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演讲(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5日 13:07  新浪财经微博
2011年12月14日-15日,由《财经》杂志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 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年12月14日-15日,由《财经》杂志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 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2月14日-15日,由《财经》杂志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 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图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演讲。

  【《财经》年会专报】2011年12月15日,“《财经》年会2012: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做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周小川:各位与会代表中午好,首先我想说最好不说什么主旨演讲,就是发个言。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财经》年会,这个时点中央刚刚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点已经进行了报道。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以稳中求进为方针,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意见。

  那么我觉得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也讲一下,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同时也有一个学习领会的过程。

  首先我自己感觉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体会牢牢把握几个重点的问题,或者说把握几个重点的主线。

  第一个我的体会就是扩大内需,是我们中国现阶段也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战略基点。第二个就是发展实体经济,是我们经济工作的坚实的基础。第三个就是,加强改革创新是我们经济工作、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第四个要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一个根本目的。

  要是都讲的话,第一,我也讲不好,恐怕也会很泛泛。我就挑一个题目,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我们经济工作的坚实基础,我们要把握住这个环节。

  首先这一轮经济金融危机、全球性危机,给我们带来很多教训。我们说危机的产生是从金融业开始的,有一些问题是金融业中发生的问题,好象实体经济没有产生那么大问题,结果金融业发生很大问题,导致大家感觉金融业问题也拖累了整体经济,特别是拖累了实体经济。

  第二个就是随后大家在克服金融危机,争取经济复苏,但是金融体系由于受到危机的冲击,特别是资产负债表不健康,在这样的状况下,金融业给实体经济的复苏能够带来的支持不够,也受到了很多批评。

  所以总之,很多声音也是和我们中国当前的理解是一致的,经济需要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当然这里也包含了对于金融部门要加强监管,也强调了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也注意到,在最近若干年在制造业和其他实体经济方面,有些行业竞争力是在减弱,需要提高这些竞争力。

  在这里我想这个实体经济的英文翻译,在中国的概念需要进一步精确化,实体经济不仅包括实物,过去叫做计划经济里强调物质的生产,也包括服务,这都是实体经济。现在服务业在很多经济体中占了GDP大部分(份额),服务业除个别(行业)以外,其他都属于实体经济。不能把实体经济搞为物质经济,看得见,摸得着的,只强调产品、商品这块,这是一个问题。因此这个题目我想和本轮金融危机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说,既然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就需要对什么是实体经济,什么不是实体经济,有一个区分。我觉得这个题目还是需要做一些研究的,需要经过讨论,大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认识,统一认识。 若干年以前也有过一个讨论,说到实体经济就提虚拟经济,所以曾经一度讨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后来也是有点不了了之,并没有说得很清楚。曾经有一度简单化理解,不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理解金融就是虚拟经济,制造业或者是其他类别服务业就是实体经济,我觉得这个理解也是不对的。金融业里头有一些不是虚拟经济,因为它是直接为实体经济进行融资,比如说银行贷款,一般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进行融资;金融部门能够把其他实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动员起来,给企业进行融资,这是直接联系到实体经济的流动资金的研发和投资活动的,应该说这些是属于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因此,这有一个概念的问题,当然,金融业也会搞出一些基本上在金融业内自己循环的,实体经济不怎么关心的,对实体经济作用比较小的一些产品。所以如果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的话,有一个划分还需要进行研究。

  这也涉及到对于金融工具的划分,哪些金融工具是我们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工具,哪些可能会脱离实体经济,需要进行研究和讨论和划分。那么对于监管来讲就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哪些金融市场板块,支持哪些金融市场工具的发展。

  从去年开始我们国家经济工作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说我们不再把每年年度新增贷款总规模当作一个最重要的指标,而提出叫社会融资总规模。严格地讲,社会融资总规模这个定义比较学术化一点,就是在整个经济范畴、融资活动里,通过金融系统向非金融部门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的总量,就是叫社会融资总规模。第一条金融部门相互之间融资,就扣除了。因为它们相互之间可能有很多融资,就容易重复计算,另外相互之间融资有一些可能是比较复杂,同时脱离实体经济的,这个扣除了。所以就是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另外一个就是没走金融中介的,也就是说民间的,直接通过合同(融资)的,个人与个人这样的东西也扣除了。应该说这是去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开始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也就是要了解到全社会融资哪些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就埋下了这个思想。

  另外也要看到社会融资是多元化的,贷款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个也确实是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工具发展的结果。那么要是只说贷款总规模,恐怕就不全面,所以这里头就包括了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保险理赔、商业票据、信托、委托、金融租赁等等,这些融资就各在中间占了一部分。大概占多少?其他方式的融资占社会融资的总规模少于60%。我们这里用的都是流量,也就是新增量,企业债券融资他又有偿还,又有新借,所以用的是他新增的数量。

  总之,从正面来讲如何判断,哪些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既有概念上的需要研究和讨论的内容,也有数字上定量以后应该怎么确定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从反面来说,(就是)哪些是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活动。这个就是要回答也不容易,可能多数金融界的行业、人都会说我这个金融活动是非常有益,对国民经济非常有益,可能有益程度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高。

  这里头首先明确一下,金融业自己相互之间融资,有很多也是一种正常的活动,也是为了金融业更好发挥作用,更好的活动。也有一部分变成自我循环,自己赚钱,或者说甚至是金融业赚非金融业,由于他们金融知识不够,所以赚他们钱的一种工具。这个也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不满,我们也看到很多不满。我们说这个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有一些产品他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比如说CDO,做的时候可能想服务实体经济,但是到CDO平方的时候就离实体经济就有少了一半。CDO三次方可能又少了一半,衍生产品翻番的时候,最后有些东西变成了跟实体经济距离越来越远。

  我们说想一刀切划分也不太容易,我们建议要考虑首先是实体经济关心不关心(这种)产品。如果说只有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交易员关心的产品,实体部门看不太懂、也不关心的产品,恐怕距离实体经济比较远了。

  还有一些CEO说,现在金融市场产品太多了,绝大多数我都不懂,有很多CEO自己坦白说不懂。这个不懂一个不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的,第二是对它们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也不太知道。这种产品就是大家需要打个问号。总之我并没有什么结论,如果从反面来看,什么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这个事还需要研究和探讨。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机会,使得技术上能够产生很多高频的交易。这些交易越来越计算机化、网络化,有可能都超出了正常的投资者和交易员所能掌控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出现程序款交易,这个部分可能需要有一个把握的过程。

  现在有很多科幻电影说,将来是人和机器人打仗,可能打不过机器人。这类电影不少,我这么想的,我还不关心那么远的事,可能我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看到那种情况。但是我们看到在金融市场中,确实有一些交易,人已经干不过机器,机器所做的交易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因为机器在处理信息,在交易速度和反应速度,在所有这些方面很可能超过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