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24日在北京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 09:16  新浪财经微博
会场外一角。会场外一角。
论坛现场。(新浪财经 立殿摄)论坛现场。(新浪财经 立殿摄)

    主题: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

  ——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

  时间:2011年10月24日上午

  地点: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的现场,我是新浪的尹军,新浪作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国内领先互联网媒体,秉承推动经济事业的媒体责任,自2008年起,连续四年倾力推出中国金融业年度的饕餮盛宴——“新浪金麒麟论坛”,为政商学界提供深度的交流平台,大众提供与金融企业沟通的桥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2011年,中国的经济从而立到了不惑,政商界的众位精英再度聚首于此,共同探讨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为其健康的发展出谋划策。本届经济论坛也加入了与微博在线互动交流平台的互联网特色,现场诸位嘉宾可以通过大屏幕参与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微博互动,另外还可以共同地交流,分享当今热点的财经话题。

  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出席我们今天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先生,欢迎!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慕冰先生,欢迎!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刘新华先生,欢迎!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先生,欢迎!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罗熹先生,欢迎!

  渣打银行亚洲总经济师兼研究部主管关家明先生,欢迎!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欢迎!

  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先生,欢迎!

  再次欢迎在座所有的领导和嘉宾,欢迎大家!

  各位来宾,首先让我们有请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先生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有请曹总!

  曹国伟:尊敬的周小川行长,尊敬的各位中国金融界的领导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欢迎大家参加“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一年一度我们都会相聚在“新浪金麒麟论坛”,在政界、商界、学界各位权威专家在这里回顾年度的经济热点,针对经济话题进行观点的碰撞,汇聚权威观点与各位网友分享。

  今年时逢中国入世十周年,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正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内外各种挑战,包括全年的通胀压力,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面对复杂的形势,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何在?中国企业又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到全世界去捕捉发展的机遇?本届论坛我们将共同围绕“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这样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针对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等一系列有关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汇聚名智、集思广益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过去的两年中,各界的行业专家,意见领袖共同汇聚于新浪微博,共同交流意见,探讨观点,微博已经成为汇聚民声,分享智慧的平台。同样,微博也可以搭建金麒麟论坛与公众沟通的桥流,让论坛上的真知灼见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

  在本届“金麒麟论坛”上,我们希望更加地贴近民生,贴近百姓,贴近企业,与亿万网友共同探讨关乎民生实际的相关话题,力争最大范围地呈现网民的意志,在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微博用户能够加入到新浪“金麒麟”的广泛讨论中来,也希望各位专家通过新浪微博倾听民意,与广大网友自由地分享与交流,把“金麒麟论坛”打造成为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我们也希望本届“金麒麟论坛”是个崭新的开始,大家探讨的话题能在微博上长期关注,持续地讨论。

  过去十多年以来,作为拥有广泛、高端用户的财经媒体,新浪见证、记录并参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新浪金麒麟论坛”在各界专家和媒体伙伴们的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政界、商界、学界深度交流的桥流,成为大众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在这里,我代表新浪对各位专家、媒体伙伴以及亿万网友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让我们继续紧密携手,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国经济的成长。

  最后预祝“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曹总,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进行开幕主旨演讲,有请!

  周小川: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早上好!很高兴参加“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2011新浪金麒麟论坛”,相信这个论坛一定会为大家的讨论做出重要的贡献。

  既然给我这个讲演机会,我也很荣幸借这个机会与大家沟通,选择一个题目,如果谈谈“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我发现大家随后的发言中也会讨论到有关国际经济以及人民币“走出去”等问题。

  我选择这个题目与大家交流,就是“国际收支走势及其调整的过程”。选择这样一个题目。

  首先,我们说这是国际上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国际场合下的讨论,特别是在G20上强调了“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都涉及到全球的平衡问题,而其中对中国来讲,我们主要观察的对象还是我们自己的国际收支,也就是对外部的平衡关系。

  第二,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也是我们国家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我们说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很多政策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那么结构调整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过程中,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怎么样,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是我们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同时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家考核和分析、论现有的结构调整的政策是否针对性强,是否效果好,是否得到了优化这样一个题目。

  第三,它也和我们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人民币“走出去”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第四,我们说国际收支的观察是我们宏观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我们看到经济学界的分析里也有很多的分析提出国际收支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像外汇储备增长过多、过快,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也和国内的物价指数有关系,也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健康化有关系。因此,国际收支的走势和它的调整效果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上就是我点一下今天我想利用这个论坛所讲的题目。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讲: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国际收支的走势。

  国际收支的走势,如果有什么数字图表(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但是我们也不知道发言的场所是什么样的,所以没有做这个准备,只是想口头说一下。

  首先,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我们可以从80年代、90年代一直看到最近的这十年,最显著的变化还是最近这十年,在这个十年里头,中国贸易顺差开始显著地提升,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十分强劲。此外,我们在国际收支的其它一些主要项目,比如说收益项下,也就是对外投资的债券和分红的收益也增长比较快,对外承包工程和其它劳务收入项目也比较快,所以这些变化确实是值得进行深入地分析,对大家可能各种分析研究都会有好处。

  我们首先一个观察,在2005年,中国开始了汇率机制的改革,在汇率机制改革之后,可能有些人认为汇率机制变化以后,国际收支的形势应该有比较明显的转变。但是实际上,这里头有很多时间滞后产生影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在国际收支的一些项目,我们看到,从贸易顺差的角度,贸易顺差主要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在2002年就开始比较明显地走高。那么高峰期是在2007年和2008年随后又所调整,当然,这中间也有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随后开始调整,从现在开始下降。

  那么从衡量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有绝对额来进行分析还不是太有效的,为什么呢?因为国家的GDP大小都不一样,一个绝对额可能对一个大国来讲还不算太大,对于一个小国来讲可能很大。所以说,我们是用贸易差额或者经常项目差额和GDP之比来进行衡量,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

  我们说,有的地方有时候有笔误,写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我在这里提一下,这个提法可能不太对。我们是说,为了衡量经常项目或贸易项目的差别,用它和一个参照系,就是和GDP相比,但不是“比重”,就是不是GDP的成份,这里说明一下。

  中国经常项目对GDP之比,最高的年代2007年、2008年在10%左右,或者还略微高出10%,随后就有所降低,到2010年下降到5.2%,今年上半年下降到2.8%。从今年全年来看,现在还要等一个季度才能拿到数字。但大体上看,今年的经常项目差额对GDP之比会比去年又有明显的下降。

  第四季度往往是西方发达国家圣诞节季节,圣诞节期间,有时候消费很旺,有的消费会消费不太旺。今年市场上的情绪似乎不是太乐观,但是究竟怎么样,还要再等这个季度的数字来看待。

  总的估计,中国今年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将在4%左右,所以有一个明显的改进。从贸易顺差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对GDP之比是1.4%,全年也是比较乐观的,都表明中国的结构表示有明显得改进。

  但与此同时,今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比较快,这个增长比较快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流动性是相当得充裕,就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环境;二是全球经济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情况不是太好,所以投资回报目前来看也是有疑问的。更多的资本(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得到FDI的量也比较多。也有同志会议论到,中国的FDI里也会混杂了一部分热钱,但从法律形式和统计上来讲,它们是在FDI项下的。总之,FDI今年会比较强劲。因此,从国际收支总平衡,也就是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总和来看,中国今年国际收支的总顺差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我们说真正关注到外部不平衡的经常项目顺差会得到改进。在这种趋势之下,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而且中国这些数字来讲,从不平衡的程度来讲,和世界、全球上很多其它国家相比,这个指标还好于世界许多其它国家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看到有些个别国家对中国进行发难,可能是“醉翁不在酒”,可能由于他们自身国内政治的考量。

  总之,我第一部分向大家介绍国际收支大致的今年以来的变化方向,当然这个变化方向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变化方向。

  第二部分,我想讲国际收支的调整有两种调整的主要方式。

  如果扩展一下可以说三种主要调整方式,大家在经济学中的理解,基于价格的调整方式,当价格发生了变化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就会做初步统的选择,使得它能够优化自己的利益。具体来讲,不管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还是汇率发生变化,从国内的制造业生产者来讲,他就会选择究竟是外销合算还是出口合算,国内的进口商和消费者也会选择究竟是买进口货合算还是买国产货合算。这都是在价格信号下直接做出的选择,中国经济结构中供求关系中和价格关系中都有明确的描述。

  首先,跟随价格变化的调整,假设两边市场都有深度,也就是说本来一种内销的产品现在打算外销了,假设我把这部分量转到外销的时候,出口市场的深度是足够的。不会说你忽然拿出一个批量去出后,那边的市场没有那样的深度,你卖不出去。同时出口产品转到内销的时候,内销的市场也有足够的深度,也不会说转不进来。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的反映就会及时的,短期就可以发生调整的,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决定。

  但这种假设和现实可能还是有一些距离,对一些产品可能是这样,对另一些市场,两边市场都有这种深度假设多少或许不存在,或许有一定的偏差。有些市场深度,这和一个国家市场的消费传统和消费者的品位,它对技术规格的要求,它对安全规格的要求,并不是说一个产品只要价格信号变化了,它决定从内销转到外销,或者从外销转到内销就是毫无阻碍的,它就可以立即做出选择,它可能对产品型号,对产品的工艺,甚至对产品的设计做出调整,甚至有可能对生产能力做出调整,才能够实现。

  所以说,我们会看到,价格信号虽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像教科书上写的那么简单的,就能够立即起到作用。这里也涉及到大家对结构调整捷径是简单还是复杂的一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们说第二个渠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渠道,它是通过产能,就是生产能力来进行中期的调整,也就是说如果价格信号发生变化了,如果结构调整开始生效了,那么就要对产能进行新的布局,这里也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制造业往往是可贸易的,服务业往往是不可贸易的,当然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现在也有一些服务业变成可贸易的状况。总之来讲,这也是一个产能布局的调整,中间也包括了要素配置,也就是劳动力,特别是熟练劳动力的成长,包括投资、研发力量的配合。

