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中国企业成长百强分析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8日 09:46  新浪财经微博

  2007年,中国的GDP超过24.6万亿,增速创下13年来新高(11.4%),CPI涨幅创下11年来新高(4.8%);2007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万亿,增长24.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超过8.9万亿;

  2008年,中国的GDP突破30万亿,但其增速急转而下,创出7年来的新低(9.0%),CPI涨幅则依然固我,再创12年来新高(5.9%);2008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万亿,增长25.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6%,突破10.8万亿;

  2009年,中国的GDP达到33.5万亿,增速成功“保八”(8.7%)并呈现漂亮的V型,CPI终于由涨转跌(-0.7%);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逼近22.5万亿,增长3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

  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一届中国成长百强,跨越的正是2007-2009年这三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届的中国成长百强,记录了一段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复杂多变的内外局势的冲击洗礼;这一届的中国成长百强,纪录下了一段颇具中国特色的火箭式井喷继而同样颇具中国特色的蹦极式跳水的起伏跌宕——

  在此期间,上证综指一路飚升地跃过了2007年的历史最高6100点,然后又直线跌落至2008年的最低1664点,缩水超过了70%!在此期间,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秋天破茧而出,样板出一批卓越的中国成长企业,崛起了一群年轻的财富新贵!

  在此期间,国房景气指数在2007年的11月达到了历史最高106.59点,随后便是不见任何抗争地一路跌落至2009年3月的94.74点,落差达到11.85点;之后突然绝地反弹,一路高歌地直到2009年12月的103.66点!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数据,我们必须用更为严谨更加科学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已经历时九届跨越11个年头的中国成长百强榜单——

  我们依然沿用上届开始使用的较为科学的平均复合增长率指标——“(1+年平均复合增长)2=(1+跨年度增长率)”,来代替原先一贯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指标——“(2008年销售额-2006年销售额)÷2006年销售额×100%”,并将两者同时排列以供对照比较;

  同时,我们还对上榜企业新设了一些辅助性的指标要求:经营年限指标——申报企业的经营年限,原则上必须是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以上;持续增长指标——原则上第二年的增长率/前一年的增长率>10%。比如,生产LED的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的入围标准,增长率达到了278.71%,但我们进一步探究,发现该公司2007年的下半年才刚刚成立,正是其2007年起点基数的偏差(只有两个月6万元的销售额),才导致其增长率的失真;再比如,原先入榜的房产开发公司天津贻成集团有限公司,我们进一步探究后发现,正是2008-2009年超过300%的强势增长,掩盖了其2007-2008年实际出现的负增长。我们根据新设的辅助指标,将这类公司从原先的百强榜单中予以剔除。

  虽然,经过这番更加严格的筛选,一些已经展现出巨大成长潜力的优秀企业,或还只是初生牛犊,或还刚刚力挽狂澜,因为尚未展现或者证明其持续的增长能力而没有入围,我们相信,真正持续健康增长的企业终不会被剔除,她们一定会以更加骄人的成长业绩出现在下届成长百强榜单上! 

  虽然,经过这番更加严格的筛选,表面上一下子缩水了很多的百分之数百的膨胀,有许多异常迅猛成长的企业却因为不可持续的非常态而终被移出榜单,我们相信,我们正在慢慢地还原真实逼近事实……

  我们用上述更为严谨的计算方法,对历届榜单数据做了一定的修正,并将由此获得的成长百强销售额平均增长曲线,与宏观经济数据的进行了比照,发现其与国家GDP增长率、CPI增长率以及企业景气指数等,走势颇为相似,略微还领先一步(见表一、表二,图一、图二、图三)。

  数据显示,当第八届“中国成长百强”(2006-2008)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指标已经大幅下跌的时候(-39.68%),相应的中国GDP增长率开始下跌(-7.78%),CPI增长指数依然风头正劲(70.38%);本届“中国成长百强”(2007-2009)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指标(43.32%),虽然与第七届(2005-2007)的历史波峰(67.27%)还相差甚远,但比之上届的历史低谷(40.58%),已经明确显示出“V型反转”的态势,相应的中国GDP增长率还在一路下滑,CPI增长倒是调头向下,与“中国成长百强”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指标刚好相反,呈现出3.14%—5.35%—2.55%的“倒V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企业景气指数走势,以明显“V型反转”的态势,也佐证了“中国成长百强”平均销售增长率指标的预见性,时至今日,2010年的GDP增长率和CPI增长率的企稳回升“V型反转”,应该也已无悬念。

