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战略研讨会上半场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8日 18:23  新浪财经微博

  主持人魏建国:谢谢刘鹤先生精彩发言,他的发言特别提到目前我们国际的一些规则也要适应,也要改变。刘鹤先生的发言给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掌声在此感谢刘鹤先生。

  下面有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张晓强副主任,张晓强同志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主管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对外政策,具有丰富的决策部门的经验,他以前还担任过中国驻美国使馆经济参赞,也是我们国家走出去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我们相信张晓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有请张晓强先生。

  张晓强: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嘉宾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本次研讨会,借此机会就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全球竞争力谈三点意见。

  第一,近年来,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取得长足进展。

  一、规模适度扩大。2006年—2010年,中国企业非金融类投资达2000多亿美元,是此前累计总额4000亿美元的1.5倍。去年的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达92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0%左右。

  二、国家化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主体多元化,领域不断扩展,以对外投资为例,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参股并购,与外国公司联合到第三国投资等不断增加以外,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港口设施、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有较快发展。

  三、很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例如,去年中国民营企业吉利集团与其他国有企业合作,顺利实施了总额超过25亿美元的对瑞典沃尔沃轿车的并购,在实施过程中,中国企业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员工与工会,营销网络等多方面事情做了较充分准备。并购一年里,沃尔沃轿车的销量增长15%以上,实现了扭亏为盈,在当地增加了1500人的就业,最近所做的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满意度高达84%,是十年来最高的。吉利与沃尔沃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得到了较好体现。但是也应该看到,总体来讲,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与发达国家大公司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许多企业缺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营总体战略,人才和经验不足。在经营效果、风险防范、质量服务等方面都多有不足。

  我昨天刚从越南回来,河内400万辆摩托车,几乎全部是本田和雅马哈,而一部中国的嘉陵和力帆摩托车凭借它的优势战略了一定市场,但是由于质量和售后服务相对比较差,逐渐被日本的产品挤出市场。

  第二、今年“十二五”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实施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分享发展机遇,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专项对外投资和出口的并行,实行积极的开放战略。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深化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合作,支持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国际合作。鼓励制造业优势企业有效对外投资,创建国际环境营销网络,扩大民营合作,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提高国际化竞争力。

  上述方针是基于对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而提出的,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气侯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企业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统筹国际国内发展,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2010年重要农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原有55%,铜达到70%,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总体水平提升,体制活力显著增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今年7月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我国企业入围数量达到61家,开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着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既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客观要求,既面对诸多挑战,也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三,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国务院宏观调控的部门,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研究对外投资战略,重要政策措施,指导协调以及海外投资重大项目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我们将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我国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今年二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委发出通知,将境外投资矿等资源类国家限额,从3000万美元提高到3亿,经国务院批准,今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走出去部级协调机制首次会议,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相关工作做出部署。我委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加快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境外投资促进体系,提高企业对外投资变化程度,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时,既高度重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重视质量服务以及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也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积极开展有利于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从而有效实现互利共盈,共同发展,并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谢谢!

  主持人魏建国:谢谢张晓强先生的演讲。下面一位演讲嘉宾是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先生,王志刚先生长期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的经营、国有企业的治理等结构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经验,他的经验和智慧肯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启示,有请!

  王志刚: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来宾,媒体界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企业全球化竞争力研讨会,同时我也就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看法跟大家探讨一下。

  第一,企业在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加入WTO十年多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多。最近数据显示,北京交易所70%技术成果吸收利用都是由企业实现的,所以企业从成果的产生到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数据上已经非常显现。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十年来,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技术开发能力薄弱。2009年我国大宗型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只有30.5%,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只有0.96%,国际上一般是2.5%、5%,所以我们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跟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技术,平台服务。

  二、技术集成能力薄弱,企业不能充分整合外部技术,实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

  三、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薄弱。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有进步但是我们也有差距。

  第二,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觉得最大的机遇就是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面,明确讲在技术创新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首先因为我们没有整合企业、高校成体系的能力,另外我们一些大企业在自己创新同时,能不能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我们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能不能赶上国际大公司发展,特别是在某些地方能够领头创新,将赋予我们企业更多的使命,同时我们的压力也会更大,我们的企业到底能不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现在中国的GDP已经占世界第二,经济规模的提高,市场规模的增加,对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应该是正相关的有利条件,但是这种条件不会想当然的中国企业来占有,也可能是外国企业,特别是创新能力强的外国企业占有。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能不能把经济发展带来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增加,带来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