  也就是说,如果结构调整以及价格信号已经明确了的话,那么产能的调整它是通过投资,通过要素组合来逐步实现的,因此,往往是一个中期的调整过程。我们说,中国出口现在比较强劲,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实体,多数产能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逐步积累起来的,而且其中有相当多数,超过一半以上是外商直接投资来培育的制造业及其出口的产能,很多企业的生产从最开始也是完全面向出后的。过去的政策也是鼓励这样的,但后来由于结构调整的政策,也鼓励过去传统的出口型企业面向内销。

  政策已经发生变化了,但产能已经摆在那儿了。当产能摆在那儿的时候,我们就要看这些产能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涉及到劳动力的配置问题,除了涉及到厂房设备之外,也涉及到劳动力的配置问题,劳动力有熟练化的过程,他在某一个行业熟练化并不等于在另一个行业马上就用上,所以在一个行业的熟练化就会出现大量的技工、工程师和有关的设备投资来配合。

  另外,就是销售渠道的拓展,销售渠道不是一天就能拓展起来的,有时候需要花很多年的功夫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在不同的国别能够有效地进行销售。

  第三,基础设施的投资。

  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别。现在有很多经济学家分析到,中国出口能力是强的,中国制造业能力是强的,但是其它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有可能也有追赶的潜力,但其中一项内容可能有些国家劳动力可能更便宜,劳动力素质也不错,但是基础设施比较差,所以一时半会和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基础设施的投资涉及到出口产业、制造业产业的整个环境,像我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样首先要推动引擎,通讯、物流各个方面都要配合上去,大家要想到这方面的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基础设施弱的话,在很多方面的成本就会显得很高,即便劳动力成本低也不见得有竞争性。

  第四,原材料、零部件等配套的逐步形成。

  最早期看到的一些制造业出口,也包括纺织服装的出口,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中国处于装配线的末端,其它东西,原材料、零部件大量都是进口的。虽然时间就发生变化了,如果只这样做最后附加价值就很少了,原材料加上零部件的进口,加上专利费用以及研发费用都需要付给别人的话,最后真正能赢得的贸易顺差是很少的,附加价值是很少的。如果基础设施和整个政策是有利益与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话,逐渐配套的投资,配套的劳动力,配套的知识技能就会向这个方向集中。因此,附加价值就会不断提高。附加价值提高,就会使得效益提高,它所带来的贸易顺差也会提高。

  在中国我们看到这个明确的现象,在不同的产品线可能是不一样的。在过去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些所谓加工贸易的典型叫“三来一补”,可能能挣到的钱相对于出口价值低于10%,后来逐步提高,在2005年汇改的时候,我们附加价值率已经达到了35%。从今年的数字看,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率已经超过43%,也就是表明,中国在原材料、零部件涉及相关服务,在研发以及在部分知识产权方面都慢慢形成了一种汇集,也就是配合与最开始的出口装配线集结了生产能力。

  这样的过程可能是一个更长的中期过程,也就是说它有可能往往要花五到十年才能初步见到效果,逐步也就形成规模效应,原材料、零部件生产能力会对多种出口商品产生服务。这叫“集群效应”,也就是围绕着最原始的出口装配产品进行配套。刚才所说的数字也表明,逐渐来说,加工贸易和现在所说的一般贸易的区别开始减弱了。

  一般贸易,我们就说国产自己的东西,但是任何国产的东西恐怕中间也不能说没有进口的原材料,也不能说没有进口的零部件,也不能说没用外面的知识产权,这样的情况下,它就是逐渐产生连续化,在我们的产业里也还有装配型的。举例子,大家说iPod、iPad,我们附加价值很低,从百分之十几,一直到百分之三十几、百分之四十几一直到百分之百,分布开始均匀化。这些都是产能部署的结果,产能一旦向这个方向部署,它一定会有一个自身保护的过程,产能虽然有一个过程,即便价格朝不利的方向,即便是架构调整,包括对环境、上下游产品的比例关系,其它结构调整的政策,给了你压力之后,这个厂商还是要力求继续生产,继续销售,否则的话它的投资可能收不回来,或者投资回报会大幅降低,所以他一定会力求通过自我完善,继续保持它的生产和销售,这是他本能的反应,我们也是正当的反应。

  只有说,这个调整还是跟不上整个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压力的时候,才被迫采用急剧的调整,比如关停、搬迁,严重的或明显的从产品或行业上进行转移。

  我们也看到这种情况,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当国际市场条件开始发生变化,当初级原材料价格开始上当,当国内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快速发展服务业的变化,劳动力工资的变化等等的时候,厂商到底有多大余地呢?我们发现,厂商的余地往往超过我们想象,也就是说厂商最开始对政策的评估,这个调整比如说在3%左右的幅度我可能就受不了了,就需要关门了,但实际上最后调整3%,你看它还挣扎下来了,再调整3%,它又挣扎下来了。

  观察什么原因,还是中间有相当大的余地,就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在工艺调整方面,在产品升级方面,产品可以升级以后卖更好的价钱。有些企业在研发方面可以设计新的型号,在销售渠道方面,如果发达国家市场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全球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收入在不断提高,购买力在增强。所以,很多商品在过去想象不到可以卖到新兴市场国家,现在在销售商也可以进入新兴市场国家。

  再有就是讨价的能力,我一个东西、产品出口,过去卖什么价钱,现在我可不可以抬价,有的产品有抬价的空间,有的产品没有抬价的空间,有的有一定的定价权,有的没有定价权。在价格上,总体来讲还是有一个讨价还价的机会。在所有这些空间都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厂商的灵活性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因此,我们说这是第二种调整方式,也就是说周期会比较长,它是通过产能布局、投资方向来进行调整,这种调整花的时间比刚才说的第一种调整花的时间显然要长得多。这表明对于全球结构调整的国家,全球平衡在这一个观点上持有中期调整的眼光,而不能简单地就认为短期就能实现调整。

  居民储蓄率会发生变化,这个储蓄率包括更广的内容,包括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现在还有很多经济学界和政策界解释不是太清楚的一些内容,甚至是超过中期,比如亚洲是属于家庭储蓄率比较高的地区,其中华人也是有代表性的,这个时间周期相对更长一点。

  调整是相对速度的变化,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政策优化。首先从我们自身来看,结构调整的政策,价格调整的政策已经在发生变化,而且速度在提高,而且我们自己感觉我们是朝着这个方向在走,这有点像在田径场上的比赛,大家在场上跑的时候,首先可能你觉得我自己在提速,我准备在这一圈以后要提速了,你也感到自己在提速了,但是你最终拿什么名次不光取决于你拿什么名次,还是你的竞争是减速还是保持原速,还是他们也提速了,如果他们提的速度比你还快的话,你的名次可能还往后变化。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关于内需与外需之间,关于价格之间,关于产能之间,关于要素之间也有一个相对变化的问题。我们说我们在加强内需,但内需也要看其它国家做得怎么样,他们的内需是在减少还是内需也在增加,价格从我们主动上来讲也在发生变化和调整,但相对价格究竟怎么样,这还需要考察的。

  中国的产能已经明显地开始在制造业进行减速了,但是有中国自己的投资,有中国自己的贷款,同时还有外商的直接投资,所以也是一个相对的变化。

  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我们知道有更多的要素,包括农民工进城,现在比较大的比例集中在建筑业和服务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集中在制造业了,但这也有一个相对速度变化的问题。

  总体来讲,我们有一些好的数字,首先,我们说,在新增投资中,制造业的比重占的已经越来越低了,包括我们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所出台的四万亿刺激计划里头,基本上没有工业投资,没有制造业投资。从金融业的贷款总额来讲,我们在新增贷款总额中,现在对加工业的贷款占新增贷款中的比重已经是一位数了,已经不像过去似的一半或一半多都在制造业。银行过去和制造业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也熟悉,现在来讲,新增贷款已经是刚才所说的,一位数在制造业,其它大量的在基础设施、市政设施、服务业等等各种行业。

  再有一个数字是FDI,外商直接投资过去在中国形成了大量的制造业产能,然后面向出口,但是现在在外商直接投资这个领域里头,投资于服务业的已经将近百分之五十,具体说,我们看到的数字是百分之四十七点几都在服务业,这也是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表明我们的产能布局在各种领域都在发生变化,随着这种变化,中国的国际收支会更加健康,会更加趋于平衡。

  还有一个数字,就是刚才所提到的加工贸易的增值率,这也表明制造业也在发生转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自身来看,我们调整的速度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在全球经济情况下,大家还有一个相对比较的问题,就是相对速度怎么样,最后会决定于我们结构调整的效果是否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题目,就是政策如何进一步优化的问题。

  我们说,这几年以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提出“调结构,减顺差,促消费”以及后来的若干文件都提出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促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各项口号、方向也都非常清楚。但是也不等于说大的方向明确了,具体政策制定的政策都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优化,这也不见得。

  回顾一下日本的经验。日本在80年代末,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后,90年代开始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整,当时一个主要的口号,就是日本要转向内需为主的经济,但是一个十年过许去了,甚至现在快两个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听到日本人讨论说,他们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实现以内需为主的经济,也就是说它还有一个过程,就是政策的设计,政策的评估,政策的优化,最后能够落实我们实现的方向目标经常也有一个过程。

  总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来看待中国国际收支的形势和走势。限于时间,我就不谈另外一个题目“国际收支的走势和我们宏观政策的相互联系”,这里面有很多的相互联系,包括大家所谈到的中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的全球机会,同时人民币“走出去”也有一个重要的机会。同时,我们可能更多的资源将更多地从分布的角度转向民间,包括外汇来讲,更多的所谓“藏汇于民”。所谓“藏汇于民”并不是老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他们自行决定运用包括投资等等机会。

  我在这里就花时间向大家今天介绍这样的题目,可能占用了大家过多的时间,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小川先生!各位来宾,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慕冰先生为我们进行主旨演讲,有请!

