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泰岩:如何发挥牡丹江的三大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4日 21:41  新浪财经微博
由黑龙江省金融办、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新浪网主办的“区域发展与金融支撑高层论坛”在牡丹江举行。图为辽宁大学常务副校长黄泰岩主持论坛。   由黑龙江省金融办、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新浪网主办的“区域发展与金融支撑高层论坛”在牡丹江举行。图为辽宁大学常务副校长黄泰岩主持论坛。

  由黑龙江省金融办、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新浪网主办的“区域发展与金融支撑高层论坛”在牡丹江举行。图为辽宁大学常务副校长黄泰岩主持论坛。

  黄泰岩:感谢吕教授从10个方面探讨了一下我们牡丹江金融强市的一个路径和管理方法。我觉得提了一个很好的概念,就是定位问题。从我们东北亚的区域合作的定位,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产业定位,从我们黑龙江省对我们牡丹江市的发展定位等等,探讨我们如何把钱用好的路径。非常感谢6位专家对这一上午的智力贡献,探讨了牡丹江金融强市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简单总结一下。总结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6位专家从多层次,多视角,对牡丹江的金融强市战略做出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解释。

  六位专家从多方面、多层次对牡丹江的“金融强市”战略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第一,从国际到国内,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动,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调整,分析“金融强市”战略的外在环境;第二,从宏观到微观,分析我国的金融发展形势和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第三,从全国到区域,分析了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探讨了东北金融发展在全国的位置,以及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具备的有利机会;第四,从长期到短期,探讨了“十二五”五年期间的变动和当下股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动等对“金融强市”战略的影响;第五,从金融业自身发展到金融如何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探讨了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金融作为强大工具和杠杆如何推动其他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地区域性发展;第六,从经济到政治,探讨了金融业如何解放思想,寻求政府政策的空间,从而实现更好地发展。

  六位专家对牡丹江“金融强市”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试图对六位专家所构建的“金融强市”的体系做一个简单概括,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目前,牡丹江的“金融强市”有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是我们在政策上、思路上以及本次金融活动周的重要任务。所谓有利时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经过4~5年的调整,我国经济应该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通道,牡丹江应该在金融政策、体制上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大的发展机遇期;二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例如,北京市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74%,可以为牡丹江和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先期的示范作用,从北京第三产业2000~2009年十年期间的发展来看,金融业发展速度达到了16%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17%(排在第一位),其盈利比北京所有其他服务营业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从国际看,世界500强利润率最高的还是金融;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排列第一位的还是金融业;所以,我们的“金融强市”战略迎合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界定;三是中国区域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近十几年来,中国有20多个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很多省甚至有两个区域战略成为国家战略,例如辽宁省的“五点一线”和沈阳经济区,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已经进入了板块发展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哈牡绥东还是牡绥东、牡绥,在“十二五”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在区域发展中把牡丹江推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上去,是我们难得的一个机遇。从有利时机来讲,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第二,“金融强市”在这样一个有利条件下,金融结构、金融体系、金融制度、上市融资,包括国有银行、地方银行的发展,甚至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等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通过结构的优化、协调,包括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为牡丹江金融产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第三,毫无疑问,金融业本身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金融是重要的工具,如何发挥好金融的工具和杠杆作用,撬动整个牡丹江经济的发展,或者说整个牡绥东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强市”强调的一点。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处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金融业占整个GDP的比重应该在8%~9%左右,整个GDP的发展不可能依靠这9%本身来支撑,所以,其他产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挥已有的银、政、企三方合作机制,推动金融业自身发展和推动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融来的资金如何用好、投好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用不好,没有很好的利润,下一轮的投资就会受到影响,我们这些年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未来几年将是我们用好这些资金的关键时期,这也将会发挥一定的示范作用,否则,还会出现过去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怪现象,就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最后导致招商进来以后富不了、好不了,这是不可持续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通过金融本身的发展来撬动整个经济发展,为持续的、不断的融资,为我们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制度,这是我们“金融强市”战略的重要方面。

  第四,我们不能把“金融强市”仅仅局限在金融制度和金融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两个狭小的层面中,我们是否可以扩大一下思路,就是从过去的金融或者融资这样一个小概念中走出一个“大融资”的概念。那么,所谓的“大融资”,就是在更高的层次和平台上,以更大的规模,为我们牡丹江的发展融来更多的资金,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所谓的“大融资”就是要撇开传统金融产业的发展概念,去把国外的各种资金引进来,这个“引”不仅是金融的“引”,要以各种方式来“引”。

  如何引资,我想牡丹江应该具有很大的优势,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就是大通道,中俄、中蒙、中朝,以及与日本、韩国这样一个水路、陆路的大通道,如何发挥这种区位优势,如何让中央认可这个“桥头堡”,这很重要。真正建立起这个“桥头堡”,这里才能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汇集点,一旦成为汇集点,我们的牡丹江的发展就会不得了。如何打造东北亚的“桥头堡”,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变得非常重要。首先就是要“名正言顺”,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要去把握的;绥芬河现在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直辖县,牡、绥如何合作下一步又是一个大的话题,牡丹江如果和绥芬河脱离开,我们的大通道优势可能就会丧失,“桥头堡”的概念可能就会出问题,因此,两者如何构建一种新的协作平台,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是产业优势。我们的卷烟纸张排名全国第一,我们的汽车空调在全国有很重要的位置,还有全国的木材基地,还有旅游,这些巨大的产业优势如何用好?因为今天的融资不仅是个金融的概念,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概念,今天的资本都是随着产业走的,打造产业优势也是我们吸引资金和其他资源的重要通道。

  三是文化优势。这一点也很重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江的文化产业有文化的优势,汇集了红色文化和蒙古文化、俄罗斯文化、朝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元的文化,如何利用这种多元文化创造我们独特的优势?今天我们的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质量基本差不多,如何打造产品的差异性,让国内外的厂家认同牡丹江,感受牡丹江,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在于文化发展。巨人集团用中华“孝”的文化和脑白金产品挂起来,再次崛起,说明产品本身已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附着在上面的文化,情感上的认同比对产品的认同更重要。

  充分发挥这三个方面的优势,打造一个更大的融资平台,我们才能得到全国、全世界的各种资源。牡丹江的发展,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我们能利用、整合多少资源,这就需要我们有大智慧。如果将这种大智慧用一个中国字来概括,那就是一个“活”,“金融强市”无非是要让我们牡丹江“活”得更好。中国字“活”怎么写,左边一个“氵”,右边一个“舌”,我们的先人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活着,不是靠钱,如果是靠钱的话,“氵”应该换成“贝”字,我们的先人没有用贝壳,而是加了一个“舌”字,舌头是用来说话的,所以要会说,把我们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牡丹江人的人格魅力充分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展现出来,这就是一个“金融洼地”,各种资源才能进来。当然,大家要会说,而不是胡说八道,否则就会出问题。“活”字为什么要“氵”,是因为我们中华文化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念,舌头用好了,万物就有了,金融强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在发展中我们要总指挥,那么老总的“总”怎么写,下面一个“心”,所以要有“心”,我们这样一个“金融活动周”,无非就是要统一思想、统一意识,大家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并达到一定的高度,用心去做事。“心”上面是一个“口”,言为心声,并通过两个渠道说出,一个渠道就是我们的团队,整合成十六个字,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就是执行,是我们团队的要求;另外一个渠道就是社会,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我们有钱、有资源,团队又“鞠躬尽瘁”,牡丹江的发展就绝对没有问题。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