  企业景气指数 企业家信心指数
2001 120.3  113.4 
2002 124.9  121.1 
2003 129.2  127.8 
2004 134.9  133.4 
2005 132.0  129.3 
2006 135.9  133.3 
2007 143.5  141.9 
2008 127.3  94.6 
2009 119.1  114.8 
2010 135.6  134.5 

  年度 百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 CPI平均增长 GDP平均增长
 第一届 1999-2001 48.65% 0.55% 7.65%
第二届 2000-2002 61.86% -0.05% 7.65%
第三届 2001-2003 65.51% 0.20% 8.55%
第四届 2002-2004 62.16% 2.54% 9.60%
第五届 2003-2005 65.03% 2.84% 10.25%
第六届 2004-2006 53.94% 1.65% 10.55%
第七届 2005-2007 67.27% 3.14% 11.05%
第八届 2006-2008 40.58% 5.35% 10.19%
第九届 2007-2009 43.32% 2.55% 8.89%

 

图一图一
图二图二
图三图三

  本届“中国成长百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越来越“胖”——它是迄今为止九届“中国成长百强”中企业的年销售额平均规模最大的一届,以突兀的年平均销售额67.53亿元,远远超出历届近200%,并形成了年销售规模在1-10亿元、10-50亿、50-100亿元、100亿元以上四组企业数量分庭抗礼的局面(图四)。

图四图四

  在这一届“中国成长百强”中,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企业数量,达到了历史性的23家,甚至比历史最高纪录第七届(2005-2007)的12家高出了约一倍;年销售额在50-100亿元的企业数量曲线也在逐渐走高,本届飙升至历届高点,达到了26家;相对应的,前几届“中国成长百强”中的主力军——年销售额在1-10亿元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减少,今年更是从上届(2006-2008)的35家暴跌到本届的23家,跌幅超过了34%。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政府采取了以促进国内投资需求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4万亿的天量投入,启动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以及消费需求与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全面拉动作用,有效的遏制了国际需求紧缩,经济衰退对我国的负面作用。而正是如此,也造就了一批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批发零售为主的企业入围今年的百强。比如本届排名第一的以路桥基建为主业的内蒙古新大地建设集团,其2007年的销售额才7600万,而到了2009年,超过13亿的销售额,和超过300%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使其毫无争议成为今年百强的翘楚。

  若是从行业分类看今年的“中国成长百强”榜单,其显著的特点是历届榜单的主力军制造业,从第五届(2003-2005)的最高峰84家逐届下降,而今年的跌幅尤为明显,从上届(2007-2008)的74家跌落到今年的49家。

  而另一个明显特征却是综合类入围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如果剔除制造业后再作分析,综合类企业的数量便脱颖而出,从第七届的 3家猛增第八届的 9家, 本届更是飙升至 21家!——由此可见,多元化依然是中国大部分企业乐此不彼的经营方式。再进一步探寻,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综合性企业,又大都离不开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这两项。

  在企业规模越来越“胖”的时候,是否能维持高速增长呢?我们把历届企业销售额的年初始数据按照不同规模分成四类进行比较,分别是销售额过百亿的企业、销售额50-100亿的企业、销售额10-50亿的企业和销售额10亿以下的企业,并分别比较近五届百强的年复合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八届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不同规模企业复合增长率整体下降外,其余几届,规模小于10亿元的企业,复合增长率都远远高于其它等量级的企业,成为拉动成长百强平均速度的主要力量。

  本届 “成长百强 ”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入榜企业突击 “增肥 ”——从历届百强销售额平均增长率可以看出,经过第八届(2006-2008年)的低谷后,本届入围企业的平均销售额出现报复性反弹,以193.61%的增长速度,超越第七比之第六届54.34%和第三比之第二届79.16%的增幅,成为整体成长最快的一届。

  若是将历届上榜企业的期初销售额按照不同的规模,分类比较其近五届的年复合增长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规模在1-10亿元的企业,依然是拉动成长百强平均速度的主要力量,其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要远远高于其它等量级的企业。