  周慕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新浪金麒麟论坛”,首先预祝论坛圆满成功!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积聚六个关注,继续提升银行业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

  强健的金融体系能够促成资本形成,助推经济增长,而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又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肥沃的土壤,催生出健康、繁荣的经济体系,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这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心乃是近百年来经济学界的主流共识。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称,货币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弗里德曼曾经在其写货币理论的巅峰之作,《美国货币史》中深入论证金融政策和金融体系对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金融制度改革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中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意义,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后期风靡一时的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也为此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实证支持。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美国经济的崛起无疑得力于日益强大的美国资本市场。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德国、日本经济的迅猛复兴,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两个国家有一个强健的商业银行体系,另一方面,当金融体系严重受损,特别是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时,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遇衰退。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就提供了明显的例证。

  “经济兴则金融兴,金融强则经济强”。中国银监会深刻认识到中国经济对我国平稳健康发展所减负的重大责任,着力于推动银行业自身的科学发展,着力提升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着力于防范和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在监管政策的有力引导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贷偿性风险得到了有效的缓释,房地产贷款风险控制仍然在不断加强,对金融贷款,小企业、“三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经济的重点领域以及金融支持力度也在明显加大,现代资金挪用等违规问题也得到了有力的纠正。

  当前,在区域性和系统腥风醎得到有效控制的宏观环境下,银监会将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引导和推动银行业进一步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就是说,有“六个聚焦”。

  第一,关注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

  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发展模式的转型要求相符合的重大项目投资,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是形成现实生产力,实现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经济运行视角看是形成社会总供应,吸收社会总需求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我国由于投资冲动与投资饥渴,在建项目规模过大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完善的一大顽症。当前,在一些地方,在一些续建项目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规模庞大的新的投资计划,产生了超常的信贷需求。这个情况在三个方面有负面效应。

  一是恶化了经济结构,不利于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二是由于没有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也不能形成现实的总供应,所以,它造成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造成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三是容易造成银行体系的信贷呆坏帐,形成信用风险,因此,银监会一直高度关注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问题。

  我们建议,有关部门一定要对国内在建项目进行筛选排队,制定保、押、积、还项目名单,把保再见,压重控,控新建区别管理,确保有限的信贷资金集中于在建的金融性项目的续建和收尾,确实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促进在建项目完成经济建设,完成现实生产力,平衡社会总供应和总需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二,高度关注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改变当前国内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确保金融可获得性,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程度一直是我国银行监管的重要着力点,长期以来,中国银监会一直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以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载体,切实落实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六项机制”:金融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审批机制,极力约束机制,专业化人员培训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以及“四项原则”,即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套人力资源和财务人员,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并且确保小微型企业的贷款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今后,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微型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力度,对小微型企业的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优先支持商业银行发信,专项用于小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站,并且允许商业银行的金融债券所对应的担负500万元及其以下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担负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适度提高小微型企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容忍度。

  第三,高度关注平台贷款的整改征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乐观风险能否得到有效反思,直接关系到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的管控,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能否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下一阶段,在前一段时间严格控制贷款新增的基础上,银监会将重点推进存量贷款风险的风险反思和整改征信,所有存量的贷款必须落实合格组织的抵质押并采取还款方面的改变,用于合法的公益性地资产进行全额置换,凡是以政府承诺担保以及无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出让收入承诺抵押的平台贷款应及时追加合法有效的抵押担保。对整贷整还的存量平台贷款要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和平台客户协商贷款活动的修订和补充完善,确保项目建成投产之后每半年返还本金一次,实现还款科学化,减轻集中还款压力。同时,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抵押担保模式、合同补证到位等条件以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第四,高度关注理财业务的代理规划。

  今年以来,在可贷资金趋紧的形势下,银行理财业务在日渐活跃的同时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情况,有的商业银行运用发行理财产品所筹集资金发放委托贷款,直接购买贷款或者通过信托产品、私募基金投资项目,其实质是绕规模贷款,有的商业银行将发行理财产品所筹集资金借入存款,以应对存贷比的约束和业绩考核,其实质是变相高息揽存,这些理财业务变成了商业银行突破信贷控制,规避风险监管,谋求高额利润的监管套利工具,这些名义上的理财,事实上的存款和贷款业务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拨备、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机制,蕴含很高的信用风险,客户上还会扰乱金融秩序。今后理财业务一定要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真正成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真正有利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真正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五,高度关注信贷资金的真实使用。

  不仅要监管好信贷资金的发放,而且要监管好信贷资金的运用,确保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防止信贷资金空转和落用,这是银监会一直以来的监管思路,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认真贯彻执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管理贷款暂行管理办法》,《个人资金管理管理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融资,也就是“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坚持一贯承诺,全贷款管理原则,规范贷款业务流程,以实存实贷变为实贷实付,把贷款直接交付给交易对手,从源头上防范信贷资金被挪用,确保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实现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第六,高度关注商业银行的科学考评。

  有效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银行监管者必须紧紧扭住公司治理监管这个“牛鼻子”,以此推动银行业的科学发展,在构成公司治理的诸多要素中,业绩考核机制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一根深刻影响银行金融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指挥棒”。银监会一贯主张商业银行在指定业绩考核办法时要不断地降低规模和利润指标的考核权重,逐步提高风险考核指标,在业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建立健全以风险抵扣后的资本利润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坚决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商业银行要以科学业绩作为考核制度的构建,为抓手,审时度势,抓紧实施符合本行资源优势,风险管控能力和风险偏好程度,充分体现错位竞争和差异化竞争的发展战略。只有用有用的科学治理,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商业银行才能够真正做到强身健体,从而更加有能力、动力和潜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金融与经济的发展永无止境,银行业的监管与金融业的改进也永无止境,我们相信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银行业一定能够进一步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战略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周慕冰先生的精彩演讲,各位来宾,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刘新华先生为我们进行主旨演讲!有请!

  刘新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很高兴再次参加“金麒麟论坛”,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给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以“中国经济的全球机会”为主体,在深刻变化环境中,探求我国经济和金融的成长之道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想就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新媒体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建立和形成的时间短,但是发展得非常迅速。近几年,以博客、微博、手机媒体、网络视频、移动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崛起,推动了信息传播的理念,传播的形式,传播的路径的巨大变化,也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和高度社会化的公众投资场所,资本市场与新媒体之间的关联度日益密切,交互影响,不断加深,新媒体在资本市场的信息传播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一是新媒体的开放性、及时性、共享性的特点契合了资本市场透明度建设的内在要求。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受到就是“公开”,公开、透明是市场有效运作的重要前提,新媒体开放度高,信息量大,实效性强,不仅能够扩大证券信息的传播覆盖面,也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便捷地获得有关改革措施,市场运行状况和市场主体变化等信息,不断降低运行的成本,不断参与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二是新媒体搭建了市场参与者和相关部门互动沟通的平台,市场参与者、媒体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博客、微博、论坛等途径提出大量关于资本市场的观点与意见,便于监管部门及时了解社会公众的关注,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在线访谈,网上信息披露等多种渠道加强反馈互动,从而更好地推动监管的政务公开,提高市场改革、行政许可和监管执法工作的公开性和有效性。

  三是新媒体在加强舆论监督、推动稽查执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证监会的稽查执法工作离不开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广大新闻媒体和市场参与者的大力支持,从我们的执法实践来看,通过网络等渠道反映的关于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为监管部门的介入、查证和立案、处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对遏制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有力的制约。

  四是新媒体为证券期货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新的证券期货的服务需求,推动了一系列营运和销售服务的创新,催生了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结算服务,推广了网上交易、移动证券等电子交易方式,一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通过微博等方式开展品牌宣传,探索营销的新途径,积极开发手机营销程序,进行投资者教育等等,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媒体的于是在我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促进证券市场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派生出了网络证券的诈骗,非法证券的投资咨询,非法荐股等问题也在逐渐地凸显,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规范证券期货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成为今后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中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新媒体的发展给市场的参与各方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在改变现有传播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的同时,也对监管部门、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新媒体和投资者等市场各方参与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一是需要处理好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的关系。新媒体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使得具备各种新闻特质,吸引眼球的事件和观点都可能被网媒传播,有可能形成信息的断章取义,分割传播,甚至出现意见传播优先于事实传播,在信息高度密集的资本市场,虚假的不实信息很可能损害投资者的预期,降低市场的运行效率,进而损害市场的功能。

  二是需要处理好信息的海量传播以及理性决策的关系。随着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发布的个人化、低成本的特点日益突出,在实现信息的广覆盖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信息泛滥,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了解信息的渠道虽然更加方便、快捷了,但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包围下,信息传播的简单化,特别是准确甄别信息和理性投资的决策更加难了。

  三是需要处理好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和防止信息误导的关系。新媒体在深刻改变信息传播格局和媒体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容易带来信息传播上的放大效应、连锁效应和“蝴蝶效应”,一些观点认为,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少数媒体将刊发网络负面新闻作为生财之道,一些人员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通过信息操纵非法牟利,干扰了市场的稳定运行。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提升新媒体的公信力仍然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四是需要处理好新媒体,加强社会责任和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系。资本市场是以信息为支撑,并对信息高度敏感的市场,也是高度依赖信息披露的市场,客观地说,客观真实的信息是市场交易形成和稳定发展的生命线,新媒体在重构舆论传播格局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建设,严格采编管理,认真核实信息来源,鼓励用户文明上网,手法自律,严防虚假不实信息,干扰市场运行,共同健康有力的媒体运行格局。

  五是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市场中的作用,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新媒体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近年来积极围绕加强市场透明度的目标,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拓展舆论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重大措施改革出台前,均通过官方网站设置交流社区等全部通过证监会网站加强实时公布,加强电子政务公开。在网络中开展网络直播,网络在线访谈发布形式,提高政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在创业板信息披露中,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免费刊登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丰富创业板的信息披露渠道,积极推进IPO和再融资审核信息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便利。

  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证监会的政务公开,增强了市场监管透明度,保证了重要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

  总体上看,我们对新媒体传播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和支持新媒体参与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和加强新媒体与监管机构、市场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把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改进监管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为服务国民经济全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刘副主席!各位来宾,下面有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先生进行主旨演讲,有请!

