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2年首都经济学界新春论坛 > 正文
“2012年首都经济学界新春论坛”于2012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迎秋:谢谢王忠明。我不敢做主题报告,今天来了很多前辈,首都经济学界的,还有外地的,首先在这里作为学生,我给各位前辈、同仁拜年。
每年一度的首都经济学家经济学界的团拜会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传扬我们的团结和友谊,还能够给我们经济学的信息和营养,刚才张宇燕教授做了非常深入关于国际形势的分析和经济走势的预测,我觉得非常受启发。
他们前几天跟我说的时候,我想发一个言,实在没有任何准备,我想了几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十年,如果其他条件都比较稳定,那么2020年中国GDP总量达到21.6万亿,到那一年美国是19.61万亿,中国人均GDP是1.48万美元,美国是5.9万美元,其他条件像现在一样比较稳定、比较正常,在总量上超过美国一点,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问题也相当严峻,因为让我们看到现实也是非常复杂的,从东海到南海中国人遇到的挑战是国际性的,有很多我们自己不知道的岛屿被外国人给占领了,而且是军事要地。有很多资源产地被外国人占领了,是我们将来依赖资源供给的源泉。美国也不愿意让中国那么顺利地发展,就像美国也不愿意欧盟有一个强大的未来一样,这是我们与国际上的关系,中国和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体,但是中国和世界,特别是中国和大国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平和的所谓共赢地存在。
二是我们自己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我今天想准备一个材料给大家汇报,好好地说一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整理材料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问题讨论了三百年,到现在也没解决,轮到中国试图解决,搞了30多年,到今天回过头一看的时候,我们走了非常曲折的道路,有让市场发挥作用较好的时候,也有让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是现在这个问题也仍然非常严峻,所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能力驾驭,只能将这个问题提出由经济学家们再进一步讨论。
第二个问题,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我们本来希望通过竞争产生效益,通过竞争造就和谐,通过竞争促进发展,我们又看到另外一面垄断的力量是那么强大,以至于把很多应当发展的东西和促进的东西、支持的东西挤出去了。垄断和竞争、反垄断和鼓励竞争这个问题在中国并没有解决。
再一个问题就是计划和市场,行政管理、行政调控市场调控的关系也没有很好地解决,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政府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呢?不是说随便可以用的,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指导性计划等,政府所能够使用的东西,政府可以调节的工具应当说是有限的,不能是无限的,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收入分配的关系。中国平均而言收入水平提高了,1978年年底的时候全国国民收入GDP是3900亿元,现在40多万亿元,物价涨了十几倍,收入水平和国家财富能力应当说是巨大的扩大了。从个人的生活来讲普遍地提高了,比如穿衣服,很少有穿补丁的衣服,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衣服是有补丁的,一双球鞋为了踢足球补上好几个补丁,球鞋是不轻易扔掉的,现在找一双有补丁的球鞋很难了,年轻人把球鞋磨一个窟窿穿上,这种现象出现了,说明整体上富裕了,但是收入的差距巨大,收入分配关系问题确实混乱。基本上没有收入分配准绳和稳定的锚,这个问题也需要研究。
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形势应当上非常复杂,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难以琢磨一样,中国的经济形势也是非常复杂和难以琢磨。在前面提出一些问题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小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七大、十六大反复强调关于宏观调控的问题,其中有一点是非常突出的,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预见性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也提出很多好的内容,当然里面有很多问题,也是大家有质疑的,我以为有些重要问题的重要概括是值得非常进一步讨论和思考的。如“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08年4万亿刺激计划,同时想到08年1月20号讨论关于宏观形势和宏观走势、宏观政策取向等,2007年的经济形势,我有6分钟的发言,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进行结构性松动,那个时候我们见到宏观政策是持续地从紧的。那个发言在人民日报理论内参作为专题报往中央报,社科院这边没有报道。08年6月份也调研做了报告,六项关于结构性松动的建议,没有接受,认为这是给中央施加压力。总之,4万亿给我们一个概念是政策刺激,而且是重拳刺激,刺激的是谁呢?刺激的是国有部门,现在提出来像自主增长有序转变,我以为这个概括非常地正确。
第二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比重上来,在布置明年几项任务时没有这句话,前面会议当中讲到的,我以为提高中等收入比重这个提法大约在十年前提过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与此是有关系的,社会稳定也与此有关,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坚实的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社会氛围。怎样可能把钱投到某一个部门当中,把地价提高到天价,把房价提高到买不起的程度致富呢?
