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赖小民:我国应加大金融开放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5日 14:38  新浪财经微博
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于2011年11月15日-16日在香港举行。上图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于2011年11月15日-16日在香港举行。上图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于2011年11月15日-16日在香港举行。上图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

  以下为演讲实录:

  赖小民: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参加这次海外投资年会,同时就这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与大家开展一些讨论与交流。我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赖小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们国家大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旗下有华融证券、湘江银行、华融信托、华融期货、华融股权投资基金,还有华融地产、还与德国成立了融德资产管理公司,我们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而且银行、证券、信托、租赁都涵盖在内,除了保险以外,所有的金融机构的牌照都囊括了,所以我们可以为企业、市场、政府提供一揽子的融资服务。

  我觉得这次年会非常有意思,在当前召开这个年会意义深远,针对性很强,中国的对外投资这些年方兴未艾,我觉得中国的海外投资总的来说是喜忧参半,刚才主持人说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是融资难在什么地方,第二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钱从哪儿来。我就这些问题发表简单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对外投资的难点确实很多,总的一个感觉,中国对进军海外市场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中国政府以及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增加海外投资、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增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忧的是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我们对海外投资的困惑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挑战也越来越多,而且压力越来越大,在喜忧参半的过程中,我觉得忧远远大于喜。

  我认为中国对海外投资有这么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令人担忧,或者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担忧之一是我们对海外投资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战略,或者说缺乏引导性的战略。担忧之二是缺乏一个庞大的、有效的支持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刚才马蔚华行长讲到了,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核心竞争力可以提高,中国的金融业更加需要对外开放、加大创新。大家知道,我们从1997年到2007年这短短的10年时间,从金融这个范畴来看,我们经历了两次大的金融危机,一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那次金融危机摧毁了亚太金融体系,使得亚洲“四小龙”销声匿迹,很少再提了。当时的“四小龙”的确为亚太经济发展做了很多的贡献,但是这场金融危机使得亚太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四小龙”的经济遭到损伤,而且销声匿迹。但是额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引发了中国政府下大力气整顿金融市场。1997年发行2700亿的国债,注资四大国有银行。我们搞了几十年,银行没有资本金,大家都知道资本金对于银行的重要性。我们的资本金虽然不足,但是大家还是相信,我们就靠两个,第一个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靠国家的信誉,所以尽管这些银行没有资本金,而且利润也没有,但是大家还是相信这四大银行,垄断了80%以上的资产。当时国家财政很困难,就发债注资到四大银行。接着就是注资成立包括华融在内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000亿的不良资产,紧接着国家又动用600亿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后来又对农业银行进行了财务重组,四大银行现在已经上市了。从1997年到2007年,我算了一笔账,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带来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这10年时间,中央政府为了整顿银行业用了3.4万亿的资金。所以到了2008年,美国提出用7800亿美元救市,中国动用4万亿来救市,这些举措,中国在10年前就开始干了,做了这些功课,才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在2007年这场更大的金融危机到来时,全球经济不好,唯独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这就得益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在那时候,我们支持海外的投资几乎不可能,所以融资难,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担忧之三是金融创新不足。比如对海外投资支持,如何帮助海外投资企业规避一些风险,避险工具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满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些避险要求。担忧之四是金融人才缺乏,包括海外投资的一些企业也比较缺乏。海外投资的金融机构也比较少,中国的金融业的开放度不高,对外投资的主要是几大银行,这些银行虽然在国外也有分支机构,包括招商银行在国外也有分行,但是这些银行在海外的投资加起来,份额也是非常少的,能养活他们就不错了,还要支持企业投资就显得勉为其难,这都为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目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海外的投资,目前我们对外投资主要是央企,占了63%以上,民营企业非常少,到2010年,我们对海外的投资是3172亿美元,有超过12000家的企业和公司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成了了1.3万家以上的分支机构和公司,1.3万家的海外机构和5000万家大大小小的央企、国企、民企相比又是杯水车薪了。我们的对外投资方面,真正做得比较好的不多,投资并购的成功案例很少,还没有形成主打的市场。面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看到好的现象,有喜的方面,中央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的举措,包括李克强副总理8月份到香港提出,要求内地和香港的企业联合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而且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我们要像引进来一样帮助企业走出去,这是大势所趋。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能独善其身,一定要“走出去”,所以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但是面对刚才讲的那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第一,中国政府要坚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服务体系,在更宽广的领域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比如,政府可以进一步开放一些对外投资企业的审核要求,再比如,可以进一步制定、完善对外投资企业的政策,包括提供更多的政策性的贷款、政策性的金融服务,包括在规模上、卖方信贷的优惠等方面,我觉得政府在这些方面一定要支持。我记得多年前我在央行当处长的时候,那时候支持外企走进来,我们出台了很多的配套政策,比如说买方信贷、卖方信贷、银行融资等等,我们“走出去”仅靠我们单方面是不够的,所以政府还要加大配套。第二是金融机构还要加大力度,比如说金融的开放力度要加大,现在我们的企业“走出去”,走到当地主要靠自己的资本金,我们国内的企业“走出去”很难获得所在国的借贷,他们走到那些地方就是非常困难的。还有一个是要加大创新,多设计一些避险工具来帮助我们的企业,还有一个就是可以进行产融结合,把银行、证券、信托、租赁、期货、PE、股权投资基金等等方式结合起来,金融融资需要打组合拳。再有就是利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结算中心,我们现在的对外投资是65%以上通过香港直接投资,或者是通过香港转投资出去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探索讨论,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喜忧参半的情况下,而且忧大于喜的情况下,我们要出台更多的政策,这样不仅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商品出口国,我们也要逐步成为资本的出口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