  陈文辉: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新浪主办的“金麒麟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保监会预祝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下面我就今年,寿险业的形势以及我们的政策措施发表一点看法。

  一、今年以来寿险市场面临的形势。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保监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驻地,以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稳增长为任务,努力克服外部复杂环境的不利影响,基本上实现了业务规模、经济效益、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目标。

  统计显示,前9个月寿险公司实现规模保费7779亿元,同比增长8.44%,在规模保费平稳增长的同时前9个月预计实现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24.1%,出银保渠道增速回落外,个险、直销、电销、网销的渠道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传统保障型业务中的意外险、健康险分别同比增长19.6%和15.9%,十年期以上期交业务同比占增长10.9%,寿险公司内涵价值增速快于规模保费的增长。尽管寿险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但受外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看到,不光是业内,媒体也比较关注这个事情。

  1、业务增长明显放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紧缩,利率和CPI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行业销售模式遭遇瓶颈等内外部因素的交织叠加的影响。寿险业,特别是银保业务增速明显地放缓,较前几年高速增长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2、偿付能力持续下降。受资本市场下跌,上市公司向股东分红,公司业务发展消耗资本金等多因素的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尽管行业整体上偿付能力充足,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数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增加,但少数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呈现显著下降的态势,特别是我们看到,一些大的公司过去偿付能力是非常得充足,最近也出现了比较快速下滑的势头。从后几个月发展的趋势判断,如果欧美债务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市场资金面更为紧张,资本市场持续下跌,偿付能力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3、退保率上升,今年前9个月寿险业退保率为3.1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96个百分点,虽然仍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但退保金额增长较快,特别是在银行渠道销售的与储蓄和理财产品直接对比的三年期、五年期趸交产品退保较多。客户退保的主要原因是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未能达到客户心理期望值。

  今年以来,寿险业发展中出现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从外部来看,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货币政策紧缩,银行资金面趋紧。今年以来,银行存款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信贷额度受到监管,资本和监管日趋严格,开始大量发行理财产品。相对于保险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多数在3个月以下,年化收益率多数在3%—5%,在流动性短期收益率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在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冲击下,在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的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当然,我们认为这对于保险业来说未必是一个坏事,可能还是一个好事,后面我还会谈到。

  二是资本市场低迷,投资收益不佳,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股市下跌,债券收益率曲线上升,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造成显著的影响。前三个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是2.7%,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直接决定了一部分保险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给与其它保险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寿险产品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的竞争力较为明显,对客户的吸引力不足,大大制约了保费的增速。

  总的来看,寿险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内外部因素交织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特点指出的是,今年寿险业增速的回调主要集中在保渠道,现在这个渠道基本上是负增长,其它渠道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寿险也主要价值来源的个险渠道,依靠产能提升和基于今年期交业务的积累,同比增长为17.9%,寿险整体发展并未偏离正常的轨道。

  在我国人均收入日趋提高,老年化趋势不断增加大背景下,我国寿险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从近期来看,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寿险业的发展将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初步预计,寿险业明年仍将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保费增速不会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有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一个大的形势情况。

  二、我们准备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我这里讲的主要是保监会准备推动的政策措施。当前,寿险业面临的外部形势比较严峻,增长的压力也比较大,但同时也是寿险业消化前期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认真总结行业发展经验教训,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和难得时期。在外部大环境难以改变的形势下,行业应该着重从自身,包括市场主体、监管当局双方查问题、找对策,要从更加注重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出发,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夯实基础,调整结构方面,积极探索变挑战为机遇的措施和办法,为寿险业重新回归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监管上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资本补充机制。

  行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本做支撑,当前,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较为有限,除了自身积累的内生性融资外,外源性融资方式主要有三个:股东注资,公开上市募集和发行次级债务。与次级债券公开发行不同,次级债务属于私募发行,融资性能较差,这是保险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保监会已经启动了完善资本补充机制的整体规划研究,主要想从三个方面去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配套的政策,支持保险公司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1、要提高融资公寓的流动性,争取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交所挂牌平台交易增加次级债务市场的流动性,提高次级债募集和转让的流动性。

  2、丰富转让工具,研究开放次级债券,可转债、混合债等资本补充的金融工具。

  3、开拓离岸市场,积极响应国家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战略决策,探索和支持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开展人民币债权融资。

  二是引导和推进寿险业结构调整。

  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寿险产品在功能上是否能够区别于其它金融产品,体现其保障性和长期储蓄性,在回报上与类似的金融产品相比是否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目前寿险市场产品同治化问题十分严重,这种同治化不仅体现在行业的内容,寿险公司之间的产品呈现差异性,还体现在行业的外部,有一部分寿险产品与银行储蓄、理财产品、基金产品之间同样缺乏差异性,保障功能不足,短期回报也不具有优势。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寿险产品的竞争力,还是要准确定位,立足于发挥行业自身的优势,推进现有产品和渠道等结构调整。

  1、要发挥寿险公司在长期资产负债、保障管理和风险控制上的优势和特长,大力发展保障性强,期限长的产品,使寿险产品体现出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差异,满足消费者真实的保险需求。

  2、继续研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产品的合理定价,鼓励和支持产品、服务等创新,目前意外险、小额保险以及变额年金业务已经实现,放松费率的监管控制,我们还将研究放松对传统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的费率监管控制。

  3、鼓励电销、网销等新型渠道发展,改革现有政策不适宜或滞后的地方,鼓励公司开发适合于新渠道销售的专门产品,发挥新渠道借助电子化手段经营成本低的优势,促进渠道多元化、差异化,逐步降低行业对传统渠道的依赖度。

  三是提升寿险业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

  寿险也已经进入了一个负债驱动投资,投资带动负债两个轮子驱动发展的阶段,寿险也发展与资本获利的金融市场的关联更加紧密。实际上寿险业的投资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寿险业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将结合当前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的发展形势,积极研究借鉴国际保险投资管理的成熟经验,与时俱进,使监管政策跟上市场形势的变化。

  1、研究适当放开权益类投资的比例管理,增强其灵活性,在风险可控,强化监管的前提下,适度放宽权益类投资的比例限制。

  2、研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引入外部机构竞争,进行优质资源配置,将一定比例的保险资金委托外部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形成“鲶鱼效应”,从而尽可能实现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

  3、研究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使其适应寿险业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匹配的要求。

  四是通过改进监管保证确保保险业健康发展。

  监管的首要任务始终是防范风险,只有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监管者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根本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行业才可能持续、稳健发展,这里我们有几个方面:

  1、加强和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监管作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底线,必须始终坚持,但在监管方式上要逐步从注重前端到向注重后端转变,严格认可资产,认可负债的监管,对公司采取的财务债保险,资产重估值等偿付能力的手段,结合市场形式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和规范。

  2、加强对跨业经营的监管,保险公司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做好保险主业,特别是在外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更应坚持把主业做好,对于部分公司的盲目跨业,扩张经营的行为将严格约束,防止出现由于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出现的管理风险,由于对外部行业不熟悉出现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保险主业经营,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3、加强现金流压力测试,针对非正常退保上升,对现金流测试增加极端不利的情景,提出寿险公司及早防范因无法满足客户投资回报预期引发的非正常集中退保,以及可能出现的现金流缺口。

  以上是我对当前寿险市场发展形势,以及我们一些应对措施的思考,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文辉先生,各位来宾,我们的主旨演讲部分就到这里了,接下来是我们的分论题讨论时间,下面有请各位嘉宾商台进行论题式的讨论。今天我们第一个分论坛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挑战和应对之策”,稍候我们会请来分论坛的嘉宾与大家一起互动。

  有请今天第一个分论题的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主持人姚振山先生,有请姚先生!

  主持人姚振山:感谢主持人,感谢新浪金麒麟邀请我担任本节的主持人。今天大会给了我一个主题,“解决发展的外部挑战和应对之策”,我在百度上看了一些嘉宾对这个问题分歧比较多,今天我们有两个部分,一是主题演讲,时间15分钟,邀请一位嘉宾,最近他对欧债危机发表了不少看法,总结了不少观点。二是讨论,邀了五位嘉宾,共同探讨中国应对之策是什么,目前每个人的挑战在每个人的眼中到底是什么?下面是主题的演讲。

  第一位演讲的嘉宾是他拥有几个大的银行,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把银行弄上市,把保险公司又从外国人手里弄回来了,现在准备再买一家信托公司,最近对欧债危机提了十大矛盾和四个解决办法,接下来我们就有请这位最近对欧债危机有着重要总结的嘉宾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唐双宁先生上台演讲!有请!

  唐双宁:谢谢主持人!没有什么总结,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深刻思考。总的看法,一句话,现在世界经济唯一能说得清的就是说不清,除了说不清能说清以外其它都说不清。

  现在世界经济,我觉得正在陷入环环相扣的“百慕大三角”。什么是“百慕大三角”?大家都知道,百慕大地区、加勒比群岛、巴拿马群岛围绕的三角区域叫“百慕大三角”,经常有轮船到那里指挥盘失灵,现在世界陷入环环相扣的“百慕大三角”。

  首先是金融三角,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现在由于消费者不愿意贷或不具备贷款条件,银行业也不愿意贷,宽松的货币政策起不到作用,还流动到新兴经济体,推高了通胀,新兴经济体采取紧缩政策,经济增长放慢,所以美国刺激经济不成,反而引起滞胀,央行本来是防通胀的,现在却制造了通胀,美国搬起石头砸了别人的脚,也砸了自己的角。所以美国、美联储、消费者构成了金融的“百慕大三角”。

  当年银行出问题,财政通过银行发货币,现在经济没有复苏,返不上税反而造成债务危机,2008年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当时就说布什是抱薪救火”,弄不好财也得搭进去,现在果真财政、进否、经济又构成经济的“百慕大三角”。收不上税只好提高财务上限,形成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削减赤字,必须削减福利,又引起抗议骚乱,产生社会危机,经济、社会、政治这三个危机又构成一个综合的“经济百慕大三角”,环环相扣的“百慕大三角”根本还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产生次债危机,次债危机来源于次贷危机。

  有时候在社会上跟其他人讲这个问题,由于专业术语,怎么讲都讲不清,所以我归纳一下,次债到次贷,次贷到金融危机大概七个步骤,第一是美联储放松银根,刺激房地产,第二是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给无力购房者,叫次贷,第三步银行把次贷打包,以债券形成美国资产债券化把次贷卖给投行,第四步把次贷给评级,第五评级公司给美国次贷以保险,第六投行把次债卖给世界的投资者,第七玩不下去了,资金链断裂,投行和商业银行就纷纷倒闭,产生金融危机。就这么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跟社会上讲怎么讲他也听不懂,我就形象做一个比喻。

