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丹阳:文化走出去应纳入国际经贸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7日 11:41  新浪财经微博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2年1月7日-8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图为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总经理李丹阳。

  李丹阳:各位领导,各位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北大的文化产业新年论坛。

  今年我们的论坛跟以前都不太一样,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观察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所谓文化发展新起点有以下四个指标:

  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里程碑的意义,我回顾了我们党成立以来90多年历程,有四个工作的不同重要的交汇,1949年以前,工作中心为政治军事斗争,1949年到改革开放之前,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心。1978年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个过程里面改革开放前30多年重点引领了社会主义示范经济体系和经济建设非常重。从六中全会以来,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升为跟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重大指标定为一级指标,文化在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全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谓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机遇期,这个时期有多长?我们认为30年最佳的文化发展机遇期。

  二是文化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宏伟画卷第二篇章。

  如果说前三十年改革开放成绩有目共睹,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了,也存在着明显的软肋。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实际上现在看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层面建设上面整个投入比较弱。一是环境的破坏,二是思想道德的下滑。我想这两块创造力的修复有赖于国家大文化的建立。

  三是文化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地位。

  一是文化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起着增强性的作用,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靠文化。

  二是文化发展将希望解放长期受困于体制束缚的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新一轮繁荣的战略性产业板块。

  四是文化发展对于文化参与的理论。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取决于中国文化体系发挥宏观层面的作用,这将是长期系统性的中国文化重塑工程,中国文化积极参与国际准则,不仅在战略层面上起着作用,更能在战略层面发挥新的国际事业的新的作用。金融危机在国际上已经向经济危机蔓延,我们看到资本利益化和新自由主义对西方经济体的破坏,现在我看了很多经济学家说了这个方法,那个方法都解决不了根本性的价值观的问题,幸福生活和财富的创造和勤劳是要靠文化,实体经济也要引起重视,这是中国文化可以对世界发挥和谐作用很大的作用。

  以上四点是我对新的起点的思考。

  第二方面,我想谈一下文化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是关于文化发展的模式。

  文化发展模式有以下模式,1、城邦模式,中国春秋战国和希腊的城邦时期。

  2、帝国模式,汉唐帝国、罗马帝国、英帝国。

  3、近代民族国家模式,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德国、明治维新的时期的日本。

  这三种模式是国家主导的模式,到现代还要有现代商业资本模式,最典型的是美国,文化发展呈现的工业化商业化的模式。现代和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出现了,我自己总结是未来沉浸文化模式,这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导致了文化的范围和现象,文化无处不在,是多民族支撑的模式,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苹果公司以大型社交网站,我们很难界定哪些企业算文化企业,哪些企业算核心制造企业。考虑到文化发展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优势,实行国家主导参与的模式,我们可以借助德国模式和韩国模式,德国著名的机构有歌德学院、洪堡基金会等等,歌德学院主办了一个展览叫黑色大西洋的展览。韩国的特点是属于政策驱动力。

  二是关于文化发展的试错机制。

  我们做文化产业面临一个难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使文化产业面临经济领域到现在还面临公平和效益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社会效益第一,我觉得应该有一种尝试纠错的机制,经济有很多改革的经验,在国家主导下形成协同企业事业发展。国家要拿出足够的坏帐金来发展文化产业,在国家的主导下扩大消费能力,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这方面政府的投入肯定不会打水漂,文化的投入永远都是有价值的。

  三是关于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当前中国文化走进去要进行战略性,整体性的整合,这涉及的问题很多,一是什么内容走出去?这需要我们学者们逐渐从代表中国主流价值概念走出来,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自由和民主是中国人民不惜牺牲换取的梦想,没有直接回答现代人民主流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从价值层面展示的是什么。这还需要解决中国特色关系。民主特色构成多样性的基础,但是文化的魅力又在于准确性,优秀能产生共鸣的文化艺术,具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二是走出去的方式,我觉得现在文化交流和对外的文化贸易。三是请进来以进带出的模式。这方面不妨借助出口加工区,组建合资企业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学习,提高自己走出去的能力,在这里需要强调的需要充分的文化自信,不用过分担心。中国文化拥有融合和创造能力,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融合发展的能力。我曾经和著名导演安东尼讨论过《丝绸》的问题,他认为丝绸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他原话是丝绸是中国世界的软征服,它很软,但是征服了世界。犹太民族在全世界保留了文化传统,文化自信是我们树立国际文化创新,特别是请进来特别重要的。实际上反过头来讲,我们不开放市场,从贸易上来讲也有问题,仅就商业化和市场化操作层面来讲,文化走出去应该纳入常态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

  四是关于国际话语平台的建设。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创建国际话语权,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重要条件,我觉得应该参加国际性高端的文化组织和文化活动,我们创建中国主导的国际话语平台,其实奥运、世博会是两次成功的实践。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演艺平台、北大新年论坛都是很好的国际交流平台。

  第三点,汇报一下中国文化发展的愿景和希望。

  一是文化工作者的自觉。

  我们作为文化工作者责任从哪儿来?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个需要文化的时代,文化工作者无论做事大小,都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人民。文化工作者应该唤醒我们内心正义与良知,因为我们从事的高尚的事业。

  二是文化工作者的自强。

  因为我们从事是一个美好的事业,自强从那里来?文化底蕴、品格、情感和世界。

  我们中学学课本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隋唐时期的文化,今后我们翻开历史教科书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是什么?我们目前来讲没有愧对祖先的作品。我心中有多少泥土,我心里的距离就有多近。

  我不希望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充斥着似是而非的作品,我希望能在我们几代人身上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符合民族传统,符合时代精神的审美体系。我也不希望看到那么多经典、明珠、正史的戏说,恶搞和破坏性,掠夺性开采,而希望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还原经典的价值和力量。

  我不希望看到书点里比比皆是的谋略、攻略,这个计,那个术,而希望有一套启迪人生大道、大智慧的国民教育读本。

  我不希望中小学校的学生成为身体削弱,心智不全、知识偏颇、创新缺失的又一代人,而希望能够将体育、艺术纳入学校教育的主科,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至少还可以培养出来未来文化的欣赏者、消费者和创造者。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个美好的事业。

  三是文化工作者的共识。

  我们全党上下对发展文化形成共识,在决策层、管理层都达成了共识,从大的文化系统看,在操作执行层面,还缺少规划的控制,是否可以建议在北大新年论坛的基础上,从学术探讨的角度采各家之言,形成一份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北京共识,以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因为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最后我汇报一下歌华今年做什么?

  歌华定位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文化服务供应商,歌华不是一个单一的企业,歌华是一个文化机构,将有企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双重责任,我们主要做四件事:

  一是启动了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项目。

  项目定位是国家贸易定位示范区,亚洲最大文化产品自由贸易区。

  二是大型文化展演剧目展演平台。

  三是歌华文化产业基金平台。我们主要有一个母基金和若干支项产业基金的模式。

  四是国际话语平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