  其次则是销售额超过10亿但未达到50亿的企业,从最近五届来看,其增长速度始终处于第二的位置,但有趣的是当销售额跨入50亿以上级别之后,第五届、第六届、第九届是50-100亿的企业增长快,而第七届、第八届则是百亿级别企业增资更快,由此可见,当企业规模达到50亿之后,增长速度与企业的销售规模不构成正向关系。

  本届成长百强的榜首企业和门槛企业呈现发散态势; 

  本届排名第一的是以路桥基建为主业的内蒙古新大地建设集团,其2007年的销售额不过 7600万,2009年猛增至超过 13亿元,以超过300%的年均复合增长速度成为本届百强的翘楚,也显示出国家投资拉动立竿见影的功效。但本届上榜企业门槛继续下滑,复合增长率4.96%,这个跟中国成长百强的称号很不相称,而且从第五届开始成长百强上榜门槛逐年下跌,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如果将本届成长百强榜单的前十位和后十位的年均复合增长分别进行平均,并与历届同类数据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正因为本届成长百强的前十位,出现了 147.75%年复合增长率的强劲反弹,拉动了平均值的止跌反转(43.32%),掩盖了后十位实际的继续走低(7.85%)。

  如果剔除历届成长百强榜单的前十位和后十位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自第五届(2003-2005年)开始,“中国成长百强 ” 上榜企业的平均复合增长,其实一直还没有走出下降通道。

  见证成长

  1999-2009,九届11年的历史数据,“中国成长百强 ”见证了中国成长;1999-2009,中国经济从摆脱上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四面楚歌开始,一路高歌猛进,以 “成功实现V型反转 ”的姿态,“为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9-2009,商品房、互联网、城市化,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太多太多的东西,正在潜移默化地彻底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生存方式……

  新世纪新十年过去以后,新的机会在哪里?——

  荣登 “中国成长百强 ”第一届第 2名的吉林修正药业集团,1999年的年销售额为5345万元;本届再次上榜,其2009年全年销售总额已突破115亿元,11年间,增长了21423.70%。

  荣登 “中国成长百强 ”第一届第26名的德力西集团公司,1999年的年销售额为269812万元;本届再次上榜,其2009年全年销售总额已突破198亿元,11年间,增长了634.01%。

  荣登“中国成长百强”第二届第 3名的美邦集团,没有重复普通扩大化生产的老路,以人民币 400万元原始资本开始“虚拟经营”,把制衣、销售、物流等环节全部外包,自己只掌控整个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头和中枢环节——产品设计、品牌和信息数据。2008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本届“中国成长百强”第 2名凡客诚品,是一家通过互联网和目录直销服装的电子商务“快公司”,以衬衫起家,以校园人群和商务人士为首批目标人群,将服装重新定义为快消品,强调“极具性价比的服装和完善的客户体验”,成立仅 3年时间,现每天的订单已超过1万件,年销售额超过6亿元。

  荣获第七届“中国成长百强”第 2名。遵循简洁、现代、方便环保原则:符合人体工学的床垫、满足颈部不同需求的荞麦枕头、24小时恒温恒压的充足水量、方便免费的宽带网络…… 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本届“中国成长百强”第 3名。每家独特设计,融入高科技手段,以个性化精品撼动传统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成为最时尚的酒店品牌。短短 3年多时间,2009年的营业额已近1.35亿元。

  荣登“中国成长百强”第二届第 4名的北京宅急送(微博)快运有限公司,以跨越式发展速度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快运网络,以次日递、限时递,以及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的个性化保障方案,体现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服务理念。2009年创始人陈平离职创办星晨急便,联手阿里巴巴(微博)打造“云物流”。

  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成长百强”第34名的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以普货运输起家,通过25年的积累,确立了提供冷链各环节的全部物流服务,向客户交付完整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的“中国冷链第一供应商”的愿景目标。年销售额从2006年的近 4.3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超过8.5亿元,整整翻了一倍。

  这是一个从标准化走向多元化的时代;

  这是一个 “请消费者注意 ”走向 “请注意消费者”的时代;

  如家、汉庭、小肥羊、真功夫…… 过去十年,标准化的快速复制,催生了一批行业领袖时尚、个性、独特…… 

  未来十年,多元化的需求呈现,一定会有更多快速成长的企业脱颖而出……

  我们有理由期盼 ——期盼下一轮成长百强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