  第一步银行把一个80多岁的老太婆打扮成40多岁丰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不良贷款打包变成债券,资产证券化。第二步投行又把40多岁丰韵犹存的中年妇女打扮成一个20多岁的大姑娘。第三步评级公司又给20多岁的大姑娘出具一个假户口,假出生证明说她就是一个20多岁。第四步保险公司又给这个大姑娘出具保险说她就是处女,而且保退保换。最后一结婚,露馅儿了,导致全世界家庭破产,全世界家庭危机。

  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十个行业,我“十一”没事儿盘算了一下,大概金融业、房地产业、奢侈品行业、建筑业、制造业、能源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娱乐博彩业和医疗保健业是受影响最大的十个行业。但事务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受影响最大的十个行业,还有十个行业每受影响,甚至借机发展起来的行业,第一个是律师业,第二个是典当业,因为破产拍卖,典当业火起来了,第三是心理咨询业,因为一危机,心理不堪重负,第四是新闻传媒业,因为吸引眼球的事儿现在越来越多,所以新闻传媒业火起来了,第五是警察保安业,因为示威游行越来越多,第六是快餐业,高档火不起来了,所以快餐业火起来了,第六黑社会,在一些国家变成一个行业了,意大利就是这样。说实话,幸福业现在也火了,大前天《参考消息》登着,葡萄牙很多妇女因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所以这个行业据说也比过去火了。还有殡葬业也比过去火了,心理压力多,自杀的,跳楼的也多了。军工业,因为局部战争不断,所以军工业也火了。金融危机不是使所有行业完全都受影响,有受影响的行业,也有借机发展的行业。

  10月份危机的新动向,一是欧洲国家主权债务评级继续接连下调,三大公司把意大利、西班牙的评级进一步下调,穆迪称法国评级前景面对压力,法国本来还要摩拳擦掌,本来要救西班牙,还没救自己的胳膊先断了;二是惠誉下调了数家英国大银行的评级;三是社会动荡加剧,美国占领华尔街,向全球蔓延,一个月内演变成波及四大洲,80多个国家,1500多个城市的全球性的民众抗议活动;四是美国转移矛盾,压人民币升值,五是欧元区新财长会议刚刚宣布向希腊发布第六笔数额,86亿美元的援助贷款,欧盟正在开会,但我觉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媒体讲现在欧洲国家坐在一起,一谈钱就伤感情,布鲁塞尔不管用,关键是柏林和巴黎,这两个城市才说了算,法国是政治老大,德国是经济老大,法国是两个国家研究一年了,到现在也拿不出真办法来,都不甘心。

  这些新动向我看没解,欧债危机想来想去我觉得有四个选项,一是判处死刑,二是缓期执行,三是携款潜逃,四是继续作案,没有别的办法。所谓判处死刑是希腊退出欧元区,希腊我们去过,希腊的特点我概括为四个字“懒、空、深、美”,也不是都不好,也有好的一面。

  一是懒,懒是人懒,懒到什么程度,7、8、9月三个月国家都快破产了,人们都休假去了,有钱的去城市,没钱的去山村,休完假回来游行示威。

  二是空,产业空心话,除了橄榄油和旅游以外没有什么产业。

  三是深,历史积淀深。

  四是美,爱琴海确实美。

  欧洲各国从德法各退半步,欧洲各国节衣缩食,急需先赖在欧元区,德法等国继续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这里救助国和被救国实际都不愿意,弄不好可能会令骚乱不断。为了救希腊,德国人摊到每个人头上大约2.5万欧元,所以德国人不干,所以默克尔要面临着欧元区还是要选票的问题。

  第四个办法,继续作案,欧洲银行搞量化宽松等等,没有别的选项,就这四个选项。西方政策如果真有政治家的境界,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劝他们考虑三步走。我们的办法也是三步走,我也劝他“三步走”:

  1、解决欧洲财政政策的差异性和货币政策的同一性的矛盾。

  2、解决超高福利主义和极端民主化政治体制的矛盾。专治集权迟早被人们推翻,但极端民主化竞选,为了选票,不管有没有真金白银还是空头支票,先选了再说,这样高福利把人们的胃口吊得越来越高。我看瑞典他们(上午)十点上班,(下午)两点下班,监狱犯人从家里回来,周五再回家里去休息,监狱里一人一个屋,还有沙发、电视机,人道主义倒不错,但这个事情超高福利主义这么长期下去应该难以为继。

  3、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说这个话是哈耶克大家就说你自己编的,说马克思讲的大家说这不正常。根本上讲还是要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任务是个长期的任务,没有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是不行的。但现在的西方领导人都是政客,不是政治家,恐怕不会采纳我这个意见。

  我们管不了这么许多,关键得把我们自己的事儿做好,所以我提出来要以“三角对三角”:

  1、总体战略上我们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个三角。

  2、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速度、结构、效益这三角。

  3、处理好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角。

  4、处理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干部政策这三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大家都清楚,干部政策就是真正按科学发展观的导向考核人民干部。

  5、货币政策上处理好总量、投向和质量这三角。我有具体一篇“实行货币三角形”这篇文章,如果大家愿意可以翻一翻。

  我想讲的就这些,最后我想讲一句,今年是辛亥百年,辛亥革命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鄙人就是达虏,胡人说话就叫胡说,所以我今天“胡说八道”,你们别当真。谢谢!

  主持人姚振山:谢谢唐先生的“胡说八道”,他的胡说八道很有道理,希望大家借鉴。接下来的几位嘉宾在我们的经济学界和其它讨论中我看言词比较激烈,观点比较鲜明,有自己独到、独立和独家的看法,希望把这样一种精神在今天新浪金麒麟论坛论坛上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接下来我依次介绍一下今天参与讨论的几位嘉宾,我们讨论的话题仍然是中国经济面对的外部挑战和应对之道。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罗熹,罗行长我注意到另外两个身份,中国工商银行俄罗斯分行的董事长,加拿大(分)银行的董事长,这两个身份可能在今天的讨论中比较重要。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李老师同时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获得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对他的定位,说是世界倾听中国人的声音,这次我们大家非常有幸地在现场希望倾听到您的声音。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庆,有请王庆,王庆把自己称为投行经济学家,他认为投行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区别是,投行经济学家喜欢看未来,我想这点李稻葵教授可能不大同意。

  渣打银行亚洲总经济师兼研究部主管关家明,有请关家明。关总是地道的香港人,金融市场化的倡导者,我们听一下他对金融市场化和中国经济的关系的看法。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有请张教授,张教授长期赞同和支持加上鼓吹人民币升值的理论,今天也来听听您的最新观点。

  我就不做现场介绍了,大家对我也比较熟悉,请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主持人入座。

  我的掌声比他们稍微多一点,凸显出我的作用,今天的话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面对的外部挑战,二是应对之策,一个是找问题,一个是找办法。所以,我们今天的讨论也就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找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挑战非常多,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汇率问题,包括南海的地缘政治,看似是个地缘问题,但背后隐藏更深的也是经济问题。所以,给大家一个选择,就在这么多面对的外部挑战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王庆,近水楼台,只有一个选择,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

  王庆:这个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机遇,如果说是最大挑战的话那就是从短期来看,由于欧美两国应对危机过程中不得不采取货币政策而不是偏紧的财政政策,会形成比较明显的通过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形成比较明显的对于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所以中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来应对这样的压力。

  主持人姚振山:王庆的选择是由于外部的问题带来的对内部通货膨胀的挑战。这是基本的观点挑战,可以稍微展开、解释一下,为什么把它选择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王庆:实际上我们说欧美债务危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国并没有发生债务危机,美国的债券利率在下行,换句话说市场并不担心美国有利率的风险。为什么我们还说美国有债务危机呢?无非是前不久美国奥巴马和国会对峙,关于国会与奥巴马关于利率的政策,美国政府通过进一步借债拓宽财政政策的空间已经大大受到制约,如果美国经济复苏进一步乏力的话,美国要刺激经济不得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将会保持相对宽松。

  欧洲有这样的债务危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实际上刚才唐董事长已经讲的不能清楚了,目前欧洲还没有形成政治共识解决这个金融危机,但我相信最终会达成共识,真正要解决这个危机,最终还是要通过货币层面而不是财政层面的调整。通过欧洲央行财政、货币政策的变化。大的环境来看,欧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宽松,这样必然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这种通货膨胀压力具体体现会反映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样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会以大宗商品为载体,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向中国传递,中国就要采取应对的政策,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最有效的。我同意张教授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人民币升值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来一直这样的通货膨胀压力。

  当然,人民币升值背后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效益,但在这样危机四伏的全球环境中,任何一个政策工具的采用都不会产生双赢的效果,一定会有利有弊。

  主持人姚振山:王庆解释了一下自己的观点,下面有请李稻葵教授,李教授我前段时间看到你一个观点,欧债危机会在年底全面爆发,您认为欧债危机是不是现在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李稻葵:其实我认为欧债危机是相对而言比较短,比较小的对我们的挑战,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开一点,看得更远一点,看到中国经济的万吨巨轮行进的航道上应该说已经出现了乌云密布,暴风骤雨的前景。应该看到这场危机表面上是美国和欧洲的财政危机,但事实上却是二战以后,美国、欧洲乃至西方世界面对的整体性、经济性的西方危机,是整个西方的危机。为什么这么讲?金融危机只是个导火索,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已经解决了,通过美国人的宽松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从2008年年底到2010年年中基本翻了一番,华尔街的问题至少从它的资产负债表上来看已经解决了,华尔街各个公司的盈利解决了,但为什么还要搞“占领华尔街”,美国人从浅层次看并不差钱,美国国家收益率,尽管信用被调低,但收益率在下降,价格在上升,所以它不是个财政的问题,美国要借钱的话,会有大量的人愿意借钱给他。欧洲也不是个大问题,只要德国人不倒,欧洲就不倒,8000多万的德国是欧洲的中心,德国没有碰到次贷问题,德国的房地产非常好,德国的产业从来没有这么好,宝马汽车50%的销售增长,这个危机是短期的。

