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郝学平: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 15:09  新浪财经微博
2011年9月5日,2011中国中小企业大巡诊安庆站峰会举行。上图为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安庆区域总监郝学平。(资料图片)   2011年9月5日,2011中国中小企业大巡诊安庆站峰会举行。上图为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安庆区域总监郝学平。(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11年9月5日,2011中国中小企业大巡诊安庆站峰会举行。上图为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安庆区域总监郝学平。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郝学平: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安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文化名城的背后,在中国近现代化史上也起到了开创作用,比如说安庆第一艘机动船,第一艘蒸汽机都是由安庆人民制造,现在作为皖江开放的城市之一,在未来安庆必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家共聚一起,为安庆的发展集思广益。今天我想跟大家沟通,也是向各位汇报的主题,首先我将以一个例子来分享,一个0元至14.36亿元的发展蜕变;第二我们透过金蝶看中国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第三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

  金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进入了行业领先,2010年,金蝶国际营业额14.56亿元,增长44.1%,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011年3月7日起正式被纳入恒生。更难能可贵的金蝶连续七年被IDC评为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第一名,连续五年被《福布斯亚洲》评为亚洲最佳中小企业,2011年金蝶荣获香港顶尖资本杂志《CAPITAL》颁发资本杰出企业成就奖。回收金蝶这二十年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第一管理创新;第二始终处于行业的技术创新;第三资本运作。管理创新金蝶首先始终把信息手段穿透于管理执行的各个环节,因为本身我们是做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二我们倡导没有家长的家长文化,谈到企业文化,这个跟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过这二十周年的发展,企业进入一个成熟稳定的发展期之后,我们金蝶提倡没有家长的大家文化。第二技术的创新,金蝶在中国软件领域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引领了行业的革命,比方说金蝶缔造了中国第一套基于UINDOWS软件,这是讲两个创新。第三我们重点讲金蝶的资本运作,为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现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我们认为金蝶的资本运作恰恰他并没有太多的大风大浪,只是应征了资本市场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理论,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钱。比方说我们在1991年梦想起源,这可能很多中小企业家都深有体会,在企业的创业初期没有大量的资产,我们谈到第三方的合资,我想重点强调一下,这个不仅仅是说吸纳一个股东而已,因为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在与第三方合资的情况下,需要有很博大的胸怀,比如说我们的徐少春先生在1991年与深圳大学一位教授合资成立,1993年与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共同投资。经过这种第三方合作度过了企业发展初期的时候,在企业持续发展的阶段我们金蝶通过第三种方式投资,1997年通过深圳市科技局推荐,吸收IDG投入的2000万元的人民币风险投资,现在展翅高飞,在2001年金蝶香港创业板上市。一个企业它的资本运作好像在金蝶发展阶段银行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因为金蝶是高新技术产业,它没有过多的资产做抵押,所以它更多的是靠一种其它的方式来运作资本。

  第二,透过金蝶看挑战机遇。我们过去觉得世界五百强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今天世界五百强就在我们身边,在北京、上海,甚至很多的二线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比如说无限应用,比如说电子商务等等,这些都导致周边环境越来越狭窄,可以说整个行业也好,社会也好,人与人之间的结点越来越多,我们所处的环境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世界几大洲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中国宏观经济的挑战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趋势的不稳定,中国经济环境也同样的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方说自然灾害的发生,包括整个GDP信贷的收紧等等这些政策的挑战,对于这些来说,我们中国企业自身的挑战具有哪些,以前我们广东的老板招聘广告,钱多人少。现在如今随着社会的变化,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企业转型。以前讲钱多人少,现在是用工慌,我们所处的环境也是变化的,但是我们企业讲到动态环境变化的同时,也有很多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政策的扶持,产业的整合,市场的机遇,以及新兴技术的运用。落实到中国企业我们认为有五大类转型,第一战略转型,要有知觉性和系统性,以前我们往往依靠判断,但是未来在做战略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转向,通过这一系列方法的运用,来制定企业的方法和战略。第二运营转型,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第三研发转型,封闭式到协同式。第四文化转型,家长式到兄长式。第五企业家转型,创业家到思想家。所以我们总结一下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强大的或者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

  第三,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在2000年左右,中国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生产力水平,国家综合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到2008年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企业信息化经历了很大的历程,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以及叫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原来手工的劳动转化为计算机操作,减少所认为的成本消耗,同时也是对企业带来更精准的数据,但是到1996年到2001年的时候我们考虑ERP。在ERP时代因为在企业扩张这种能力的部署,帮助企业通过信息化,提升到企业在整个竞争方面的强化,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云计算等等,将承载未来信息化的主要支撑。过去几年看到中国民营企业信息化的增加,但严格意义上讲,特别是在机械、电子传统工艺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滞后,但是不排除某些企业运用到新的工具,包括软件后台管理的整合,但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整合还是比较落后的。这个本质有什么不懂,信息化企业的核心是企业,而不是信息化,信息化企业是信息化融入企业的本质,具有先进的方式,又具有能力的企业。更多的是看到新企业产生多少价值,比如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以部门的推动为主,是阶段性的活动无法与战略商联系,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充足的决策信息。信息化关键特征之二,从项目实施到战略资产,这些信息化是大家关注的过程,实际上是阶段性的过程,信息化企业这是将信息化作为公司发展的资产来使用,公司会做IT规划,整体的IT规划有效分配资源,可以发展多年的需求,所以讲信息化系统首先是对规划,其次作为资产在公司整体内部的协同,其次原来的信息和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上关注的是企业的内部,我们还有更多的协同,比方说跟客户的形同,供应商和客户的协同,我们有助于企业及时有效的供货。第三从流程规范到流程驱动,这种往往对企业行为规划,被规划部的信息做了良好信息平台,应与各个业务部门的协同工作,一定是通过工作的方式有效协同企业各个模块,并且成为各个业务活动之间流动驱动的规矩。第四从企业自身到产业链,环境动态整个产业上太多的关键点,如果每个安排一个团队,我想企业内部的组织非常的庞大,信息化通过一种模式,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为企业自身,及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提供决策信息。最后企业的数据到信息,包括我遇到很多的老板都说我不会用软件,我有更多的时间解决战略上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过去可能要靠我领导亲自进行分析,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也看到,我们没有办法指望每一个企业老板都非常的精通财务,都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可以看懂会计报表,那么他们都希望有这样的系统能够支撑他信息的输出,那么我们讲这个系统叫商业职能,有效改善企业管理者、决策者跟信息之间的距离,原来的管理者不用这个东西,基本上就是听报表,今年来讲通过这样的信息形成一个信息,可以体现在企业管理层面前,包括企业很多的决策。所以总之来讲未来企业的转型和整合,我想是各个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转型需要我们用更好的商业模式解决未来发展的问题,整合是希望通过整个产业链上的最大整合应用,在企业在未来发展有优势,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毕竟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服务,离不开这个平台上的持续,最后我们每一个企业都能够从原来建设信息化转向如何使自己成为信息化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好的优势地位,为企业整个行业的发展,希望今天也能够给大家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