要把解决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当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在宏观政策调控上特别强调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强调货币政策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些提法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既重大,也重要,而且也是非常难得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和推动的。
从02年到现在,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变动给大家一张图,在92年以后,我们遇到了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物价较快上涨,点刹车和宏观紧缩的过程,经济学界的提法叫软着陆。经过了几年,大概是96年实现,中国经济运行是平稳的,而且是持续平稳的,按季度增长率展示的。大家注意到的是2007年、2008年以后,波动非常大,这是值得思考的。准备金率,我们国家的准备金率应当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是比较好的,准备金率公开的公布和强调准备金率时是84年。准备金率在最近几年迅速地上涨,从2006年、2007年以后持续上涨,上涨到11.5%的时候有一个下调,因为有次贷危机和4万亿刺激计划,但是下调没多少,然后就是持续的上调达到21.5%,主要的论调说,准备金率上升到多少是顶?有一种看法没什么顶不顶,有25%,有更多的,也有无所谓的说法。
货币供应量。蓝线是M2、红线是M1,从07年按月份描述,通常在20%上下,最高的时候达到35%,但是最近这几年M2和M1都比较低,到了今年11月份M1是7点多,M2是12点多,M1和M2是讲狭义和广义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对市场经济来讲非常重要。
我认为,这几年宏观调控前瞻性和中央要求应该提高是不一致的,前瞻性是不够的,预调的力度和方向也是有问题的。07年持续的紧缩到08年9月15号之前一直在紧缩,9月15号第一次降低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之前给了很多的信号。美国的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的衰退与国内经济衰退有影响,国内经济出现了一定的衰退,企业停工和外部需求减少。应该做什么呢?应该为企业做什么呢?宏观政策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应有的反映,反而是继续紧缩。外部有需求减少,压力的同时,内部也在紧缩。再比如说2010年房地产热,带动物价上涨,有人说是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实际上输入有作用,国内需求拉起、乃至生产结构和供给不足方面的问题都存在,不是一切都是过剩的情况。其中大量使用了重要的工具就是准备金率,由原来的8%左右、10%上升迅速提高到20%和20%以上,就在短短的几年,这与我们看到经济增长的曲线变动情况是有着相关性的。
准备金率不断的反复地使用,其他的工具并没有使用,在92年以后,选择了市场经济改革,我们确实有难题,用利率只能导致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如果用其他的手段,有大量的有外汇储备增长和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大量增加,流动性大量增加,把货币政策逼到死角,期货交易理论有一个概念挤到角上没有出路了,做出了冒险的交易行为。
准备金率是行政手段,学国际经济学的都知道,准备金率是强硬的工具,准备金率大幅度提高,等于大幅度减少货币供给,M1和M2在最近降到7点多和12点多,相当地低,货币供给严重不足,虽然外汇储备在增加,三万多亿,每年将近一万亿的增加量,但是货币供给并没有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货币供给严重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上,很多人迷信政府比市场聪明,迷信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认识绝对正确性,过于小看市场的力量,过于藐视市场,因此正常依靠行政手段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过度的反映甚至逆向的反映。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人不理解或者不大理解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宏观经济运行必然是平稳过热过冷交替的过程,或者说是复苏、繁荣、衰退、箫条交替运行的过程,此过程不可避免,我们需要做的是怎样使过热或者过冷尽量幅度低一点,平稳持续时间长一点。过热时政策怎样,过冷的时候政策怎样都是很清楚,经济运行较平稳时政策在做什么?政府在经济比较平稳的时候,也着急做事情,导致了经济不平稳。
什么叫经济平稳运行状态呢?大量分析表明,在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经济增长处在9%上下将近一个百分点的范围内就属于平稳,CPI通货膨胀率处于3—6%,经济学家喜欢用的GDP平均指数3—6%左右,经济运行算是平稳的,M2、M1大体是GDP增长率的两倍左右,而不是过于超过GDP的增长和增长率,或者是过于低于GDP增长率两倍,高于过多或者低于过多,经济运行就是不平稳状态的,两倍左右是张老师提出来的,沿着这个思路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一会儿演示一下研究计算的结果。
如果经济运行是平稳的,政府动用的政策应当是中性的,说白了就应该是没有作为的。如果经济不是平稳运行的,是过热的或者过冷的,政策应当是紧缩性或者是扩张性的。我们喜欢用积极的或者是稳健的概念,积极和稳健的概念也不是很准确的,是中国的概念,紧缩也是积极,扩张也可以是积极的,稳健是必要的,任何时候政策的操作必须稳健,不能盲目,不能说出就出,说收就收。
我给大家一个理论上的图,最早在博士当中用的,八十年代时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黄灯区是五,五到六之间可以考虑政策调整,六以后必须调整,根据张老师提得关于两倍左右我们做了计算,有很多的假定,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中国M1、M2货币供给流通速度增长率考察的结果是逐年下降的,M1下降速度比M2慢一点,大约平均每年是2.1—2.9%。经济指数大约是5.1%,计算的结果是M1作为GDP的倍数最低点是1.9,最高点是2.0,用CPI或者GDP有着不同的计算,总的来说1.9—2.3之间是M与GDP增长率之间倍数关系。用此倍数关系衡量,M1目前降到12.7,经济增长率是9.1,乘以2,M1应当是18点多,目前是12点多,差了将近6个百分点。M1目前是7.8,差得更多,货币供给现在是严重不足的。
为什么还要紧缩呢?外汇储备严重过多,贸易顺差严重过大,国际收入顺差严重过大,在这方面做出选择和调整,不能光依赖货币政策,紧缩只能导致几个结果,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提高利率。据我了解,国有商业银行实际贷给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得到的贷款利率大约是16%左右,综合贷款成本,如果考虑到其他的因素更多,国有信托公司往外放贷最低贷款金额是25—26%,于是就导致了民间借贷由07年那个阶段贷款利率30%、40%上升到今年的100%、200%。在民间借贷上升到100%、200%的时候,政府对这个问题是束手无策的。因为企业确实缺钱,不借钱就跳楼,不借钱工人没有饭吃,因此我们考虑实际的紧缩要做出结构性的调整,仅仅依赖降低零点五个百分点的政策是不行的,应当继续降低准备金率,不应当一次0.5个百分点,一直降到原来的8%或者10%,一次性重拳出击不是这样的。总之货币政策要走向科学化,把过高的企业贷款成本降下来。外汇储备要设法采取政策降下来。因为过多的外汇储备对于中国人来讲没有福利,只有损失。对于美国来讲是避险的工具,贸易顺差要走相平衡,国际收支顺差也应该解决此问题。政府应该回归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十六大报告和中央领导最近讲到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不是经济控制、经济管制,政府要做政府要做的事情。谢谢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