  深刻的危机是社会危机,自从苏联、东欧体制倒台以来,西方人从来没有这么神气过,现在经济政策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社会二元化倾向,一方面有苹果、波音、飞机制造公司、空中制造公司这样产业,同时还有生产鞋帽,无法与印度、巴西、中国竞争的产业,反映了社会的极大动荡,问题是西方政客们没有达到政治家的高度。今天的政治家不管奥巴马还是默克尔都不是当年的里根或撒切尔,克鲁格曼都没有达到当年供给学派的高度,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形态和改革思路,政治家只是在小的问题上搞来搞去,所以西方整个危机还会拖延。在我看来未来十年还会不断地延续,欧债危机三年之内无论如何得搞定,无论结论如何,甚至一年之内都要有答案。这是小问题。美国可以没有期限,可以无限拖延下去,可以借钱,国家收益率依然很低。

  我们面临的是西方的危机肯定会转嫁到中国,美国人现在宣布要从伊拉克撤兵,年底之前撤完,阿富汗也不能搞下去了,卡扎菲下台之后基本上他们的重点要转移到亚洲,转移到中国,所以整个西方社会短期内会把矛头指向中国,今天是汇率问题,明天可能是其它的,产品安全问题,他们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东方,来自于中国,所以我的看法,无赖生产,比起中国加入WTO相比,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严峻,所以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必须沉住气,把自己的改革,自己的体制认认真真地梳理一遍,认认真真进行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做好真正的准备,我们的年轻人也一定要沉住气,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被西方人所挑逗,不能走向极端、狭义、狭隘的民族主义道路上去。

  主持人姚振山:总结李稻葵教授的观点,中国不仅面临经济方面的挑战,来自全社会在未来十年军事、文化方面对亚洲的挑战,而中国在亚洲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当其冲受到的挑战和作用更大了。

  李稻葵:说实话不是亚洲,就是中国。日本、韩国是美国的盟友,就是中国,不要说亚洲。

  主持人姚振山:罗行长,您作为微观主体,你当俄罗斯行的董事长,加拿大行的董事长,可能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前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坐的位置,王庆虽然来自中资公司,但王庆一直把自己当做有实战经验的经济学家,四位经济学界为企业服务,所以你今天坐的位置非常好。您发表一下您的观点。

  罗熹:根据我们自身掌握的情况,中国持有欧洲的政府债、机构债和企业债都不是太多,而且持有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对金融业的直接冲击是微乎其微的。但欧债危机和美国的国债危机都反映一个问题,就是西方的生活方式问题,就是透支的生活方式,透支的财政所造成的,尤其是在欧元发行之后,欧洲国家不再可能通过自己各国发行货币来消化这部分透支,只有靠政府来发债,所以表现为一种财政的危机,财政的透支,所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问题。那么这种生活方式的调整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发达经济体迅速地做出调整。

  对中国来说,像刚才姚主持说的,我们感觉到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还有产能的低水平的问题,现在中国并没有像美国的英特尔、微软和苹果这么好的,这么高技术含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所以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要把过剩的产能通过共赢的方式把它疏导出去。这是刚才姚主持说的,我需要在俄罗斯、加拿大所做的很多工作。

  第二,提升我们自身产业化的科技水平,比方说刚才说到的美国三大公司,我们寄希望于我们国家能够涌现出一大批这样的公司。同时我们能够在商业方面,比如说物流方面,电子商务方面,电子网上支付方面也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实际上这些都在引导着全球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产能输出要考虑到各种经济体不同的需要,比如欧亚地区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改造,我们很多中资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还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也需要很多在当地做一些加工,因为当地的原材料是很丰富的,如果拉到国内来是全球资源低水平的配置,最好是能够在当地生产,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产能一方面要输出,另一方面中国的产能要提高。我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以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来应对全球不断变化的挑战。

  谢谢!

  主持人姚振山: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是现在一个最大的挑战。关家明先生是金融市场化的推动者,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鼓吹者,而且您又来自于香港本土,对于站在稍微外面一点,不能说纯粹外面,因为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一只脚在外面,您看到国内的问题,您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关家明:我不算太外面,只是在旁边而已。从外面看,很多讲解曾经在比较远的地方看,我完全同意李稻葵先生的看法。

  我们当前有很多问题,但归根到底是西方经济在二战以后大的转变过程里,简单一点,还是原来一套市场经济,只是不懂的形式,不同的方面,金融可能跑过头,实体经济要跟上去。现在我们看到的所谓金融海啸、风暴和以前差别还不是太大,但背后西方各国,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一些小的国家,他们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与整个战后的西方全球经济体制在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在激烈改变中。这可能是改变的开端而已,我个人的看法,搞得好我们过了三分之一,但过不了一半;搞不好有人说美国日本化,欧洲美国化,还是有更长的路要走。

  中国在整个过程里要占什么地位?我觉得还是要谦虚一点。从现在的经济力量来说,我们大概是6万亿的经济,大概是欧盟的一半,不到美国的一半,与整个工业国家的力量对比,我们还是很小。当然,我们在某些地方相对还是比较有利的,比如我们的外汇储备三万亿,占全球三分之一,三万亿这个数还不到欧盟经济的四分之一,说我们能拿钱帮他一把还可以,但要救他的命肯定不行。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是逃不了的,他们有事,正的反的都会影响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参与,与其被动地参与,不如积极参与,IMF、G20,我们一定要把握这次机会,在国际舞台里增持我们可比例的话语权。这是五年以前我们很难想象的,我过去在香港参与一个工程,国际清算银行在2000年以后希望可以增值,但美国人不愿意加钱,但要保留他们的话语权,他把他原来那部分的股权拿出来卖,他要钱,但他不要放权,结果中国、香港都加了一点钱,但还没有增加股权。

  第二,现在我们可以说钱要出,但话语权也要增加。过去几年的发展对我们某些地方是有利的,特别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要增加,同时我们自己要小心,不要认为单靠中国的力量就可以把情况稳定下来,他们自己不改变,我们帮助不了他。

  第三,中国经济的发展到现在肯定要“走出去”,“走出去”简单一条,我们不缺钱,不缺人,缺的是高科技,你说直接投资,人家搬过来技术都是一般性的技术,不能拿到核心技术。当前可能有两个情况:一是经济不好,他们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不让你进去,当然这对他们也没有好处,归根到底他肯定要开门,我们就要把握他们现在需要开门的时间“走出去”,但不要随便买。二是买债的话最好不要买希腊的债,买德国的债,美国的大企业是不错的,小企业不行。所以,我们现在第一要全球观点,长远观点;二是我们要区别对待;第三,我们要看到机遇。

  主持人姚振山:总结一下你对中国面对的外部挑战,是一个具体问题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关家明:实际上我们搞不好会跟美国、欧洲、日本一块儿下去,过去三年我们公共债务增加了一倍,这就是我们的教训。

  主持人姚振山:也是你认为现在面对的具体问题要大一些?

  关家明:有很多具体问题。

  主持人姚振山:要面对的一个最核心问题是什么?

  关家明:针对外部的问题,还是我们对外部的一些政策措施,这个我们要积极参与,但是要区别对待。

  主持人姚振山:张院长您的看法,您认为是中国现在面临的人民币升得不够快还是别的问题?

  张礼卿:谢谢主持人,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我想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从中长期来讲,我同意刚才稻葵教授的意见,实际上我们会面临一个较为长期的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对我们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影响。

  有一个情况可能值得我们注意,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整个西方世界经济政策取向可能正在出现一个大转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整个西方政策的主导思想是新古典主义的,比较强调自由,“大市场,小政府”,这次20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其实正在使得美国和欧洲整个经济政策失调,更多地转向凯恩斯主义。

  在未来几年里,我想最少用五年甚至十年时间里,我们将会看到美国、欧洲他们的财政赤字会不断膨胀,政府在经济中间的作用会不断地强大,所以简而言之,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将会出现一个较大的转向,凯恩斯主义会取代新古典主义成为他的经济政策的主导思潮。在这样的思潮下面,很多国际经济的方面都会产生相当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会构成很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需要长期的思想准备。这些准备应该体现在我们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制度变革等等各个方面。

  短期的挑战。

  我觉得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说:

  第一是直接的挑战,欧债的发展和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如果欧债危机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有两个情况会出现,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会导致外汇市场的短期动荡,但我想这个影响可能不会特别大,很快会过去。如果西班牙、意大利紧接着也发生严重危机的话,这会对整个欧洲经济形势乃至全球经济形势造成极大的冲击,这不排除欧洲会陷入新一轮的经济衰退,而美国经济也放慢甚至会陷入轻微的衰退。这样一种国际形势的变化会使我们面临非常严重的出口形势,相应的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增长率。这是短期内第一个层次的冲击。

  第二个冲击,或者更深层次的冲击是我们宏观经济调控难度会提升。现在我们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挑战会明显加大。像我刚才所提到的情况法身的话,那么我们的出口增长会放慢,不是像2009年这样出现负增长,但会明显放慢,经济增长也会下滑。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放弃了我们坚持一段时间的稳健货币政策还是放弃,放弃我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继续坚持?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选择。我个人倾向,在政策选择方面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思考。外部世界的经济危机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09年美国经济结构调整是我们的机遇,现在我也想说,欧洲发生衰退对我们同样是一个结构调整的机会。

  主持人姚振山:总结一下您的看法,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外部挑战您认为还是来自于欧债危机衍生出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一轮大家也看到了,五位嘉宾一位降到了整体的环境问题,四位嘉宾提出了具体的问题,综合性问题每个人都会观察得到,但没有像李稻葵先生您提到的重要方面,假如让您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迫在眉睫的,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来自于外部的。

  李稻葵:我觉得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态,今年的增长速度,我们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是9.2%,不低了,但现在大家反映出来的声音是比较焦急的,觉得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滑。明年我们预测至少8.5%,也不低了。国家提出“十二五”规划期间是7%,8.5%也不低了,但是很着急,觉得8.5%太低,去年10.4%,今年是9.2%,降的很快,因此都纷纷要求各种政策要调整,要转向,这件事儿我觉得是非常根本的,这个认识问题不解决,心态(问题)不解决,会带来一系列的战略、战术上的重大失误,会重新让我们回到过去的老路,让我们一些已经开始调整的发展方式又转到过去传统的,不可持续的道路上去。这件事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听起来有点“形而上”,但我觉得确实非常重要。

  主持人姚振山: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和意识问题。您怎么评价王庆提出来的通胀问题?

