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1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 > 正文
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主持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1年10月13日,在广东番禹召开的启迪创新网络年会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该研究基于清华科技园18年的创新创业服务实践,以“政、产、学、研、金、介、贸、媒”等创新要素为基础,采用三级指标体系,对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GDP过千亿、人均GDP前100的地级市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系统评价。
100个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8省)59个,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24个,西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1个省)17个城市。其中省会城市23个,计划单列市5个,地级市72个。
一、总体排行结果
(一)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20强(包括省会城市)
1、沿海地区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
从前10强来看,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1个,西部地区2个。从前20强来看,东部地区14个,中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2个。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会城市入选。
江苏、广东表现抢眼。前10强中,江苏有3个城市入选10强,广东有2个城市入选10强,浙江、湖北、陕西、四川、辽宁各有1个城市入选前10强。前20强中,江苏、广东各有3个城市入选前20强,浙江、辽宁、山东、福建各有2个城市入选,湖北、陕西、四川、湖南、河南、安徽各有1个城市入选。
排名 |
榜单 |
行政级别 |
所在省 |
1 |
深圳 |
计划单列市 |
广东 |
2 |
广州 |
省会 |
广东 |
3 |
杭州 |
省会 |
浙江 |
4 |
南京 |
省会 |
江苏 |
5 |
苏州 |
地级市 |
江苏 |
6 |
武汉 |
省会 |
湖北 |
7 |
西安 |
省会 |
陕西 |
8 |
成都 |
省会 |
四川 |
9 |
无锡 |
地级市 |
江苏 |
10 |
沈阳 |
省会 |
辽宁 |
11 |
长沙 |
省会 |
湖南 |
12 |
大连 |
计划单列市 |
辽宁 |
13 |
济南 |
省会 |
山东 |
14 |
宁波 |
计划单列市 |
浙江 |
15 |
青岛 |
计划单列市 |
山东 |
16 |
郑州 |
省会 |
河南 |
17 |
合肥 |
省会 |
安徽 |
18 |
福州 |
省会 |
福建 |
19 |
厦门 |
计划单列市 |
福建 |
20 |
东莞 |
地级市 |
广东 |
(二)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不包括省会城市)
前20强由东部城市包揽,且东南沿海城市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单大多数位置。5个计划单列市全部上榜,且位次靠前,其中深圳排名第一,其他4个则包揽了第4至第7名。
从前10强来看,江苏独占鳌头,共有4个城市入选,其中苏州、无锡紧随深圳分别排在第2和第3位;广东有2个城市入选;辽宁、浙江、山东、福建各有1个城市入选。前20强中,广东、江苏、浙江三足鼎立,各有5个城市入围;山东有3个城市入围,辽宁、福建各有1个城市入围。
排名 |
榜单 |
行政级别 |
所在省 |
1 |
深圳 |
计划单列市 |
广东 |
2 |
苏州 |
地级市 |
江苏 |
3 |
无锡 |
地级市 |
江苏 |
4 |
大连 |
计划单列市 |
辽宁 |
5 |
宁波 |
计划单列市 |
浙江 |
6 |
青岛 |
计划单列市 |
山东 |
7 |
厦门 |
计划单列市 |
福建 |
8 |
东莞 |
地级市 |
广东 |
9 |
常州 |
地级市 |
江苏 |
10 |
南通 |
地级市 |
江苏 |
11 |
烟台 |
地级市 |
山东 |
12 |
佛山 |
地级市 |
广东 |
13 |
珠海 |
地级市 |
广东 |
14 |
中山 |
地级市 |
广东 |
15 |
绍兴 |
地级市 |
浙江 |
16 |
温州 |
地级市 |
浙江 |
17 |
镇江 |
地级市 |
江苏 |
18 |
金华 |
地级市 |
浙江 |
19 |
嘉兴 |
地级市 |
浙江 |
20 |
东营 |
地级市 |
山东 |
二、单项排名
从单项排名前20强来看,东部城市在经济基础、政策环境、产业环境、金融支持、市场环境、创新知名度、基础设施等单项排名中明显占据优势。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基础等方面表现不俗。省会城市在人才环境、研发环境、金融支持、中介服务、市场环境等5个单项排名中占据领先地位。深圳在10个单项排名中6次拔得头筹,武汉在人才环境中位列第一,广州位列市场环境第一。
(一)政策环境20强
