要健康有利的,后端退市业务不是我们的考虑。反过来,我觉得看退市这个事情,我觉得在大的框架里面要考虑,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环境。大家很容易说立刻搞一个退市的机制,立刻去做。有时候在做的时候可能要稍微谨慎一点,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国内至少A股,散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比例比较高,如果退市的话,城市各方面环境不好的话,各方面有反弹。第二今天早晨奇虎的周总讲的非常好,如果说我们鼓励创新,那么就应该容忍失败。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个行业也有一个波峰,也有一个规律。一些硬性的财务指标,对企业怎么样好的评估,之前大家担心的问题解决好,另外给企业更好的空间。

  钱琪:现在券商之间竞争很激烈,无论交易业务,还是投行业务,这个退市出来之后,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王署光:我自己觉得退市出来之后应该会开辟一个蓝海,就是未来券商的蓝海。对企业家会有一个重大的压力,这个会对企业家,尤其是选择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家,他未来要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持续盈利,他需要更多的从并购,从现有的开发,同境外扩张来考虑问题,这个退市制度的退出,有效提升创业板的企业质量。

  既然有退市,那么就是说壳不值钱了,就要求存在着业绩变化风险的公司,只能够通过利用自己手头的资金,利用自己上市公司的平台来做一些资本运作,才能保证自己的上市资格,这个将有利,大力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如果退市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尤其是创业板的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中国企业进行行业整合一个重要的工具。中国资本市场以往重IPO的现象将会改观。现在我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有些企业家如果存在退市风险,他愿意选择中小板,这个时候我对企业家开始打鼓。这个公司上创业板之后,他是不是能够持续表现,如果他露出一定的犹豫,我自己就要考虑要不要接这个案例,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钱琪:对退市不但不惧怕,反而是积极的态度。如果退市制度推出其实是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事情,甚至有人说跟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相媲美,中国就迎来了两年的大牛市。如果我们这次退市制度能够在今年推出的话,加之金融危机走到今天,未来是不会出现一个牛市的观点,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陈玮:但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对PE最大的吸引力,我觉得是流动性,一直有新鲜血液,每天交易还是不错。我们不需要特别高市盈率,股票市场是这样的,这个东西不好说。因为我们从投资到退出大概周期快的也得三年,慢的六七年,所以也不知道。去年10月份到年底股票市值跌了7、8个亿,没办法就碰到这个市场。我们希望这样的市场,就是他起起伏伏,你不要特别涨,特别跌。我们不想挣二级市场的钱,我们只想该挣的钱。我自己觉得,中国今年市场应该比去年好一点。

  钱琪:就是你刚刚谈到,你投资了一个洗脚的企业,因为我们今天整个方向都是科技与人文创新,都在谈科技,谈科学。洗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不知道你出于什么样的观点去投这个企业的。

  陈玮: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了,洗脚都是中国特色。我们原来做投资,过去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特别辛苦,这几年非常有钱,我觉得洗脚特别好,又解决就业,解决了好几万人就业,现金流又好,谁去了都是现金交易,我们投的那家,在英国,在荷兰都开的分店,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实施。资本市场不能看行业来选择,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有持续成长的空间,这个有中国特色,但大家听着可能不太好听,我们当时做了尝试。就是因为这种企业上市受阻,我刚才还跟周总说,今天主题大家都谈互联网。创业板,中小板差不多,都喜欢最好有工厂,有机械,有设备,万一跑了,还有地在。特别是谈互联网在美国上市比较多,今年也许对中国来说是互联网IPO真正一个元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

  华平:其实洗脚不光是服务业,刚才讲的创新,其实也在启发创新,在洗脚的过程中,很多好的创意都想出来。

  钱琪:多去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就能激发创新的灵感。那中国以后创新会潜力无限。最近一两年没有牛市整体机会,我知道你在医疗行业投资非常多,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是怎么样?

  华平:医疗行业的投资,总体来讲,你看医疗行业有这么好的驱动因素。收入的提高,城市化的进程,医改,一直到农村,所以整个需求,将来的话,在五年到十年一直到20%甚至30%的增长,尤其是在细分市场里面。我们去年上市一家公司,他们也是医疗器械公司,有很多创新,实际上医疗器械不光是技术的创新,在于他医疗应用的创新。中国有很多中医,有很多西医,有很多自己医疗创新在里面。第二的话就是服务,服务行业是我们非常看中的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投资医疗很大一部分是服务,包括医院的管理,特种医院,外包服务,刚才我们谈到其他不同的行业,远程医疗,这行业实际上刚开支。生物制药也是,生物制药在前几年不敢动。三大特点,人才密集,资金量要大,还有一个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原来资本市场不大成熟,这个行业刚刚开始,很多刚刚创立的公司开始跟国际医药市场竞争。这个市场有五到十年好的投资机会,也不在于说今年是不是牛市还是熊市,是看长期的发展。

  钱琪:您觉得今年市场有机会?

