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2011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 正文
一、候选理论名称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
二、主要贡献人
黄达
三、推荐人/推荐机构
投票揭晓前保密
四、理论概述
该理论从总量分析角度探索再生产过程中财政和信贷这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反作用于再生产的规律。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归结为货币流通问题,综合平衡的中心任务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协调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与宏观均衡理论衔接起来。该理论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并按系统论的要求,将工资、成本、价格、信用、企业资金、货币供给、银行体系、证券市场以及财政税收等宏微观因素加以综合考虑,建立了关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分析方法系统,设计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模型。该理论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增添了中国经验,同时确立了中国宏观平衡理论的基本框架。
五、推荐理由
黄达教授是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的提出者,同时也是新中国经济学领域综合平衡理论的系统论证者。
黄达教授对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开始,“十年动乱”结束后的1978年,结合主编《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一书,他重新拾起这一课题。1984年发表的《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控制问题》(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一文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同年出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系统论述了货币流通与市场供求平衡的基本内涵、信贷收支与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解决建设资金供求矛盾是实现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关键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体系的建立。该著作荣获198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和1995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中国文库”。1997年出版的《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论体系。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这本专著,从总量分析角度探索再生产过程中财政和信贷这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反作用于再生产的规律。该专著把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归结为货币流通问题——综合平衡的中心任务是控制货币供给,以协调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与宏观均衡理论衔接起来。虽然在当时的学术背景下,全书没有出现“宏观”等字样。该专著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并按系统论的要求,建立了关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分析方法系统,设计了理论分析模型。对任何分析和推导所做出的论断,均以在中国曾经发生的或者就是现存的事实为支撑,因此奠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的基础。。
黄达教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以及据此构建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如武汉大学曾启贤教授(已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长篇书评:这本书“立足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传统的理论概念和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在适当继承原有的理论概念和提出新看法时,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阐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建立宏观经济控制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教授盛赞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基于对中国经济、金融和财政运行的透彻理解和深厚涵养,将中国经济工作组织者和理论探索者们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各种关于经济运行宏观平衡的思想和做法系统化与理论化”,“从而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增添了中国的经验”。
该理论的最大特色是对任何分析和推导所做出的论断,均以在中国曾经发生的或者就是现存的事实为支撑,因此奠定了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理论的基础。1984出版的《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被誉为“对计划经济中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的最后总结”。“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以及欧美各国的宏观应对策略及其效果表明,该理论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诸多财政金融问题以及经济的平稳有效增长具有深刻的解释力与政策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如何进一步把握经济均衡亦具重要借鉴价值。
在《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之后,黄达教授一方面沿着货币供求问题探索,成果有1990-1993作为项目主持人主编的《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另方面则较多地注意货币政策问题,成果有1997和1999出版的《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及其修订版。1995年发表在《经济研究》的《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一文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六、文献与材料目录
1.黄达,《试论物价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
2.黄达,《谈谈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金融研究动态》,1980年第71期。
3.黄达,《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7月。
4.黄达,《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相互配合中的接合部问题》,《财贸经济》1981 年第4期。
5.黄达,《综合平衡与货币流通》,《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年第5期。
6.黄达,《什么是信用膨胀,它是怎么引起的?》,《经济研究》1981年第11期。
7.黄达,《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控制问题》,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黄达,《物价方针与财政信贷综合平衡》,《价格理论与实践》1984年第2期。
9.黄达,《从综合平衡的角度正确认识财政与银行的关系》,《当代经济科学》1984年第3期。
10.黄达,《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4年11月。
11.黄达,《关于控制货币供给量问题的探讨》,《财贸经济》1985年第7期。
12.黄达,《治理通货膨胀中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财贸经济》1989年第6期。
13.黄达,《货币供求问题研究系列专著》(1990年~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列专著包括:《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实证的考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货币政策与经济成长》;《银行信用管理与货币供应》;《中国货币流通的回顾与展望》)。
14.黄达,《长期宏观决策必须考虑的一个必然趋势——从不完全的工资、成本、价格向比较接近完全的工资、成本、价格的转化》,《财贸经济》1992年第4期。
15.黄达,《认真推进宏观分析的理论建设》,《金融研究》,1992年第10期。
16.黄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15.黄达,《中国证券发展中的规范化和宏观调控问题》,《财贸经济》,1993年第9期。
17.黄达,《宏观经济观念辨析》,载《我的市场经济观》,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
18.黄达,《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漫议》,《财贸经济》 1994年第8期。
19. 黄达,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the Money Suppl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ummer’s 1995.
20.黄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问题》,《财贸经济》,1995年第6期。
21.黄达,《议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
22.黄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七、主要理论材料部分扫描件
略。(如需查阅原件请与秘书处联系)