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先信:中国银行业存在局部性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4日 17:12  新浪财经微博
图为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来源:新浪财经 金龙摄) 图为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来源:新浪财经 金龙摄)

  新浪财经讯 《证券市场周刊》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图为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

  以下为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发言实录:

  赵先信:我想这一章节主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这几年来是大家对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系统风险问题谈论比较多,当然有很多的一些现象,比如说这几年特别是05年以来商业银行资产扩展,还有是说一些热点领域,比如说房地产领域,土地开放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还有来自监管方面一些动作,比如说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还有最近讨论比较多的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办法修改,等等很多方面引导大家开始关注中国银行业系统稳定性的风险问题,作为一个业界人士,谈一下自己的观察和一些体会,个协个人意见,我的一个总的想法,总观点是这样,总体上看目前中国银行业系统性违约风险还是不能说是很显著或者还是看不到有这样一个系统性违约或者系统性资产质量风险,但是局部性风险还是存在,尽管如此商业银行风险杠杆是在放大,跟我们说的财务杠杆不太一样,风险杠杆看银行资本水平跟风险资产比例,这个指标来讲商业银行风险杠杆是在放大,目前我们银行业微观机制商业银行对资本补充主要是依靠利差水平,这样模式是很难持续,第四要改变目前情况根本出路对于银行微观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把银行切实转变成吃资产帐面利差变为经营风险资产,经营风险获取风险收益,真正对风险进行恰当的溢价。

  首先看为什么说目前看不出系统性我违约风险和系统性资产质量问题,主要可以从我们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到最近2000年以前这段时间,这一段历史情况,发现中国经济经历了两次大的信贷的膨胀周期,都造成严重资产质量问题,导致99年以来不良资产划拨,看一下商业银行年报,有些银行04年不良资产达到24%这样一个水平,为什么这之前我们两次信贷周期造成严重的资产质量问题,主要跟中国经济特别运行机制是有关系的,因为这之前我觉得中国经济主要是经历了一个商品市场货币化行为,很多以前是计划经济,突然变成市场经济可以交易对货币产生需求,导致居民家庭,收入一开始是农村家庭到城市家庭,家庭收入上升,财政收入比例是下降的,看一下过去一开始改革开放20年财政收入基本是下降,导致财政投资国有企业是没有钱可投,另一方面银行大量资产增长,财政本身国有企业本身是没有权益的,权益是非常少,自有资金是非常少,没有自有资金支撑信贷很容易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权益支撑资产权益支撑的扩展,银行信贷资产曲线国有部门资本基金变动基本上没有必然联系,做一些因果分析,导致信贷增长主要因素是财政投资决策,是运算内资金行为,没有权益信贷增长肯定是一个无效益高风险增长,很容易出现系统性违约,资产质量问题,这一轮为什么不一样,不在是商品领域货币化,更多是要素,主要是财富领域货币化,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再来资本升值领域是比较明显,房产地产,价格升值是比较快的,这个升值货币化带来权益增长,这一轮信贷扩张基本伴随权益同步扩张。

  这个图是99年以来目前为止规模以上企业权益信贷增长情况,2000年以来工业企业部门权益资金变动自有资金变动和贷款资金变动是同步,幅度相差不大,之前严重脱离权益扩张是完全不同,工业企业利息保障倍数,实际上也是逐年上升企业现金流情况在逐年改善,还款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强是一个比较明显变化,作为工业企业在整个银行部门中,银行贷款占的比例也是下降的,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第三个指标从企业本身杠杆率也是下降的,总负债占资产比例也是逐年下降的,所以这些情况说明什么,就企业部门来说,因为有了权益增长,有了杠杆率改善,目前这个信贷扩张,基本上是看不出有什么系统性资产质量风险,第二局面部门,大家可以看一下特别最近大家对房地产领域是一个热点领域,最突出表现就是说局面想法设法获取贷款购房,按揭贷款风险也是强调比较多,我认为从我们分析居民部门特别是购买贷款抵押贷款风险要看居民部门自己的财务杠杆,家庭负债比率,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负债比率跟房价,变动是直接相关,有一个表可以看一下,随着房价不断上涨,既使是保持首付比例不变实际付款规模都是增加,房价100到300还是20%首付实际贷款规模已经大幅度上升了,但是一旦房价下跌导致在高位区域购房户一个实际上升,威胁房地产按揭贷款领域资产质量一个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是杠杆率变化。

  如果说在有一些创新,比如说我们允许加按揭贷款,房屋净值贷款,美国次贷危机房屋升值先把原先贷款还掉,这样一定房价下跌家庭负债比率会上升更快,对房地产投资成为投机氛围成为主导,这样杠杆率也会放大更快,到底跟刚才一样,从高位往下走实际负债比例会放大这个图是比较清楚,实践中归纳出来,影响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最重要因素,贷款对房价比例,很显然房价下跌导致房价贷款比例往上走,债务收入比,一旦加息家庭可支配收入占负债比例也会往下走,这种情况导致出现违约。