  李稻葵:通胀问题在我看来不是最最重要的,今年我们预测全年5.5%,尽管比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4%左右明显是高的,明年我们提出是4.8%,明显往上走。今年的通胀,如果看数字的话,60%来自于农产品,20%来自于猪肉价格的上涨,这些都不可能在明年完全复制,所以明年的通胀有可能下降,所以冻胀这个事儿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眼光要稍微看远一点,要超越通胀,看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出台一些根本的政策,不能围绕短期的指标着急、运作,再松一松、紧一紧,这没有答案。

  主持人姚振山:我看到你说经济增长的时候,王庆偷偷笑了一下,你肯定不同意李稻葵对你观点的反馈。

  王庆:实际上我不一定同意李教授对明年通胀4.8%的预测,未来几年通胀水平会比较高,这还取决于我们的视角不一样,作为市场分析经济问题比较具体,市场一般比较短视,不像教授高瞻远瞩,市场的视角不一样。我注意到讨论问题过程翁,经济学家比较多,经济学家从宏观角度看问题更多的是风险,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罗行长讲的是机遇,讨论一开始的定位是挑战,但我刚才回答您问题的时候觉得还是机遇大于风险,这个机遇就要从微观角度看这个问题了。

  欧洲、欧美各国出现债务问题,尤其欧洲出现债务问题,债务如何解决,无非是增收节支,短期是不能解决得了的。有的人借了那么多钱,短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卖资产的,要卖家底的。所以这个过程中要产生很多机会,很多资产要卖,而且是甩卖,这就给我们的结构调整和企业创造了很多机会。罗行长刚才讲的非常好,这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我们能否抓住,试想2008年、2009年的时候,如果我们的企业及时出手购买一些资产的话,现在已经赚了很多很多钱,甚至在战略上已经取得一些优势。所以,现在是不是另外一个机会呢?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们现在的决策机制和体制能不能给我们的企业去抓住这样的机会,这是我们能看到的问题,也是罗行长讲这个问题时暗示的一些我们需要解决、处理问题的方向。

  罗熹: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得了病我们不能跟着一块儿吃药,上一轮经济政策安排当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偏差,当时大家在做经济政策安排的时候我们也做了很大的投入。这次进行回调,我认为经历过欧债危机之后应该避免这样的偏差,我们应该采取更为主动的方式,把我们的产能安排出去,面向全球来安排我们整个货币流动,安排我们总供给和总需求,安排我们的GDP结构,只有这样一种开放性的,全球性的思路,才会避免别人得了病,我们跟着一块儿吃药的情况。

  主持人姚振山:您在国外感受到没有王庆刚才提出来的通胀问题?

  罗熹:我个人看法,通胀已经走过去了,不会有再一次上升的可能性,这段路我们应该考虑调整。现在我们考虑的是更深更远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的产能要出去,另一方面我们的产业水平要提高。

  主持人姚振山:这一环节,我们的新浪微博可以发布很多条新闻,因为我自己都觉得能发五条,不知道在座各位和新浪的同事们多发几条,我们讨论的观点是外部的挑战。接下来,既然发现了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每个人给一个机会出一招,或者给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挑战,内部的结构调整,到底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从企业的微观主体层面先来说,先请罗行长说。

  罗熹:刚才还继续说到这个事儿,将来我们的出路还是走出去,一句话,居民要走出去,企业要走出去,银行要走出去,货币也要走出去。刚才早晨我和周行长有一个简单的交谈,谈的就是关于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我们认为人民币“走出去”到目前为止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我们按照从周边到区域,到整个全球的路径走的,同时我们还按照支付功能、投资功能和储备功能在扩展人民币在境外的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说有非常多的安排,比方说我们和很多国家做了央行之间的货币互换的协议,中外资银行之间做了很多的货币互存的协议。

  在境外现在有很多的帐户是用来做人民币结算帐户,所以人民币在逐步“走出去”,这个“走出去”是支持我们的老百姓,支持我们的企业,支持我们的银行逐步往外走。往外走动过程当中可能有几个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

  第一,要建立我们国家的清算体系,大家可能觉得人民币是有一个清算的,这是国内的清算,现在我们要建立的是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安全的,高效的,全球的清算体系,这个清算体系是一个大动脉,这个大动脉的建立需要人民币这样的血液在全球流动起来。

  第二,关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问题,这和人民币“走出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只有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大家才会接受人民币。但在市场化过程当中又要考虑到利率和汇率的问题,那么这个稳定就需要把握两条:

  1、中国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

  2、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世界上现有的大国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要相对稳定,这样的话,我们的利率是对内的价格,汇率是对外的价格,对内对外两个价格才能保持稳定,保持稳定就有利于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也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我们要比较审慎地把握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而不是突然一下把它推向市场。

  第三,人民币要“走出去”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投资渠道,在外面的人民币要能够回到境内来,买境内的股票、债券、基金,境内的人民币也能够顺利地到外面去投资于外面的实体与市场,现在这个过程也在解决,像QDII这些工作都在解决。目前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三个字“走出去”,这当中非常复杂的是人民币要“走出去”,我看今天小川行长没有正面讲这个事儿,但他讲国际收支的问题已经在讲这个问题,他也多次讲到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我也希望这个事儿得到持续推进的。

  主持人姚振山:一是人民币要“走出去”,二是您这个企业要“走出去”,您能不能透露一下,您认为您下一步要担任的工行董事长是哪个国家?

  罗熹:工商银行搭建了四个板块,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没有工行的机构,二是欧洲的板块,我们除了伦敦以外有一个工银欧洲,有接近10个国家都有工行的机构。三是非洲,通过持有非洲银行25%的股份开展了对非洲的服务。四是美洲,现在在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秘鲁都有工行的机构,现在工行在世界上是120多个机构。

  主持人姚振山:我们关心的是您下一个工行董事长会是哪个国家?

  罗熹:今年全球基本布局,今年年底、明年上半年有40多个国家已经部署完毕了,工商银行作为人民币主要服务商已经具备了在全球做服务人民币业务的能力。

  主持人姚振山:我是做资本市场报道比较多,我现在在考察工行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得规范不规范,现在看做得还是比较规范的,怕影响信息披露,董秘找您麻烦。您刚才讲到人民币“走出去”的问题,我想关家明先生您是不是比较赞同,因为你一直想说人民币国际化。我了解到一些专家的观点,人民币国际化大家都知道,但问题是人民币是不是良好的储备货币,它是一个好货币还是在目前阶段它的信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这点您怎么思考?

  关家明:其实我要讲的刚才罗行长讲了很多,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的经济体,到美元作为国际主要计算货币、储备货币,中间经历了起码30个年头,我们现在还没有算是全球最大的。不但是过程的问题,我们现在科技发达,经济比较全球化,可以跑快一点点,但从中国本身的需要来说,我们也不需要把人民币变成全球最大或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以后可能不会是美元独大,欧元独大或人民币独大的情况。现在外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跑得多远的问题,在经常帐上,我们已经有多少可兑换。但中国人民币往来帐可兑换是1996年正式成立的,但到目前最近几年,我们“走出去”很多项目里都是经常帐的项目,也有资本帐的,这个过程,十年、十五年以及更长的时间肯定都是需要的。我们不能单看外面,关键是内部,负责我们的利率没有市场化,金融改革跟不上的话,那里面的风险是很大的,实际从东南亚、北欧经验以及美国的经验都有,他们是往外跑得太快,内部配合不了。

  刚才讲的问题当中我认为有一条是要注意的,金融海啸的结果,中国人的说法是“国进民退”,用美国人的说法是搞死社会主义,有人说美国现在搞的社会主义比中国更松,公民权益和资源控制越来越大,在美国短期停止不了,但这种形成在中国继续发展不是好事。在当前的政策里要注意这个,不但要走出去,也要市场化,有比人家更市场化。

  主持人姚振山:把自己的体制结构也做一下市场化的改变,才能配合人民币市场化和“走出去”的步骤。这个问题我们得问一下李稻葵李教授了,因为刚才您给大家一个观念,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全局的,综合性的,这样的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十年、二十年是不是都不可能完成,变成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我们要解决近渴的问题,应该如何面对?

  李稻葵:我理解你的问题是基本核心的问题,是战略层面的,如果按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也PK一下,我倒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最不重要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华尔街比我们更着急,华尔街投资者希望把他们的美元、日元尽快转成人民币计价的,他们比我们急,这中间的风险我们应该比他们更清楚,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倒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自己应该更加耐心一点儿,更加谨慎一点儿,顺其自然,中国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人民币不想国际化它也自然会成为一个国际货币,不用着急。我倒认为最重要的是利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现在把市场经济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包括医疗、教育以及住房。

  主持人姚振山:这是你经济学家要考虑的问题吗?

  李稻葵:每件事儿都是经济学家必须考虑的问题,绝对是。比如住房问题,我们长期受到美国的影响,没有研究过德国,没有研究过新加坡,只学会香港拍卖土地,没有学会香港的福利体制,这个体制如何建立?既不伤害老百姓买房以及开发商开发房子的积极性,同时要保证这个社会心态能够稳定。医疗的问题更加严重。说得更加明确一点儿,美国的财政问题能不能够解决关键是医疗,其它的社会保障可以算出来到底需要多少钱,医疗问题算不出来的,所有美国搞公共财政的专家,问他们到底都是这个问题,医疗是现在最充满不确定性的,这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远远没有说完成,刚刚开始探索。

  同样教育问题更加严重,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开始培养到大学,到我们这里,如何培养,怎么选拔?选拔的机制和它教育的内容紧密相关,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认真地研究过,都推给市场说市场都能解决。我的感觉我们应该要超越美国,以前我们脑子里想的都是美国,包括我自己对美国的情况都比较熟悉,实际上现在市场经济形势不光美国这一家,有新加坡式的,有德国式的,有好的,有坏的,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做很多研究和试点,力求在三到五年之内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一些突破,把我们经济发展的底盘做稳了,底盘做稳了,也可能经济增长水平低一点,不是9%或是10%,但能保证我们这个国家在未来20、30年得到发展,不管在总量上超过美国,在人均水平上应该有一个雄心,像美国这样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接近,全球的市场经济里很少有人均水平超过美国的,极少极少,这应该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主持人姚振山:所以主要应该强身健体,把自己的身体体质搞好了,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王庆,你在讲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把自己的问题圈住了,认为中国主要面对的问题是通胀,那么你解决问题之道是不是应对通胀的解决之道?