政策环境是从地方财力和科技投入两个方面测度的,前10强为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大连、宁波、无锡、芜湖、东莞、南京,其中省会城市3个、计划单列市3个,地级市4。芜湖是唯一入选的中西部地级市。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沈阳、成都、武汉、长沙、青岛、绍兴、合肥、佛山、厦门、金华等城市,其中华东地区占据11席,主要来自长三角;华南地区占据4席,全部来自珠三角;华中地区占据2席;东北地区占据2席;西南地区占据1席。
(二)产业环境20强
产业环境主要从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成立企业等方面进行测度,前10强依次是深圳、苏州、广州、大连、青岛、烟台、无锡、沈阳、武汉。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竞争力大致相当:4个省会城市、3个计划单列市、 3个地级市。东部地区的城市在产业环境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共有9个城市入选10强,中西部地区仅武汉入选。前20强中的后十强分别为南通、盐城、合肥市、扬州、杭州、东莞、西安、厦门、镇江、长沙。
前20强中,8个为省会城市,4个计划单列市,8个地级市。华东地区领先优势明显,共有12个城市入围,主要来自长三角;华南有3个城市入围,全部来自珠三角;华中有2个城市入围;东北有2个城市入围,全部来自辽宁。
(三)人才环境20强
人才环境是从学历结构、高校在校生、科技人员数量等方面进行测度,前10强依次是武汉、西安、广州、南京、成都、济南、杭州、郑州、长沙、太原,全部是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表现突出,中部地区有4个城市入围,武汉位列第一;西部有2个城市入选,其中西安位列第四。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沈阳、哈尔滨、长春、南昌、兰州、合肥、昆明、深圳、呼和浩特、石家庄等城市。前20强中,省会城市优势明显,19个城市为省会城市,深圳是唯一入选前20强的非省会城市。
(四)研发环境20强
研发环境是从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两个方面测度,前10强依次是深圳、苏州、西安、无锡、杭州、南京、成都、宁波、武汉、广州,省会城市6个,计划单列市2个,另有2个东部地区地级市(无锡、苏州。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有3个城市上榜。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南通、常州、中山、绍兴、嘉兴、济南、镇江、东莞、青岛、湖州。
(五)金融支持20强
金融环境是从企业融资和金融服务业发展两个方面测度,前10强依次为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宁波、西安、南京、武汉、大连、长沙。前10强全部为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其中7个为省会城市,3个为计划单列市。东部地区城市优势显著,占据了榜单的前3位;西部地区的成都位列第4位;中部地区的武汉位列第8位。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苏州、福州、青岛、济南、郑州、无锡、沈阳、昆明、哈尔滨、南通。前20强中,省会城市有13个,计划单列市5个,地级市2个(无锡、苏州)。
(六)中介服务20强
中介服务主要测度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前10强依次为深圳、广州、杭州、福州、南京、昆明、宁波、成都、南宁、济南,省会城市保持绝对优势,占据8席,其余为2个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其中,东部城市领先地位明显,占据7席,更是囊括前5名;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不俗,昆明位列第6,成都和南宁则排在东都省会城市济南之前。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长春、沈阳、贵阳、郑州、武汉、柳州、嘉兴、哈尔滨、大连、长沙。前20强中,省会城市优势明显,共占据15席,另有3个计划单列市和2个地级市(柳州、嘉兴)。
(七)市场环境20强
市场环境是测度城市的消费市场容量,前10强依次为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苏州、南京、杭州、沈阳、青岛、长沙。前10强中,东部城市保持领先地位,占据7席,中部城市武汉和长沙分别位列第3和第10;西部地区的成都位列第4。省会城市依旧占据优势地位,共有7个城市入选,计划单列市有2个(深圳、青岛)入选,而地级市仅苏州入选。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无锡、哈尔滨、济南、宁波、佛山、郑州、大连、福州、西安、温州。
(八)创新知名度20强
创新知名度是测量媒体对城市创新的关注度。前10强依次为深圳、广州、杭州、温州、厦门、佛山、金华、宁波、南京、泉州。前10强全部由东部沿海城市囊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基本不分上下,分别有3个、3个和 4个入选。
前20强中后十强还包括了台州、武汉、苏州、中山、成都、汕头、无锡、青岛、珠海、西安。东部沿海城市依然大幅领先,共17个;中部城市1个(武汉),西部城市2个(成都、西安)。前20强中主要来自江苏、广东、浙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