  这是一个基本违约机制,对这个违约机制看我们国家房地产信贷情况,抵押贷款情况,这种风险大规模违约风险是不存在是微乎其微,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出台一系列的限购,防房政策,对首付,二三套房购买出现严格的限定,可以看出来我们房价能够下跌规模跟银行首付比例是直接相关,中国银行业房险抵押贷款可以承受50%,我们分析看导致是靠谱子,如果能够计算出一个比例,30、40%,大概能看出来我们能够承受房价下跌的幅度。

  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也看不出有系统性质量贷款问题,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各式各样估计,官方估计有三种,估计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到5万亿是这么一个规模,人民银行报告里面有一个上限是14万亿,还有银监会是9万亿这样一个规模,是不是足以产生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看,一个从总量看,如果说按照讲的就是对主权债务一般分析原理,加上其他债务我们债务占GDP比例还是可控范围之内,官方口径是50%左右,负债机制上看可能还是也是没有太大问题,比如说我觉得主要问题我们地方政府负债是一个有抵押负债,一个纯粹通过发新债还旧债是不一样,这一轮是财富货币化,要素货币化绝大多数是掌握在政府手里面。

  在五年时间内银行资产增长1.5倍是这么一个情况,其中股份制银行增长幅度更大一些,这个相应的话股份制银行国有大银行五大银行占的比例也有一些变化,国有银行整个银行资产占比是有所下降,股份制有所上升,这样一个扩张传统财务指标杠杆率分析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如果看风险杠杆已经开始预警了,保险资本充足率有些下降,还是在银行竭尽所能融资,如果没有融资这个下降更明显,再看一个传统指标,资产质量指标风险也是比较低在不良余额不良率都是下降的,但是如果要看准备金相对整个资产比例是下降的,换句话说由于资产质量不断改进,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绝对余额是下降,按照绝对余额不良贷款绝对余额提准备金表现为比例上升,不良贷款余额本身下降,导致准备金规模相对最资产规模是下降的,这是一个情况。

  这带来一个问题怎么样补充银行的资本,从这个数据看统计13家上市银行情况,可以看出来银行对资本补充主要是依靠权益增长,其中的话,来自利润部分,大概占有50%,另外就是像资本市场融资,去年今年是一个再融资还是比较大,这样一个模式回答一下是不是可以持续,通过利润,利差补充资本金是不是可以持续,维持我们资产增长,要具体分析,可以看一下我们利润主要来源还是利差,可以看一下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银行净利益收入不低于76%最高将近90%,这样一个利差算下来缺口是非常大,13家银行平均起来大概需要现有利差水平200到300扩大一倍翻番,我们利润流程比例比较低这个缺口会更大,国有大银行好一些,股份制银行这个缺口大一些,为什么造成这个差异,一个就是相对国有大银行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一些,另外就是说我们平均股份制银行权重比较高对利息依赖程度高一些,目前我们银行贷款不良率可以认为是处于历史最低点,处于周期性反弹利差会被吃掉一块,最左边银行是建行公行,农行,我们不良率是最低跟西方大银行是相反的,一旦我们不良率开始反弹两到三个百分点利差是很容易被侵蚀掉。

  对利差依赖导致真正市场化改革很难启动,接下来简单谈一下怎么样走出这样一个困局,资产回报率联系利差规模,如果说我们突出强调对风险回报考核这个情况引导银行更多向风险收取,04年以来商业银行对风险溢价要求是偏低,是持续走低,因为您对风险溢价不够把更多经历集中在帐面利差人民银行法定利差经营上面,导致我们对资产规模,资本过渡消耗这样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讲到这里可能意味着银行只是做一些上市股改是不够,资本监管要求是不够,根本是转变银行经营机制,银行经营测算经过一个存款利行阶段,是80年代的提法存款是最重要,这个说法是有问题,实际上把促使银行认为有钱就可以房贷,第二是贷款利行,人民银行规定法定利差还是比较可观的,这个实际上也是忽略资产风险属性,每放出一个资产贷款都是风险资产是需要银行用自有资本,准备金缓冲的,如果说你没有这个资本跟上的话,这样一个扩张也是一个低水平粗放式经营,现在是强度资本利行,会促使银行转变经营机制,避免过渡依赖资产扩张,把经历更多关注到风险资产经营上,对风险本身进行恰当识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产收益资本这种平衡发展,一旦大规模扩张以后,对资本形成大规模需要,对市场形式压力,我想这就是我说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