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争玉:文化企业与文化人才培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8日 22:44  新浪财经微博
以上为华文出版社社长罗争玉 以上为华文出版社社长罗争玉

  新浪财经讯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以下为华文出版社社长罗争玉发言实录:

  罗争玉: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毫无疑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新论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会。每一个文化产业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都十分看重这每年一度的盛会。

  很荣幸曾被连续三年邀请参加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新论坛。后工作调动问题,又连续三年中断了参与这一盛会。尽管最近三年没能光临大会,但自己的心一直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系在一起,与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联系在一起。

  我觉得本次论坛的主题论坛五“人才兴文:聚焦文化产业人力基石”非常有意义。因为本次文化论坛的主论坛是“文化立国: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文化能否立国,关键是能否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精英;我国的文化发展新战略能否实现,关键是能否涌现出一大批文化人才。

  我这次发言的题目是《文化企业与文化人才培养》。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新作《企业的智慧》,这本书甫一出版,就得到专家、学者、媒体界、企业界的热议和推升。出版时间仅两个月,重印两次,发行数已突破三万。

  我在这本书里,提出“企业的本质不只是通常人们认为的为人类社会发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企业更是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组织,这是企业存在的逻辑。只有重新认识企业的本质,才能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培养人才,从本质上讲是指人力的再生和可再生管理,其涉及到的是教育问题。因为没有教育,人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人就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人,就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刚才很多专家、学者,从学校教育角度,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文化人才,谈了很好的很意见,我觉得都很有见解,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人力的培养从先后顺序来讲,通常应是先通过学校教育再通过实践锻炼成才能长为人才。文化人才培养则更加需要注重实践才能成长,文化企业就是为文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好的实践土壤。

  最近有一媒体采访我,问题之一即是您所在的单位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的回答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亟需资本型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落实到文化企业。看似答非所问,我回答的是文化产业的问题,其实也是每一个文化企业的问题。

  文化企业有一般企业的属性,其价值引导以竞争为基础。我在《企业的智慧》一书中倡导使用人力资本的提法,建议放弃人力资源的提法。资本型人才,顾名思义,涵盖了投入与产出的双重意义,追求的是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资本”与“资源”仅一字之差,在经济领域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容混淆。

  人力作为资源,实现的只是其价值的可利用性,而非可持续性。反过来说,当社会和企业视人力为“资源”时,考虑的是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不会有动力去考虑员工的成长价值。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工薪成本为常数的情况下,员工的工作效率越高、工作时间越长则是人力作为资源最大的价值。从纯经济学的理论上说,基于人力是资源的理论,企业有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可以不顾员工“过劳死”的可能性。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反映的都是人力资源化发展的弊端。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与一般的产业不同,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创意支持。从文化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将人才作为“资本”来看待更加重要。

  在文化产业领域,很多文化企业提出要将公司的核心人才如企业高管和骨干技术人才当成资本,将一般员工当成资源,即资本和资源相结合的模式。

  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向人力资本管理,从将一般员工当成人力资源、将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当成人力资本到将所有员工都当成人力资本进行管理。这一演进,代表了现代企业流行的价值认知趋势,其局限性仍很明显。

  将人力视为资源进行管理时,在使用时以规范节约为目标;而将人力作为资本进行管理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文化企业才会真正重视人才,在培养的基础上使用人才,促进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共同成长。

  每个人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来讲的确会起不同的作用。我们承认不同的人因为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同,其资本价值不同。但不是“是”与“不是”的问题,而是“大”与“小”的问题。如果承认这一点的话,也应该承认文化产业领域的普通员工和精英员工共同属于企业的人力资本——既便他们的重要性完全不具可比性。

  当然,人力作为资本,可以有普通资本和精英资本之分。文化产业领域亟需的是精英资本,即资本型人才。只有大批资本型人才成长起来,文化产业才会真正兴旺发达。

  经常有人问我,你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总是说需要资本型人才,有时候也说领军型人才。一方面,表明文化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另一方面,表明文化企业对待人才的态度。

  只有文化企业将所有员工当成资本,将人才当成资本型人才,就会真正尊重人才、用心培养人才、科学用好人才,这就可以避免我国出现了大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由“体制内向体制外、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国内向国外”单向流动的非常态。

  不只是文化企业,其实,所有类型的教育都应像文化企业一样,强化投入产出分析,这不仅不是对神圣的教育的亵渎,反而是让教育通过改革走上现代化的关键。提到发展,我们总在说“可持续发展”,其实社会人力管理也同样存在“可持续发展”一说,那就是人力作为资本的可再生管理,而不是人力作为资源的利用问题。

  然而现今,我国的教育显然没有以一种可再生的方式利用。尽管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教育去行政化、选拔人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改革目标,却依旧被指出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随着钱学森的离世,他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也开始重新刺痛每一个人的神经:“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我们不希望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企业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文化人才?”但愿我们的文化企业不要让历史的刺痛上演!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