  周俊:我觉得今年市场肯定比去年好,我们看到企业来讲,从2011年最大变化是在第四季度,就是在去年9月份,企业状况有很大变化。现在看一些数据有一些好转,包括国家宏观数据。另外,刚才在想,不是因为说这种改革对市场就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你刚才将的退市制度,包括新股发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修补,我们退市制度本来就有。这种退市对我们企业影响也不会很大,这个比例应该还是会很低。新股发行改革制度我们在看的话,比如说发行市盈率会下降,确实看到最近4个月,IPO市盈率降28倍左右,这个比去年低了很多,差不多去年中小板37、38倍水平。第二个发行制度改革的话,可能会引进很多机构。中国很多事,我自己在看,因为我自己一直很关心,本身也是做这个工作,实际上很多数据都是矛盾的。甚至讲到分红,报纸上很多媒体在炒,分20%不到。我们中国上市公司分红率达到45%,看你怎么看。从发行来讲,应该会有所下降,而且相关一些制度配套,从我们看的话,可能会实现。但对于二级市场来讲的话,都是一个利好。

  钱琪:翟总刚才周总提到分红,也是证监会传递出来一个信息,要加大上市公司分红的利润,今年是不是稳妥的,以分红的收益年。

  周俊:分红证监会已经明确规定,所有的企业必须要分20%以上,这是硬性的规定。从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其中有一家规定每年的利润扣除这些应该的保留的公积金可能要分35%。对投资的分红肯定要应该的,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可能对一些企业也会造成,尤其是在资本扩张过程中,他对资本的需求比较多。尤其去年牌示,我们银行利率是非常高,去年中国银行业所创造的利润都是绝无仅有的。回答分红的问题上,第一现在证监会强制分红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这个政策我相信一定会执行下去。中国政策也会变,有些企业正在扩张过程中,他分红又去做贷款,可能对企业效益会影响,至少是一个很好的开头。我也跟证监会很多同事在聊,我们过去20年也好,10年中国股市对股民的回报只有20%,这个数据有很大的偏差。

  翟普:市场比较乐观,我觉得这一次跟2008年底的时候,虽然有欧债危机,但是跟2008年不同。你要看全球电子产业链,到后面消费者电子品,以前大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预期相对比较乐观。2008年突然来了金融危机,整个在产业界,整个过程之中带来对这个企业,带来的压力和痛苦的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明显,这个反应在资本市场很大,股票在往下走。这一字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债务危机,或者出口遇到一些难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邮一定的心里预期,等到美国经济再往上复苏迹象更明显一点,我想整个市场应该会迎来比较好的收入。第二个在资金层面的话,A股的话在座很多都是行家,我们跟做港股的基金经理沟通,过股指走的比较好,房地产板块,认购比例非常高,我认为是必须好的信号。

  第三个下一届政策明年开始,新的政策,我想资本市场应该会带有一些冲击,这个方面可能也有一定的支持。这三个方面的话,我个人感觉,只要三四月份不出大的事情,应该还是有所期待。

  钱琪:因为我看到你之前对机械行业还是有相当的了解?

  王署光:我确实以前做了很多机械,今年可能一级市场,IPO市场可能有所改善,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现在整个机构投资人的话语权慢慢变大,现在A股市场也出现IPO不好卖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进步。因为这种情况下,确实需要企业家,需要发行人和投资银行沟通地来说服市场,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而且目前我自己发现,很多企业IPO折扣是比较大。这种情况下,一级市场表现比较好,整个成长型大的板块,不同公司板块分歧变大,有可能出现好的公司股指比出现问题公司的股指,从静态上看相差很多的现象。我自己觉得对于A股市场投资人来讲,可能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一种是说老老实实地自己不炒了,继续把自己钱拿出来支持做的好资金,从而壮大中国投资人的力量。另外一种作法就是说,干脆撤除这个市场,把钱放到银行,做一些保本的产品,这个无论从社会和谐,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也好,可能对资本市场短期有影响,长期来看是资本市场让聪明人赚到钱的市场。所以我对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投行这个生涯,我自己还能再干三到五年,不像以前每年担心这个市场会好还是会坏。

  钱琪:证监会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还有点像现在的两会,相同的话题不断地谈,但是还没有落实。我们再次感谢今天下午所有的圆桌嘉宾与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带来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谢谢各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