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瑞龙:增量改革是现阶段改革的核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6日 14:49  新浪财经微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发言(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发言(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年11月26日,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1)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微博)发言。

  杨瑞龙:非常荣幸作为主办方之一,从一开始这个奖就参与进去了,看着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在中国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特别感到高兴。有幸作为主办方的代表发言。我想我发言还是紧扣获奖者,去年厉先生得了股份制改造奖,我借着股份制发表了一点看法,今年是价格双轨制,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增量改革,就增量改革发表个人的看法。

  第一,增量改革的历史与理论价值。中国的改革是在既定政治框架里面推进市场化的,这样就决定了一条所谓中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第一个特点就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原来是部长当部长,原来是省长当省长,省长和部长是改革的领导者,这是中国的第一点。既然是如此,保留了原来的构架,改革在边际上发生,一直是增量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一定在边际上。既然改革权在中央,为了保证改革风险可控性,中国改革叫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权在中央,中央在行政范围配发改革权。这样改革理解成增量改革就是中国式改革非常核心的特点,这样的增量改革实现市场化,市场化重点就是两项改革:价格改革和产权改革,产权增量改革股份制改造得奖了,产权改革也是沿着增量改革路径两条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逼迫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内部采取增量的办法解决产权的问题。从承包制到股份制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产权边际进行推动。价格改革也是增量,要有市场价格体系,但是在动价格的时候,企业是国有的,没有动,我们的国有企业投资权是在计委,资金来源在财政部,利润率税率交给财政部,东西要交到物资部那里。在这样庞大系统里边,造出一个市场价格体系,难为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学家,但是没有难倒中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想出一个办法,价格双轨制。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选择。通过内部的等级框架里边找到边际上的途径,慢慢让价格走向市场。因此这样的改革,就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借用等级规则确立产权规则,中国就是政府导向,我们是搞政府系统里面的行政性放权,行政性放权为了激励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搞财政分权,导致中国出现所谓地方竞争,增量改革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是借用等级规则确立产权规则,政府导向式的改革。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在传统体制上边际效益大大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并且改革本身有所改进,可以在不伤害利益当中增加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使得改革沿着社会导向方向大踏步前进。为什么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呢?这样的增量改革显然在西方经济学里边找不到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逻辑是假定每个人是经济人,资源是稀缺的,选择了课题组成本收益方法没利不干,引入竞争体系,通过个体的精神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自动社会福利最大化。沿着这样个体主义分利方法,毫无疑问价格改革唯一思路就是放,我们中国这些年来在庞大的政治体系下,没有进行改革的时候,肯定是做不到。

  另外一个逻辑,就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是在社会假设团体下面是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的是整体,强调国家在里面的功能和作用,个体主义方法是强调小河有水大河满,整体主义方法是大河有水小河满,两个逻辑都不能够支撑价格双轨制改革,应该说中国价格改革双轨制改革不是现有理论逻辑里面推导出来的,完全基于中国的现实,结合我们对理论的理解,走出来一条适合中国的改革道路,双轨制改革是非常具有特点的中国式的理论,北京共识背后理论逻辑显然不能在完全主流经济学里找到逻辑,这就是我理解的中国式道路,背后的理论逻辑和理论框架有待于创造和完善,现在是不完善的,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理论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直面现实,当理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一概向理论投降,基于现实改造理论,创造出适合中国特点的改革方式,价格双轨制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我认为它是具有理论含义的。

  毫无疑问,既然这样的增量改革,也面临着困境,增量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在的改革动力逐渐衰竭,因为改革权在行政系统,第一个问题是由于改革权是在纵向分配的,每个优先改革权带来垄断性利润,垄断性利润一定是租金,改革变成寻租了,中国到处圈地,为什么搞保税区和开发区,改革有租金的,所以形成新的利益集团。中国的改革阻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既得利益,而是新势力既得利益权。由于借助财政分权所形成的地方竞争,形成了所谓地方格局,以及地方短期行为。

  第二、由于我们这样的改革,还是强调政府,毫无疑问,在国有企业得到特别的关注,相应垄断势力膨胀以及对民营经济进入产生了问题。

  第三、导致要素市场化严重滞后,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改革动力衰竭,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贡献率达到15.89%,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对中国应该增长效率改善作用步入衰退期,按照人大研究报告计量研究表明,市场化对中国经济1978年到1989年14.43%,黄金时期是九十年代,进入新时期严重衰减,目前还在衰减之中,由此可见增量改革是存在改革局限的,这样一种增量改革在进入改革深水期,增量改革的特点,导致最显著的冲突。自己一定不会给自己挖坟墓的,改革到一定的极限,冲突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行贿,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没有合理边际,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潜规则在中国是通俗的东西,制度本身是混乱的,行为怎么会不混乱。

  第四,导致所谓的系统性腐败,当前的腐败不是官员品质不好,而是体制的问题。再一个分配不公,也是源于增量改革。

  第五,导致强势的资本权力,背靠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和资本权力结合在一起,劳动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发基本的命题,改革正义性和公正性的问题。由此可见,存量改革、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是正义性、公正性内在必然,不仅仅是效率内在必然。进一步改革不仅仅是市场化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大量社会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这表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的市场化以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政府体制为主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所以,不同的改革阶段任务是不同的,我们原来的改革完美履行历史责任,在既定的框架里面做到最好,下一步改革还要往前走,改革是阶段性的,现在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我们必须要摆脱束缚,深化体制改革,总而言之,改革创造了过去30年的经济形势,还要靠改革,没有改革最后就没有希望。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