  王庆:这和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有关系,这点我非常认同稻葵教授的观点,也许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那么重要。讲到这里,货币是否国际化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货币在国际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举个例子,一般来说,欧元、美元、日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日元所占的比重和瑞士法郎是一样的。而我们都知道,瑞士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所以一个国家是否国际化,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没有必然的关系。相反对比瑞士,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制度,金融体系以及中央银行制度,这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点回应一下稻葵教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和制度、安排做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为什么和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呢?这里面涉及到刚才罗行长讲的问题。我们讲到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人民币作为物理现象走出了境外,实际上更有意的是中国资金走出境外,可以以资金或美元的形式走出去。如何实现这样的目的与政策有关系,与通货膨胀有关系。比如如何让微观的企业走出国外,宏观的市场经济不起作用,因为人民币每年以4%—5%的速度在升值,贷款水平超过6%,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也超过6%,所以以美元为计算的成本要超过10%,他在境外要超过10%以上的速度成长才有可能在商业上走出去,这是人民币缓慢升值造成的扭曲。

  主持人姚振山:你也支持人民币加快升值。

  王庆:理想的话,人民币应该在某种形式上实现迅速到位,这样才能解决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困境?

  主持人姚振山:稻葵教授您摇头什么意思?他认为人民币加快升值是他同意张院长的看法,您是不同意?

  李稻葵: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分析,中国经济对外净的依存度,按贸易顺差测量已经巨幅下降,从金融危机前的3000亿美元,1831亿美元,今年我的预测是1600亿美元的水平,按比例来讲已经降到今年GDP的1.6%,所以一到两年时间实现平衡甚至略有逆差,所以从结构调整角度来看,迅速升值不见得是最需要的。

  我最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一次性地升值到位了,我觉得我们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国际社会会说,人民币升值到位了是不是开始贬值了?一旦我们开始出现有贬值这种压力的话,我觉得比略微有生之压力更加危险。毕竟我们这里有12万亿美元的广义货币存量,我们是个“堰塞湖”,如果大家认为人民币要贬值,慢慢往外走的话,我们的管理体制不见得是健全的,会有很多渠道漏水,会对整个宏观环境稳定会带来利益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升值压力而放弃应对贬值的压力。针对美国人的呼声,我认为不要着急,不要害怕,美国这次法案是政治上忽悠,我们应该从国际运作方面应对它,不要把这个国际政治压力和国内经济条件两者混为一谈。

  主持人姚振山:我给你找到了一个持反面观点的对手,我们的张院长,张院长,我把最后的机会留给你,是你听了大家所有的看法之后可以迅速调整自己的观点,然后一一击破它。

  张礼卿:我一直想强调一个观点,中国现在是重要的,也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加快结构调整,因为经济结构调整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中之重的任务,在一系列政策选择中间,汇率政策应该有它很重要的地位。过去这些年来我一直主张要升值,现在总体上我仍然有这样一种看法。但如果说现在要调整,也许是这样小的调整,就是我现在主张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我们应该让汇率更多由市场来决定,减少干预,趋势怎么变,就要看国际环境怎么发展,如果经常项目顺差减少,那么它的升值幅度就会减少,甚至当出现小幅度差额它还会贬值。这其实是好事儿,用汇率调整经济结构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允许市场决定更多汇率过程中间有一件事情还要做,就是要加强资本管制,特别是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因为一旦我们让市场决定汇率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要注意,这个汇率更多是由资本市场来决定,还是由经常项目来决定?我觉得一种比较健康的状况是更多由经常项目来决定,我们要通过加强资本管制,尽可能消除资本不正常流动对汇率波动的冲击,所以我简单地说,关于汇率我有两个观点,一是尽量减少以至于停止对外汇市场干预,与此同时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制。

  主持人姚振山:这是刚才回应的一个问题,应对之道方面,应对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外部挑战,您给出的主意是什么?

  张礼卿:我觉得有一个事情可以做,除了汇率政策以外,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始终主张,中国现在面临的结构调整任务要更多依靠财政政策来调整,中国这么多年来对财政政策一直是偏稳健,从国际比较来看,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家公共负债占GDP的比重都比我们高,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都比我们高。我们现在需要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其实财政政策过于保守是我们经常项目有大量盈余的重要原因,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主张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点儿,货币政策反而更应该持续稳定一些,不要大起大落,因为货币政策不是有效解决结构问题,也不应该拿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主要靠财政政策。

  主持人姚振山: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您有时间跟工商局董事长交流一下,因为他觉得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人大来立法,我觉得这个难度很大,我建议你俩找时间碰一下。今天时间关系,我们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挑战,二是应对之策。每位嘉宾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肯定谁也不服谁,时间关系肯定不能充分地讨论。这场论坛最后我们安排了微博互动的环节,下面的网友非常积极,下面请出微博主持人,由他代表微博网友来提问,由我发挥一下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指定场上的某位嘉宾来回答,有请主持人。

  主持人权静:谢谢振山,我是新浪财经的主持人权静,最后很荣幸作为微导播进行提问,感谢台下听众的朋友,因为现在12点多了,大家肚子都饿了,该吃午饭了,也给我们微博上的朋友留一些时间。刚才进行精彩讨论的时候,大家的观点已经通过微博延伸到了场外,推送到了亿万网友的提问。截至目前已经有8346万网友通过微博参与了讨论,我们竞选了几位微博上朋友的问题,

  新浪网友Fatimamq:中美汇率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怎样有助于世界经济回暖?

  主持人姚振山:这个问题请关家明先生来回答一下。

  主持人权静:关老师您回答之前我提一个要求,一是时间关系,大家肚子都饿了,二是微博的特点,台上台下的微博控都知道,微博是最精辟的,浓缩就是精华。

  主持人姚振山:关先生,注意,140个字以内,这是微博的标准语言。

  关家明:汇率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我们怎么调也调理不了,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其它经济问题,它的底是很深的。

  张礼卿:我认为中美之间的汇率问题应该尽可能避免政治化,应该更多地以理性的态度和思路寻求解决的出路,任何政治化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这对世界经济是非常不利的。

  王庆:我不是发微博,是发评论,不要高估汇率的作用,汇率就是一个价格,我们在学经济学的都知道,在经济增长中,影响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变量中,没有汇率的概念,所以汇率并不重要,汇率影响只是在边际层面上影响着资源分配和资源分配的效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汇率的影响不要高估。

  主持人权静:各位网友可以继续转发他们三位的微博,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再出一位微博朋友的问题,看有没有其它方面的问题。

  新浪网友麻醉的水仙想想:大家都知道,现在人民币升值很快,但是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国外对中国经济的不看好会导致外资抽逃,那么我们如何防止外资大规模逃跑导致的人民币被通胀和人民币极速贬值?

  李稻葵:应该说应对这个问题先说一下,应对为了需要非常简单,非常明确地向关注中国经济的所有投资者们讲清楚中国基础的基本面,基本面不存在快速贬值的压力,二是需要在制度上做出预防的措施,尤其是要关注我们只有的中资企业,这部分企业如果不乱的话就不会引起世界大乱。

  主持人姚振山:罗行长怎么看这个事儿?防止外资逃跑?

  我不担心这个事儿,今年以来我觉得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的看法是有偏差和失误的,他认为自己生病别人一定会生病,其实不是这样的。另外,有一些外资的抽逃并不是对中国经济的反应,是他自身的反应,他自身需要外汇撤,他的实力、能力、精力已经顾及不过来了。所以我刚才讲到我们怎么“走出去”的问题,以这样主动的出击来应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按照中国的哲学应该是反向动作会比较好。

  主持人权静:罗行长您开微博了吗?

  罗熹:我非常关注微博。

  主持人权静:通过您回答的长度来看还不是微博控,您可以尝试一下,这样以后使微博的字数大幅减少。我们微博的网友提得问题非常专业,我们再来看一位朋友的问题。

  新浪网友Summer寻寻: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取代英镑是有诸多因素的,欧元和日元这么多年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也不过如此。重构全球货币体系格局的过程相当艰难,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伴随着外国势力通过大雅经济阻碍人民币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必须超发货币?目前超发货币的局面是继续还是刹车?

  李稻葵:我想我自己的看法,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是办好自己的事情,包括我们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当前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必须稳定,必须要逐步地化解过去三年之内货币政策比较宽松各方面带来的不良后果。

  主持人姚振山:这是一条,但是你没有回答网友的问题,是继续还是刹车?

  李稻葵:我们低谷微博控网友的智力,我相信他们已经准确地知道我的想法,一条就够了。

  主持人姚振山:这条我想请关家明先生发一条评论,这是您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国际化的问题。

  关家明:我补充一句,我只代表我自己。肯定会受到很多的阻力,因为货币能够变成国际化的货币不仅需要他本身的努力,还有国际的外部性,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在过程里取代或者让人家觉得我们要取代某些地位的话肯定阻力不小,所以决定了时间是非常长的过程。我也赞成李老师的讲法,关键在我们自己,要不要超发,其实我们过去几年里已经超发,否则我们现在就要刹。但刹到什么时候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稳定的话就不用再刹了,这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主持人权静:非常感谢五位嘉宾对我们微博上网友的提问进行的解答,今天的活动都会有微博的解答,所以除了场外朋友,现场的问题也可以积极发微博发文。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振山,发现你非常会总结,希望你进行非常精彩的总结,然后我们大家就可以吃饭。

  主持人姚振山:我总结的第一句话是,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论坛,大家对场上五位嘉宾的发言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一下。总结的第二句话是,作为我的主持生涯来讲这是一次失败的论坛,因为场上的嘉宾没有互相掐起来,所以希望场上以最热烈的掌声给予我安慰。

  非常感谢场上五位嘉宾,王庆、关家明、罗、李稻和张礼卿先生给我们的思想激荡,精神食粮我们已经吃饱了,现在我们肚子饿了,接下来我们有请嘉宾到台下去吃饭,现场的各位观众也要去吃饭了。

  主持人:谢谢权静和振山。今天上午的会议已经结束,下午的论坛将在两点钟准时开始,请参照日程安排您的时间。我们两点见!谢谢!

  (上午会议结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