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施恩:雇主品牌建设的真工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1日 16:01  新浪财经微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施恩(资料图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施恩(资料图片)

  “第六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于2011年10月21日-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上图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周施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施恩: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先谈几点个人认识。

  第一点,雇主品牌的建设应该是先有品,后有牌。你得先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即首先要做到“有品”,才能有资格去谈“牌”的问题。不能本末倒置。

  第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雇主品牌,三者之间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比如说,如果说十年前你说“我在摩托罗拉(微博)工作”,大家第一感觉是什么?

  恐怕是“肃然起敬”吧?因为在十年前的摩托罗拉工作,可能就意味着“管理规范”,“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个人能力和素质都很高”,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挣的多”!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雇主品牌,应该绑在一起统筹考虑。

  第三,我国未来的雇主品牌,可能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比如,上海要打造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而同为直辖市的天津,目前则更多地聚集了大批世界级企业的生产和制造中心。

  由于行业特点不同,特别是行业利润率不同,员工类型不同,两地企业的雇主品牌也将会出现出明显的不同,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就像“华尔街文化”和“底特律文化”的不同。而且天津和上海企业之间在雇主品牌建设上的不同,极有可能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其他的包括北京经济圈、广州经济圈、重庆经济圈等,有会逐渐形成不同的特色。

  现在进入今天讨论的主题: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的真工夫。

  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的真工夫

  一,引子:一个有些争议的热闻

  1、热闻与争议

  最近,东莞有一个企业集团,派代表向救“小悦悦”的“拾荒妹”赠送了10万元的慰问金,请大家看看照片。

  这个举动的争议是非常大的。这是我昨天晚上截至到19点20分统计到的数字,网易网友评论的前三名。

  “寡妇村牛村长”:奸商一个,借助阿婆来拉名气,之前怎么没有这么好的事?卑鄙无耻!顶[9488]。

  “作文命题”:首先要谢谢这个企业,你们给钱我们不反对,但千万别利用这个善良的老婆婆达到你们的某种目的。并且要明白这个国家里还有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顶[7532] 

  长沙某网友:我觉得这企业给陈贤妹十万,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未实现之前各种猜测都是假的,能拿出这钱来鼓励这种善举都是对的!顶[6746] 

  2、反思

  这些争议不免引起人们做如下思考:

  (1)如果该企业是想出名,那他的目的绝对达到了。 

  (2)如果是想借机树立好的品牌形象,那这绝对是败笔。 

  (3)如果只是想做好事,这么做的确无可厚非。 

  (4)如果主要是为了品牌形象,花钱买“公众批评”的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二,展开:对一些“曾经的辉煌”之质疑 

  1、对“曾经的辉煌”之回顾

  多年来,我国企业以大手笔对重大事件的赞助屡见不鲜。但一阵风之后,这些大手笔的赞助几乎又没起到什么持久的效果。请问:

  (1)柯受良飞越黄河的赞助商是谁?提供重奖的企业是哪家?

  (2)奖励奥运冠军的“纯金”易拉罐是谁赞助的? 

  (3)我国奥运史上对冠军奖励最重的前十位企业分别是谁? 

  (4)首家资助五胞胎免费奶粉的中国企业? 

  … … 

  恐怕大家都不记得了吧?这些企业花了这么多钱,赞助的又都是想当年几乎是最吸引人眼球的事件,怎么都没有什么持续的效果呢?

  2、对“曾经的辉煌”之反思

  (1)如果是为了做好事,资助多少都不过分。 

  (2)只要不违反社会公德、不伤及被助者的尊严,怎么资助都是可以接受的。 

  (3)但如果是为了树立好的产品品牌形象/雇主品牌形象,最好还是要从长计议! 

  三、观点:雇主品牌建设的真功夫 

  1、一个毫无新意的观点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认为:雇主品牌的建设,还是要从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文化建设环节入手,而不是靠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和公关手段!这是因为,“皇帝的新衣”迟早是要被别人戳穿的。

  2、着眼点

  创建雇主品牌当然要做很多事,但最基本的着眼点我感觉还是:尊重人,成就人,使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3、基本措施

  怎样才能做到“尊重人,成就人,使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呢?我感觉还是要从几个最基本的环节入手,包括:

  (1)“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

  (2)“感觉体面”的报酬系统(薪酬与福利)。 

  (3)“无限可能”的学习机会。

  (4)“相对自由”的成长空间。

  我觉得雇主品牌的品的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四条,我觉得已经初步算作有“品”了。然后,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去对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而且也是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说,此时就可以适当地去谋求“牌”了。

  四、结论:一句话总结

  前面说了那么多,最终要有一结论性的东西与大家分享。如果“就剩一句了”,那还是要说:

  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方式来打造雇主品牌也许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但对于现阶段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则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建议!

  谢谢大家的时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